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誌:《夜光-耶穌家譜女性的冒險旅程》(下)

2019/03/0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夜光》5 個女性的故事,我先談《拔示巴》。
我會說:《拔示巴》的故事很破格。在程亦君牧師筆下,烏利亞是一個不解溫柔的男人,而拔示巴是一個有七情六慾的怨婦,並非單純給人唾罵的淫婦,或者任由大衛擺佈的無辜女子。在非信徒的寫作圈子,這其實沒有甚麼大不了,潘金蓮早就被人平反了不知多少回。但程亦君牧師是一個華人教會的女性牧者,設身處地,我們有這等識見下筆嗎?其實,《夜光》的 5 個女性,除了比較「乖」的路得和馬利亞,另外 3 位皆是描寫得非常有血有肉,讓我們看見她們人性一面。
擁有破格而且細緻的描述,本來《拔示巴》的故事可謂上乘。但「她」有兩個缺憾,甚至是奇怪的「部署」。
首先,《拔示巴》故事其中一個大轉折,應該是她與大衛第一個兒子的夭折。我正期待看見作者如何處理這情節時,場景已經跳躍至差不多所羅門出生。我發呆了一會兒,然後檢查書本有沒有缺頁。沒有,我買的不是釘裝出錯的次貨。
我又發呆了一會兒。
我承認,這個情節非常非常難寫,不過若果避開了,故事總感到有點不完整。女性對懷胎嬰兒夭折這回事,我個人認為,比諸男性,更有「權」說話。程亦君牧師是一個女性作者,為何反而相對沉默,輕輕帶過?我認為最有可能的解釋,是作者不欲在此課題著墨太深,一發不可收拾,偏離了小說的定調:「冒險旅程」。
也許亦因為這個定調,《拔示巴》的故事有一個我認為「貪心」的舉動:把《拔示巴》的故事延續至所羅門登基前後的宮庭內鬥。我說貪心,因為那一段寫的一般,沒有甚麼深刻挖掘。寫了,似乎應對了「冒險」這個定調;不寫,調子也不會太走樣。
故此,我把《拔示巴》倒數排第一。
至於《路得》,是 5 個故事中味道最淡的一個。我說味淡,是指那一種很平和,沒有太強烈起伏的劇情,不過這個處理卻是合宜正確的。路得記在整卷舊約聖經中,被視為一道清泉,解經書都稱「她」有田園味,若果硬要加入一些「重口味」情節,恐怕不單給人罵翻天,甚至有資格成為小說寫作的「失敗案例」(1)。
當然,《路得》的故事好,並非因「她」甚麼味道也沒有。讀聖經《路得記》,我們也許有這個疑問:路得為何願意冒險,留下來跟隨、照顧拿俄米?程亦君牧師挖掘了一些理由,既合情理,沒有與聖經《路得記》相左,也有效帶動了小說情節進展。在拿俄米身上,亦有相似的部署,把拿俄米信仰中的掙扎,合理地表現出來。
故此,我把《路得》倒數排第二。
與《路得》的故事相似,《馬利亞》屬於比較「淡口味」的故事,她何以能夠獲得較高的排名?主因是我覺得她在多方面挖掘得比《路得》更深入:
- 讀路加福音時,我總是帶著一個疑問:我們經常強調馬利亞不過是一個窮家小女孩,理應沒有猶太拉比般的睿智博學,何解能夠﹝似乎是很隨意地﹞吟誦出傳頌千古的「尊主頌」?
- 馬利亞遭受的壓力,除了「大」,到底還有多深有多難?看罷程亦君牧師的細緻描繪,恐怕不是一句「未婚懷孕」足夠概括之。
- 主耶穌出生那一夜,馬槽裡的景況是怎麼樣?透過 5 官體味﹝看、聽、嗅、味、觸﹞的描述,我甚至感受到那一夜馬槽裡的溫度。對,是溫度。這一段文字,其觸動之深,幾乎令我流下眼淚。
可惜,《馬利亞》的故事與《拔示巴》一樣,有點兒貪心,故事竟然涵蓋至主耶穌昇天那一刻。我說貪心,因我主觀認為:小說內容其實在夫婦 2 人逃難埃及一刻,已經可以作一完滿完結。畢竟,這不是經文注釋,毋需要每事解說週詳。逃難埃及以後的情節,也實在太龐大,只用很短篇幅交代,自然給之前細膩的筆觸比下去了。

現在談排名第 2 的《他瑪》,和排名第 1 的《喇合》。
到底應該讓《他瑪》還是《馬利亞》排名第 2?我得坦白承認,對這個排名沒有太大信心。
無可否認,《他瑪》是整卷聖經內一個異常露骨的「情色/慾」敘事,程亦君牧師寫來直言無諱,沒有加鹽加醋,是《拔示巴》之外另一破格之作。更值得欣賞的是,作者深入挖掘他瑪的內心世界,尤其是她被家公猶大棄之如敝屣,被迫返回娘家,如何受盡白眼,心生怨憤,甚至對前途信心盡失。這個被夫家欺凌的棄婦,很立體的呈現在我們眼前,尤其是他瑪回娘家坐困愁城的慘況。這個鋪排做得非常好,令讀者對他瑪日後那一個頗為「離譜」的決定,有多一重的了解與體諒。
若果要雞蛋裡挑骨頭,我會問:他瑪把心一橫扮妓女的具體行動,是怎樣浮現腦海或孕育出來的?是否可以再挖掘多一點?
另一方面,《他瑪》中的男性:猶大,與《拔示巴》的烏利亞一樣,描寫得活靈活現,兩位都是小說中「戲份」較重的男性。
《他瑪》與《馬利亞》的排名我心有忐忑,但《喇合》的名列榜首,我完全沒有懷疑。
名列榜首的《喇合》,其實先天就比其他 4 個故事優勝,因為刺探耶利哥城本身已經是一件極富戲劇性的事件,包含了間諜、戰爭、匿藏、出賣等活脫脫的戲劇元素,但同時亦極難寫。聖經對喇合的描述簡略,作者要冒著被批評杜撰的危險,賦與喇合血肉筋骨,不過,那副皮囊找得很好。小說中喇合的形象,熟悉中國章回小說或文學作品的朋友不會感到陌生,正是那一種風塵女豪傑的皮相。這種脾性主動有為,張力處處,有時甚至多管閒事,單是這一副德性,已經令她容易「招惹麻煩,身陷困境」,小說情節怎能不引人入勝?
《喇合》的鋪橋搭路功夫也很足夠,借用喇合欲擺脫妓女生涯作引子,逐步引入她個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耶利哥這個城市的疏離與格格不入,進而觸及信仰與人生意義等課題,沒有濃濃的說教味,令讀者不知不覺間已經認同了她的觀點,並對她日後捨棄耶利哥城的決擇,心生同情。
個人感覺,作者甚至在某些情節上,刻意糊弄一下讀者。等一等,那有人被糊弄後也如此高興?你看偵探小說或推理小說,作者花盡心思「誤導」你,猜不透劇情發展之餘,讀者還會到頭來稱讚作者佈局巧妙,密不透風。《喇合》那一段令我疑惑的劇情解開後,我頓時「呵」一聲來,笑話自己以為對聖經章節頗熟悉,還是給程亦君牧師戲弄了一下。
若果要改編成劇本,《喇合》無疑是上乘之選。
排名解說完畢了,遲一會希望談另一位作者:Anne Rice;及她的小說:《神子》及《我的名字叫耶穌:到迦拿之路》。
註:
(1) 凡事有例外。60年代有一套美國聖經故事電影《The Story of Ruth》,替《路得記》添鹽加醋,杜撰了「前傳」。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Story_of_Ruth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8會員
1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