親山近山―以無痕山林方式進入自然.療癒生命

更新於 2024/04/12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台灣山岳雜誌歷經停刊.改版復刊後這幾年.屢得雜誌金鼎獎.本本值得收藏.這期邀請有我寫一篇關於無痕山林的文章.附在後面.

親山近山―以無痕山林方式進入自然.療癒生命

 

人人都需要一座山,只要到了一定的年紀,自然荒野就會前來呼喚。

荒野是生命的源頭,是人類古老的鄉愁,我覺得人類內心深處有一股來自遠祖的呼喚,那種能量會驅動著我們去尋找基因所熟悉的感覺,也就是回到大自然裏。不過,這種自然的鄉愁是必須被適當引導與陪伴的,甚至對於久居都市的人們而言,是必須重新學習的。

尤其近幾十年全球化競爭壓力下,絕大部份的人口不得不在擁擠的城市裡討生活,物質文明與消費文化席捲全世界的同時,人們回歸山林,接近自然美景的慾望也更加強烈,登山與步道旅遊也成為最熱門的休閒娛樂。

    行政院在民國91年將『國家步道系統建置』納入『國家重點發展計劃』之中,民國95年由民間發起的『千里步道』運動,呼籲民眾回歸人與土地關係的內在價值。這個運動也得到行政院的回應,以『千里自行車道,萬里步道』計劃跨部會推動。

    民國108年底,政府也宣布山林解禁,除了國防必要,地形破碎危險,或者屬原住民聖地及生態保育林地之外,均全面開放民眾進入,同時政府也編列進行步道與山崖的整建,路線標誌的改善,建置更多無線基地台,加強山裡的通信訊號。

另外也將原來就是散置管理單位的網路查詢申請平台簡化與合併,只要登入台灣登山整合資訊網,就可以得到所有需要的資訊與服務,只要在網路內檢視登山路線名稱或山頭名稱,或直接用關鍵字查詢,就會有完整的訊息,如果要申請山屋住宿,也會附上相關連結。

一方面是山林解禁還山於民,另一方面是109年起全球疫情肆虐,無法出國旅遊的關係,全國民眾不分年齡職業與興趣,全都留在台灣,所以隨著登山人數暴增,登山遇險的事件也屢屢創下紀錄,分析原因,應該是許多登山新手經驗不足所飲泣的意外。

若從另外角度來看,當山林解禁人們一窩蜂湧入時,自然棲地也很可能因為遊客大幅增加而受到嚴重的衝擊。有不少民眾對於踐踏草地,走捷徑,或隨手丟棄垃圾覺得好像沒什麼關係,但是這些對於個人而言似乎無傷大雅的行為,在人數眾多且長期累積之下,對於自然棲地與物種而言,會是難以復原的災難。

 我們愛一座山,卻不該出賣整座山的靈魂,當每個人都到山上找希望時,會不會在不經意中使山林失去了它的未來?

因此,十多年前由國外引進Leave No Trace的規範與訓練,以『無痕山林』為名在台灣推動的呼籲,在現今更有迫切的需求,因為進入山林不再是以登山為主的專業人士,而是步道健行的廣大民眾。

其實LNT並不是新的保育觀念,幾十年來,戶外遊憩時我們不就常說『除了回憶,請不要留下任何東西』嗎?

不過LNT運動是把這些概念具體化,讓一般從事野外活動的人能依照這些原則,很清楚地一步一步檢查與操作。

    LNT的原則有七項,分別是

    (一)行前充分的規劃與準備

    ──了解前往區域的環境、選擇合適配備,去除不必要的物品,並且詳細規劃行程。

    (二)在可承受的地點行走與露營

    ──走已開發的步道,不要走捿徑或自行開路。

    (三)適當維護環境處理垃圾

    ──帶來的東西必須全帶走,包括任何垃圾

    (四)勿取走任何資源與物件

    (五)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

    ──儘量減少在野外烹煮的可能性。

    (六)保育自然環境與野生物

    ──不要餵食以及避開生物繁殖等敏感期

    (七)尊重其他山林的使用者

    這七個原則只是簡要的提醒,在無痕山林教育裏,已發展出有許多訓練課程,包括高階的教師課程(五至六天),種子教師課程(三天),以及針對民間團體或登山社團等設計的一天課程,另外也還有單場次一至四小時的專題講座。

    如何充分享受在山林裏活動與體驗的樂趣,但是可以把人為的干擾與損害降到最低,其實還有許多技術層面的訓練,比如說如何處理排泄物就是一門學問。

    不過,簡單來講,我們還是要回到最原點,到山林裏去,就做我們真正想在山林裏做的事,因此,吃大餐、唱歌,那些就留在都市裏吧,『輕裝,簡食,徐行、寧靜』,應該是自然愛好者在自然裏的基本素養了!

其實無痕山林的素養不只是為了大家的旅遊安全與休憩品質,而是從這些環境行為的規範,從外而內建立具有土地倫理的價值觀,進而擴展至所有的戶外活動乃至於日常生活。

甚至我還認為有了無痕山林素養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從大自然裡獲得身心靈整體的療癒作用。

    最早提出土地倫理概念的李奧帕德曾說: :「唯有增進感知,才是戶外休閒過程中,真正具有創造性的部分。」

    一百多年前,曾在美國林業署工作的李奧帕德假日時跟朋友外出打獵,當他興奮地朝一群在河邊的狼開槍後,衝下去查看他的獵物。

    他在開啟往後一系列有關土地倫理的文章中寫道:「我們即時來到老狼身邊,看著她眼中猛烈的綠火逐漸熄滅。在那一刻,且從此之後,我理解到那雙眼睛裡存在某種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東西――那是只有他和山才懂的東西。」我想,如果我們都能像李奧帕德一樣,願意凝視著自然萬物的雙眼,那麼,是不是能療癒當代人虛無茫然空洞的內心?或許知道這世界上還有許多生命與我們共享這個豐富神奇的地球,應該能安頓我們在近代物質文明興盛後與自然愈來愈疏遠所形成的焦躁不安的精神吧?

    要達到撫慰心靈的功效,無痕山林不只是我們走過後不留痕跡,最好連我們人類進入山林時也要將自己融入大自然裡,開放五感去感受,因此屬於文明產物的聲光音響也該列入無痕行為的一環。

    台灣的聲景協會就在推動寧靜步道,他們所主張的「寂靜」不是沒有聲音,而是萬物都存在的境界,也就是天籟,那些源自生命萬物的聲音。

    其實在現今的世界,要找到沒有人工聲響的寧靜之地,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前些年有位美國的錄音師曾經寫過的一本書《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他踏遍全世界,想尋找到可以完全收不到人為聲音的地方,結果發現非常困難。因為即便遠離人煙的蠻荒曠野,還是不時會有飛機聲,遠處輪船、火車或者各式各樣交通工具所傳來的低頻震動聲。後來他總算在遠離飛機航道的國家公園森林深處,置放一顆小石頭,將這小小的場域,圈護出一平方英吋的寂靜。

   或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要追求寧靜?我們不是希望透過各種感官來豐富我們的生活嗎?

當然,我們藉由眼睛耳朵來探索世界,但是隨著時代變遷,我們的生活中物質太豐富、聲光娛樂太剌激,都讓我們無法安靜下來,世界雖大,卻無處能夠單獨安靜地面對自我,反而形成與這個世界的疏離。

   科技使人疏離人、疏離自然、疏離了自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午夜夢迴時會問自己:「電視、行動電話、電動遊戲到底是增加了還是折損了人類經驗的品質?」當我們有了更多的東西,不但沒有豐富自己,反而更加貧窮。這種貧窮是注意力的喪失,是真實生命的消逝。很多人用喧鬧的聲音來逃避寂靜,我想或許是不願真誠地面對自己的生命吧?這些年來,有許多朋友每天會找時間「靜坐」,因為從寧靜中所湧現的平和與覺知,可以使我們的生命恢復完整,也可以回到自我的根源,求得身心安頓。

    找一天獨自一人到山裡頭,聽聽風聲、鳥聲、聆聽來自內心的聲音吧!

    無痕山林除了不要有遺留人為的痕跡及人為聲響之外,人為的燈光也是影響自然生命的因素。台灣的暗空協會也在推動減少大自然的光害。

    其實真的把燈關掉之後,我們反而能更清楚的用月光看到周遭的環境呢,以前沒有電的時代,大家還不是照樣在山林裡過生活?

    總覺得因為聲光刺激太多,我們的眼睛反而退化了。生活在都市裡,習慣了五光十色的刺激,已經看不到大自然的神秘與豐富,大部人也忘了,在屋頂之外,我們的頭上還有星空。

   我們有多久沒有抬頭看天上的星星?我們都忘記了,在頭頂上,我們還有美麗的星空。

   當我們失去了星空,失去對浩瀚天體的無窮感有所體驗;當我們失去了晚上到森林裏傾聽與觀察各種生物的機會,那種遇見生命的感動與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萌發,也會逐漸在生活裡失去。

到山林裡,用無痕的方式才能體驗到自然提供給我們的生命能量以及感受與萬物合而為一的連結。就如同梭羅所寫的:「不管是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我們都是與整個自然世界相連結,要達到和平寧靜與成功,我們需要與宇宙合而為一。」恢復人與自然的關係,對我們的心靈療癒是很重要的關鍵。

   愛因斯坦這麼認為:「人類最美最深的感情,是神祕的感覺,它是所有科學的起源,無法認識這種感覺的人,不再肅然而立嘆讚宇宙奇妙之工,這種人活著與死了沒有什麼兩樣。」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手機不斷跳動的訊息不但令人心發狂,也令人麻木。研究發現,生活愈是高科技,就愈需要更多自然來平衡。

所有生命都是來自於自然荒野,有學者主張,人的天性就有接近自然的傾向,從生理而言,綠色是人的眼睛最舒適放鬆的顏色,而接近大自然可以紓解精神壓力,我們在演化中發展的免疫系統,也在大自然中最有活力,因此,對於久居都市,在太多噪音與視覺干擾下的慢性疲勞,自律神經失調的人口愈來愈多,所以自然處方箋或許是現代人都必須定期服用的。

    樹木也會散發我們傳統稱為芬多精的植化素,具有抗菌防黴的效果,這些天然化合物通常是為了保護樹木自己不受病毒蟲害的侵襲,但是這些植化素對我們人體對抗那些致病因子也是有用的,空氣中的芬多精有好幾百種,植物根莖葉中的植化素也有好幾千種,這些對抗陽光輻射傷害及病菌感染的化學元素,也是這十多年來最夯的營養醫學的研究項目。

    在這個變化迅速焦慮憂鬱的時代裏,自然荒野有更不可或缺的價值,因為可以接觸到比我們這個短暫人生,以及周邊瞬息被取代的物質器物,更為長久的事物,因此可以安定我們浮躁的心情。

    讓我們一起走入山林裡,親山敬山,撫慰我們在都市文明裡受創的身心靈。 在花開花落與成熟結果的過程裡,體會自然節奏的循環,感受到生命萬物的生生不息。

    要成為自然荒野的一部分,躺在石頭上聆聽流水聲,仰望爭相閃爍的星星,耳聞帶著草香的微風。當我們可以感受到「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這才是大自然賜與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荒野”最大的成就應該是他為保育守護,兒童教育,甚至議題抗爭都注入了盎然的趣味,帶動了更多懷著大愛做小事的人一起加入,讓一個個活動都像是廟會趕集,讓參與本身變成青春的巡禮,快樂的啓航。
全世界的華人幾千年來一直維繫至今不變的傳統,除了大年除夕的團圓飯之外,就是每年清明的返鄉掃墓祭祖。     團圓飯通常只限於個別家庭的直系血親碰面,但是掃墓祭祖往往就是整個家族的事,包括三等親、四等親……到叫不太出名字的族人在祭祖時齊聚一堂。
「傻瓜與超人」出版了,書的副標題是「30個超越自我,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清楚明白的點出了書的內容,這是「頭殼壞去」有傻瓜之稱的曲全立導演,繼「美力台灣」系列之後,以「台灣超人」為名的系列影片的文字版。
前些年國外有一本探討當代兒童困境的書「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這本書引用了數以百計的研究報告與專家學者的經驗,指出現今許多孩子的精神障礙,或許是來自於缺乏與大自然的互動,也就是太多太早的靜態活動取代了在野外跑跑跳跳的機會。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日本人喜歡櫻花,全日本到處都看得到櫻花樹,但是為什麼百年的櫻花樹卻很少見? 雖然櫻花樹不算是長壽的樹種,但是若生長的環境適宜,沒有遭遇天災人禍的話,就像人類的耆老一樣,活到一百來歲是沒有問題的,甚至偶爾會有看到高壽兩百歲的櫻花樹,但是為什麼全日本數以千萬計的櫻花樹裡,很少見到存活百年的櫻花樹?
在“荒野”最大的成就應該是他為保育守護,兒童教育,甚至議題抗爭都注入了盎然的趣味,帶動了更多懷著大愛做小事的人一起加入,讓一個個活動都像是廟會趕集,讓參與本身變成青春的巡禮,快樂的啓航。
全世界的華人幾千年來一直維繫至今不變的傳統,除了大年除夕的團圓飯之外,就是每年清明的返鄉掃墓祭祖。     團圓飯通常只限於個別家庭的直系血親碰面,但是掃墓祭祖往往就是整個家族的事,包括三等親、四等親……到叫不太出名字的族人在祭祖時齊聚一堂。
「傻瓜與超人」出版了,書的副標題是「30個超越自我,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清楚明白的點出了書的內容,這是「頭殼壞去」有傻瓜之稱的曲全立導演,繼「美力台灣」系列之後,以「台灣超人」為名的系列影片的文字版。
前些年國外有一本探討當代兒童困境的書「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這本書引用了數以百計的研究報告與專家學者的經驗,指出現今許多孩子的精神障礙,或許是來自於缺乏與大自然的互動,也就是太多太早的靜態活動取代了在野外跑跑跳跳的機會。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日本人喜歡櫻花,全日本到處都看得到櫻花樹,但是為什麼百年的櫻花樹卻很少見? 雖然櫻花樹不算是長壽的樹種,但是若生長的環境適宜,沒有遭遇天災人禍的話,就像人類的耆老一樣,活到一百來歲是沒有問題的,甚至偶爾會有看到高壽兩百歲的櫻花樹,但是為什麼全日本數以千萬計的櫻花樹裡,很少見到存活百年的櫻花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 仙跡岩名列台北市列管親山步道之一。仙跡岩有著二等三角點、一等衛星控制點,山岳重要性由此可知,可看出這裡的山岳值得你來半日遊。 仙跡岩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景華街241號 ​電話: 02 2936 5522 ​備註: 山岳 仙跡岩由來傳說 ​ 仙跡岩又名景美山,
Thumbnail
停止並撤銷發行《你所不能理解的世界》專題,待《不知雪の蟬》與其釐清彼此權利義務再行說明 《馬大哈》與本蛙素昧平生、未曾謀面,是《不知雪の蟬》旗下培訓作家,承蒙他兩次贈咖啡與茶,深感濃情厚意,在此一併致謝,也感謝他以《偷米哥》或《馬大哈》協助撰寫的《桃蛙園記》諸篇文章,給與專欄讀者不同角度的觀點。
Thumbnail
【金面山親山步道】內湖登山景點 嗨,大家好!我是Anna,你知道在台北市想要親近山林,除了象山之外還有哪裡嗎?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個讓你輕鬆親近山林的好去處,那就是內湖的金面山。這個地方不僅擁有壯麗的360度美景,還是網美和偶像劇拍攝的熱門景點。金面山步道不僅令人驚嘆的自然美景,而且交通便利,周
Thumbnail
台北劍湖山親山步道位於台北市士林區,是台北市最受歡迎的登山步道之一。步道全長2.6公里,海拔139公尺,步行時間約1~2小時。  劍湖山親山步道起點位於中山北路四段公車劍潭站旁,步道沿途有階梯、平緩的林蔭步道,以及展望點。步道沿途可以欣賞到台北盆地的城市景觀,以及圓山大飯店、士林官邸等著名景點。
Thumbnail
為了讓小孩可以多接觸並認識大自然,每次出遊景點一定會安排適合親子共遊的農場。這次海苔醬跟家人一起來到位於宜蘭的「張美阿嬤農場」,早起從飯店出門的好處,就是可以不用人擠人,也可以確保有停車位。
Thumbnail
適合親子、情侶,大熱天、下雨天也不怕的台中最新景點✨熊大的麗寶小鎮✨,位於台中麗寶樂園探索世界內,700坪的是內景點,7大主題展區、互動遊戲還有主題餐廳,讓你在這邊拍好拍滿❤️
Thumbnail
​ ●202101高雄。騎在愛河岸小路上,看山 傍水 親花 近樹 走著橋 (愛河之心→光之塔→新客家文化園區→願景橋→中都唐榮磚窯場→中都濕地公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 仙跡岩名列台北市列管親山步道之一。仙跡岩有著二等三角點、一等衛星控制點,山岳重要性由此可知,可看出這裡的山岳值得你來半日遊。 仙跡岩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景華街241號 ​電話: 02 2936 5522 ​備註: 山岳 仙跡岩由來傳說 ​ 仙跡岩又名景美山,
Thumbnail
停止並撤銷發行《你所不能理解的世界》專題,待《不知雪の蟬》與其釐清彼此權利義務再行說明 《馬大哈》與本蛙素昧平生、未曾謀面,是《不知雪の蟬》旗下培訓作家,承蒙他兩次贈咖啡與茶,深感濃情厚意,在此一併致謝,也感謝他以《偷米哥》或《馬大哈》協助撰寫的《桃蛙園記》諸篇文章,給與專欄讀者不同角度的觀點。
Thumbnail
【金面山親山步道】內湖登山景點 嗨,大家好!我是Anna,你知道在台北市想要親近山林,除了象山之外還有哪裡嗎?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個讓你輕鬆親近山林的好去處,那就是內湖的金面山。這個地方不僅擁有壯麗的360度美景,還是網美和偶像劇拍攝的熱門景點。金面山步道不僅令人驚嘆的自然美景,而且交通便利,周
Thumbnail
台北劍湖山親山步道位於台北市士林區,是台北市最受歡迎的登山步道之一。步道全長2.6公里,海拔139公尺,步行時間約1~2小時。  劍湖山親山步道起點位於中山北路四段公車劍潭站旁,步道沿途有階梯、平緩的林蔭步道,以及展望點。步道沿途可以欣賞到台北盆地的城市景觀,以及圓山大飯店、士林官邸等著名景點。
Thumbnail
為了讓小孩可以多接觸並認識大自然,每次出遊景點一定會安排適合親子共遊的農場。這次海苔醬跟家人一起來到位於宜蘭的「張美阿嬤農場」,早起從飯店出門的好處,就是可以不用人擠人,也可以確保有停車位。
Thumbnail
適合親子、情侶,大熱天、下雨天也不怕的台中最新景點✨熊大的麗寶小鎮✨,位於台中麗寶樂園探索世界內,700坪的是內景點,7大主題展區、互動遊戲還有主題餐廳,讓你在這邊拍好拍滿❤️
Thumbnail
​ ●202101高雄。騎在愛河岸小路上,看山 傍水 親花 近樹 走著橋 (愛河之心→光之塔→新客家文化園區→願景橋→中都唐榮磚窯場→中都濕地公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