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擺男孩》Swing Kids 台灣上映日期:2019.01.11 車庫娛樂 發行
影音導讀 | 120秒評電影:
以戰俘營為故事主體的電影不少,但能夠把戰俘營故事拍得有趣,融入喜劇和歌舞元素,同時又帶出嚴肅的種族或政治議題,我想過去類似的作品相當少見:《搖擺男孩》可說是一部表現出色,融合多種元素於一身,又具韓國地方特色的一部有趣作品。讓我不得不再次佩服韓國電影人勇於挑戰題材的決心,同時兼顧質感,善用本地優勢、發揮所長的創意。
故事從韓戰一個在南韓巨濟島的戰俘營出發:透過由都敬秀所飾演的北韓戰俘,接觸一位美軍踢踏舞高手後,開始慢慢對踢踏舞著迷,進而組成戰俘營內,一支由北韓戰俘、南韓軍人、南韓女孩、中國戰俘以及美軍等五人的踢踏舞團「搖擺小子」。
電影強烈的音樂節奏,配合踢踏舞如此重節拍的舞蹈風格,《搖擺男孩》的前半段劇情讓人有種超脫現實的不真實感。「戰俘營」和歡樂的踢踏舞,兩者八竿子打不著的元素,在電影前半部的劇情讓人感覺相當突兀,甚至覺得胡鬧。但隨著一步步劇情推演,我們能夠慢慢地被如此活潑輕鬆的節奏所感染。其實在電影的世界裡,沒什麼不能做的,只是端看你願不願意放開心去感受罷了。
「搖擺小子」五個團員組成,很明顯就是希望營造韓戰下五個戰爭勢力:南韓、北韓、中國、美國、平民,能夠利用踢踏舞達到和解,放下仇恨的目的。特別是把中國戰俘塑造成愛吃呆憨的丑角,政治嘲諷的意味相當濃厚。美國黑人的安排也相當有趣,在南北韓緊張關係中擔當協調者的角色,自己卻又是被白人同袍排擠的角色設定,彷彿正是當年美國介入韓戰,卻在眼看即將成功時被殺出的中國解放軍打得狼狽,最後落得裡外不是人的地步。
《搖擺男孩》能夠嗅得出劇本意圖探討政治的氛圍,卻又不怕觀眾多做聯想或檢視;甚至藉由這五個角色勾勒出一個夢幻的烏托邦世界,期盼總有那麼一天,五方能夠在一個舞臺上展現合作無間的舞步,一同發光發熱,共創美好的未來。但電影也毫不避諱地加入許多血腥殘酷的畫面,提醒著我們現實就是各方仍然處於紛爭未解的局勢,除非找到共同合作的目標,否則永遠無解。
「歌舞」,就是本片劇情中的救贖。它讓劇中許多角色串聯,卻沒有一個具體或明確的解答,告訴觀眾為什麼它能夠凝聚各方,也沒告訴我們為何會被吸引。它有種魔力令人陶醉,也有一種氛圍讓各方放下歧見,開始重新認識彼此、在乎彼此、甚至是關心彼此。而我們能不能在現實世界裡找到所謂「政治語言」中的「歌舞」,那個所謂解決一切紛爭的萬靈丹呢?我想就是這部電影留給觀眾們反思的問題。
我喜歡這部電影那種「倒吃甘蔗」的回味感,縱使前半段讓我嘴角失守,ㄎㄧㄤ到發笑,但它總是不知不覺地將我拉進那個由音樂和舞蹈所營造出的歡樂氛圍之中。它就像是搭建出一個熱鬧的舞池,找了許多厲害的舞者在舞池中表演,也找了厲害的樂隊演出,不斷地勾引著你跳進去一起狂歡似的,讓人心頭發癢。它是一部相當可愛又迷人的作品,同時也是一部可以嚴肅、認真看待的電影,給人飽滿又滿足的觀影體驗。
整體而言,《搖擺男孩》雖將故事焦點聚焦在一個韓戰戰俘營之中,也看到了許多過去戰俘營主題電影的影子;但融入了歌舞和喜劇元素,讓整部電影充滿活力,令人耳目一新。戰爭融合歌舞的嘗試,相信對韓國電影圈,甚至是全世界的電影人來說,是過去較少嘗試過的敘事方式:但《搖擺男孩》勇於挑戰新題材的勇敢,是我對本片給予正面評價的重要原因。
而政治可以嚴肅,在《搖擺男孩》我則看到了創作者希望用另一種創新的方式表達政治訴求:這是我對本片著迷的另一個關鍵。因為它讓韓國人關心的南北韓以及國際局勢議題變得親近,沒有負面情緒的方式讓人容易進入討論圈之中,是我認為創作者透過電影的方式展現凝聚力,顯示「電影藝術」也是一種極具威力的武器。
誰說藝術只能歸藝術,政治歸政治;政治也能夠感性、不煽情地討論,只是端看有沒有用對方式罷了。《搖擺男孩》它讓我們感覺熱血沸騰、卻又帶著正能量討論政治,這就是本片最高竿的地方。
XXY的推薦指數:★★★★★五顆星為滿分
《搖擺男孩》我給 ★★★★ 4顆星
讓人熱血沸騰,卻又不時帶出戰爭殘酷的作品。戰爭融合歌舞元素的主題,讓人感到新鮮;也讓人不禁佩服韓國電影人勇於挑戰題材的勇氣與創意!
電影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