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爭端影響評估
方格精選

中美貿易爭端影響評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川普這一球,當然劍指中國大陸,但最後對於全球經貿影響究竟為何?坦白說難以評估,當然,經濟學家壓根也猜不到川普的決策,對於臺灣的影響呢?不能說沒有影響,兩岸的貿易往來產值就會受到波及。

臺灣的中間產品進口中國大陸,製成品輸往美國,這一來,關稅提高25%,很多人誤以為這幾千億的貿易制裁是由中國大陸買單,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在5/10接受《福斯新聞》專訪,坦承真正為關稅買單的是美國的企業和消費者。連關稅是課在進口端的買方這種常識,都必須由白宮顧問說明,顯見,應該很多人不知道,川普課徵中國懲罰性關稅,其實會提高美國進口自中國大陸的商品成本。

但也不盡然是美國買單。

關稅,其實會轉嫁,至於買賣雙方會轉嫁多少?來自於雙方的議價力與價格彈性,議價力差的OEM業者,有可能會被要求吃下這筆25%關稅。簡單舉例來說,原本FOB報價USD1的產品,現在進口後會被課徵25%,意思是買方成本會增加到USD1.25。假定賣方完全無議價能力,買方就會要求賣方降價至FOBUSD0.8,完稅後剛好等於USD1。所以,也不能完全說受創都在美國,其實雙邊都受創,受創幅度就要視轉嫁的幅度如何?

例如,下面這篇新聞說的,廣達似乎沒有能力吸收這筆關稅,顯見廣達的議價力是不夠的,當然,也不只廣達。

中美貿易戰一全面開打,雙邊的經濟都然會受創,中國大陸的三駕馬車稱不起經濟成長是確定的,但美國雖然減少進口,然出口也不會成長,淨出口最多沒有影響,但民間消費因為替代性以及購買力下降的因素會下挫,民間投資也可能因為中間產品進口成本大增而產生延緩或觀望,簡言之,美國不會吃到便宜。

貿易戰,就像七傷拳一樣,未出手前先傷了自己。

但小國的淺盤經濟,受創的幅度會更大,如臺灣,貿易的長期消耗戰不利小國的淺盤經濟。

簡單幾點評估:

  1. 中國大陸受美國貿易制裁影響短期轉單至東南亞或臺灣因應,長期制裁會移轉生產基地至東南亞或臺灣,短期臺灣生產中間產品的企業會受創。
  2. 美元因聯準會緊縮貨幣政策會升值,人民幣因出口美國受到制裁會有機會政策性貶值。(應注意離岸人民幣走勢,人民幣有1:7的政策性天花板)
  3. 新臺幣、泰銖與人民幣的相關係數高達 81%到93%,人民幣若政策性貶值則會導致新臺幣與泰銖雙雙貶值。(新臺幣已經貶值)
  4. 泰銖為新興國家貨幣,受到的壓力更大。 但供應鍊外移至東南亞這些國家,FDI增加,也許會讓匯率維穩或升值,然與人民幣關連性太大,匯率風險也會提升。
avatar-img
怡克納米斯的臥底經濟學觀察誌
132會員
176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一次,我將和AI機器人談《巷子口經濟學》中的一篇「一杯咖啡的價格」,比較中性的經濟分析,看看AI機器人會如何反應?首先,我請AI機器人扮演怡克納米斯的角色回話,它竟然接受,且以的怡克納米斯角色和我對話。
最近物價的漲幅想必大家都有感,連我們家附近的臭豆腐攤一盒五塊豆腐50元,在12月1日起調漲為55元,漲幅10%。但為何主計總處公布的外食費指數年增率,這麼的令人無感?
經濟部此舉的「抗漲專區」與《呂氏春秋》講的「掩耳盜鐘」,不就有異曲同工之妙,不是嗎?以為成立個「抗漲專區」,要業者把一些看起來沒有漲價的商品集中銷售,官員先麻痺自己的物價感覺,然後老百姓就會慶幸原來物價沒有上漲,過去的耽驚受怕,原來只是一些人傳遞的假消息,讓大家「杞人憂天」罷了!
這一次,我將和AI機器人談《巷子口經濟學》中的一篇「一杯咖啡的價格」,比較中性的經濟分析,看看AI機器人會如何反應?首先,我請AI機器人扮演怡克納米斯的角色回話,它竟然接受,且以的怡克納米斯角色和我對話。
最近物價的漲幅想必大家都有感,連我們家附近的臭豆腐攤一盒五塊豆腐50元,在12月1日起調漲為55元,漲幅10%。但為何主計總處公布的外食費指數年增率,這麼的令人無感?
經濟部此舉的「抗漲專區」與《呂氏春秋》講的「掩耳盜鐘」,不就有異曲同工之妙,不是嗎?以為成立個「抗漲專區」,要業者把一些看起來沒有漲價的商品集中銷售,官員先麻痺自己的物價感覺,然後老百姓就會慶幸原來物價沒有上漲,過去的耽驚受怕,原來只是一些人傳遞的假消息,讓大家「杞人憂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