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與制度】....訪視.........妨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閱讀前須知)

我是一位台中市的高中自學生,當時決定申請自學且提出自學計畫書是2017年10月份的事情,而台中自學申請開始時程皆是提出申請後,在提出申請計畫書當學期的下一個學期開始,所以隔年(2018年)2月是我的高中第一學期,而我目前以學期來看的話是一位高2上學生(若沒自學為體制內高2下),也就是我比體制內晚一個學期。

這次台中的訪視在惠文高中,一人15分鐘,分4個教室同時進行。我什麼都沒有帶就去參加訪視了,甚至連雨傘也沒帶,然後就下雨了。訪視的日子是 2019 年 4 月 16日。

我被分配到的是一間日文教室,我一進去,不外乎打個招呼,其中一個委員就問我有沒有想要跟他分享些什麼的,接著他要我等他一下,他要打開我第一次申請也就是2017年時寫的計畫書。我告訴他,其實那篇計畫書裡面我變動了不少計畫,例如裡面的國文、英文、數學、公民與社會這些科目我其實沒有實際去讀,當時之所以會將這些科目放進去計畫書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讓自己「感覺有在做事」。
剛從一個體制出來,從一個任何事情都被規劃好的體制內出來,到一個任何事情都得自己規劃的體制外,我很慌張;我覺得我得做些什麼事情,儘管是啃食一些我根本不感興趣的教科書。因為認真讀書是一種「好學生」會做的事情,而什麼都不做、完全不知道要做什麼的生活跟體制內的生活相比,顯得我好像很廢。
我不想要看起來什麼都沒做,可是也不知道要做什麼,所以那時決定把國文、英文、數學、社會科這些科目放到我的自學計畫書當中,好讓我說服自己我有在做點什麼。然後我也跟訪視的委員說到我這個月還會再上傳一份自學計畫書。委員聽完後跟我說,其實在更改計畫之後可以再提起更改計畫書,他想要表達的大概就是,我如果沒有按照計畫書執行計畫的話,要更改計畫書內容。

聊到我會在這個月再提起計畫書這件事情時,他好像有看到我的申請資料上填寫申請時長是一年,他做出疑問,我告訴他其實我的時長是一年半,不過貌似是因為教育局那邊新政策或為了方便管理所以將申請時長調成1.5年,好讓我可以在學年度結束時剛好結束我的計畫並提出成果報告書,所以我的計畫時常才會是1.5年。
他接著說他們有個新的政策,對於現階段像我這樣情形──或許是很迷茫不知道要做什麼的學生,或者是晚體制內奇數學期的學生──在審議會審核通過自學申請之後,只會先給半年的時間自學。
我問他為何要這麼做?他告訴我是為了幫助學生們釐清自學適不適合他們,免得某些人自學之後才發現跟他想像的根本不一樣。
我告訴他們這個政策很奇怪,若是覺得不適合就自己提出終止自學的申請就可以了,沒有必要特別再去設定一個這樣的政策。
自學初期的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且剛抽離體制到自學後一段時間,大多數人都會經歷「排毒期」,在那段時間內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事情,甚至一天結束了什麼都沒做,一個月結束了也什麼都沒做,但那就是一段排毒期呀!看似什麼都沒做,但其實就是在一天天的排泄體制的遺毒啊!
鎮日給自己塞了一堆事情瞎忙才叫什麼都沒做。而像這樣的政策逼迫著學生要趕快在離開體制後做出點「什麼」,一個學期過了再拿這些被趕上架的東西出來訪視,去評判他適不適合自學;這不叫幫助,比較像是一種阻撓。
其實我說到評判或審核他就接著插話說這是我說的,趕緊釐清關係(他很愛在我還沒講完話就急著接話)。他說訪視只是要確定你有沒有權益受損、遇到問題,了解你過得怎麼樣…之類的。我說,可是你們剛剛說的政策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呀,他就要求我們先不要討論這個了,是他的錯,不該提到這個政策。於是我們就開始討論有關我過去計劃書的實踐、現階段規劃、執行的事情、個人想法…等。聽完之後,他說他覺得我很棒、很好、很有想法。總之現場其實很混亂,他們一直要跟我解釋訪視的目的,而我比較想討論的是那個政策與該政策訪視的意義,但他給我的感覺是不想討論這個,想要討論我做些什麼,但是我其中辦的自學諮詢就跟這有關連性呀,也就跟我有關係啊。
總之討論關於我的計畫書與生活這部分都沒有什麼問題,很大的問題是他們要求18歲以下家長一定要到場,我當然請家父不要進來一起訪視,但他依然故我的想要進來。這一位平日對自學一知半解甚至不解的家父要一同訪視,有許多事情還需要我再另外與他做解釋,甚至是他當時在現場得知了「新事物」,例如訪視的目的...他會認為我聽不懂或我也不懂,所以又多花時間重覆複誦,有時甚至搶著跟委員他們聊天。
整個訪視只有15分鐘的時間,而我爸很喜歡當作我聽不懂然後再覆誦他們說過的話,接著就會演變成他三人一直重複著「其實訪視就是……」的情形。聽完委員講完,旁邊的小姐再說一遍,家父又要再說一遍,時間又被拖延,現場就變得很混亂很吵雜,我很難說上一句話,只能一直要求他們把時間給我,讓我說話,甚至是現在我要回想當時的對談都很困難。

延伸閱讀

自學生陳玲寫的:【關於那天的自學面審
143會員
47內容數
由於自學生們不再是少年,,但還是個人(呼應了「先是個人,才是個自學生」?不過很多處境是由於「是個自學生,才是個人」),想想那就將上學好日子當作倉庫,將偶爾寫的劇評文章放到這裡收著,有朝一日有可能在窮途末路之時轉型成藝文工作室吧。備註:倉庫意不在回應「自學生長大後在幹嘛」這類問題,儘管也是事實所以無關回應或不回應,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關於學會本身的教學制度】 想要來說一下,學會本身的教學制度。 我們從上圖中的名單中,可以得見,牛田從三郎擔任會長時。擔任大師範(師範們的管理者)之職的有:牛田從三郎、江口金馬、武富咸一、苫米地義三、長松憲三,其中不乏後續擔任會長之人。 而我們在理事一職中更看到了擔任師範職的林忠次郎之名。 在臼井甕男師祖尚存的時代,均是師祖
Thumbnail
avatar
Maonjiang
2021-08-30
思議那不可思議的 ―回顧荒野成立階段關於塑造文化與制度的思考歷程...下 (四)荒野文化的建構  幾乎所有的團體一成立,就會開始構思制度與擬訂規範,的確制度最大的好處就是明確又有效率,容易複製,有了制度對組織不斷的成長擴展是非常方便的,但是也因為這個世界變化越來越快,愈來愈複雜,有許多的突發狀況,制度不可能規範到所有細節,這時候該如何反應與處理?而且若以防弊角度來看,制度
avatar
李偉文
2020-08-19
思議那不可思議的 ―回顧荒野成立階段關於塑造文化與制度..上   (一)草創期的祕書處  荒野保護協會1995年6月25日在台北幼獅文藝中心舉行成立大會,當天有近四百位會員出席並依籌備處建議的名單勾選出第一屆理監事,成立大會結束後立刻召開第一次理監事會議,選出常務理監事與理事長。  原先沒有想太多,我擬定的建議名單就依會員編號的序號,我排序2號,也就順利當選為
avatar
李偉文
2020-08-17
自我審視與檢討連續近三個月,每天讓自己根據坐在電腦前的思緒,抓一個主題出來,透過手指與鍵盤的敲敲打打,留下一點點網路上的痕跡。這樣的 combo 逐漸形成習性,而習性養成後,再透過自我審視,也慢慢發現一些不容易之處。 當初覺得做這件事情,動機其實很單純。因為冰雪妹的朋友遇到了創業過程中苦痛的一面(其實創業應該是
Thumbnail
avatar
Jerome
2020-07-24
在家自學日誌 4 訪視委員來了 2011-12-5 訪視委員剛走,我首先感受的是訪視委員不是來輔導是來糾察,果然,帶著紅筆來找錯字了,且拿起被老師改過的數學測驗卷,重新找題複試自學生。 我看不出他們是來了解一個家庭究竟是如何在進行自學計畫,或這個家庭需要什麼樣的資源,而是帶著不信任家長的能力和態度,在進行對話。 孩子回答他們其中一
avatar
Ocarina
2019-10-05
劉仲敬訪談 028 @ 20190313 論現代工會是不是自發秩序?德國戰時經濟模式是現代社會主義真正的起源。如何辨識負組織度?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故事。論阿姨如何看待自己身在美國。但是德國的集中和組織卻沒有鬥過英國的自由和法國的民主,因為儘管德國組織得更好一些,但是卻抵擋不住英國的海運控制的全世界資源和美國加入以後更大的人力和生產能力。但是德國的組織也確實有它的能力。大致上講,德國人如果是在對方優勢不超過四倍的情況下,德國人至少能打平手。雙方力量相等的情況下,德國人每次都打贏
Thumbnail
avatar
陳易宏
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