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

含有「自律神經失調」共 9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我曾以為自己只是睡不好,直到檢查後才發現自律神經已嚴重失調。在自由彈性的創作者生活裡,我竟也無聲累垮。這篇文章記錄我從「覺得自己不該生病」的羞愧,到開始理解內在壓力的根源,慢慢走向療癒與改變。收入最少的那段時間,反而讓我學會放慢腳步,修復自己,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溫度。那或許不是最低潮,而是重啟的開始。
Thumbnail
抗精神病劑是歷史上最早出現、首次發現能夠對付重大精神疾病的藥物。 出現時甚至被說是精神醫學的救世主,最早是1950年代合成出來的藥物,橫空出世之後從此改變了精神醫學。本篇介紹各種常見的先發抗精神病劑,這類藥物在多次改良後,用處很多,不單純是針對思覺失調症,對其他症狀有時也有奇效。
最近身心跟精神狀態很不好,不想跟人說話更加與人充滿界線,難以相信別人的我更有一種再也不想相信人的感受。 每天在自律神經失調、恐慌症、憂鬱症各種症狀疊加下還是有去上班,不過對客人的笑只是我的面具,稍微輕輕一碰就會碎裂。
Thumbnail
誠熙-avatar-img
2025/06/25
每個人都說你堅強,卻沒人看見你一個人蜷縮在黑夜裡, 聽著寂寞在唱歌,眼淚靜靜落下, 你想問:「為什麼我還沒倒下?」 因為你一直都在撐,用盡靈魂裡最後一絲力氣撐著。 但我想對你說,你不需要再撐了。 你已經夠勇敢了。 你可以脆弱、可以痛、可以什麼都不想做, 那些都不會讓你失去價值。 你值得被接住、被理解,即使現在你不相信人, 也沒關係,請你先慢慢學著相信:就算什麼都沒有,你也還有自己。 你還在呼吸,那就是一種信號。 痛苦不是你的錯,你正在經歷的,只是生命在告訴你:「我們該停下來,好好照顧你了。」 你不是脆弱,你是傷太重了。 這世界讓你受了傷,但你值得療癒。 你值得休息,值得不必解釋地被愛。 當你不想再撐時,請記得,還有人願意聽你說說話,建個樹洞,讓你在裡面可以吶喊 不是來催你站起來,而是陪你一起坐在這裡 直到你準備好了,再慢慢往前。
marsha小潤-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26
誠熙 確實傷得太重了,在去年這個時候我不管是身體狀況還是身心狀況,都出了非常嚴重了問題,我用完所有特休假加上一般休假,跟公司請了兩個禮拜的假,在家裡好好休養。 我現在在做的事情就是修復自己破碎的心靈。 分享一段文章給你 〈允許自己偶爾無所事事〉 我曾經認為,比起什麼都不做, 還不如試著做點什麼,什麼都好。 我以為豐富的經驗對我的人生很有幫助, 其實不過是對自己的夢想沒有信心罷了。 現在,忙碌早已成了習慣, 也對自己無事可做的模樣感到彆扭。 但若能在無所事事的時光中放寬心, 在這段時間裡好好停歇下來⋯⋯ 現在的我,好像很需要這樣的餘裕。 有些時候,什麼都不做的時間也大有裨益。 不是總得做些什麼才能證明自己, 作為「我」而存在,即是美好。
主要收錄除了SSRIs以外的抗憂鬱劑,基本上就是非主流SSRI類的藥物紀錄集。 其實抗憂鬱劑的選擇挺多的,效果不好就換一種,慢慢試總會有比較適合的,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體質,這部分只能靠耐心慢慢測試。有些沒有詳細寫到的,就是筆者也沒吃過。順便在此篇文末科普大麻,大麻以前曾是廣泛拿來當抗憂鬱藥用的東西。
作為目前主流抗憂鬱劑的SSRI,大多是1980年代之後才陸續上市的抗憂鬱藥物,用以取代前一代副作用太多的傳統抗憂鬱劑。本文介紹主流使用的SSRIs,以及治療理論與特性,若對這些藥物的理論和效果有疑慮,可以參考本文的內容。
接受精神科的醫療,就必須要有長期服藥的心理準備,在此不論是哪種精神問題,要是到了不得不去求助精神科的地步,必定是身心已經受了長期的影響。如此,長期間的調整便是必要的。而在接受精神科的協助前後,我們必須要對自己使用的藥物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本篇簡述精神科相關的基本知識,供讀者了解精神科大致上在做什麼。
「你不是不想放鬆,而是無法放鬆」 你是否曾經有這樣的經驗? 放假時終於能躺在床上滑手機,卻莫名焦躁不安;下班後打開一部想看的影集,卻心裡像有什麼沒完成的事,無法專注;好不容易計劃了一場旅行,卻整趟旅程都覺得累,不知道在焦慮什麼。你明明做了很多「放鬆的事」,但內心與身體卻沒有真的放鬆下來。 你甚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