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的變異:從《陰風陣陣》到《窒息》的電影改編

2019/02/0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窒息》(Suspiria)改編自1977年的義大利鉛黃電影(Giallo Film)《陰風陣陣》(Suspiria)。然而,與其說這部電影是一部翻拍作品,倒不如說是對原版電影的重新詮釋。無論是在影像風格或是在電影內容的改編上,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Luca Guadagnino)都顯示出了相當的野心,意圖再創經典。主演之一的蒂妲.絲雲頓(Tilda Swinton)更多次強調,《窒息》並非是原版電影的「重制」(remake),而是「重新詮釋」(cover)。導演則表示,電影所展現的是一個私人的視角,是關乎個人如何去呈現自己的觀點。而在《窒息》中可見,導演尤重「歷史性」的陳述,尤其是如何完整的表述「女巫團在1977年時代脈絡下的發展」。

六、七〇年代義大利鉛黃電影

先前已提及,原版電影《陰風陣陣》與新版的《窒息》呈現不同的美學風格。1977年的《陰風陣陣》,由義大利導演達利歐・阿基多(Dario Argento)所執導。達利歐擅於拍攝恐怖類型電影,此類型屬六、七〇年代流行的鉛黃電影。「鉛黃」(Giallo)一詞指義大利四、五〇年代犯罪、懸疑小說的封面,而後被引申為驚悚、恐怖題材的作品。像是當時英國小說家阿加莎・克莉絲蒂(Dame Agatha Mary Clarissa Christie)偵探小說就是以黃色書皮在義大利發行。而鉛黃電影的特色在於變態的連續殺人犯對女性被害者的殘忍虐殺,其中也包含著男性對女性窺視的視角,從而滿足觀眾對性與暴力的想像。經典之作包含馬里奧・巴瓦(Mario Bava)的《知道太多的女孩》(1963)、《血與黑蕾絲》(1964),分別奠定了鉛黃電影類型的基礎。
1977年《陰風陣陣》電影海報
而後在1977年的《陰風陣陣》中,導演達利歐・阿基多將變態殺人犯的角色以「超自然力量」取代掉。在《陰風陣陣》的開場,立即演示了一場華麗的追殺秀,在樹林中因害怕而奔跑的女性受害者,即便後來被大樓的女主人所救,但最終還是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對於此一電影的開場畫面,當年十四歲的盧卡・格達戈尼諾也感到相當的震撼,並從此開啟他以電影人為志業的夢想。在原版電影中,除了以繁複、多變的殺人手法為特點外,達利歐・阿基多在視覺上的營造更是相當豐富的。從那詭譎的霓虹燈光的變化,時而豔紅、時而青藍色的色彩,隨著情境的轉換而變異。另外還有那色調鮮豔的建物、具有巴洛克風格的裝潢、均衡節制的幾何圖形,將影片維持在一個恐怖而華麗的基調裡。
《陰風陣陣》劇照

《窒息》中的重新詮釋

在新版的《窒息》中,在畫面的呈現上就相當不同。導演捨棄了霓虹的燈光,選擇將畫面的彩度降低,呈現較為暗淡的色彩。有時又會刻意在晦暗的畫面中,放入一個特別鮮豔的色彩,凸顯畫面的重心。例如在芭蕾舞團的展演中,舞者們身穿豔紅色的舞衣立於舞台中央,而舞台的四周是沒有燈光的。另外,在最後一幕中,為顯現「女巫集會」的神異性,將「紅色」作為電影的主色調,表現出狂暴、激情、血腥的場面。
《窒息》劇照
在背景設定上,導演特別著重於立體化1977年的時代背景。當莎拉第一次和主角見面時,他講述著關於這個舞團的歷史。他說了白夫人是如何在戰爭時期艱難地營運著舞團,而那時後的右派只想讓女人回家生孩子。在他們談話的當下,窗外突然有爆炸聲響,莎拉又負責解釋了這場攻擊行動實為紅軍團(Rote Armee Fraktion)所為。於電影中,透過不同事件的發生,不斷去標示著故事的時代背景。這個背景並非是空洞的,而是透過當時發生的歷史事件拼湊而出。反觀於原版的《陰風陣陣》,當時1977年的時代背景是空洞的,也就是說即使將這個設定隨意更動,都不會對電影本身產生影響。當問及導演為什麼要在電影中特別標示出「1977」的年代時,他說一方面是因為這是原版電影的上映日期,一方面則是他個人對歷史感的重視。
在電影的敘事上,內容更多是放在舞蹈的展演上。從舞團的日常排練到白夫人對主角「跳躍技巧」培訓,都一再顯示「舞蹈」是作為電影的重要媒介。相對於原版電影稀少的舞蹈場面,其重點則放置在主角如何解密的過程上,使得「芭蕾舞團」淪為非必要的設定。新版電影則顯示出對「舞蹈」元素的重視,在舞團展演的呈現,更是細膩的捕抓了舞者們的表情、動作和肢體的表現。舞團正式演出的電影片段跳脫於電影本身,更像是場真實的舞蹈演出。另外,片中透過主角在表演時肢體的伸展、跳躍等動作,同時也會造成他人肢體的扭曲、骨頭的破碎等結果,由此帶出舞團背後的「超自然」之力。

結語:延續抑或是變異?

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於2017年執導《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爆紅後,又隨即推出了這部風格迥異的恐怖片。然導演本人卻說,他對恐怖片的喜好一直都是很濃厚的,甚至認為自己實在太晚才出產這麼一部恐怖片。相對於原版電影中的懸疑、驚悚色彩,新版則偏向是一部心理恐怖片。其中大量的使用了蒙太奇(montage)的剪接技巧,來表述抽象的惡夢。另外,電影在畫面呈現、歷史感形塑、敘事內容上都有別於原始的版本。由此可見得,該片並非是《陰風陣陣》的延續體,而是其變異體。
黃彥瑄
黃彥瑄
傳播研究者、電影專欄作者。第六屆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研究興趣包含東亞流行文化、六〇年代台語片及視覺文化及影像研究。曾獲2019年國藝會視聽媒體藝術類「研究與調查」 補助。文章散見鳴人堂、釀電影、映畫手民。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