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場上風景】 Tim Lincecum 你還會回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此文寫於2018年1月美國職棒雜誌,為紀念那位曾經風靡世界之巔的棒球鄰家男孩,同時也藉此盼望還能再看見他振臂的灑落英姿......

raw-image

2016年8月5日,那是球迷最後一次看見Tim Lincecum 站在大聯盟紅土丘上;自此,隔絕塵寰,再也無人知道,他,在何方?

Lincecum 的尋人啟事,成了球界最神秘傳說,曾有專欄作家試圖前去其住所,像是探尋珍奇異獸般,為心中好奇的問號尋覓解答;可惜,最後依然未能找到他的任何蹤跡。

Lincecum的居住地就在華盛頓湖邊一條斜坡上的死巷內,巧合的是,那裡亦正好是美國訛傳的神秘生物-大腳怪最常被通報的地點,即便從未被證實存在與否,但至少可以確定這裡有一位同樣佈滿奇異色彩的「怪胎」坐落於此。

亦如大腳怪有著人與獸的兩面形象,Lincecum 也有著平凡與離經叛道的衝突對立面。

倘若僅以外貌論之,他幾乎與普通人無異,嬌小的身軀、鄰家男孩的外表,配上一頭披頭散髮,說是嬉皮搖滾樂手絕無違和,如果告訴不識棒球者,他是一位呼風喚雨的投手,訕笑大概是唯一會得到的回應。

之所以能立足於棒球場,則得歸功於他的古怪,自幼便和父親琢磨出特殊投球機制,讓Lincecum 彷彿就像是來自另一平行世界的球手;

投球啟動之際,總會先將頭歪斜至肩頸,宛若邪靈附體似,接著,再以臀帶動身軀跨出超逾200公分的超大跨步,殺氣騰騰地勁射出隨重力加速度而趨至火燙的縫線球兒;

而打者也好似被這種逼近的臨場感給定竿,即便克服恐懼,身體的感知神經還是會誠實出賣自己,讓一次次揮棒都淪為無意義的腰轉運動。

世人陶醉於這種一反常態的怪誕與魔幻,但真正讓Lincecum 征服全世界的,是人類在這其中所找到的自我意識投射。

看著投手丘上的這名大男孩振臂,所有人都會有一種命運與共的感覺,誠如巨人總裁Larry Baer 所言道:「當年Limcecum 所造成的旋風不單只是因為他的實力,許多時候球迷會覺得看著他就像是看見自己的兒子在球場上打拚似;每個人都會說:你看!我們的兒子上場了。」

如果要比喻,或許亦如看見凡人征服眾神的故事一樣令人醉心神往。

遺憾的是,這樣一個與你我相似的軀殼似乎也承受不住驅使肉體逼近極限的劇烈投球方式;大跨步造成髖部傷勢不斷加劇、間接影響球威下滑、整體狀態每況愈下,導致Lincecum 在33歲壯齡即步下神壇,從此消逝於棒球界,並且,音訊全無…...

就在2017年年底,在洛磯投手Adam Ottavino 的社群媒體所發佈的一張照片裡,人們終於找到了他的身影。

在相片裡,我們看見了一位精實體態、戴上手套正準備投球的勇壯青年;大家這時也才明白,原來,Lincecum從未放棄回歸那曾經屬於他的舞台,與其說是一種對於棒球的癡念,更像是一種與現實世界的死命拔河仍在持續進行中。

即便最終重返投手丘後,很有可能無法再找回過往那種叱吒風雨的超凡身手(註:2018年和遊騎兵簽約後在小聯盟表現不佳季中又遭釋出),但Lincecum 就像是所有抱有夢想之人的一面鏡子;

當他以那獨樹一格、不顧旁人的不思議姿勢揮臂之時,那是一種對世界發起挑戰信的態度,亦是所有球迷再次與棒球激起共鳴、最振奮人心的時刻。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加入 MLB星系 Galaxias MLB 粉絲團或追蹤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mlbgalaxias/,持續接收豐富的大聯盟動態。更別忘了註冊或登錄方格子,並追蹤《MLB星系》在方格子的寫作平台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LB星系 Galaxias MLB
13.0K會員
717內容數
由著名雜誌刊物《美國職棒雜誌》前編輯群共同經營,透過社群運作與運動書寫傳遞對MLB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熱情,囊括賽事、人物、趨勢、考古、科學、文化等面向的討論與寫作,以共享、交流大聯盟棒球的各種樂趣。是一個入門進階兩相宜,有專業有歡笑、有感動有淚水的優質棒球文字聚落。
MLB星系 Galaxias MLB的其他內容
2021/04/06
Adrian Beltre和Elvis Andrus協力把守遊騎兵內野左側防線長達8年,在競爭激烈、爾虞我詐的職業競賽中,能夠擁有純粹的友誼無疑極其珍貴。搭檔起來充滿喜感的兩人除了球場上的精彩表現,也提供球迷會心一笑的樂趣,可說是遊騎兵隊比賽時獨特的風景,如今都只留在回憶中了......
Thumbnail
2021/04/06
Adrian Beltre和Elvis Andrus協力把守遊騎兵內野左側防線長達8年,在競爭激烈、爾虞我詐的職業競賽中,能夠擁有純粹的友誼無疑極其珍貴。搭檔起來充滿喜感的兩人除了球場上的精彩表現,也提供球迷會心一笑的樂趣,可說是遊騎兵隊比賽時獨特的風景,如今都只留在回憶中了......
Thumbnail
2020/08/06
抽離讓自己遍體鱗傷的賽場後,巴德曾下定決心開啟人生另一篇章,在新的領域尋找另一片天。不過在接下響尾蛇心理指導教練後,他慢慢開始明白,或許以前的自己無需被如此嘲弄苛責,或許自己也是個不錯的球員,只是沒能贏過一頭棒球界裡幾乎無人戰勝的巨獸⋯⋯。
Thumbnail
2020/08/06
抽離讓自己遍體鱗傷的賽場後,巴德曾下定決心開啟人生另一篇章,在新的領域尋找另一片天。不過在接下響尾蛇心理指導教練後,他慢慢開始明白,或許以前的自己無需被如此嘲弄苛責,或許自己也是個不錯的球員,只是沒能贏過一頭棒球界裡幾乎無人戰勝的巨獸⋯⋯。
Thumbnail
2020/08/05
職業生涯第一次,巴德中斷投球練習,把球丟給教練,「我不想投球了。」這句話不是玩笑,在那個當下,就是一顆球都不想丟了。隨後他駕車離開,當後照鏡裡的球場愈來愈遠、渺小得幾乎變成一個點時,巴德開始明白,臨走之前撂下的那句話,指的不是只有今天,而是永遠。
Thumbnail
2020/08/05
職業生涯第一次,巴德中斷投球練習,把球丟給教練,「我不想投球了。」這句話不是玩笑,在那個當下,就是一顆球都不想丟了。隨後他駕車離開,當後照鏡裡的球場愈來愈遠、渺小得幾乎變成一個點時,巴德開始明白,臨走之前撂下的那句話,指的不是只有今天,而是永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所幸,還有季後賽這個強者限定的究極戰場。而當「世界大賽勝率百分百」、「世界大賽生涯防禦率0.29」等鬼神數字映入眼簾,沙丘上那個髮絲蓬亂、四分之三側投與落腮鬍同樣不羈的邦加納(Madison Bumgarner),這才有機會走到聚光燈束下,以他連發的速球和卡特球,宣示沉默強者的巨大存在...
Thumbnail
所幸,還有季後賽這個強者限定的究極戰場。而當「世界大賽勝率百分百」、「世界大賽生涯防禦率0.29」等鬼神數字映入眼簾,沙丘上那個髮絲蓬亂、四分之三側投與落腮鬍同樣不羈的邦加納(Madison Bumgarner),這才有機會走到聚光燈束下,以他連發的速球和卡特球,宣示沉默強者的巨大存在...
Thumbnail
希望自己沒抓住他的頭,將他推倒在芬威球場的草地上……在我的棒球生涯中,最後悔的就是對辛默上前挑釁後的回應。 --馬丁尼茲於2015年出版自傳《Pedro》中的告白 來源:2015年7月《美國職棒雜誌》 〈喜歡文章請不吝在文首點擊「喜歡」的愛心圖形、或是按讚文末的「拍手」圖案給予支持,謝謝!〉
Thumbnail
希望自己沒抓住他的頭,將他推倒在芬威球場的草地上……在我的棒球生涯中,最後悔的就是對辛默上前挑釁後的回應。 --馬丁尼茲於2015年出版自傳《Pedro》中的告白 來源:2015年7月《美國職棒雜誌》 〈喜歡文章請不吝在文首點擊「喜歡」的愛心圖形、或是按讚文末的「拍手」圖案給予支持,謝謝!〉
Thumbnail
希望自己沒抓住他的頭,將他推倒在芬威球場的草地上……在我的棒球生涯中,最後悔的就是對辛默上前挑釁後的回應。 --馬丁尼茲於2015年出版自傳《Pedro》中的告白 來源:2015年7月《美國職棒雜誌》 〈喜歡文章請不吝在文首點擊「喜歡」的愛心圖形、或是按讚文末的「拍手」圖案給予支持,謝謝!〉
Thumbnail
希望自己沒抓住他的頭,將他推倒在芬威球場的草地上……在我的棒球生涯中,最後悔的就是對辛默上前挑釁後的回應。 --馬丁尼茲於2015年出版自傳《Pedro》中的告白 來源:2015年7月《美國職棒雜誌》 〈喜歡文章請不吝在文首點擊「喜歡」的愛心圖形、或是按讚文末的「拍手」圖案給予支持,謝謝!〉
Thumbnail
打擊了得之外,基特迥異以往游擊手「守優於攻」、「體格不重要但須具備敏捷反應」等形象也迅速引發關注。儘管前有小瑞普肯立下典範,但身高191公分的基特在當時仍屬異數。由於同期崛起的A-Rod同樣高人一等且能打能跑,加上兩人在成名前便結為好友,因此「新世代全能游擊手」話題迅速被炒熱...
Thumbnail
打擊了得之外,基特迥異以往游擊手「守優於攻」、「體格不重要但須具備敏捷反應」等形象也迅速引發關注。儘管前有小瑞普肯立下典範,但身高191公分的基特在當時仍屬異數。由於同期崛起的A-Rod同樣高人一等且能打能跑,加上兩人在成名前便結為好友,因此「新世代全能游擊手」話題迅速被炒熱...
Thumbnail
當被問到彼此間的關係,兩人都選擇相互恭維和取笑吐槽,儘管感覺得出這片平靜的水域下泡沫正在翻騰。舉個例子:Cole說自己才是純正的強力型投手,球速同樣不慢的Bauer則是個「混合型投手」或是「搭便車者」,但這番說法卻讓Bauer備感困擾...
Thumbnail
當被問到彼此間的關係,兩人都選擇相互恭維和取笑吐槽,儘管感覺得出這片平靜的水域下泡沫正在翻騰。舉個例子:Cole說自己才是純正的強力型投手,球速同樣不慢的Bauer則是個「混合型投手」或是「搭便車者」,但這番說法卻讓Bauer備感困擾...
Thumbnail
1988年某日賽前打擊練習,強森和隊友在外野接高飛球。當球兒隨木棒敲擊聲直往左外野飛來時,他下意識狂追,眼看就要接到球,一個身影卻闖入視線、兩人當場撞個滿懷。細看後才發現對方是外野手雷恩斯。「我的天啊,」身高僅173公分的雷恩斯起身仰望眼前這個橫衝直撞的高瘦菜鳥:「你還真是隻『巨怪』!」
Thumbnail
1988年某日賽前打擊練習,強森和隊友在外野接高飛球。當球兒隨木棒敲擊聲直往左外野飛來時,他下意識狂追,眼看就要接到球,一個身影卻闖入視線、兩人當場撞個滿懷。細看後才發現對方是外野手雷恩斯。「我的天啊,」身高僅173公分的雷恩斯起身仰望眼前這個橫衝直撞的高瘦菜鳥:「你還真是隻『巨怪』!」
Thumbnail
陽春三月,暖日和棒球迷一樣等不及探頭,享受專屬於春訓的閒適愜意。沙丘上身披紫白戰袍、身高208公分的左投跨步扭腰,火球迅即朝本壘勁射。突然間場邊喧嘩四起,球兒既沒竄進捕手手套,也未遭木棒吻別,而是被打擊區前突如其來、氣球炸裂般四散的雪白羽團阻擋後頹然墜地。定睛一看......
Thumbnail
陽春三月,暖日和棒球迷一樣等不及探頭,享受專屬於春訓的閒適愜意。沙丘上身披紫白戰袍、身高208公分的左投跨步扭腰,火球迅即朝本壘勁射。突然間場邊喧嘩四起,球兒既沒竄進捕手手套,也未遭木棒吻別,而是被打擊區前突如其來、氣球炸裂般四散的雪白羽團阻擋後頹然墜地。定睛一看......
Thumbnail
每每提到這場無安打,多數球迷腦子裡會浮現8局下半Hunter Pence於千鈞一髮之際,美技撲接教士打者飛球,惹得林瑟肯振臂連連的激情畫面,抑或「飄髮哥」狂投148球收下無安打的神蹟。但該役其實還有另外5樁能讓老球迷回想起來大呼經典而不自知的小事,以下就讓我一起來重溫這場已成灣區傳說的不朽戰役吧!
Thumbnail
每每提到這場無安打,多數球迷腦子裡會浮現8局下半Hunter Pence於千鈞一髮之際,美技撲接教士打者飛球,惹得林瑟肯振臂連連的激情畫面,抑或「飄髮哥」狂投148球收下無安打的神蹟。但該役其實還有另外5樁能讓老球迷回想起來大呼經典而不自知的小事,以下就讓我一起來重溫這場已成灣區傳說的不朽戰役吧!
Thumbnail
就在全場朝曼寧的寫意身影行注目禮之際,說時遲那時快,他忽地一個箭步外帶奮力飛撲,只差那麼一咪咪球兒就要落地形成安打,所幸驚險接殺。於此同時,部分眼尖球迷竟不可置信地發現--縫線球落入手套前曾在半空中瞬間改變行進路線......
Thumbnail
就在全場朝曼寧的寫意身影行注目禮之際,說時遲那時快,他忽地一個箭步外帶奮力飛撲,只差那麼一咪咪球兒就要落地形成安打,所幸驚險接殺。於此同時,部分眼尖球迷竟不可置信地發現--縫線球落入手套前曾在半空中瞬間改變行進路線......
Thumbnail
2016年8月5日,那是球迷最後一次看見Tim Lincecum 站在大聯盟紅土丘上;自此,隔絕塵寰,再也無人知道,他,在何方?
Thumbnail
2016年8月5日,那是球迷最後一次看見Tim Lincecum 站在大聯盟紅土丘上;自此,隔絕塵寰,再也無人知道,他,在何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