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生的營隊之後,這三週嘗試將經濟素養帶給大學生。雖然學生在高中會學過「供需」、「看不見的手」等概念,但很少能直接解讀新聞或應用在生活中。
所以我們當然要來試試看囉!
知道自己不知道嗎?
一開始,讓學生閱讀新聞,分組解讀。
雖然學生討論得很快樂,但他們的解讀不脫網路留言:她很笨、太貪心,才會被騙、政府應該管控。為什麼政府不管理?如果有錢就要買房子。等等。
學生的評論大多落在責任的歸咎,而沒有意識到其中的複雜與多元。
提醒學生:我們過去練習了一個多學期的閱讀思辨,如果沒有一些專業知識,基本上無從判讀,所以要來學金融素養。
看得見與看不見
拆解一個看似簡單的新聞,一步步追問學生。(人人有獎講XD)
從他們所說「應該管制高利貸的利率」開始,追問「所以誰會去借高利貸」。
「沒有錢的人!」學生理所當然地回答。
「有沒有可能是突然需要用錢的人?突然家人生病、被裁員、走投無路等等……」我追問。
學生瞬間瞪大眼睛,身為伸手領零用錢或偶爾打工的大一生,他們沒想過人有許多境況。
「如果管制高利貸,這群人借不到錢,他們怎麼辦?」我問。
「呃……可能會去偷去搶……」
「還有呢?」我轉頭問另一個學生。
他們想不出來。
「有沒有可能因此走上絕路?」我反問另一個人。
把問題一直想下去,就會發現原來是一環扣著一環。
在介紹基礎的概念後,我們練習一步一步從生活推論出重要的交易元素。這時,再打開剛剛寫的評論,問他們兩題的答案內容有沒有自相矛盾?
他們一瞬間像被雷打到😆

有點像這樣XD
如果高喊「素養」卻沒有「知識」,基本上只是個人自以為的觀點。
一旦在頭腦裡有了分析工具,我們就有機會看懂經濟新聞,看清自己的生活與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