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詞(15) - 月隨人千里

2019/06/1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情提要
東坡由杭州前往密州時,所創作的詞篇特色,道出了「行役之苦況,家國之痛感,仕途之浮沉,人生之悲涼」。
東坡自九月下旬離杭北上,最後一站到達海州,與當時的海州太守會面,因之前在潤州相聚的好友孫巨源,也曾是海州太守,有感而發,作《永遇樂》一詞送給巨源。
《永遇樂》詞序如下
孫巨源以八月十五日離海州,坐別於景疏樓上。既而與余會於潤州,至楚州乃別。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與太守會於景疏樓上。作此詞以寄巨源。
長憶別時,景疏樓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連不住,月隨人千里。別來三度,孤光又滿,冷落共誰同醉。捲珠簾,淒然顧影,共伊到明無寐。 
今朝有客,來從濉(ㄙㄨㄟ)上,能道使君深意。憑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淚。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華侵被。此時看,回廊曉月,也應暗記
這是東坡第一首通篇繞著月亮寫作的詞。 一輪明月,跨越時空,見證人間情誼,可以說是《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前奏。
「孫巨源」:孫洙,字巨源,揚州人,未冠舉進士。原在朝中諫院做官,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自請外調,出任海州知州。 熙寧七年秋,東坡由杭赴密北上時,孫巨源正好也將由海州知州內調回朝廷任修起居注(記錄皇帝日常言行)、知制誥(替皇帝擬稿)。
「海州」:古屬東海郡,今江蘇連雲港。
孫巨源回京之前,先回揚州老家。 揚州與潤州只一水之隔。十月間,東坡走到潤州,與孫巨源相遇,同遊多景樓、甘露寺等地,作詩填詞(如前文章介紹《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相談甚歡。 離開潤州,二人正好同路,一起走到楚州才各奔前程。
十一月十五日,東坡到達海州,與新任知州陳某相會於景疏樓,想到三個月前,孫巨源在同一地方與海州的僚屬告別,一時想念不已,便寫了這首詞寄給他。
美酒清歌,留連不住,月隨人千里
詞的上片寫景,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嘆,也表達了作者思念故人的不渝之情。。
「長憶別時,景疏樓上,明月如水」
面對景疏樓的月色,想起之前在這裡的孫巨源,對照出今日在此地之我,沒有好友相伴的寂寞。
「美酒清歌,留連不住,月隨人千里」
眼前的美酒佳餚與動人的音樂,是多麼令人陶醉,但巨源卻也無法留下,月亮就這樣隨著他到千里之外的京師去了。千里的空間,自然帶出相對的時間變化。
「別來三度,孤光又滿,冷落共誰同醉」
「三度」:三度月圓。
「孤光」:月光。
回想三個月前的八月十五日,孫巨源在景疏樓上設宴,同樣是滿月的情景,但如今我卻一個人喝著酒,好友不在,寂寞淒清,不知與誰同醉?
「捲珠簾,淒然顧影,共伊到明無寐」
「伊」:指月亮。
酒宴後,捲起珠簾,淒然地回顧月光下孤單的身影,一直陪伴月亮到天明,終夜無法入睡。
這夜為何有這樣的情緒?下片一開始,作者倒敘當日發生的事況。
「今朝有客,來從濉上,能道使君深意」
「濉」:河流名,宋時自河南經安徽到江蘇蕭縣入泗水。
「濉上」:猶言汴京方向。
「使君」:指孫巨源,甫卸任海州知州,故仍以舊職稱之。
有客人從濉上來,途中曾遇見北返京師的孫巨源,兩人閒聊間談到東坡,於是他與東坡見面時,傳達出巨源想念友人的深厚情意。
「憑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淚」
「憑仗」:憑藉。
這番相思之情,化作淚水,由濉水藉淮水經大海流到自己身邊。
友人淚灑清淮,東流到海(東坡此時在海州,巨源在汴京,海州在汴京之東。東坡此句極妙!),見出其思念之情深;此水有多長,相思便有多悠長。將無情的江水,比擬為有情之物,充滿著熱淚,代表溫暖的情誼。
「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華侵被。此時看,回廊曉月,也應暗記」
「西垣」:中書省(中央行政官署),別稱西垣,又稱西台、西掖。唐以中書省稱西臺,以別於門下省之稱東臺,御史稱南臺。
「清禁」:皇宮幽深肅靜,警戒森嚴,所以稱清禁。時孫任修起居注、知制誥,在宮中辦公。
「夜永」:夜長,夜深。「永」:長。
「露華」:露水。
「侵被」:沾濕了被子。
客人已來到海州,這時候巨源想必也到達汴京。順著客人代轉「使君深意」,可以推想他思念故人之情也應不會斷絕。今夜,東坡望月懷人,將心比心,巨源在宮中值宿,漫漫長夜,天氣寒冷,露水滲透入被。他也徹夜難眠,這時候,巨源看著迴廊上清曉的月色,也應默默地思念著我。
回廊曉月,也應暗記
全篇一氣呵成,彼此呼應,讀來令人蕩氣迴腸。東坡用情之深切,於焉可見。
再次引用夏敬觀對東坡詞的評論,細細思量,可得東坡詞之精隨!
《手批東坡詞》:
東坡詞如春花散空,不著跡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風海濤之曲,中多幽咽怨
斷之音,此其上乘也
。若夫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陳無己所謂「如教坊雷
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乃其第二乘也。
東坡本來計畫乘此調差的機會,可以從海州繞道前往濟南探望老弟,兄弟倆自從熙寧四年九月同謁歐陽修後,潁州一別,至今已三年不見了。無奈在湖州擔擱太多時間,而且時入嚴冬,從海州到濟南必走的青河,已經冰凍停航,東坡只得徒呼天不從人願,必須趕往密州赴任。
熙寧七年(西元1074年)十一月初三,蘇軾到密州任。
下篇預告:密州知州任內是東坡詞的成熟時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十年生死兩茫茫」等,都是此時期的作品,將有深入的探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9會員
139內容數
過去在求學的過程中,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總是被極短的篇幅帶過,而介紹不外乎魏晉南北朝是個分裂又黑暗的時代,因此士大夫開始清談,結果導致亡國。直到後來接觸了魏晉南北朝史,才發現原來以前學的是那麼的偏頗。此系列文章的目的之一,便是想讓大家了解魏晉南北朝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段歷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