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場Vatte的生活饗宴——到黃埔新村作客

2019/02/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眷村房屋的牆
延續黃埔新村的歷史
鳳山黃埔新村最初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於民國32年所興建的日軍宿舍,六年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這裡成為臺灣第一個眷村。附近陸續成立「陸軍官校」、「步兵訓練學校」、以及「中正預校」,讓倚靠鳳凰山旁的地區形成培養軍事人才的重鎮。
眷村裡面以國校巷為主要道路,左右兩邊分為「東」、「西」巷,各有六條,國校巷底則是誠正國小,此區房屋結構多為磚木混造。走過一甲子,全臺老舊的眷村建築開始拆遷,黃埔新村的原眷戶皆已離去,黃埔新村裡的建物也逐漸損壞,於是政府則推動每期三年的「以住代護人才基地」計畫,藉由吸引人才進駐,活化、保留並延續特殊的眷村文化。
黃埔新村裡的街道
雖然每期住戶只有三年的時間,入住後還得自行修繕房屋與水電,怎樣都不是划算的計劃。然而,每期的申請者都希望能為眷村文化出一份力;再者,現今都市高樓林立的居住型態,將住戶切割成小方格,也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眷村連結家家戶戶的感情,如同電視劇《光陰的故事》的自強一村便是60年代的社會縮影。
第一屆黃埔藝術節
第一屆黃埔藝術節
邁入第六期的「以住代護」計畫,也面臨第一期住戶陸續遷出的時程,居民於是串連起來舉辦「第一屆黃埔藝術節」,播放電影、擺設市集、以及設計闖關遊戲,讓更多人踏進黃埔新村。
原本只有日光在眷村裡移動,藝術節期間有不少長輩回到黃埔,重溫過往的時光。也有父母帶著小孩,依照傳單的指示穿梭在巷弄之間,一方面藉由訪問瞭解眷村生活的點滴,也能實際觸摸房屋與各種物件。
磁磚拼貼的老舊浴缸
在某個住戶家中看見磁磚拼貼的浴缸時,童年回憶好像又在眼前播放,手指觸摸冰涼的花色磁磚,想起當時冬天仍要燒熱水洗澡,蒸氣朦朧著浴室,小朋友坐在浴缸裡面打著水花,洗澡就是這麼快樂的一件事。
高牆圍堵的眷村乘載臺灣民眾過去的記憶,現在則有一群熱心且熱情的住戶,願意留下來守護黃埔歷史。
Vatte 小誌
來黃埔研究「Vatte」(肉體)
在黃埔藝術節開始之前,眷村的居民共同發行一本小誌「Vatte」。這個字就是「Go and have fun」的意思,其實也彰顯黃埔藝術節的精神:「讓人們走進眷村,體驗生活的美好。」
雖然以住代護的居民不一定都能順利修繕暫時的家,然而在過程之中他們體會到的是,如何在不破壞現有結構的前提,能夠讓房子更適合居住。這需要回歸到「房屋」的原初定義,遮風避雨的空間、沒有華麗多餘的裝飾、以「實用」為導向的修繕。一邊讓眼前的建築貼近年輕的風貌,也因應現代做出不同調整。
重現日式建築
第一屆黃埔藝術節的活動裡,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東六巷的「越界結構技師事務所」,屋主力求百分百重現日式風格,切割平整的榻榻米、幾乎沒有雜物的室內空間、以及原木屋頂等。實際動手修復以及用「肉體」感受房子與人的關係,這才是「以住代護」計畫想達到的目標。
黃埔新村的黑貓
活在歷史裡的不只是人
除了保存歷史的人以外,黃埔新村還住著一群貓,悠閒地在眷村裡生活。他們看著人群來來往往,以最親密的方式接觸土地。現在的居民甚至替他們取名字,彷彿這些貓也成為眷村裡的正式住民。
下次有機會來造訪這充滿歷史的場域,也別忘了釋放平日困在大城市的身心,以自己的方式留下你的故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2會員
    186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