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瑞士同志運動與30年的社會改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980年代科學家發現愛滋病毒之後,人類社會對此疾病的認識與醫藥發展尚為不足,但恐懼與猜測卻是相當快速的蔓延開來。愛滋病在歐洲公開的初期,如同瘟疫,人人皆想八卦討論,卻又避之唯恐不及。德國發生了第一起愛滋病死亡案例,在瑞士也激起整體社會的討論。1986年,瑞士報紙一瞥報也以斗大聳動的標語寫著「瑞士是全歐愛滋病第一名」,讀者無不心驚。

2018蘇黎世性別大遊行。  方常均攝

2018蘇黎世性別大遊行。 方常均攝

愛滋病的死亡案例從美國的同志圈開始,歐洲的同志圈也開始了揣測,1984年蘇黎世大學對外招開了一場愛滋病講座,根據瑞士愛滋病防禦先鋒也是同志運動工作者史韜先生(R. Staub)回憶,那次的講座聚集了300多位同志,許多人得知這個疾病的消息後,晴天霹靂,無法接受。史韜先生表示:那場講座至少說明了,這是由「免疫缺陷病毒」所產生的疾病,並經體液或血液傳染,這個疾病的正確名稱為「免疫缺陷症候群」,俗稱愛滋病。有了明確的醫學訊息,他與其他蘇黎世同志工作小組的朋友開始討論,如何成立宣導小組、如何成立防治專線,以及如何取得醫療資源。當時同志圈是愛滋病的高危險群,得快速集結力量,開始進行宣導與防治工作。

積極小眾改造社會的力量與決心

30多年前,是一個沒有網路,國際電話十分昂貴,通訊並不容易的時代。為了得到第一手的愛滋病醫療訊息,蘇黎世同志工作小組必須時常與美國的愛滋專家通話。因此,尋求外援得到資金,才能持續進行這個小團體的大工程。史韜先生與其他兩位小組成員主動造訪國會與瑞士中央政府,尋求國家資源注入愛滋病防治工作。在協商之後,史韜先生與其夥伴組成三人的瑞士愛滋協會,接受中央政府撥款,開始進行全瑞士的愛滋宣導與防治。

這個三人的團體最初採取的策略是在有限的名單內,寄出文宣、捐款單和一枚保險套。企圖告訴社會大眾,愛滋的傳染並非只存在同性戀之間,異性戀也是極有可能受感染的,戴上保險套才是真正保護自己的方法

當時保險套並不如今日這麼容易取得,購買時的心情也不像今日這麼輕鬆自在,這個打破禁忌主動談起「性事」的出擊,引起了瑞士社會極大的正面迴響。史韜先生回想那段日子,當時每天到郵局領取協會信件,都會收到正面的反饋以及捐款,收信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成功之後,他們下一個里程碑即是:集結了當時眾多不同地區性的小型同志團體,成立了瑞士愛滋救助組織。更多人的參與,也擴大了影響力。


2018蘇黎世性別大遊行,瑞士郵局挺同支持企業內的LGBTD員工。  方常均攝

2018蘇黎世性別大遊行,瑞士郵局挺同支持企業內的LGBTD員工。 方常均攝

除去同志汙名化的社會運動

將愛滋病公開化與資訊透明化,有助於社會大眾瞭解整個病情的發展。1986瑞士愛滋救助組織會長若提先生(A. Ratti)當時也是瑞士知名記者,接受瑞士國家電視台的採訪,他以自己同志與愛滋病患者的雙重身分,公開說明當時瑞士的社會情況,並對大眾喊話:「愛滋病的傳播與人性有關,男同性戀者的愛戀行為是隱藏的,疾病的傳染也是隱藏的。若是要降低全國感染人數,將傳染途徑與防治訊息公開是非常必要的。」

若提含蓄的表達中沒說出口的是:30多年前瑞士社會對愛滋病患者與同性戀仍帶著有色眼光,歧視是大剌剌存在的。家人的不諒解、職場上的排擠,就連找房子都受到影響,在如此不見容於社會的狀況下,疫情在社會的暗處蔓延,受害的卻是整體社會。

若提是同性戀愛滋防治運動的先行者,當時以同志身分公開在電視上喊話,是驚世之舉。不但是公開出櫃,也暴露自己愛滋病患者的身分。他願以自身的最後的力量,大膽地為同志議題與愛滋議題做出正面的行動,喚起更多人的重視與支持。10年後,在蘇黎世聖母大教堂內院有一塊刻有André Ratti的紀念碑,先行者積極的行動是改變社會重要的一步。紀念碑代表著同性戀議題在瑞士社會得到了普遍的認同,宗教團體以及政治人物改變了原先保守的看法。瑞士的同志團體在在愛滋病的防治工作上,與政府部門合作,也打了成功的一仗,這同時扭轉了同志社群被汙名化的社會形象。

知識與法律戰勝傳染病

走到了今日,世人已普遍瞭解愛滋病的傳然途徑,了解到受感染的群體不僅限於同志圈。於是,愛滋病防治協會今日的重點工作也更擴大到性工作者的職業訓練、吸毒者衛教,以及消弭歧視的法律制定與道德宣導教育。尤其愛滋病患者在藥物治療下,有的人已能再度回到工作崗位服務,如何在職場繼續工作不受到歧視,是相當大的重點項目,藉勞工法的規範,保障愛滋病患的工作權

法律上的支持是實質的改變社會的利器,同時也具消弭歧視的宣示作用。訴諸民眾的道德勸說,在法律的保障之下更具說服力,社會大眾明確瞭解訊息,才能減少愛滋病患在生活中或職場上遭受歧視。

為突破愛滋病患者的晦暗的形象,在今日瑞士愛滋病救助組織的網頁內,也可見到陽光正面的個案,每個人在度過了最困難的階段後,如願地回復正常的生活。莎拉就是一個受愛滋病毒感染的年輕照護機構的工作人員,她在得知自己罹患了愛滋病之後,快速地重整自己的心情,接受治療。回到職場上繼續服務,也遇到了她的真愛伴侶,決定一起生活。一直想成為母親的她,在醫生的指示下成功地走完了孕程,躲避了垂直感染的風險,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女嬰。

2018蘇黎世性別大遊行,孩童一同遊行其中。  方常均攝

2018蘇黎世性別大遊行,孩童一同遊行其中。 方常均攝

醫療之外,關懷同等重要

莎拉願意公開自己的經驗就是要讓世人知道:愛滋病患者也能好好活下去。遵照醫生指示,做好安全措施,接受定期檢查與治療,現在愛滋病對她來說,像是一個長期陪伴的慢性病,無須過度畏懼,只需小心面對。莎拉表示:「世界愛滋病日時,我有機會和其他愛滋病患者見面,面對共同的問題,這使我更感堅強。」社會風氣開放之後,與知識觀念普遍建立後,人們對於性別議題與愛滋病傳染也能分開討論。兩者不再被視為一體,相互混淆,造成無謂的恐懼。患有疾病的人,除了醫療協助之外,人際間的關懷更有助患者重新建立新生活。

瑞士社會面對愛滋病,所走過的30年歲月並不容易,性別議題的討論與社團也越趨多元,攤在陽光下的公開透明也有助於互相理解。醫藥進步的今日,愛滋不再是絕症,在瑞士也能購買到自行測試是否感染的愛滋的病毒試劑盒蘇黎世同志工作小組所服務的對象增加,年齡層下降,年輕的孩子越早學習到正確的性知識與觀念,越有能力保護自己。

瑞士的愛滋防治工作除了在本國之外,也擴及到海外。將自身成功的經驗,拓展到疫情快速擴張的地區。愛滋防治在今日不只是單個團體的問題,而是全體人類傳染疾病防治共同的重要任務。

原文刊載自瑞士官媒瑞士資訊Swissinfo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方常均的沙龍
115會員
86內容數
<p>100年前瑞士還是一個貧窮的農牧國家,現在山上的人富起來了。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大量減少,如何分配資源,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如何安身立命,這是每個國家當前的問題。他們是如何創造出一個社會進步和樂的共像?究竟是一個外人眼中的幻想,或者人間真有天堂?</p>
方常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12
瑞士的風景雖然如詩如畫,但是寒冷的日子長,有時候身體真的受不住。今天春天大雨成災,瑞德奧都有大水氾濫的災情,有陽光的日子真不多。這樣冷冷的天氣,瑞士與台灣的飲食習慣不同,想要滋補養身卻不一定買得到材料。綿長的雨季之中,想喝一碗熱湯還不容易呢?! 現在來告訴你,在瑞士哪裡可以找到台灣味的養身好料。
Thumbnail
2024/06/12
瑞士的風景雖然如詩如畫,但是寒冷的日子長,有時候身體真的受不住。今天春天大雨成災,瑞德奧都有大水氾濫的災情,有陽光的日子真不多。這樣冷冷的天氣,瑞士與台灣的飲食習慣不同,想要滋補養身卻不一定買得到材料。綿長的雨季之中,想喝一碗熱湯還不容易呢?! 現在來告訴你,在瑞士哪裡可以找到台灣味的養身好料。
Thumbnail
2023/11/08
2023年10月,台灣藝術共享媒合平台LEXPO帶領台灣藝術家們,百件作品參與法國當代藝術週衛星展覽-Art Shopping 與Business Art Fair 成群的博覽會在巴黎百花齊放。台灣上百位藝術家大放異彩,多元作品療癒人心,獲多方好評。
Thumbnail
2023/11/08
2023年10月,台灣藝術共享媒合平台LEXPO帶領台灣藝術家們,百件作品參與法國當代藝術週衛星展覽-Art Shopping 與Business Art Fair 成群的博覽會在巴黎百花齊放。台灣上百位藝術家大放異彩,多元作品療癒人心,獲多方好評。
Thumbnail
2022/10/05
在瑞士每年約有4萬個新移民是以結婚依親的身分來到瑞士的。家庭生活之外,如何與當地社會產生新的連結有許多可能。動物,也可以幫助剛到瑞士的人融入當地喔。Joyce來告訴我們,她如何與家中毛小孩展開瑞士新生活。
Thumbnail
2022/10/05
在瑞士每年約有4萬個新移民是以結婚依親的身分來到瑞士的。家庭生活之外,如何與當地社會產生新的連結有許多可能。動物,也可以幫助剛到瑞士的人融入當地喔。Joyce來告訴我們,她如何與家中毛小孩展開瑞士新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資料來源: 橫跨時空的生命願望 感染者清境之旅特輯(上) 與談人: 1.勇勇 / 資深愛滋感染者 2.翔翔 / 資深愛滋感染者 3.蔡春美 / 輔大心理系 助理教授 4.徐森杰 / 露德協會 秘書長 文章整理:何睿平 助理 文章校對:林啟銘 社會教育專員 主持人大米跟大家介紹愛滋在台灣的小歷史,20
Thumbnail
資料來源: 橫跨時空的生命願望 感染者清境之旅特輯(上) 與談人: 1.勇勇 / 資深愛滋感染者 2.翔翔 / 資深愛滋感染者 3.蔡春美 / 輔大心理系 助理教授 4.徐森杰 / 露德協會 秘書長 文章整理:何睿平 助理 文章校對:林啟銘 社會教育專員 主持人大米跟大家介紹愛滋在台灣的小歷史,20
Thumbnail
「牙痛到不行,去到診所卻被醫師用一袋止痛藥打發」、「不管多早到候診室,都是最後一個接受檢查」、「看診前要先等診療椅被包膜才可以坐上去」、「明明診所就在住家附近,總要千里迢迢去到生活圈外的地方就診」,這些看似不可思議、不合常理的就診經驗,卻是HIV感染者的日常!根據愛滋感染者權益促
Thumbnail
「牙痛到不行,去到診所卻被醫師用一袋止痛藥打發」、「不管多早到候診室,都是最後一個接受檢查」、「看診前要先等診療椅被包膜才可以坐上去」、「明明診所就在住家附近,總要千里迢迢去到生活圈外的地方就診」,這些看似不可思議、不合常理的就診經驗,卻是HIV感染者的日常!根據愛滋感染者權益促
Thumbnail
本文在分享作者參加論壇後的心得與其相關資訊
Thumbnail
本文在分享作者參加論壇後的心得與其相關資訊
Thumbnail
他叫Yuki,在軍公教上班,是一位同志,也是一位 #愛滋病 感染者。 十多年來確診至今,他深深感嘆——「社會中對愛滋存在許
Thumbnail
他叫Yuki,在軍公教上班,是一位同志,也是一位 #愛滋病 感染者。 十多年來確診至今,他深深感嘆——「社會中對愛滋存在許
Thumbnail
資料來源:報導者「如果能夠活下去,我們再來樹下相會!」20年前,愛滋關懷團體露德之家(現為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簡稱露德協會)中有16名帶原者,開著3台車來到青青草原散心。當時,台灣剛引進愛滋治療組合式藥物雞尾酒療法不久,藥物副作用很大、長期效果能有多久,沒有人能知道。他們在一棵樹下許下願望:希
Thumbnail
資料來源:報導者「如果能夠活下去,我們再來樹下相會!」20年前,愛滋關懷團體露德之家(現為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簡稱露德協會)中有16名帶原者,開著3台車來到青青草原散心。當時,台灣剛引進愛滋治療組合式藥物雞尾酒療法不久,藥物副作用很大、長期效果能有多久,沒有人能知道。他們在一棵樹下許下願望:希
Thumbnail
露德協會志工 陳銘浩(道銘)/整理記錄 露德協會 社會教育暨理念推廣專員 林啟銘/文字校稿 往事刻苦銘心,依舊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五年級生的阿偉,於民國80年得知感染愛滋,從年輕時的叛逆、血氣方剛,及受環境影響而走進藥癮,再到現在受到宗教洗禮,成功戒斷的找到生命的寄託,組織幸福的家庭,拾回人生信心。
Thumbnail
露德協會志工 陳銘浩(道銘)/整理記錄 露德協會 社會教育暨理念推廣專員 林啟銘/文字校稿 往事刻苦銘心,依舊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五年級生的阿偉,於民國80年得知感染愛滋,從年輕時的叛逆、血氣方剛,及受環境影響而走進藥癮,再到現在受到宗教洗禮,成功戒斷的找到生命的寄託,組織幸福的家庭,拾回人生信心。
Thumbnail
今年露德協會即將邁向25週年,投入愛滋感染者的倡議和行動,一切的開始,都來自於多年前的一次邀請。 三年後,天主教仁愛修女會附設的露德之家謝菊英修女,引進英國服務愛滋感染者的經驗。在台北成立了「露德感染者聯誼中心」,提供一個專屬愛滋感染者的活動場所,讓來到這裡的感染者朋友,可以暫時擺脫外界的異樣眼光,
Thumbnail
今年露德協會即將邁向25週年,投入愛滋感染者的倡議和行動,一切的開始,都來自於多年前的一次邀請。 三年後,天主教仁愛修女會附設的露德之家謝菊英修女,引進英國服務愛滋感染者的經驗。在台北成立了「露德感染者聯誼中心」,提供一個專屬愛滋感染者的活動場所,讓來到這裡的感染者朋友,可以暫時擺脫外界的異樣眼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