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彥瑄
目前為政大傳播所博士生,研究興趣為電影研究、文化研究,多以文學意象或以社會層面解析文本。影評散見於《關鍵評論》、《想想論壇》、《映畫手民》。 FB| IG :not_moviereview(這不是影評)
黃彥瑄
目前為政大傳播所博士生,研究興趣為電影研究、文化研究,多以文學意象或以社會層面解析文本。影評散見於《關鍵評論》、《想想論壇》、《映畫手民》。 FB| IG :not_moviereview(這不是影評)
46
篇文章
0
專題
2
NFT
0
勳章
70
追蹤者
18
追蹤中
追蹤
贊助作者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釀選劇|Netflix《星期三》如何成為 2022 年的超級黑馬?
在影集中,星期三的古怪時常是不被老師、同學所理解,她多次違反校規、私自調查案件,最終也是她發現真相、拯救了奈落學院。她說:「我絕對不會為試圖挖掘真相而道歉。」作為社交媒體上受 Z 世代追捧的話題人物,星期三向觀眾展示著其獨一無二的阿達魅力──即使不融入集體,依舊能閃閃發光。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3-01-13
20
釀選劇|生來如此,純粹邪惡:犯罪影集《食人魔達默》的改編實踐了何種社會正義?
影集如實還原了在法庭上受害者家屬所言的字字句句,演繹了他們心碎而失控的一面,卻無告知當事人將翻拍此一場景。當家屬們看到過往的傷痛重新搬上檯面時,只能被迫接受突如其來的二次傷害。在觀劇同時,更值得反思的是當影集享受著高收看量、高話題度,被害者遺族的位置應被放置在哪?他們是否有機會發聲,還是依舊失聲?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2-10-23
13
釀選劇|無臉英雄與「帶子狼」原型?星戰外傳《曼達洛人》中的符號解讀
《曼達洛人》作為《星際大戰》最為成功的衍生外傳之一,在拋下了天行者家族的愛恨情仇及涉及一整個銀河系的大戰後,其另闢蹊徑,著重刻畫星際牛仔老曼(Mando)的冒險之旅。值得一提的是,從《曼達洛人》中既可以見得《星際大戰》宏大的宇宙觀,又不涉及複雜的歷史線,可謂是很適合新手入門的影集。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2-10-18
10
TFAI x 釀|國家影視聽中心八月放送單元|當鬼影被電影所召喚──《胭脂扣》、《倩女幽魂》、《見鬼》、《愛的亡靈》
在國家電影與視聽文化中心「電影放送中」單元,即是經由電影觀照世界的不同面貌。8 月特別選定了四部與「鬼」相關的電影作品,並透過銀幕上的鬼影模糊真實與虛構的界線。影廳的黑暗空間彷彿能夠召喚歷史中的幽靈現身,穿梭陰陽兩界。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2-07-25
18
釀影評|《網路煉獄:揭發N號房》:失控的數位時代及流動性暴力
2018到2020年期間,南韓發生了震驚社會的「N號房事件」,加害者在加密即時通訊軟體上創建多個聊天室,將透過威脅取得的女性自拍照發布在社群裡供成員取樂。這起性剝削案件在事件過去兩年後,由Netflix推出了《網路煉獄:揭發N號房》紀錄片,從記者、電視台的角度出發,一步步揭發私密聊天室裡的種種犯行。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2-06-13
15
釀選劇|「有時候就是需要弄假成真」──《創造安娜》和 21 世紀的美國夢
有別於過往對美國夢的想像,要野心勃勃、積極進取,同時需通過自己的努力實踐階級流動,21世紀的美國夢卻是在金錢泡沫堆裡,不斷吹捧出的美麗幻想。一旦夢想的泡泡被戳破後,野心家便顯象成為可笑的詐欺犯。劇中不斷重複的那句「弄假成真」,讓人不僅反思在安娜陷落後,還有多少個安娜在前仆後繼,編織起一張綿密的謊言網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2-04-13
11
釀選劇|悸動的愛情和戀人絮語──《那年,我們的夏天》為何能打動人心?
《那年,我們的夏天》是一篇符號化的詩篇,被組織結構過後,又再被戀人一一拆解。崔雄的「十個討厭延秀的理由」裡沒有討厭,只有滿眼的喜歡;延秀的「分手原因」裡也沒有真正的原因,只有對自我傲慢的懺悔。最後,兩人在度過了沒有彼此的五年後,愛情裡,還是只剩愛情。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2-02-11
10
編劇職業訪談|《通靈少女》編劇林孟寰的「等待學」,在成名之前的必修課
去年12月我有幸訪問到《通靈少女》編劇大資,其文學作品獲獎無數、舞台劇作至今已有20餘部,就是這麼被天份與才華眷顧的他,也曾度過一段低谷期。
2022-01-28
8
釀影評|錯置的時空、幻夢的蘇活──《迷離夜蘇活》中跨文化的都市想像
珊蒂的故事幾乎與《台北發的早車》中的秀蘭如出一徹。當秀蘭來到台北後,在朋友的介紹下成為一名舞女,就此沈迷於聲色場所之中,秀蘭的夢想也隨著她來到這座城市後被摧毀了。無論是《迷離夜蘇活》或梁哲夫所執導的《台北發的早車》都將「都市的現代性」與罪惡的意象相構連,「鄉村」則是被賦予了純樸、為一處精神原鄉的想像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1-12-15
6
釀電影|金馬 58|網路女神和現實蕩婦──《青春弒戀》中那些被商品化的女人們
《青春弒戀》甫上映就面臨口碑兩極化,意欲展現青春的迷茫與困惑,卻將人物的形塑呆板化。男主角被描繪為沈迷電玩、色情影像中的宅男,一遍遍強調電玩與暴力行為間的連結,簡化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反倒更加污名化喜愛電玩的邊緣群體。女性角色如Monica也相當扁平地被想像為愛面子的拜金女,反倒合理化大眾對她的偏見。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1-11-29
14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
想閱讀更多
黃彥瑄
的內容?
立即追蹤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