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波西米亞狂想曲》看流行音樂史的錄音技術革新Wall of Sound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拿下2019年奧斯卡最佳音效剪輯、最佳混音獎的《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亞狂想曲》,暢銷金曲有多好聽大家都知道,我們來談談「Wall of Sound」。其實在《波西米亞狂想曲》其中一小段關於當初Freddie Mercury瘋狂錄製〈Bohemian Rhapsody〉的模樣,就是初步認識 Wall of Sound的一個方法。
Wall of Sound是什麼?要談Wall of Sound一定要認識Phil Spector(菲爾‧史佩克特)
Phil Spector:Photo From Wikipedia
「菲爾‧史佩克特是一位美國音樂製作人和作曲人,發明了聲牆製作模式。是1960年代女子音樂組合聲音風格的開拓者,在1960年至1965年期間製作了超過25首進入前40位的熱門歌曲」。(wikipedia)
Phil Spector開創Wall of Sound,在資料裡可瞭解「Wall of Sound」是在錄音室製造大量回音的方式,錄音室裡充滿了樂手與各樣樂器,聲音回音互相撞擊,所有聲音融合交雜。原理其實就是讓同樣的樂手/歌手重複演奏/演唱,即便是同樣的演奏方式與詞句,都因為人不同於精準機器的有機性,產生非常細微的時間差,讓這些聲音像細小的分子結構因為眾多數量而高密度聚合像合音一般,成為一面牆。並且Phil 在錄音室裡尤其折磨樂手,他希望在這個過程中樂手逐漸疲勞而喪失聲音個體性,使之更能使所有聲音融為一體。BBC的報導解釋聲牆技術也是最早將錄音室本身當成一像演奏樂器的做法之一。(the Wall of Sound was one of the first attempts to use the recording studio as an instrument in its own right.)
50-60時代背景
50-60年代的關鍵時代背景是年輕人尋求新娛樂型態的慰藉,放諸整個電影工業也同樣如此;傳統好萊塢片廠制度瓦解、歐洲新浪潮的影響以及戰後喧囂的年輕人高漲自主、自由權的時代之火遍及歐美兩地。2017年紀錄片《My Generation我的叛逆年代》便紀錄了英國年輕一代在生活風格、音樂等文化的新興浪潮,也包括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中也描繪到Freddie在Biba遇見妻子一樣。
因此年輕人透過音樂搖擺身體、在車內轉大收音機音量奔馳。所以這些能在車內收聽的音樂得以想見必須有高度聆聽與傳唱度,才能牽引這些奔放自由的靈魂。
當時的唱片仍是單聲道發行、車內收音機也是,因此Phil Spector在製作音樂時,會不斷聆聽車內收音機播放的效果,確保透過聲牆製作方式的歌曲,也能使單聲道播放設備享有同樣被音樂轟炸的感官體驗。自從有了這樣的錄音製作方式之後普遍流行,Phil Spector透過音樂中的聲音,精準抓住了青少年世代的渴望。
BBC的紀錄片簡述了60年代流行歌曲製作的背景與歌手回憶訪談
Wall of Sound聲牆技術代表曲目:THE CRYSTALS - DA DOO RON RON(1963)、THE RONETTES - BE MY BABY(1963)、夫妻組樂團Ike&Tina Turner〈River Deep – Mountain High〉、THE BEATLES - 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1970)、RIGHTEOUS BROTHERS- You've Lost That Lovin' Feeling(1965)、STARSAILOR - SILENCE IS EASY(2003)等。其中BE MY BABY(1963)一曲在Phil錄製時更是足足要求錄了42次才滿意。
不僅是音樂錄製技術上的革新,Phil Spector做為音樂作曲人其實也寫出非常多暢銷金曲,例如《Top Gun》中的撩妹場景,就是Phil Spector為Righteous Brothers正義兄弟所寫與製作的暢銷金曲〈You've Lost That Lovin' Feeling〉。
Phil Spector除了在搖滾音樂史上的傳奇色彩,關於他疑似涉入謀殺而鋃鐺入獄一案也翻拍成電影《Phil Spector菲爾‧史佩克特傳奇》(2012),即便這些技術在現今看來是非常手工的方式,但這些音樂抓住了那個時代的意義精神,也造就了流行音樂文化的一個新樣貌。
(本文同步刊登於【電影聲音隨筆Sounding A-Z】網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鐘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為一個「老鼠」的仰望視角,會感受到什麼望的外在世界?電影中的音效透過畫面鏡頭的貼近,身處Remy位置擁有牠的感官觀點,近身聽到呼吸聲與內心想法而創造與角色認同的親密感。不同視覺、聽覺觀點間的切換,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奇的視聽視野與世界觀。
黑澤明:「我想製作馬克白,但問題是必須轉化為日本思維的馬克白。這故事廣為人知,但日本人對於巫術與鬼魅有自己詮釋的方式,因此我想到能劇,將能劇演員移動身體的方式、走路的姿態與風格等應用在電影。」
片頭由不同時代媒體事件聲音與歌曲交織歷史卷軸,包括〈Spice Girls - Wannabe (1997)〉、甘迺迪遭暗殺新聞(1963)、 最遠至1936年希特勒於柏林奧運會開幕演說等。導演同樣對"永恆"議題提出辯證。影評人Roger Ebert:《Contact》交匯了科學、政治與信仰的探討。
機器戰警與ED-209的聲音設計中保留人性與生物性的部分,並不完全是全然機器的概念。機器戰警身上零件的運轉聲,從頭部、手臂甚至腿部等都做了不同細微的聲音設計處理。相對機器戰警到後面逐漸喚醒的人性化,ED-209反倒在加入了豹的咆嘯聲與豬隻啼聲中,有一種漫畫式的聲音感。
片中大量電子物件的的聲音,Bud Cort為電腦配音,賦予它說話輕柔、童稚、脆弱人性的一面。電腦Edgar不僅有學習資料,分析或模仿聲波的能力,甚至演進到與人類對談關於「愛」是什麼的大哉問。它彷彿從嬰幼兒狀態、成長為叛逆少年,善妒也敏感。
特雷門琴不直接碰觸樂器的演奏方式、以及彷彿來自未知世界的迷離音色,為大多數早期好萊塢科幻片採用。《First Man登月先鋒》選用特雷門琴作為主軸音色,不偏不倚、完全"正確"。但《First Man登月先鋒》工整得讓人遲疑,從聲音觀點來論,本片似乎像是兩個哈佛小子再次向經典致敬的安全牌之作。
身為一個「老鼠」的仰望視角,會感受到什麼望的外在世界?電影中的音效透過畫面鏡頭的貼近,身處Remy位置擁有牠的感官觀點,近身聽到呼吸聲與內心想法而創造與角色認同的親密感。不同視覺、聽覺觀點間的切換,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奇的視聽視野與世界觀。
黑澤明:「我想製作馬克白,但問題是必須轉化為日本思維的馬克白。這故事廣為人知,但日本人對於巫術與鬼魅有自己詮釋的方式,因此我想到能劇,將能劇演員移動身體的方式、走路的姿態與風格等應用在電影。」
片頭由不同時代媒體事件聲音與歌曲交織歷史卷軸,包括〈Spice Girls - Wannabe (1997)〉、甘迺迪遭暗殺新聞(1963)、 最遠至1936年希特勒於柏林奧運會開幕演說等。導演同樣對"永恆"議題提出辯證。影評人Roger Ebert:《Contact》交匯了科學、政治與信仰的探討。
機器戰警與ED-209的聲音設計中保留人性與生物性的部分,並不完全是全然機器的概念。機器戰警身上零件的運轉聲,從頭部、手臂甚至腿部等都做了不同細微的聲音設計處理。相對機器戰警到後面逐漸喚醒的人性化,ED-209反倒在加入了豹的咆嘯聲與豬隻啼聲中,有一種漫畫式的聲音感。
片中大量電子物件的的聲音,Bud Cort為電腦配音,賦予它說話輕柔、童稚、脆弱人性的一面。電腦Edgar不僅有學習資料,分析或模仿聲波的能力,甚至演進到與人類對談關於「愛」是什麼的大哉問。它彷彿從嬰幼兒狀態、成長為叛逆少年,善妒也敏感。
特雷門琴不直接碰觸樂器的演奏方式、以及彷彿來自未知世界的迷離音色,為大多數早期好萊塢科幻片採用。《First Man登月先鋒》選用特雷門琴作為主軸音色,不偏不倚、完全"正確"。但《First Man登月先鋒》工整得讓人遲疑,從聲音觀點來論,本片似乎像是兩個哈佛小子再次向經典致敬的安全牌之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倫敦艾比路、孟菲斯太陽等錄音室創造了數以萬計的音樂奇蹟,以至於它們與那些經典專輯一同被寫入了史冊,就像一座神聖殿堂,至今仍有眾多音樂人在爭先恐後地擠進這扇大門,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數漢莎(Hansa Studios),這間位於柏林的錄音室似乎有著能喚醒潛藏在音樂人腦中的豐富創造力。
跟朋友聊到上次把整張專輯聽完是哪張,想想來紀錄一下我會把整張聽完的歌單(名單?)。這裡算錄音室專輯,那些OST或是單曲、精選輯之類的就不放上來了 西洋 Beatles - Help! (1965年8月6日) Beatles - Rubber Soul (1965年12月3日) Beatles
Thumbnail
瓦力喜歡家訪,喜歡採集音響發燒友的生命故事和他們不凡的器材搭配史。透過家訪,如同一扇扇音樂之窗,能進入生命的核心。故事中描述了與音響設備相關的趣事和感悟,引導讀者去思考對真實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喜歡音樂的朋友可以在這篇文章中找到共鳴和啟發。
Thumbnail
一張名為《 Orgasm 》的專輯誕生了,這大概是那個年代最奇異的聽覺體驗之一。這張專輯更像是一張工業噪音作品:街上隨意找來的路人被要求在磁帶上錄音;收音機和電視機的聲音從一個電台切換到另一個電台,抓狂的笑聲、尖叫聲貫穿始終,雖然仍有節拍和旋律,但卻雜亂無章,難以理解。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Thumbnail
一些 DJ 將純音樂作為他們的節目序曲,長久播放的電台節目吸引了無數聽眾,此序曲慢慢地變成那地區人群所認同的音樂,每個人都懷念它所相連的廣播內容,這便是該區的「Instrumental History」,但別的國家可不一定聽過這首音樂。
Thumbnail
1996 秋天出現了「Queen’s」, Queen’s 的出現造成一股不可逆的電音狂潮,首先是路上89的汽車喇叭開始出現電音節奏,他們通常是想吸引目光,然後某個朋友的弟弟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也在家裡放電音被阿嬤說太吵又沒人唱歌,最後是有個「電音三太子」上了國際媒體,從那時開始聽電子音樂的人越來越多。
Thumbnail
流行音樂亦是一種「藝術」,那是經歷了很多人的摸索與嘗試所得出來的經驗,隨著城市愈趨快速的生活節奏,揚棄了古典的冗贅。「現代」這個形容詞,在餐飲而言就有即食文化,在音樂歌曲而言就有「標準長度」,在那三兩分鐘內就要激起音頻上最大的共嗚,這是創作人夢寐以求的新境界,十多個音符彈射出來,便讓人目瞪口呆,
Thumbnail
介紹Kenny Loggins、Bruce Springsteen、Richard Marx、Bryan Adams、Huey Lewis、Rod Stewart、John Mellencamp、David Bowie、Corey Hart,這11位80年代知名的搖滾男歌手及其歌曲賞析。
Thumbnail
英國後龐克樂團 This Heat 的首張同名專輯,以其獨特的剪貼美學,成為建立後龐克、前衛搖滾和後搖滾流派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表達了經濟危機、冷戰和環境危機的恐懼和壓抑。透過豐富的音樂想像力,將聽眾帶入樂團建構的末世景色,對另類音樂愛好者和考古者來說絕對是一次難忘的聆聽體驗。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倫敦艾比路、孟菲斯太陽等錄音室創造了數以萬計的音樂奇蹟,以至於它們與那些經典專輯一同被寫入了史冊,就像一座神聖殿堂,至今仍有眾多音樂人在爭先恐後地擠進這扇大門,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數漢莎(Hansa Studios),這間位於柏林的錄音室似乎有著能喚醒潛藏在音樂人腦中的豐富創造力。
跟朋友聊到上次把整張專輯聽完是哪張,想想來紀錄一下我會把整張聽完的歌單(名單?)。這裡算錄音室專輯,那些OST或是單曲、精選輯之類的就不放上來了 西洋 Beatles - Help! (1965年8月6日) Beatles - Rubber Soul (1965年12月3日) Beatles
Thumbnail
瓦力喜歡家訪,喜歡採集音響發燒友的生命故事和他們不凡的器材搭配史。透過家訪,如同一扇扇音樂之窗,能進入生命的核心。故事中描述了與音響設備相關的趣事和感悟,引導讀者去思考對真實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喜歡音樂的朋友可以在這篇文章中找到共鳴和啟發。
Thumbnail
一張名為《 Orgasm 》的專輯誕生了,這大概是那個年代最奇異的聽覺體驗之一。這張專輯更像是一張工業噪音作品:街上隨意找來的路人被要求在磁帶上錄音;收音機和電視機的聲音從一個電台切換到另一個電台,抓狂的笑聲、尖叫聲貫穿始終,雖然仍有節拍和旋律,但卻雜亂無章,難以理解。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Thumbnail
一些 DJ 將純音樂作為他們的節目序曲,長久播放的電台節目吸引了無數聽眾,此序曲慢慢地變成那地區人群所認同的音樂,每個人都懷念它所相連的廣播內容,這便是該區的「Instrumental History」,但別的國家可不一定聽過這首音樂。
Thumbnail
1996 秋天出現了「Queen’s」, Queen’s 的出現造成一股不可逆的電音狂潮,首先是路上89的汽車喇叭開始出現電音節奏,他們通常是想吸引目光,然後某個朋友的弟弟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也在家裡放電音被阿嬤說太吵又沒人唱歌,最後是有個「電音三太子」上了國際媒體,從那時開始聽電子音樂的人越來越多。
Thumbnail
流行音樂亦是一種「藝術」,那是經歷了很多人的摸索與嘗試所得出來的經驗,隨著城市愈趨快速的生活節奏,揚棄了古典的冗贅。「現代」這個形容詞,在餐飲而言就有即食文化,在音樂歌曲而言就有「標準長度」,在那三兩分鐘內就要激起音頻上最大的共嗚,這是創作人夢寐以求的新境界,十多個音符彈射出來,便讓人目瞪口呆,
Thumbnail
介紹Kenny Loggins、Bruce Springsteen、Richard Marx、Bryan Adams、Huey Lewis、Rod Stewart、John Mellencamp、David Bowie、Corey Hart,這11位80年代知名的搖滾男歌手及其歌曲賞析。
Thumbnail
英國後龐克樂團 This Heat 的首張同名專輯,以其獨特的剪貼美學,成為建立後龐克、前衛搖滾和後搖滾流派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表達了經濟危機、冷戰和環境危機的恐懼和壓抑。透過豐富的音樂想像力,將聽眾帶入樂團建構的末世景色,對另類音樂愛好者和考古者來說絕對是一次難忘的聆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