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瑞士美麗山林背後,150年的國家故事(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座落於阿爾卑斯山脈,森林、湖泊與人文足跡交織的美麗風景是多數人對瑞士的印象。造訪遊人徜徉於山水間、身心重獲平衡,瑞士因此得到「人間天堂」的美譽。
自古瑞士人在山林間採集糧食、放牧牛羊,取用林木作為燃料,或用以建造房屋,與自然相依的生活,年復一年地為這個山間民族鍛鍊出堅忍的性格。就算已脫離農牧社會,位列富庶西歐強國的今日,惜物愛物的瑞士人也沒有染上揮霍的習慣,反而更加努力地觀察、瞭解所居的山林。「與山共存」被視為民族傳承,如何維護這片共生的土地,更是國家級的議題。
徜徉山水間、身心重獲平衡,瑞士因此得到「人間天堂」的美譽。 Max Cahng 提供

一、國土面積與森林比例

自1950年代起,瑞士中央政府與蘇黎世理工學院合作,成立了一個觀測瑞士自然生態的獨立科學機構Die Eidgenössische Forschungsanstalt für Wald, Schnee und Landschaft(瑞士聯邦森林、雪與景觀研究所,後文簡稱WSL),觸角擴及全瑞士公有與私人林地,每年進行林地面積、物種變遷與繁衍、動植物生態研究、氣候變遷等宏觀式的資源盤點與研究調查,提供國家政策所需的科學數據,也完整記錄了國土上,人與自然相融的細微變化。在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的今日,環境反撲的力量已經超過世人想像,如何更瞭解自然生態並與之共存,專業的基礎研究數據成了不可或缺的利器。

無私的分享,讓國土更美麗

瑞士在地理上可分為侏儸山區(Jura)、丘陵區(Mittelland)、阿爾卑斯山前緣(Voralpen)、阿爾卑斯山(Alpen)以及阿爾卑斯山南面(Alpensüdseite),這五大地區的條件各不相同,天然景觀也各自美麗,同時也孕育出不同的民俗風情與地區特色。瑞士的國土面積為41,285平方公里,只比臺灣稍大一些。目前森林約佔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其中有三成為私有林地。瑞士的人均森林面積,約為每人1,520平方公尺。今日的林地仍如舊時般擁有強大的經濟功能,瑞士目前約有10萬人從事林業相關工作,「環境永續」的概念也在林地的維護管理中傳承。根據WSL的研究,目前擁有私人林地者大多將其作為個人休憩與伐木之用,持續發揮森林的經濟價值另外也有16%的人將私有地開放提供公眾休憩,與他人一同共享森林資源;更有11%的擁有者以生態保育為己任,不採取積極的介入方式,而是讓土地休養生息,希望能為後人留下永續的森林環境。
在阿爾卑斯山南面的森林,受地中海所影響,氣候與地表景象與北面有著不同的風貌。南面不但氣候較溫暖,物種的生長也較平均,幾乎所有海拔高度都利於樹木生長,也造就了多元的生態樣貌。此區的瑞士人文景觀,也帶著濃濃的義大利風情,作物、語言、飲食、生活習慣都受到義大利的深刻影響。有瑞士人說:「若說瑞士是人間天堂,提契諾州(canton of Ticino)就是天堂中的天堂,物產豐饒、氣候溫和,法治與各樣設施皆為瑞士標準,而生活步調又比瑞士其他城市慢得多。」這樣的說法,把瑞士人對完美生活的想像一語述盡。
山間的小小的花草與昆蟲都是大自然生態的基礎成員。 Max Chang提供

二、國家政策內的規範

根據WSL的數據,瑞士的森林總面積,自1980年代開始出現擴增的趨勢,尤其阿爾卑斯山南面(Alpensüdseite)的增加幅度最大,人口密度最高的丘陵區(Mittelland)和侏儸山區(Jura)總體來說持平,但人口聚集地區因建物增加的緣故,也有部分林地大幅減少的現象產生。
其中,以海拔1,800公尺以上的森林面積增加幅度最高,在過去的20年裡增加了16%的面積。森林在自然界的功能是動植物棲息的場域,也有天然災害的防護機制;對於人類來說,森林則是木材、食物與乾淨水源的取用地。進入工商業為主的社會後,對都市人而言,森林的休憩價值更為提升,增添了人類觀點中的社會性功能。天地無言,育養無數生靈,而人類在發展經濟之時,無盡的取用卻對其他物種造成侵略與傷害。如何在取用之間達到生態與安全的平衡,便是瑞士創造自身文明的關鍵。

堅持了150年才有的成果,值得借鏡

回望19世紀,當時的瑞士仍是一個貧窮的農牧國家,曾有一段將山間的良好木材銷往其他西歐強國的歷史。時至今日還有瑞士的老人家堅信,荷蘭鹿特丹這個歐洲吞吐大港,是由瑞士高山的上等木材所建造而成,這雖然是老人家美麗的誤會,但是從這樣的話語中,也能讀出對於他們對於本國林業的自信與驕傲。但世事總是一體兩面,150年前並沒有水土保持的環保概念,土石流與山洪等天然災害往往隨過度伐木而衍生,且是人民必得共同承受的歷史教訓;然而,瑞士人從錯誤中汲取經驗,發現到樹木對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到了21世紀,瑞士已經擺脫販賣天然資源換取溫飽、財物的階段,休養山林成為當代潮流,瑞士的森林面積年年增加即是證明。
就在19世紀,瑞士國土飽受水土流失的災害時,瑞士人便已覺醒,促使中央政府將永續保育的概念納入當時的森林警察管制法規中,以公權力強勢介入山林保育、制止濫墾濫伐。不論是既有的農林牧等傳統產業,或是今日產值驚人的觀光業,都需要山林保育的持續維護,方能守住國民共享的森林資源。除了訴諸於道德情感之外,法規的強力執行才是保育土地的有效作法,也才能進而保障所有人的利益。世人所見進步的今日瑞士,是150年來多方合作、同時並進的成果。而WSL的研究目的之一,就是在經濟利益平衡的條件下,為國家提出永續的國土保育政策。

都市規劃中不忘自然永續

在森林的分布上,丘陵區與侏儸山區的海拔較低,樹木生長速度較快,是林業伐木的重要來源地,在砍伐的同時持續造林管理。讓人口密集的城鎮邊緣,環繞著無限綠意,成為不變的瑞士意象。自然與人類發展的平衡,就體現在都市規劃的造林政策中;有足夠的森林面積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利用森林減少都市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他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水源調節等等。森林提供生命成長的無限可能,在人類的聚落中創造一處自然的空間,生命自能在此找到出路。
即便是在瑞士的最大城蘇黎世,環城的滿山綠意、沿湖的公園綠地,鬱鬱蔥蔥的山林水景,形成了有別於其他國際大城的優雅都市意象,讓蘇黎世素有花園城市的美譽。湖景第一排的美景為市民共享,而非富裕階層的私有財產。蘇黎世擁有環保、潔淨、悠閒、進步、安全等正面形象,在全球城市居住品質評比中總是名列前茅。遠離經濟數字與物質享受的競逐,人與自然再度取得和諧,成為進步城市與進步國家的新指標。
蘇黎世市區內森林公園的秋景。 方常均提供

三、森林多樣性與森林永續

繁花開盡後綠葉轉紅,接踵而來的覆地大雪,是瑞士常見的四季風景。在親手觸摸土壤、撿拾落葉樹枝的日常生活中,才能培養對生命的感知,四季變化豐富了感官,森林之於孩童也成為生活必需的要素。親近山林的渴望,在生命的不同時節被喚醒,人對土地的情感與依戀綿密交融,牽繫了瑞士人與自然之間,強大且不可斷離的連結。
如何在都市邊緣造林,要優先思考的不只是人的需求,而是如何再次與自然共存。於是原生樹種的數量與比例分配,必然是栽植樹苗的重要考量。落葉樹種與針葉樹種的比例也必須模擬天然林地的組成搭配,才能維護當地的生態多樣性。有計劃種植的林地,也成為科學家研究人類聚落與生態平衡的場域。就教育層面來說,也能讓都市孩童有機會在鄰近地區,便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大自然的變化與生物間的活潑樣貌。
城市造林,人們才有機會在都市生活中調養生息,這是生存之必要,也是生命教育的傳承。即便科技一日千里,也無法抹去瑞士人對大自然的記憶。善待環境就是善待自己,是瑞士自然科學教育的重點;人不能以真空狀態生存於世,與萬物和諧共生,是人類必須走上的道路。在瑞士,即使是城市裡的孩子,對大自然也有一定的知識涵養,環境保護與熱愛鄉土的思想深刻地劃入生活細節中。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大環境清晰地為瑞士人民指出國家應該前進的方向,造就愛山、愛樹、愛自然的瑞士國民,絕非偶然而成。
森林對人的重要性,也可從德語裡看出端倪。自中世紀開始,人們在阿爾卑斯山區大量栽種歐洲山毛櫸,此一樹種高大挺拔,甚至可達30公尺以上,樹冠更是自由地向外伸展如帽。由於歐洲山毛櫸的樹幹質地緊密,自古就被運用在器物製作上,甚至可以切片作為文字記錄的書寫載體。因此,德文中寫做Buche的歐洲山毛櫸,也被借用為德語的書本Buch之意。從語言文字的發展中,多少也呈現了歐洲人類發展史對森林依賴甚多的現象。
蘇黎世湖畔的大面積的公園,是市民共享的資源。方常均提供

樹不只是樹,更是生活中的必要存在

瑞士有55%的森林立於海拔1,000公尺的山上,今日櫸木林佔瑞士森林面積的29%,雲杉、冷杉等松科植物與落葉樹種也都很常見。森林是樹木自然生長的區域,瑞士為運輸而沿森林修建的道路,總長約30,500公里,越往高山上去,30公尺以上、挺拔入天的高大樹木越是可見。在挺立強壯的大樹之下,人類是如此地嬌小與虛弱、既不高大也不長壽。存於天地之間、靜默不語的巨樹更有冷靜沉著之感。環繞森林的出入道路,也正是劃分出保育區與人類聚落之間的界線,在人們的來去之中,留予自然發展空間。
瑞士東南方與奧地利、義大利相臨的格勞賓登州(Graubünden)曾經有過一棵名為潘娜拉(La Panera)的傳奇雲杉,活到250歲高齡的她,高達58公尺,被譽為歐洲最美麗的雲杉,更是瑞士著名的神木之一。根據歐洲樹種專家的說法:「潘娜拉得天獨厚地,在阿爾卑斯山一片森林裡佔了一個陽光照耀、水源充足、空氣清新的好位子。除了挺拔高大之外,她錐狀的樹型,枝幹平衡均勻地朝地面生長,冬日大雪後如同穿上一襲華美的雪白袍子。她不只是歐洲最高的樹,也是最美的樹。」
潘娜拉自1971年起,便被納入瑞士自然紀念碑的保護項目中,前來朝聖欣賞的人絡繹不絕,然而在2018年初春,遭受樹皮甲蟲的侵襲,枯槁而死,不再長青。2018年,大雪紛飛的12月,在上百位居民的圍繞道別中,巨大的樹幹從底部被鋸下,躺在雪地裡,自此成為當地的紀念標的。前來道別的居民對潘娜拉滿懷情感,有人甚至難過得落淚,有人安靜地追憶,相伴而居的人們不捨她的離去。在大片的森林邊緣,一位居民表示:「沒有了她,這裡顯得荒涼空無。」潘娜拉已完全超越「樹」本身的意義,她的赫然倒下,對在地居民而言,宛如失去了精神象徵,以及一個堅實守護的背影。
農民在冬季也有林間伐木的工作。 方常均攝
原文刊登於 新作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5會員
86內容數
<p>100年前瑞士還是一個貧窮的農牧國家,現在山上的人富起來了。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大量減少,如何分配資源,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如何安身立命,這是每個國家當前的問題。他們是如何創造出一個社會進步和樂的共像?究竟是一個外人眼中的幻想,或者人間真有天堂?</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方常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瑞士巴塞爾三天的狂歡向天空灑出了80噸的彩紙,灰暗冬日在此時無限繽紛與迷幻,如同進入了另一個時空。古時男女間禮教束縛沉重,狂歡節尤其給年輕男女提供了交友的機會。大家開始製作面具與裝扮,寒冬中多了生氣,而且躲在面具之後,帶著一些酒意,敢越過原本男女的界線,表現自己!
綠黨青年軍屬瑞士綠黨之下的組織,招募年輕人,關心自己的社會,以及在變動的世界中瑞士應負什麼樣的國際責任。這些年輕人是社會少數族群,目前約有2200人,充滿了對國家的理想與見解,更充滿勇往向前的能量。事事皆政治的瑞士,2019的首發公投就是由這群30歲不到的年輕人發起的,沒有一個富二代或政二代。
你覺得生活無味,需要重新出發嗎?你想過走出舒適圈,開創自己的新生命嗎? 楊艾玲到台灣的故事,讓生命再一次感受彭湃! 台灣的海洋給予瑞士人全新的動力,開創自己。新年必讀!!
在瑞士運動員也有大好前途,除了網球之外,也有許多知名的國際冬季運動明星!而把一個運動學好,是為了讓精力有處發揮,並不是要孩子成為專業運動員。成為職業選手需要投入的專注與時間等等成本,和透過運動帶來樂趣不是同一件事。此外,應該讓孩子接觸團體性運動,這能在無形中提供孩子增進社交能力與人際相處的機會。
瑞士就算在最小的村莊至少都有一座教堂。信仰,曾是瑞士社會聚集人們的中心。教會在歐洲的歷史上也曾有政府行政的功能,教堂的登記本裡記錄著哪戶人家何時生了孩子,這個孩子何時受洗成了教徒,記錄了人民的生老病死
André R是同性戀愛滋防治運動的先行者,當時以同志身分公開在電視上喊話,是驚世之舉。不但是公開出櫃,也暴露自己愛滋病患者的身分。他願以自身的最後的力量,大膽地為同志議題與愛滋議題做出正面的行動,喚起更多人的重視與支持。10年後,在蘇黎世聖母大教堂內院有一塊刻有André Ratti的紀念碑...
瑞士巴塞爾三天的狂歡向天空灑出了80噸的彩紙,灰暗冬日在此時無限繽紛與迷幻,如同進入了另一個時空。古時男女間禮教束縛沉重,狂歡節尤其給年輕男女提供了交友的機會。大家開始製作面具與裝扮,寒冬中多了生氣,而且躲在面具之後,帶著一些酒意,敢越過原本男女的界線,表現自己!
綠黨青年軍屬瑞士綠黨之下的組織,招募年輕人,關心自己的社會,以及在變動的世界中瑞士應負什麼樣的國際責任。這些年輕人是社會少數族群,目前約有2200人,充滿了對國家的理想與見解,更充滿勇往向前的能量。事事皆政治的瑞士,2019的首發公投就是由這群30歲不到的年輕人發起的,沒有一個富二代或政二代。
你覺得生活無味,需要重新出發嗎?你想過走出舒適圈,開創自己的新生命嗎? 楊艾玲到台灣的故事,讓生命再一次感受彭湃! 台灣的海洋給予瑞士人全新的動力,開創自己。新年必讀!!
在瑞士運動員也有大好前途,除了網球之外,也有許多知名的國際冬季運動明星!而把一個運動學好,是為了讓精力有處發揮,並不是要孩子成為專業運動員。成為職業選手需要投入的專注與時間等等成本,和透過運動帶來樂趣不是同一件事。此外,應該讓孩子接觸團體性運動,這能在無形中提供孩子增進社交能力與人際相處的機會。
瑞士就算在最小的村莊至少都有一座教堂。信仰,曾是瑞士社會聚集人們的中心。教會在歐洲的歷史上也曾有政府行政的功能,教堂的登記本裡記錄著哪戶人家何時生了孩子,這個孩子何時受洗成了教徒,記錄了人民的生老病死
André R是同性戀愛滋防治運動的先行者,當時以同志身分公開在電視上喊話,是驚世之舉。不但是公開出櫃,也暴露自己愛滋病患者的身分。他願以自身的最後的力量,大膽地為同志議題與愛滋議題做出正面的行動,喚起更多人的重視與支持。10年後,在蘇黎世聖母大教堂內院有一塊刻有André Ratti的紀念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科幻電影虛構的外星球上,原始住民們只要將尾巴末端與動物鬃毛、植物維管束組織相連,纏繞在一起的生命線就會得知彼此的意識,共同連至大地母親的意識之中,無須訴諸言語。在名為地球的這座美麗行星上,人類或許是唯一與地球失去連結的生命物種。
Thumbnail
真心覺得阿爾卑斯山風景的漂亮程度可以列入人生必去清單耶,在阿爾卑斯山周圍的國家像是瑞士跟德國,真的都很美很值得拜訪,如果懶得研究瑞士貴鬆鬆的車票和惡名昭彰超不準時的德國鐵路,推薦還是參加德瑞鐵道跟團旅遊最省事。搭乘景觀列車讓你不用爬山或走路就可以欣賞美麗山景,快跟著AsiaYo享受中歐旅遊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分享蘇黎世的五個景點,更多景點與旅遊資訊請參考蘇黎世自由行攻略。 瑞士蓮巧克力之家 瑞是以巧克力聞名,代表品牌之一是發跡於蘇黎世的瑞士蓮(Lindt),歷史超過150年,瑞士蓮巧克力之家(Lindt Home of Chocolate)是2020年於蘇黎世主要廠區成立的博物館。跟其他的
Thumbnail
只聽說瑞士很美但卻從來沒有踏入這片神秘的國土嗎?別等了,今天就換你啟航,跟著AsiaYo一起看看經典瑞士跟團旅遊的介紹,體驗壯麗雪山和童話小鎮秘境。而且不只瑞士,中歐旅遊行程還會帶你遊覽週邊國家,如:德國、法國、義大利,一次旅行讓你收穫滿滿,有各種不同的旅遊體驗。趕快一起出發吧!
Thumbnail
想到歐洲旅遊是不是會很想去看看大大小小不同主題的城堡,還有最有名的阿爾卑斯山呢!不只如此,德國和瑞士還有超多優美又震撼的世界文化遺產!不論你是想找德國跟團旅遊,還是瑞士旅行團,都超豐富,超漂亮!10天的歐洲之旅讓你完全沉浸在浪漫的氛圍中~推薦第一次到歐洲的朋友,跟著AsiaYo一起準備出發吧🍻!
Thumbnail
巒安堂-台灣早期伐木林業場的信仰中心。位在人倫林道37km處的人倫工作站,曾為巒大山的林業中心,是當時林務局所設的最高伐木工作站,同時也有著當時唯一的牡丹種植園,隨著紅檜、扁柏等珍貴木材砍伐殆盡而於民國72年沒落。 從巒安堂上西巒大山,徜徉在濃厚的人文氛圍之中,感受時間暫停的早年林業遺跡。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臺灣的林業歷史、日本的里山概念,以及以西粟倉村為案例的森林經營新模式。透過充分發掘當地資源,西粟倉村成功打造了一個理想經濟圈,實現了林業的復甦和村落振興。文章深入探討了裡山與生態多樣性的關係,以及西粟倉村的森林管理計畫和地方振興企劃,作為永續經營的新模式值得市場關注。
相信住在台北的讀者應該對周圍的山林不陌生,因為台北基本上就是一個四面環山的盆地,周圍的山台北市民應該或多或少都有去健行過,一定也順便接觸森林,那森林背後問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以下篇幅介紹。 森林 森林,是一個高密度樹木的區域(或歷史上,森林是一個為狩獵而留出的荒地),涵蓋大約9.4%的地球表面(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首次前往瑞士遊玩的經驗和所到訪的景點,包括蘇黎世的林登霍夫山、購物街、大教堂以及賈科梅蒂壁畫等。文章還提供了市區交通介紹,供遊客參考。
Thumbnail
去年跟親人到瑞士旅遊 這趟旅行我們以經規劃了三年,其實是疫情讓時間往後延 終於解封還有一點瑞士人口少加上我們要去的地方都是瑞士四大山峰 我想著應可避開傳染的風險! 經過在杜拜轉機也看到杜拜這幾年的經濟茁壯光是機場就可停數百台飛機 來到瑞士的土地低口氣就是乾淨的空氣跟宜人的溫度 雖然恰臨初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科幻電影虛構的外星球上,原始住民們只要將尾巴末端與動物鬃毛、植物維管束組織相連,纏繞在一起的生命線就會得知彼此的意識,共同連至大地母親的意識之中,無須訴諸言語。在名為地球的這座美麗行星上,人類或許是唯一與地球失去連結的生命物種。
Thumbnail
真心覺得阿爾卑斯山風景的漂亮程度可以列入人生必去清單耶,在阿爾卑斯山周圍的國家像是瑞士跟德國,真的都很美很值得拜訪,如果懶得研究瑞士貴鬆鬆的車票和惡名昭彰超不準時的德國鐵路,推薦還是參加德瑞鐵道跟團旅遊最省事。搭乘景觀列車讓你不用爬山或走路就可以欣賞美麗山景,快跟著AsiaYo享受中歐旅遊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分享蘇黎世的五個景點,更多景點與旅遊資訊請參考蘇黎世自由行攻略。 瑞士蓮巧克力之家 瑞是以巧克力聞名,代表品牌之一是發跡於蘇黎世的瑞士蓮(Lindt),歷史超過150年,瑞士蓮巧克力之家(Lindt Home of Chocolate)是2020年於蘇黎世主要廠區成立的博物館。跟其他的
Thumbnail
只聽說瑞士很美但卻從來沒有踏入這片神秘的國土嗎?別等了,今天就換你啟航,跟著AsiaYo一起看看經典瑞士跟團旅遊的介紹,體驗壯麗雪山和童話小鎮秘境。而且不只瑞士,中歐旅遊行程還會帶你遊覽週邊國家,如:德國、法國、義大利,一次旅行讓你收穫滿滿,有各種不同的旅遊體驗。趕快一起出發吧!
Thumbnail
想到歐洲旅遊是不是會很想去看看大大小小不同主題的城堡,還有最有名的阿爾卑斯山呢!不只如此,德國和瑞士還有超多優美又震撼的世界文化遺產!不論你是想找德國跟團旅遊,還是瑞士旅行團,都超豐富,超漂亮!10天的歐洲之旅讓你完全沉浸在浪漫的氛圍中~推薦第一次到歐洲的朋友,跟著AsiaYo一起準備出發吧🍻!
Thumbnail
巒安堂-台灣早期伐木林業場的信仰中心。位在人倫林道37km處的人倫工作站,曾為巒大山的林業中心,是當時林務局所設的最高伐木工作站,同時也有著當時唯一的牡丹種植園,隨著紅檜、扁柏等珍貴木材砍伐殆盡而於民國72年沒落。 從巒安堂上西巒大山,徜徉在濃厚的人文氛圍之中,感受時間暫停的早年林業遺跡。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臺灣的林業歷史、日本的里山概念,以及以西粟倉村為案例的森林經營新模式。透過充分發掘當地資源,西粟倉村成功打造了一個理想經濟圈,實現了林業的復甦和村落振興。文章深入探討了裡山與生態多樣性的關係,以及西粟倉村的森林管理計畫和地方振興企劃,作為永續經營的新模式值得市場關注。
相信住在台北的讀者應該對周圍的山林不陌生,因為台北基本上就是一個四面環山的盆地,周圍的山台北市民應該或多或少都有去健行過,一定也順便接觸森林,那森林背後問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以下篇幅介紹。 森林 森林,是一個高密度樹木的區域(或歷史上,森林是一個為狩獵而留出的荒地),涵蓋大約9.4%的地球表面(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首次前往瑞士遊玩的經驗和所到訪的景點,包括蘇黎世的林登霍夫山、購物街、大教堂以及賈科梅蒂壁畫等。文章還提供了市區交通介紹,供遊客參考。
Thumbnail
去年跟親人到瑞士旅遊 這趟旅行我們以經規劃了三年,其實是疫情讓時間往後延 終於解封還有一點瑞士人口少加上我們要去的地方都是瑞士四大山峰 我想著應可避開傳染的風險! 經過在杜拜轉機也看到杜拜這幾年的經濟茁壯光是機場就可停數百台飛機 來到瑞士的土地低口氣就是乾淨的空氣跟宜人的溫度 雖然恰臨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