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xTIDF|我要飛到我父神那裡,誰把我拖下來呢?──談邱剛健《疏離》風格與1960年代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楊殿安
《疏離》劇照/TIDF 提供
佚失 53 年,邱剛健第一部實驗短片《疏離》終於重現世人面前。1966 年《疏離》攝竣後,曾因影片事涉自瀆而取消原訂於耕莘文教院的放映。當年看過《疏離》的人極少,影片也就此塵封,僅留下〈疏離的註腳〉、劇本大綱及劇照刊登在第五期《劇場》季刊,人們也只能透過電影筆記與劇照想像《疏離》神秘的樣貌。如今《疏離》重新問世,由國家電影中心高階數位掃描,並於 2019 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巡迴放映,我們終於揭開《疏離》神秘的面紗,更能看見邱剛健早年定調的作者風格。
《疏離》以五張字卡分段描述一名男子(高辛甬)隱晦的自瀆,冷眼凝望工人吃力推車,其後遇上一場車禍,被撞飛到電線竿上,像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般滑落。影片全長約六分鐘,我們看到邱剛健電影中永恆出現的母題:「性與死亡」。這個強烈的作者風格早在 1960 年代便已定調,像是高辛甬一隻手按住下體裸躺,並仰望著天花板,佐以字卡在影像中呈現「可愛的,我阿爸父神的精液」,以「性」挑釁、褻瀆上帝,讓我們看到一種「溫柔暴力」的電影風格。隨後,當高辛甬冷眼凝望工人吃力地推車時,邱剛健將高辛甬安置在影像右上角,呈現一個暗黑的人影,對照工人在大太陽下的苦力。對此,邱剛健曾坦言他想藉高辛甬呈現「人和社會分離以至於無法行動的感覺」。(註1)當高辛甬被車撞飛到電線竿,如同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滑落,佐以字卡呈現「我要飛到我父神那裡,誰把我拖下來呢?」,其影像敘事帶有希臘神話「依卡洛斯」中「神的墜落」的意象。這種意象,在當代更容易被解讀成「虛無」。整體觀來,《疏離》是個非常好的證據,顯示邱剛健很早就從「影像語言」思考講述電影的方式(這與他原先從事廣告業有關),待邱剛健正式進入影壇後也是如此思考編劇的筆法,因此他的劇本是連場面調度、人物設定、運鏡方式、光線都設計過,他也常說自己寫劇本「等於是在腦子裡將電影拍過一次」。邱剛健也不像其他劇作家,會隨著歲月更迭而置換創作母題。從 1960 年代開始,「性與死亡」的書寫就此跟著他進入邵氏國語武俠片、1970 年代蔡揚名功夫武俠,以及 1980 年代香港新浪潮電影。
《疏離》劇照/TIDF 提供
不管是邱剛健的作者風格,或者是《疏離》所呈現的電影美學,背後勾勒出的是龐大的 1960 年代現代主義在台灣的生成結果。從文學史上來看,1960 年代正好是現代主義文學發軔的時機,《文學雜誌》、《現代文學》相繼發刊,大量介紹西洋文學作品進來台灣。一時之間,台灣文壇開始流行討論「存在主義」,青年學子在「明星咖啡廳」跟文人來往,如同巴黎左岸咖啡館的文人,抽著菸斗、辯論哲學。在「保密防諜」的時代,年輕人患了政治冷感症,他們不搞婦運、不搞罷課,不像歐洲學生高喊「只要做愛不要戰爭」,他們穿著不很短的迷你裙,說「自己並不快樂」。
1965 年,甫從夏威夷深造回台的邱剛健與莊靈、黃華成創辦《劇場》季刊,大量譯介西方文藝思潮,包括戰後歐洲存在主義、荒謬派戲劇(尤涅斯柯、貝克特、惹內等人作品)、法國新浪潮電影(費里尼、雷奈等人作品)。除了譯介還不夠,《劇場》同人還想「搞一些什麼」出來,於是 1965 年夏天,他們演出了台灣戲劇史上第一次荒謬劇:《等待果陀》。1966 年,他們想舉辦「電影發表會」,在《劇場》上公開徵求投稿。眼見發表會在即,依然沒有收到任何稿件,只好由《劇場》同人「硬著頭皮上場」。這個「劇場第一次電影發表會」,意外成為電影史上一次重要紀錄,除了有邱剛健的《疏離》之外,還包括莊靈的《延》、黃華成的《原》以及《現代の知性の花嫁の人氣》。這些實驗風格強烈的作品誕生,隨著香港文人(羅卡、金炳興)加入《劇場》後,港台藝文活動交流更促使香港也誕生了一波實驗電影風潮。
誠然,從華語電影史的角度來看,1960 年代台灣民營製片廠開始起飛,中影「健康寫實」電影路線得到廣大迴響,《養鴨人家》、《蚵女》即是代表作。香港電懋與邵氏公司正在進行「挖角、搶拍」戰,當電懋主打「時裝歌唱片」的時候,邵氏祭出「古裝歌唱片」應戰,自 1959 年李翰祥《江山美人》獲得迴響後,1963 年《梁山伯與祝英台》更是再攀高峰、取得空前勝利,台灣影迷爭相傳唱「十八相送」,凌波登台更造成萬人空巷的場面。在這些主流板塊之中,有一小群「知識份子」,他們不消費國產作品而雅好西方文藝、嚮往歐美思想,他們以「同人」的方式聚在一起,做出「非主流」的實驗電影。那是他們所謂「思想貧瘠的年代」,總要做些什麼來填滿自己的精神生活。綜觀《劇場》季刊及「劇場第一次電影發表會」,其強烈的實驗精神激盪出台灣影壇前所未見的創作火花,並蔓延至香港推動另一波實驗電影浪潮;《疏離》所瀰漫的「現代況味」更成為邱剛健電影從一而終的創作美學。

TIDF 2019 巡迴展於今年 2 月底開跑,將走訪台中、彰化、屏東、花蓮、台東等城市,帶著 5 個精彩單元,超過 50 部作品與在地觀眾分享,欲知詳情,請持續關注 TIDF:https://www.tidf.org.tw
★ 2019 TIDF 巡迴展 On Tour ★
.02.23 - 03.03 台中|大墩文化中心
.03.16 - 03.31 彰化|彰化縣立圖書館
.04.20 - 04.28 屏東|中影屏東影城
.05.11 - 05.19 花蓮|新天堂樂園威秀影城
.05.25 - 06.02 台東|秀泰影城
★ 衛星城市 ★
.03.01 - 03.31|桃園光影電影館
.03.05 - 04.02|新竹清大藝術中心
.03.29|舊金山實驗電影院
.04.08 - 04.13|香港浸會大學
.04.23 - 04.27|新北市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
.05.04 - 06.01|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05.02 - 05.26 |高雄市電影館
.05.05 & 05.26|澎湖風向空間
.05.05 - 05.24|嘉義中正大學藝文中心
.05.06 - 05.10|雲林科技大學圖書館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的生存生活原本都在控制之中,世界與我們有著簡單至複雜、強硬或綿延的系統網絡,我們是「生命終究會自己找到出路」的「生命」,而「自己的出路」是在種種博弈、他律(heteronomy)之下我們得以自控的感覺,也是忽略不可得見過程的結果。科幻作品拉出、強調著這個滑順的自我──世界系統失靈的這個時刻。
老男人對女孩來說,總有一天是過去式,小女孩對男人來講,卻一直都是未來式。觀眾冷眼看著這項不成謎題的單純減法,看著男人明知故犯,他押上了籌碼,以為可以跟進,出手時的欲望,翻牌卻成了愛。他為了她打造的密室,鎖住的只有自己。這份天真的諷刺因為在於男人而非女孩,在於成熟老練而非青澀懵懂,所以更為殘酷。
有些人的創作是透過臨摹與再造:由過去藝術作品的細節中找尋靈感,重新組合與整裝,融入當代的意識、概念、技術,以及創作者自己的思想、意圖、幽默,製作出屬於新時代的個人之作。喬登.皮爾的《我們》就屬這類臨摹再造作品中的佼佼者。
〈來勢匈匈〉單元從怪咖導演喬治帕爾菲的《異境之音》,到《狐仙麗莎煞煞煞》導演卡歐利烏梅薩羅的第二部劇情長片《自殺 X 檔案》,再到新銳導演嘉博雷兹自編自導自演的《爛情詩》,三部作品各自在科幻、懸疑及喜劇類型中獨立放光,議題從外星橫跨到政治歷史,末尾卻都有志一同地收束於「人」。以小見大,再以大喻小⋯⋯
《我倆沒有明天》的開頭是感到無聊、煩躁的女主角,結尾是數不清的彈孔與暴力,整部片帶著對當權者的反動;《畢業生》的開頭則是男主角雙眼無神、彷彿機器人般搭飛機回家,結尾是對未來的徬徨眼神,透露了一整個世代的焦慮。兩組主角都在逃離他們自上一代接手的人生。這些在當時「非典型」的結尾與意涵,宣示了新時代的來臨
她到很後來才想起中槍前說的最後一句話,她跟那個男同學說:我們可以一起禱告。她問過我,如果能想到更好的話,結果會不會不一樣?我告訴她,禱告是最好的答案,所以我才沒有失去她。後來的一段時間,她隨時隨地都在更認真禱告,我們會在睡前一起跪在床前,直到膝蓋發痛。我後來才知道,我們說話的神早就不是同一個了。
我們的生存生活原本都在控制之中,世界與我們有著簡單至複雜、強硬或綿延的系統網絡,我們是「生命終究會自己找到出路」的「生命」,而「自己的出路」是在種種博弈、他律(heteronomy)之下我們得以自控的感覺,也是忽略不可得見過程的結果。科幻作品拉出、強調著這個滑順的自我──世界系統失靈的這個時刻。
老男人對女孩來說,總有一天是過去式,小女孩對男人來講,卻一直都是未來式。觀眾冷眼看著這項不成謎題的單純減法,看著男人明知故犯,他押上了籌碼,以為可以跟進,出手時的欲望,翻牌卻成了愛。他為了她打造的密室,鎖住的只有自己。這份天真的諷刺因為在於男人而非女孩,在於成熟老練而非青澀懵懂,所以更為殘酷。
有些人的創作是透過臨摹與再造:由過去藝術作品的細節中找尋靈感,重新組合與整裝,融入當代的意識、概念、技術,以及創作者自己的思想、意圖、幽默,製作出屬於新時代的個人之作。喬登.皮爾的《我們》就屬這類臨摹再造作品中的佼佼者。
〈來勢匈匈〉單元從怪咖導演喬治帕爾菲的《異境之音》,到《狐仙麗莎煞煞煞》導演卡歐利烏梅薩羅的第二部劇情長片《自殺 X 檔案》,再到新銳導演嘉博雷兹自編自導自演的《爛情詩》,三部作品各自在科幻、懸疑及喜劇類型中獨立放光,議題從外星橫跨到政治歷史,末尾卻都有志一同地收束於「人」。以小見大,再以大喻小⋯⋯
《我倆沒有明天》的開頭是感到無聊、煩躁的女主角,結尾是數不清的彈孔與暴力,整部片帶著對當權者的反動;《畢業生》的開頭則是男主角雙眼無神、彷彿機器人般搭飛機回家,結尾是對未來的徬徨眼神,透露了一整個世代的焦慮。兩組主角都在逃離他們自上一代接手的人生。這些在當時「非典型」的結尾與意涵,宣示了新時代的來臨
她到很後來才想起中槍前說的最後一句話,她跟那個男同學說:我們可以一起禱告。她問過我,如果能想到更好的話,結果會不會不一樣?我告訴她,禱告是最好的答案,所以我才沒有失去她。後來的一段時間,她隨時隨地都在更認真禱告,我們會在睡前一起跪在床前,直到膝蓋發痛。我後來才知道,我們說話的神早就不是同一個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我們被丹尼每部由不同類型與題材包裝而成的存在主義電影呼籲,以自身的情感和經驗去理解其他不可理解的個體。我們將焦點限縮至單一的人,以及其當下,脫離了移民、戰爭、恐怖攻擊、女性主義等當代的議題,以及太空、地球之外等未來的議題。即使銀幕上的記憶與經驗並非我們所擁有,我們同樣能夠在它們的深處找到屬於我們⋯⋯
Thumbnail
除了珍愛著這些帶有文藝腔的香港電影,我也愛看劇情狗血的校園喜劇。如果說香港電影帶給我的養分就像是溫潤順口的鴛鴦奶茶,那麼校園喜劇就像是在歡鬧派對裡啜飲的可口可樂,一口一個酣暢淋漓。
Thumbnail
《凝視瑪莉娜2》給出了同時是「前瑪莉娜」與「後瑪莉娜」的回溯和敘述,對於內蘊大量當下性的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作品,這部紀錄片所提供的路徑,讓我們既可以是編年的順序式去接觸一位創作者,也可以結合、比對 2012 的《凝視瑪莉娜》,建立起對藝術家更多層次,也更流動和私密的認識。
Thumbnail
轉眼間,我與紀錄片影展就這樣一起走到了2021。我仍然把她當作老師,但也感覺她越來越像是相識多年的朋友,到了約定好的時間,就要抽空來相見。今年是我第一次幫她拍攝剪輯預告,而且帶著我的女兒一起參與。在那支短短30秒的影片裡,乘載著我的祝願與請託,祈望這個於我亦師亦友的影展,能夠繼續陪伴我的女兒一起成長
Thumbnail
身處表達自由充分的台灣,我們如此幸運和奢侈,擁有 TIDF 和其他大小影展等映演討論平台,與補助拍片的諸多管道。作為紀錄片影展裡永遠的學生,我非常珍惜這樣的幸運和資源,祝福 TIDF 能走得更長更遠更穩健,也期待通過這個豐富的教室,能讓台灣的紀錄片文化開展得更為多元、燦爛、綻放異彩。
Thumbnail
這三部藉由鐵道發展敘事的影片各有令人玩味的影像語言,藉此觀察或評論東南亞經濟、社會、歷史的一個切片,展示人們的生活。除了這三部影片,我看完本次巡迴影展的東南亞單元選片後,才發現自身對被攝者、被拍攝風景的想法、感受或夢的詮釋,也難以逃避我作為觀看者所站的位置,那帶點刺痛的矛盾。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我們被丹尼每部由不同類型與題材包裝而成的存在主義電影呼籲,以自身的情感和經驗去理解其他不可理解的個體。我們將焦點限縮至單一的人,以及其當下,脫離了移民、戰爭、恐怖攻擊、女性主義等當代的議題,以及太空、地球之外等未來的議題。即使銀幕上的記憶與經驗並非我們所擁有,我們同樣能夠在它們的深處找到屬於我們⋯⋯
Thumbnail
除了珍愛著這些帶有文藝腔的香港電影,我也愛看劇情狗血的校園喜劇。如果說香港電影帶給我的養分就像是溫潤順口的鴛鴦奶茶,那麼校園喜劇就像是在歡鬧派對裡啜飲的可口可樂,一口一個酣暢淋漓。
Thumbnail
《凝視瑪莉娜2》給出了同時是「前瑪莉娜」與「後瑪莉娜」的回溯和敘述,對於內蘊大量當下性的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作品,這部紀錄片所提供的路徑,讓我們既可以是編年的順序式去接觸一位創作者,也可以結合、比對 2012 的《凝視瑪莉娜》,建立起對藝術家更多層次,也更流動和私密的認識。
Thumbnail
轉眼間,我與紀錄片影展就這樣一起走到了2021。我仍然把她當作老師,但也感覺她越來越像是相識多年的朋友,到了約定好的時間,就要抽空來相見。今年是我第一次幫她拍攝剪輯預告,而且帶著我的女兒一起參與。在那支短短30秒的影片裡,乘載著我的祝願與請託,祈望這個於我亦師亦友的影展,能夠繼續陪伴我的女兒一起成長
Thumbnail
身處表達自由充分的台灣,我們如此幸運和奢侈,擁有 TIDF 和其他大小影展等映演討論平台,與補助拍片的諸多管道。作為紀錄片影展裡永遠的學生,我非常珍惜這樣的幸運和資源,祝福 TIDF 能走得更長更遠更穩健,也期待通過這個豐富的教室,能讓台灣的紀錄片文化開展得更為多元、燦爛、綻放異彩。
Thumbnail
這三部藉由鐵道發展敘事的影片各有令人玩味的影像語言,藉此觀察或評論東南亞經濟、社會、歷史的一個切片,展示人們的生活。除了這三部影片,我看完本次巡迴影展的東南亞單元選片後,才發現自身對被攝者、被拍攝風景的想法、感受或夢的詮釋,也難以逃避我作為觀看者所站的位置,那帶點刺痛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