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X陪伴小孩走過情緒

更新於 2019/07/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家也有哭整路的小孩嗎?
嗯,這張有點像了......
就是那種一不順心,一路哭回家的狀況。在要出手(按鈴)的一瞬間,有人先按了下車鈴。小孩很不能接受。
轉移注意力、安慰,或許都是方法。但我沒有採用。我只是聽她大聲哭泣,一邊附和著,一邊走回家。因為只有我跟孩子,不用在意旁人(同行者)的眼光,只要好好哭就好。
我像旁白一樣翻譯著她的哭聲,例如「我為什麼沒有按到」、「為什麼有人先按了鈴」、「我好難過」等等,在適當的時機。像受到鼓勵,她繼續哭。中間默默遞上水,好讓她能順利地繼續哭。
哭著走過馬路,上了樓梯,進入家門。在漆黑的室內,她不開燈的繼續哭,開始說「為什麼我總是按不到」、「為什麼我從來沒按過」,很傷心而挫折。我默默開了燈,說「沒有喔!妳有按過。」
燈亮了,哭聲漸漸停止。她像沒事人一樣開始說話,說要吃水果。
一切如常。沒有安慰與爆氣,沒有困窘與催促。就是好好哭泣。我知道有些別離的情緒、挫折,需要趁機發洩。
我們一起享用從姊姊家帶回的醋飲,聊著天。小孩溫柔的邀請我吃些(她的)果凍。
很有餘裕的做彼此的事。
附註:
過去的我,也許還是會想著安撫與說教。但那些被快速停止的情緒,其實沒有過去。只是那些安撫方式,是我們被養成與對待的方式。在陪伴中,不摻入自己的情緒,只是靜默的守護,讓對方好好哀悼做不到的情緒,是需要練習的事。可是當我也被好好的對待(例如盡情哭一場後),默默的也能這樣對待小孩了。也許,我不總是用這個方法,但又多了一個方法。
有點像你陪伴失戀的朋友,會有些心法......
判斷小孩情緒轉換的用詞,是她在一路的哭泣後,突然轉用「總是」與「從來」兩個詞彙。我在讀書會裡的分享有提過,人們使用一些特定詞彙,暗示自己正沉湎在過去的狀態。也就是這個時機點,我才決定提醒她,並不總是如此。就像開關切換一樣,她瞬間跳回「現在」,一個美好的家。
這幾年,市面上不斷有療癒系的作品大賣。提醒過去因為生存緊張或沒有足夠方法,無法好好陪伴孩子的窘況。所謂跳回「內在小孩」,有點像是上文所說的狀況。但我慢慢體認成人先自我轉化(技巧與心態),比較有能力「陪伴」小孩。例如「不會催促小孩趕快停止哭泣,否則就會……」一類的說詞。
在一層一層的練習中,我們學著找出方法。
時間學苑是一個引導大眾進行「經濟思辨」的教育品牌,期待透過跳脫學院的經濟學理論,帶領大家思辨生活裡的經濟議題,也讓大眾認識「生活經濟學」的運作,成為培養個人金融素養之底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會議中,朋友來電,只好待會聯絡。會議結束後,我回撥了電話,了解他面對的狀況。原來是身為活動主辦人的他,在跟其他家長討論事情時,一旁的小孩玩著玩著,其中一個最年幼的孩子突然大哭起來。  朋友簡單了解情況後,安撫了在哭的孩子。事情看似過去,但事件主角的家長卻感到受傷。進一步了解事情始末,大概是孩子們說好
我看過許多教養與教育文。有些家長往往能對孩子很好,卻轉身抱怨父母。有些人照顧父母,卻轉身向朋友抱怨。有些人充滿愛,卻偶爾會對伴侶、手足與孩子爆炸。  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我也會這樣?我尤其不能理解,
近期的書市主流是認知情緒,我的blog也有個「寶寶情緒詞指認」的類目。但坊間同時有另一種思考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一直在想這中間的關係是什麼? 向左走?向右走?不是這樣吧?! 先說坊間有些情緒繪
為了開啟孩子們對寫作的不同認知,今天嘗試由說故事與聽故事來切入。我跟大家說了一個求學時候的故事,先鋪陳升學壓力下的背景,慢慢的把細節放入。孩子們在聆聽時,不自覺的加入敘事,講述許多他們從親友處聽來的故
認識學思達已經兩年,因為忙著手邊的實驗教育,從沒有實際觀課的經驗。上網爬了文章、看了影片,也潛水在學思達的社團裡,默默吸收著養分。等到終於鼓起勇氣,決定去觀輝誠老師的課,結果……(就沒機會了XD)成全
  老梅的街道狹窄,我們驅車在巷中繞了一回。是,我們沒走錯(雖然小小迷路……)。這Google map上有地標,卻沒有詳細地址的Ipower就在這裡。 我在實驗教育師訓裡遇見了一個大男孩宇倫,也聽了幾
會議中,朋友來電,只好待會聯絡。會議結束後,我回撥了電話,了解他面對的狀況。原來是身為活動主辦人的他,在跟其他家長討論事情時,一旁的小孩玩著玩著,其中一個最年幼的孩子突然大哭起來。  朋友簡單了解情況後,安撫了在哭的孩子。事情看似過去,但事件主角的家長卻感到受傷。進一步了解事情始末,大概是孩子們說好
我看過許多教養與教育文。有些家長往往能對孩子很好,卻轉身抱怨父母。有些人照顧父母,卻轉身向朋友抱怨。有些人充滿愛,卻偶爾會對伴侶、手足與孩子爆炸。  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我也會這樣?我尤其不能理解,
近期的書市主流是認知情緒,我的blog也有個「寶寶情緒詞指認」的類目。但坊間同時有另一種思考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一直在想這中間的關係是什麼? 向左走?向右走?不是這樣吧?! 先說坊間有些情緒繪
為了開啟孩子們對寫作的不同認知,今天嘗試由說故事與聽故事來切入。我跟大家說了一個求學時候的故事,先鋪陳升學壓力下的背景,慢慢的把細節放入。孩子們在聆聽時,不自覺的加入敘事,講述許多他們從親友處聽來的故
認識學思達已經兩年,因為忙著手邊的實驗教育,從沒有實際觀課的經驗。上網爬了文章、看了影片,也潛水在學思達的社團裡,默默吸收著養分。等到終於鼓起勇氣,決定去觀輝誠老師的課,結果……(就沒機會了XD)成全
  老梅的街道狹窄,我們驅車在巷中繞了一回。是,我們沒走錯(雖然小小迷路……)。這Google map上有地標,卻沒有詳細地址的Ipower就在這裡。 我在實驗教育師訓裡遇見了一個大男孩宇倫,也聽了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三歲的小孩不但會哭,而且會鬧,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對吧?我也知道這件事,但是我的忍耐力總是不夠用,特別是在自己也承受壓力或勞累的情況下,最終,孩子崩潰了,我也崩潰了⋯⋯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所以如果孩子對人有壓力感,那就換玩具派上用場,將玩具玩的生動有趣,喔喔哇哇的自己喊的開心,用開心的氛圍渲染住孩子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Thumbnail
妳是否覺得小孩有情緒的時候,都要慎重處理呢?我不覺得。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三歲的小孩不但會哭,而且會鬧,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對吧?我也知道這件事,但是我的忍耐力總是不夠用,特別是在自己也承受壓力或勞累的情況下,最終,孩子崩潰了,我也崩潰了⋯⋯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所以如果孩子對人有壓力感,那就換玩具派上用場,將玩具玩的生動有趣,喔喔哇哇的自己喊的開心,用開心的氛圍渲染住孩子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Thumbnail
妳是否覺得小孩有情緒的時候,都要慎重處理呢?我不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