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釀選劇|彼此苦旅,以抵群星──《3體》如何描繪人類的宇宙之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3體》劇照/Netflix

《3體》劇照/Netflix

「我們把這個訊息投放到宇宙……在銀河系的二千億顆星裡,一些……希望有很多……有住人的行星或者太空航海家的文明。要是其中一個文明捕獲航海家探測器並明白唱片裡收錄的內容,那麼這就是我們的訊息:我們嘗試在我們的時光裡活著,或許有天會在你們的時光裡活著。」

1977 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將一張「航海家金唱片」(Voyager Golden Records)隨兩艘太空船發射器一同發射至無垠的太空。在唱片上紀錄了關於人類文明的種種資訊,也附上卡特總統(Jimy Carter)和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庫爾特・瓦爾德海姆(Kurt Waldheim)的書面信息。這封訊息就如同在海洋中的漂流瓶,乘載著地球人類渴望被聽見的願望,如同在金唱片中隱藏的那段摩斯密碼:「彼此苦旅,以抵群星」(ad astra per aspera)。然而,當心中所願終得迴響之際,它所帶來的後果又將為何?

當人們急於向太空中發出訊號,以證明自己的存在時,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想像力已超出太陽系,向我們預言了「外星文明與地球文明碰撞後」將迎來的「三體時代」。他的鉅作《3體》(原著寫法為《三體》)如同一首氣勢滂薄的史詩,濃縮及紀錄了人類世(Anthropocene)可預示般的終結。劉慈欣在面對訪談時表示,他所面對的宇宙是如此深不可知,而所謂的未來就像是盛夏突如其來的瓢潑大雨,當它到來時,我們甚至無暇打開手中的雨傘。

《3體》劇照/Netflix

《3體》劇照/Netflix

故事始於 1960 年代的中國,天文物理學家葉文潔意外聯繫上了恆星系統半人馬座 α 上的居民「三體人」。儘管收到三體人「不要回覆!」的警告,但在文革時期深受折磨的葉文潔,將自己對人類文明的失望、以及對外星文明的渴望付諸於一次自私的行動中,於是她發出電報,「到這裡來吧,我們的文明已無法自救,我將幫助你們獲得這個世界。」這封背叛全人類的訊息終將徹底顛覆地球人類的生活。

然而,比起列舉《3體》中人類創下的壯舉與三體人即將入侵地球的準備行動,我更想藉由本篇去闡述關於人類的終極探問──人類的存有論。關於我們從何而來,該往何去?以及在此一生中,我們究竟在追尋什麼?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0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直到全劇結尾,當 Donny 聽著 Martha 的獨白而痛哭時,那並非是騷擾終於結束後的鬆一口氣,而不是受傷後準備痊癒的自我釋放。那是在漫長(且並不一定能痊癒)的修復過程中,即將開始的第一步:發現他人有著和自己相似的創傷經驗,因此感覺到自己並不是那麼孤單,有點幸福,有點悲哀,有點病態的倖存之感。
《不夠善良的我們》能用「量子糾纏」的故事,將簡慶芬與 Rebecca、Rebecca 與何瑞之、何瑞之與簡慶芬之間的糾纏拍得那麼細膩又感性,各自成立也平衡了彼此的善良指數,這何嘗不是一種台灣人情味的寫實與具現?而且,當用科學來比喻一件事,卻還是依然很浪漫的時候,那這件事果真是很不得了的浪漫吧?
有別於雷普利直截複製格林利夫的人生以再造自我身分,此版改編讓雷普利充分發揮更高的能動性,再創了格林利夫的身分認同,更以一場在威尼斯致敬卡拉瓦喬佈光美學的高反差攝影調度,為這起不凡的創作落下榮耀的終章,藉以彰顯雷普利相對於自恃財富、毫無天賦的闊少們,才是真正領略、履行藝術的異稟之人。
僵直的身軀長埋於夜,心魔自夢囈開展,終是看不清歸路,從此再無故人。 迪士尼為神話新添的歲月,讓歐比王和安納金的宿命再譜出一段離散的樂章,影集《歐比王.肯諾比》目光重新聚焦歐比王與天行者家族的愛恨情仇,運用多元的視角串接起從前傳三部曲開始的命運引線。回憶使過去顯影,凝視讓宿命扎根,在所有影視作品中,
但《葬送的芙莉蓮》最迷人的,還是它在精神層面上,對世事與人心的疼惜吧。兩代的主角群,都會因為你的開心而開心,有著「努力了解彼此」的心意,看見裹足不前的冒險者會想硬拉一把。他們不在意天國的真假,但對於死後留下什麼給彼此,讓他(們)記得,給他(們)陪伴,比什麼都在乎。
4/5葬送的芙莉蓮
對於喜歡八〇年代,以及那些年曾經影響世界觀眾的 OVA 動畫作品──如今是姐妹的華卓斯基兄弟,當年也是川尻善昭的信徒──吸滿了泡沫時代奶水的《妖獸都市》,始終是最浪漫、最妖艷的作品,它讓我們看見了川尻善昭的美學,當代東京的狂野澎湃,以及那股濃到散不開的,五味雜陳的氣味。
一直到全劇結尾,當 Donny 聽著 Martha 的獨白而痛哭時,那並非是騷擾終於結束後的鬆一口氣,而不是受傷後準備痊癒的自我釋放。那是在漫長(且並不一定能痊癒)的修復過程中,即將開始的第一步:發現他人有著和自己相似的創傷經驗,因此感覺到自己並不是那麼孤單,有點幸福,有點悲哀,有點病態的倖存之感。
《不夠善良的我們》能用「量子糾纏」的故事,將簡慶芬與 Rebecca、Rebecca 與何瑞之、何瑞之與簡慶芬之間的糾纏拍得那麼細膩又感性,各自成立也平衡了彼此的善良指數,這何嘗不是一種台灣人情味的寫實與具現?而且,當用科學來比喻一件事,卻還是依然很浪漫的時候,那這件事果真是很不得了的浪漫吧?
有別於雷普利直截複製格林利夫的人生以再造自我身分,此版改編讓雷普利充分發揮更高的能動性,再創了格林利夫的身分認同,更以一場在威尼斯致敬卡拉瓦喬佈光美學的高反差攝影調度,為這起不凡的創作落下榮耀的終章,藉以彰顯雷普利相對於自恃財富、毫無天賦的闊少們,才是真正領略、履行藝術的異稟之人。
僵直的身軀長埋於夜,心魔自夢囈開展,終是看不清歸路,從此再無故人。 迪士尼為神話新添的歲月,讓歐比王和安納金的宿命再譜出一段離散的樂章,影集《歐比王.肯諾比》目光重新聚焦歐比王與天行者家族的愛恨情仇,運用多元的視角串接起從前傳三部曲開始的命運引線。回憶使過去顯影,凝視讓宿命扎根,在所有影視作品中,
但《葬送的芙莉蓮》最迷人的,還是它在精神層面上,對世事與人心的疼惜吧。兩代的主角群,都會因為你的開心而開心,有著「努力了解彼此」的心意,看見裹足不前的冒險者會想硬拉一把。他們不在意天國的真假,但對於死後留下什麼給彼此,讓他(們)記得,給他(們)陪伴,比什麼都在乎。
4/5葬送的芙莉蓮
對於喜歡八〇年代,以及那些年曾經影響世界觀眾的 OVA 動畫作品──如今是姐妹的華卓斯基兄弟,當年也是川尻善昭的信徒──吸滿了泡沫時代奶水的《妖獸都市》,始終是最浪漫、最妖艷的作品,它讓我們看見了川尻善昭的美學,當代東京的狂野澎湃,以及那股濃到散不開的,五味雜陳的氣味。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那群美麗的阿修羅們,溫婉自制的笑靨背後,究竟隱藏著妒忌、悲傷,還是壓抑的憤怒?在這部充滿張力的作品裡,是枝裕和對角色的細膩擴寫、瀧本幹也層次分明的攝影語言,以及演員群出色的表現,將人性最複雜卻真實的一面構築得極為立體。
因應方格主題!我推的台灣戲劇跟台灣電影 🎬 連假時一起追劇追起來~
《黑祭司2:闇黑修女》雖然沿用了《黑祭司》的IP和部分元素,但整體完成度較低,劇情深度和角色塑造不足。就像是iPhone SE,功能齊全卻缺乏高端機型的深度。比起院線,在串流平臺播放可能更加適合。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那群美麗的阿修羅們,溫婉自制的笑靨背後,究竟隱藏著妒忌、悲傷,還是壓抑的憤怒?在這部充滿張力的作品裡,是枝裕和對角色的細膩擴寫、瀧本幹也層次分明的攝影語言,以及演員群出色的表現,將人性最複雜卻真實的一面構築得極為立體。
avatar-avatar
格編⭐桑桑
發佈於桑一下
因應方格主題!我推的台灣戲劇跟台灣電影 🎬 連假時一起追劇追起來~
《黑祭司2:闇黑修女》雖然沿用了《黑祭司》的IP和部分元素,但整體完成度較低,劇情深度和角色塑造不足。就像是iPhone SE,功能齊全卻缺乏高端機型的深度。比起院線,在串流平臺播放可能更加適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對宇宙深邃謎團的探索,即是對我們人類自身的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隱喻著這個宇宙中,一個文明與另一個文明之間那宏偉的意義。發出信號,接收信號,戴著神秘儀器所做出古怪的神經行爲,其實是身爲孤島的人類爲獲得認同和真正交流的天真努力的一種浪漫化。
Thumbnail
最近在看一些地球物理學上的基本常識。每次提及宇宙、地球的距離和歷史都以光年、億年起為談論單位。霎時間覺得以人類角度看來,身為地球的統治者這個物種其實亦應該稍為有點妄自菲薄,知道自己只是全世界中的一顆微塵。今天就寫一下清楚自己的渺小,也可以成為喜歡自己的頑固微塵。 微塵的選擇 每個人都會迎來生
科技在科學的基礎上發展,能做到好多個人無法想像、無法辦到的,在看太空相關的科普資訊時,都能好有「個人之渺小,集眾人之力之偉大」的感受。
Thumbnail
「如果地球真的是一個充滿痛苦的地方,在那裡我們只能了解到人生不幸的話, 為什麼離開的朝聖者沒有回來呢?」 「留在地球上的理由,僅因一個人便足夠了。」 生活中充斥著不幸與挫折,因為愛,讓我們不再獨自抗爭,而是一同對抗這充滿痛苦與磨難的世界。
Thumbnail
抬頭看看這宇宙,至少是我們能夠看到的這片天空,我們能夠看到什麼?對多數人而言,幾乎不曾抬起頭,除了天文學家、物理理論學者,還有我,以及部分人之外,我們幾乎不曾真正抬頭「收藏」這片僅有的天空。多數人的視野多半隻有前方,下方,以及你的基本視角,除了這個,就沒了。
Thumbnail
一言以蔽之,《宇宙探索編輯部》的主旨是探索人類存在宇宙之中的意義及真理,雖然看似很宏大(笑),但整體而言是套通俗的文藝片(?)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有機會仰望斑斕星河時,我不禁向這相較於人無限倍大的自然問:在蒼穹之上俯瞰人們的星啊,人是自由的嗎?星光太浩渺,我們知道它的光芒來自走了幾生幾世也到達不了的遙遠之處,歲月之長使人類像粒湮沒海岸的細沙,更是一抹乍現又乍滅的泡沫。我們跟神秘而深奧的宇宙相比微不足道,但我不願浪費經百萬年演化而成的大腦,
1989 年,NASA 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已經快要飛出太陽系,這時美國天文學家 Carl Sagan 提出,要讓感測器轉一下身,幫地球拍一張照片。 這想法當場被 NASA 否決。
以前我總不解什麼是向宇宙下訂單 宇宙何其大、何其浩瀚 人類只不過是這宇宙的一個小分子 那樣地不成比例 對比宇宙 人類猶如小螞蟻 只能仰望興嘆 或許這就是沒有立定目標沒有計畫的過一天算一天 以至於無法選擇相信與付諸行動 那樣的膽小如鼠的我 或許也跟我的原生家庭有關 如何擺脫這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對宇宙深邃謎團的探索,即是對我們人類自身的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隱喻著這個宇宙中,一個文明與另一個文明之間那宏偉的意義。發出信號,接收信號,戴著神秘儀器所做出古怪的神經行爲,其實是身爲孤島的人類爲獲得認同和真正交流的天真努力的一種浪漫化。
Thumbnail
最近在看一些地球物理學上的基本常識。每次提及宇宙、地球的距離和歷史都以光年、億年起為談論單位。霎時間覺得以人類角度看來,身為地球的統治者這個物種其實亦應該稍為有點妄自菲薄,知道自己只是全世界中的一顆微塵。今天就寫一下清楚自己的渺小,也可以成為喜歡自己的頑固微塵。 微塵的選擇 每個人都會迎來生
科技在科學的基礎上發展,能做到好多個人無法想像、無法辦到的,在看太空相關的科普資訊時,都能好有「個人之渺小,集眾人之力之偉大」的感受。
Thumbnail
「如果地球真的是一個充滿痛苦的地方,在那裡我們只能了解到人生不幸的話, 為什麼離開的朝聖者沒有回來呢?」 「留在地球上的理由,僅因一個人便足夠了。」 生活中充斥著不幸與挫折,因為愛,讓我們不再獨自抗爭,而是一同對抗這充滿痛苦與磨難的世界。
Thumbnail
抬頭看看這宇宙,至少是我們能夠看到的這片天空,我們能夠看到什麼?對多數人而言,幾乎不曾抬起頭,除了天文學家、物理理論學者,還有我,以及部分人之外,我們幾乎不曾真正抬頭「收藏」這片僅有的天空。多數人的視野多半隻有前方,下方,以及你的基本視角,除了這個,就沒了。
Thumbnail
一言以蔽之,《宇宙探索編輯部》的主旨是探索人類存在宇宙之中的意義及真理,雖然看似很宏大(笑),但整體而言是套通俗的文藝片(?)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有機會仰望斑斕星河時,我不禁向這相較於人無限倍大的自然問:在蒼穹之上俯瞰人們的星啊,人是自由的嗎?星光太浩渺,我們知道它的光芒來自走了幾生幾世也到達不了的遙遠之處,歲月之長使人類像粒湮沒海岸的細沙,更是一抹乍現又乍滅的泡沫。我們跟神秘而深奧的宇宙相比微不足道,但我不願浪費經百萬年演化而成的大腦,
1989 年,NASA 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已經快要飛出太陽系,這時美國天文學家 Carl Sagan 提出,要讓感測器轉一下身,幫地球拍一張照片。 這想法當場被 NASA 否決。
以前我總不解什麼是向宇宙下訂單 宇宙何其大、何其浩瀚 人類只不過是這宇宙的一個小分子 那樣地不成比例 對比宇宙 人類猶如小螞蟻 只能仰望興嘆 或許這就是沒有立定目標沒有計畫的過一天算一天 以至於無法選擇相信與付諸行動 那樣的膽小如鼠的我 或許也跟我的原生家庭有關 如何擺脫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