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双子講座側記:「昭和台灣・縱貫鐵道・美食之旅:歷史小說家的飲食故事」

更新於 2023/02/2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臺灣歷史博物館臉書文章:https://www.facebook.com/NMTH100/posts/588073970029941
本次講座搭配本館特展「快慢之間:臺灣鐵道旅行特展」,楊双子老師以百年幾乎不變的縱貫鐵道為經、從昭和臺灣到現代為緯,觀察臺灣人餐桌食物的演變,與背後蘊含的意義。演講包含兩部分:前半段以《臺灣漫遊錄》為引子,談論飲食作為文學與歷史辯證的公共性;後半段則透過《開動了!老台中》深入鐵道、食物與城市關係。

從《臺灣漫遊錄》為起點

「昭和台灣・縱貫鐵道・美食之旅」是2020年楊双子出版《臺灣漫遊錄》時的書腰宣傳語,小說背景設定在昭和時代的臺灣,當時日本知名女作家青山千鶴子為了逃避家人催婚,來到臺灣旅行。以一年為期,同時找到一位臺灣地陪王千鶴同行,鎖定臺灣12種日常食物,以便更深入瞭解殖民前的臺灣風貌。
楊双子的《臺灣漫遊錄》探討的不僅是臺灣美食,同時也突顯臺灣歷史發展的問題。《臺灣漫遊錄》是一本引發社群爭議的虛構譯作,源自於書封的「青山千鶴子著,楊双子譯」以及「完整重譯版」。楊双子首先想問的是:「一向被視為虛構的文學,以及歷史文本,哪個更接近真實呢?」又或者,當我們想瞭解過去百年來臺灣街頭飲食的發展,能夠藉由史料找到真實嗎?也許近30年以來,開始有學者積極研究臺灣的飲食文化,然而在昭和時代並沒有留下豐富的文獻。
其次,藉由青山千鶴子與王千鶴的相遇,並且在一年內透過飲食文化,追尋臺灣人在這塊土地的生活樣貌。背後的文化意涵是:「殖民母國與殖民地的兩人是否能成為朋友?」楊双子的小說並沒有選擇童話般的美好結局,青山千鶴子與王千鶴終究因為不平等的身分關係而無法成為朋友。
不過,更重要的是介紹小說裡的臺灣食物,青山千鶴子來臺的12個月代表12個章節,也對應到臺灣宴席的12道菜。「飲食是需要編排的,」楊双子說道,「談論小說需要起承轉合,臺灣的宴席菜也有起承轉合。」因此當我們檢視《臺灣漫遊錄》的食物排序,便會發現其中的奧妙。雖然有幾種食物並不是全臺灣人都認識的食物,楊双子刻意放到小說也是為了介紹臺灣曾經在某個時間點、某些群族創造這些食物,但事過境遷後可能被遺忘。透過小說的形式,讓讀者產生好奇。

並非美味而食用的食物

楊双子認為,現代人可以品嘗的食物比百年前多出許多,因此某些侷限在地的食物可能因為缺乏願意選擇它們的族群而消失或沒落,例如兜麵(泉州人的黏錢菜)、吉古拉(發音源自日文竹輪的基隆點心)、或是牛汶水與轆湯粢(客家點心)。但是臺灣卻又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臺灣歷史因為殖民而呈現碎片化,於是臺灣人對於食物並沒有特定的階級概念,有些平民菜餚甚至會以「懷舊菜」的方式重回餐桌或人們手上。
麻薏湯或許是其中一個例子,如果到臺中第二市場必然會發現它的蹤跡,而且這類點心僅限中部地區,更精確地說是苗栗到員林之間;此外,雖然成本低廉,但製作耗費人工,這或許也是麻薏無法普及的原因。最初製作麻薏湯並不是美味,而是經濟需求。在日本殖民時期,臺灣利用麻袋分裝糖與稻米,因此在氣候土地條件適宜的中部種植大量黃麻。而臺灣農民本著「物盡其用」的精神,摘取黃麻嫩葉並將葉脈去除,揉碎之後跟地瓜或米湯煮麻薏,以地瓜與米湯甜味覆蓋麻薏的苦味。久而久之,麻薏成為一種在地食物,即使聚酯纖維與塑膠已經取代黃麻的地位,麻薏仍舊是臺中人的食物,甚至願意為它不斷開發新產品。
楊双子提到,因應時代演進而產生的消費型態改變、食物製程複雜、甚至族群單一化都有可能讓某些食物逐漸消失在歷史中。2021年她出版《開動了!老台中》則是延續《臺灣漫遊錄》的宗旨,並將飲食轉變成資訊,讓讀者不是因為美味推薦才尋找食物,而是親自嘗試並發掘其中的滋味。

構成美味的條件:權力與養成

1908年縱貫鐵路開通典禮在臺中舉行,這件事情徹底翻轉臺中的面貌,不僅快速發展,甚至掀起臺灣民族意識。當然這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而是透過移民者定居,以美食凝聚在地的力量。一直到1921年,蔡培火主張「臺灣乃帝國之臺灣,同時又為我等臺灣人之臺灣也。」,照亮臺灣民族運動史,形成「全島一命」的概念。
飲食從來就不只是好不好吃的問題而已,楊双子說:「(飲食)跟權力有關。」她以臺中第一廣場改名為東協廣場為例,早在1990年代末期逐漸成為東南亞移工的假日聚集地,許多東南亞美食店家不斷湧入,但直到2016年才改名「東協廣場」,成為全臺灣東南亞移工密度最高的大樓。
相反地,近年來在臺灣熱賣的「氣泡水」,雖然早已發明超過百年,不過長時間以來只限於貴族與上流社會飲用,現在幾乎隨處可見。人們覺得氣泡水比一般自來水好喝,真的是因為本身的味道嗎?還是階級的象徵呢?楊双子認為:「當我們因為某個東西跟著階級標籤而引進的時候,我們會記住的是階級,而不是事物本身。」
於是當我們有機會享用「日本和牛」或法國料理時,如果滋味並不如美食家評論那樣美妙,我們便容易陷入自我質疑;另一方面,臺灣人有時候並不看重街邊食物,或是不認為可以透過學習來理解這些食物的可吃之處,因為臺灣食物在全球食物霸權的位階較低,因此會影響我們對於食物的觀感。楊双子援用日本漫畫《拉麵王》的台詞為例:「他們吃的是資訊。」人類其實很難依賴自己主觀感受來品嘗食物,同時食物美味也並不能透過客觀來分辨。

枝微末節的日常飲食

楊双子身為歷史小說家,透過《臺灣漫遊錄》與《開動了!老台中》兩本介紹臺灣不同時代日常飲食的作品,希望讓讀者瞭解生活當中可感知、可觸碰的物質也都是歷史的一環。講座結束之前,她列舉幾項臺灣日常食物的代表店家,包括傳統臺灣糕餅「異香齋」、坂神本舖長崎蛋糕、日日利海盜飯糰、永和豆漿、陳家牛乳大王、翁記泡沫廣場等,這些食物之所以到現在還能端上餐桌享用,都是經過歷史條件聚合與文化匯流的結果。

結語

餐桌風貌是經過文化匯流之後,經過權力關係拉扯與抗衡而成形。當書寫歷史小說的時候,無論是過去聚焦中國或現在轉向臺灣在地,都涉及到國族概念與政治議題,所以飲食也是一種政治。在食物背後蘊含著豐富的政治與權力關係,這也是楊双子身為歷史小說家想談論的主題,也希望讀者能跟著青山千鶴子「一起吃遍臺島吧!」,也一起認識臺灣餐桌的獨特風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7會員
201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臺灣漫遊錄》透過兩位少女青山千鶴子與王千鶴的故事,探討了日治時代下的性別與殖民不平等問題。故事展現了兩人之間的互動,藉由飲食文化的描寫,作者巧妙地揭示了社會背後深層的歷史議題。該書不僅提供了一段動人的友情,也反映了臺日之間的文化交流。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富山茶樓位於馬來西亞怡保,是一家享有盛名的港式點心餐廳,被譽為美食天堂。這家茶樓以其多樣化和高品質的點心選擇吸引了眾多食客。以下是一些關於富山茶樓及其美食的介紹: 港式蛋撻:是港式點心中的經典代表,第一道菜上這個很奇怪。蛋撻的外皮酥脆,內餡香甜滑嫩,這種完美的口感組合使其成為茶餐廳、點心店和麵
Thumbnail
風味小吃是飲食文化的基石,它就地取材,最足以反映、體現庶民生活的真正風貌,甚至於形成當地的重要文化特色,而歷史越悠久的地區,其小吃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淬鍊,必然創造出獨特的味道,成為浮雲遊子日思夜夢的故鄉象徵。  臺灣的開拓,自明鄭以來,雖只三、四百年,小吃卻已在華人社會建立絕佳口碑,其中又以府城小吃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淡水阿給是台灣淡水區著名的傳統小吃,由油豆腐包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而成。阿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5年,當時楊文女士在淡水國中旁賣小吃,為了不浪費食材,便將油豆腐挖空,放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這道小吃推出後,深受當地居民喜愛,逐漸成為淡水區的著名小吃。
Thumbnail
這是一趟只為了享受美食的臺南之旅。作者分享了在臺南品嘗牛肉湯與米粿的心得,並感嘆人生的短暫與美好。藉由走訪文化特色店家和巷弄,感受了臺南的人文風情。文中介紹了臺南著名的文章牛肉湯和七誠米粿,並分享了美食帶來的愉悅與幸福。這篇文章還揉合了作者對人生和旅程的感悟和回顧,讓人流連忘返。
Thumbnail
「臺灣人偷東西,被日本警察抓到以後,會被剁掉一隻手」、「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屠殺了四十萬臺灣人」諸如此類的「謠言」都沒有什麼根據,往往是一些不懂歷史的人出於各種理由編造出來的,接受這些,好比吃下沒有營養又有害身心的食物。以下為大家介紹幾本能讓我們遠離謝絕那些歷史謠言,又能讓我們更瞭解那個時代的好書!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臺灣漫遊錄》透過兩位少女青山千鶴子與王千鶴的故事,探討了日治時代下的性別與殖民不平等問題。故事展現了兩人之間的互動,藉由飲食文化的描寫,作者巧妙地揭示了社會背後深層的歷史議題。該書不僅提供了一段動人的友情,也反映了臺日之間的文化交流。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富山茶樓位於馬來西亞怡保,是一家享有盛名的港式點心餐廳,被譽為美食天堂。這家茶樓以其多樣化和高品質的點心選擇吸引了眾多食客。以下是一些關於富山茶樓及其美食的介紹: 港式蛋撻:是港式點心中的經典代表,第一道菜上這個很奇怪。蛋撻的外皮酥脆,內餡香甜滑嫩,這種完美的口感組合使其成為茶餐廳、點心店和麵
Thumbnail
風味小吃是飲食文化的基石,它就地取材,最足以反映、體現庶民生活的真正風貌,甚至於形成當地的重要文化特色,而歷史越悠久的地區,其小吃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淬鍊,必然創造出獨特的味道,成為浮雲遊子日思夜夢的故鄉象徵。  臺灣的開拓,自明鄭以來,雖只三、四百年,小吃卻已在華人社會建立絕佳口碑,其中又以府城小吃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淡水阿給是台灣淡水區著名的傳統小吃,由油豆腐包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而成。阿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5年,當時楊文女士在淡水國中旁賣小吃,為了不浪費食材,便將油豆腐挖空,放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這道小吃推出後,深受當地居民喜愛,逐漸成為淡水區的著名小吃。
Thumbnail
這是一趟只為了享受美食的臺南之旅。作者分享了在臺南品嘗牛肉湯與米粿的心得,並感嘆人生的短暫與美好。藉由走訪文化特色店家和巷弄,感受了臺南的人文風情。文中介紹了臺南著名的文章牛肉湯和七誠米粿,並分享了美食帶來的愉悅與幸福。這篇文章還揉合了作者對人生和旅程的感悟和回顧,讓人流連忘返。
Thumbnail
「臺灣人偷東西,被日本警察抓到以後,會被剁掉一隻手」、「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屠殺了四十萬臺灣人」諸如此類的「謠言」都沒有什麼根據,往往是一些不懂歷史的人出於各種理由編造出來的,接受這些,好比吃下沒有營養又有害身心的食物。以下為大家介紹幾本能讓我們遠離謝絕那些歷史謠言,又能讓我們更瞭解那個時代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