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風城裡的新民藝運動: 或者工藝櫥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或者工藝櫥窗四樓、午後陽光灑落的窗邊座位,進行一場精緻悠閒的品茶體驗。
來自台灣的芳醇冷萃茶三款、與日本北海道出身的大正硝子玻璃杯,
在我面前交織起一段無違和的完美異國相遇。
距今近百年前的上世紀20~30年代間,在日本上演以器物之名揭竿而起的美學革命--「民藝運動」(民芸運動/Mingei)。西元1923年,因關東大地震重創東京而移居京都的幾位工藝大師,如: 集思想家、美學者、宗教哲學者等多重身分於一身的柳宗悅;與專精陶藝的濱田庄司、河井寛次郎等人,發起「民藝運動」--他們為當時被主流美術圈子所無視的日本各地生活道具、雜貨、工藝品之美積極奔走發聲,主導這場運動的柳宗悅為了向世人仔細介紹日常器物道具的美好、宣揚職人工藝的底蘊,甚至還在日本全國各地到處旅行、只為調查與搜齊各地民間工藝品的背景資料,以利民藝運動的推行及落實。
百年後,在長期深受日本文化與流行薰陶的台灣,猶如近一世紀前日本那場民藝運動所掀起的美意識旋風、正從新竹舊城區中央路上的一幢年逾一甲子的老宅裡、優美而堅定地徐徐吹起...
或者工藝櫥窗,座落在這棟四層樓高的老建築。
過去、這裡是一間老牌美容院;據說早於美容院落腳運營之前、此處曾是貿易公司。
如今,老建築被賦予新生的面貌、更多了一項重要的新任務--
變身為推動台灣青壯年工藝家精彩創作力及承載器物日常之美的搖籃。
位於新竹市舊城區(中央路75號)的或者工藝櫥窗,
入口門面與入內後的空間,皆以大量台灣原木精心打造、
木頭獨有的質樸視覺與舒緩人心的穩重香氣,
讓人一踏入就立刻被自然清新的氛圍療癒了五感。
兩年前於新竹竹北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落腳的「或者書店」,為該園區、乃至整個新竹導入全新的閱讀及休憩形式;有人將之視為全新竹最美的獨立書店、也有人讚譽「或者」替新竹寫下了在地人文風景中美麗而具有開創性的一頁。兩年後,或者書店團隊前進舊城區、再度譜寫出一段令人驚艷的在地風物詩--「或者工藝櫥窗」。
顧名思義,或者工藝櫥窗,蒐羅台灣與海外的創作能量振翅起飛中的多名工藝創作者的作品,讓這些作品在日常中的「作用」在店內靜好的空間各處、被適切地凸顯與發光,喚起人們對於器物使用及鑑賞的好奇初心、引導大眾有意識也有品味地選擇對自己最適切的日常生活器物。
推開入口木拉門,首先置身的是帶有日式茶屋簡約靜好風格的玄關,
在浮躁燠熱、戶外溫度直逼38度C的午後來訪,這一小方玄關的靜好光景,
使我的心迅速歸於穩靜的狀態。
從一樓通往二樓展售空間的樓梯。
一路朝著光拾級而上、也一路嗅得滿室撲鼻原木香氣。
每每提到重獲新生的老房子,我就不免又要關切起老建築們的樓梯。老樓梯一向蠻容易讓人卻步的... 因為它是整建老式建築時經常考倒師傅的一個項目。老建築的樓梯往往不是天生長的太窄、就是太陡;抑或原有的扶手或踏階,因年久日深或材質屬性使然,鬆垮腐朽幾乎不堪用。
或者工藝櫥窗的老樓梯,則被修繕的挺好--沒有垂垂老矣之態、同時具有不難上下爬走的舒服寬度與角度、也不至於長得太過新潮。大量選用台灣檜木等原木鋪設、或局部保留下並沒有整組壞去的原扶手(比如從3樓通往4樓的那段階梯),使老建築的樓梯不那麼讓人望而生怯。
登上二樓,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幕。
「適切的日常」替這一屋子匠心獨具的手作工藝品、
在我們生活中發揮的作用,訂下有力的定義。
明明是剛重新裝潢好、才開張近一個月的店,完全沒有整修後刺鼻的氣味、從一樓的優雅日式玄關拾級而上到二樓展售工藝品的空間,迎面的盡是自然舒心的木頭香。親切熱忱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店裡裝修時大量使用台灣檜木和其他在地木材、也少量保留原建築中仍堪用的原木物件 (比如四樓廁所那扇木頭拉門,就是一開始即跟著老建築存在至今的老件),整間店從職人工藝品到裝潢細節,體現了「適切的日常」精神。
來自日本的玻璃製品,與台灣當代陶藝家張仲禹的一系列陶器創作,一起優雅呈現。
或者工藝櫥窗在經營工藝品的重要策略與初衷是: 台灣與海外的比重,約是八比二。店內絕大多數工藝品出自台灣青壯年工藝職人與藝術家之手,得知這樣的選品比例,我莫名暗暗為之感動不已! 近幾年來,在台灣開設風格選物店、宣揚持有美好生活道具之必要的有心店主儘管變多了,但選進來的幾乎是日本或歐美來的物件,台灣在地的當代工藝品相較之下有點被淹沒了。在這類選物店逛著看著,內心不免會有「我現在到底在台灣? 還是在日本?」的錯覺與微妙感慨... 近百年前日本的那場民藝運動,的確讓後世日本人對工藝品融入日常的概念及美學涵養更加深厚;那麼,我們台灣一定也行 (不是只有一味地喜歡、仿效與收藏日本人對美型器物的執著而已)--在台灣,也有完全原創、充滿在地人藝術底蘊與生命力的工藝創作;生長在台灣的我們,自然也可以讓有型、有故事、有靈魂的台灣器物更貼近我們的日常!
令我一「敲」就愛上的天鼓(by Sine.天鼓 工作室),
飛碟般的造型、以鼓棒輕敲或指腹輕拍後流瀉的樂音、
沉靜神秘如天籟,在在都教人好奇與著迷。
比如,我在二樓靠窗的平台上遇見幾只造型流線簡約的「天鼓」(Sine Tank Drum)--出自台灣首位手作天鼓師傅潘子村之手。年輕時玩搖滾樂打鼓的那雙手,如今改作起音韻空靈渺遠的天鼓。潘子村自組Sine.天鼓 工作室,以廢棄瓦斯桶為主要素材、自行摸索並克服廢料外型缺陷與生鏽的問題,逐漸打造出一只只材質與音質互異的天鼓。天鼓單純而穩靜的頻率十分純粹,發出的音律可以定心安神、部分有開孔設計的天鼓還可以變身為有型的花器擺件。
或者工藝櫥窗,二樓牆面一角,書與器物的相遇。
書籍,不缺席。「或者」團隊兩年在竹北開出飄滿書香的實體獨立書店,兩年後在舊城區老宅設立吹起民藝風的工藝櫥窗門市。
秉持開設第一家書店門市時的初衷,團隊也將書籍帶入第二家門市。精選跟藝術、美學、器物、工藝鑑賞或技法、老建築、生活風格等相關書籍入店,與非書和諧無間地在充滿設計巧思的角落相依、互襯,在欣賞與讚嘆工藝品的美好的同時,若想更深度地讀出眼前作品們背後的來由或細節故事,也許一旁的書籍可以恰如其分地給予知識上的補足。
二樓平台一隅。
原本的鐵製樓梯欄杆被保留、重新上漆;搭上新鋪設的原木踏階與牆面,
老屋的老樓梯有了古今兼容並蓄的新貌。簡約俐落的設計到了21世紀也毫不過時。
老建築的牆壁「真面目」,被刻意保留並露出一小塊。
在店內逛時,幾乎一點也感覺不出自己是置身在63年高齡的老建築裡。直到注意到樣式復古的樓梯鐵欄杆、還有刻意被露出來的一小面斑駁的牆壁、部分窗戶外的藝術窗花... 這才意識到,這真的是一幢上了年紀、走過時光遞嬗並且難掩風霜的老房子。
印象極深的是那一方自然露面的老牆。
店員提到這面牆的脆弱斑駁,其實或許是因為得了老屋常見的壁癌;但沒想到斑駁得很有層次,跑出了水藍、淡赭色類似水彩暈染開來的視覺效果。老牆的不完美,變成了一種美、美到可以拿來設計成DM卡片。
三樓展演空間,舒敞明亮;聽一場演奏或講座,剛剛好。
試釉片。
來到三樓展演樓層,走日式和室設計、可席地而坐的窗邊座位區,是舉行座談或器物使用體驗等活動的場所。與此區相對的另一片空間,則留給工藝品創作好手們在此舉行主題展覽,我在此除了看到不少台灣年輕陶藝家的創作,還目睹難得一見的、陶藝創作者們必有的試釉片--創作的成功結果是光鮮完美的成品、但在此之前的過程是歷盡實驗、調整與試錯一路辛苦跌撞而來,看著一片片其貌不揚的試釉片,形同見證了一名陶藝家實力加毅力的結晶與心路歷程。
四樓食飲空間的吧檯。
四樓座位區。
最後,登上了全店最頂樓--令我雀躍的食飲空間! 因為當天實在是太熱了,進店門之前頂烈日揮汗水在舊城區左彎右拐四處遊逛,感覺充實但也真的累人,四樓寬敞明亮復古風的座位區,有茶香、咖啡香、水果與甜食香氣、外加書香包圍,能讓人輕鬆愜意歇息與充電...經店員推薦,毫無懸念地先點了冷萃茶三款一組,這裡的所有吃食飲品都是用二、三樓有在展售的器皿道具盛放的,真切實踐了讓美好器物走入生活日常的理想! 台灣的文山包種、東方美人、臺東紅烏龍的冷萃茶湯在日本的大正硝子玻璃杯中閃閃發亮,喝下去的滋味感覺更順口美妙了,這就是好器物存在的必要啊!
日本大正硝子的優美玻璃小杯,盛著冷萃的台灣茗茶,
看上去、喝起來,無比沁涼甘甜。
義式檸檬Gelato、以多種台灣水果果乾作為topping,
盛放在日本廣田硝子唯美復古風的器皿,風味絕妙。
這天天氣炎熱,不吃冰好像說不過去... 翻開menu發現有Gelato可以點,於是點了一個檸檬口味的來消暑降溫沁心脾。Gelato端上桌時實在美到差點就要捨不得拿湯匙翻攪破壞它! 會這麼美,功臣之一當然是容器、為這一球冰淇淋與增色添味的水果乾們締造出無以倫比的襯托魅力--雪白的Gelato和如花般錯落綻開的各種水果乾、優雅地被盛在這一只將蛋白石用火炙烤而成的古代色聖代玻璃杯,小小一杯其實融合了義大利(冰)、日本(聖代杯)、台灣(水果乾)等多國異文化的食器特色與學問在其中,夏日吃冰,變成了一件不簡單、有滋味有情趣的豐富體驗。
「手感,來自於生活的點滴。」而美好的手作器物,則為我們日復一日、行禮如儀到流於平淡的吃喝飲食行動間,添增更多風味、注入更多情趣。若想要活得有滋有味、也許可以從走進或者工藝櫥窗開始--去認識器物的身世背景、理解打造這些器物的那一雙雙熱忱堅毅的創作者之手,讓生命不只美、有趣,也充滿感謝與感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0會員
149內容數
把親自走過、看過的藝文展覽收集起來。 把每一個展場上的感動與震撼記錄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iane Y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旅日法籍建築設計師Emmanuelle Moureaux操刀的【100 Colors 光譜漫遊展】,為即將於明年走入歷史的敦南誠品書店,奏起告別五部曲的第一部。這片看似能夠無盡延伸的彩色數字光譜、雖然無聲無息、卻似乎幫我們清楚言明了一切...
一個安靜而溫暖的角落、一杯手沖、兩塊小餅乾、一本好書、還有老搖滾經典歌曲在店裡聲量恰好地流瀉相伴,緩下我奔忙不止的腳步、引領我通過閱讀慢慢打開心中執著的結。在這一方大隱於市的場域得以安身留步,把書讀好、把心穩住,當我踏著下樓的階梯從浮光離去時,裝載在心的不再是疑惑、茫然或膽怯,而是滿滿的平靜與感激。
入夜後的北京三里屯,因酒吧、餐廳、購物休閒商場聚集而夜生活繽紛多采,始終喧囂、人聲鼎沸... 在實體書運營備受挑戰、且人際交流幾乎只在網路上熱絡的當今,在英文書閱讀仍偏小眾的北京,老書蟲無疑是老派愛書人的理想國;也是重視面對面交流的人們心目中、最溫暖自在且難得的一處心靈歸所。
在台北究竟能上哪裡找到一家書店,從窗邊往外眺就可以看見插著秧苗的水田、結實累累的茂盛龍眼樹、大片可讓孩子們盡情奔跑的如茵綠地、還有舊日的老瓦屋? 似乎找不到。台北沒有一家書店能像「或者」,光是窗外風光,滿目盡是令人驚喜與舒心的風景。
而現在,我那一代人童年的假日閱讀遊樂場,又少了重要的一處。金石堂城中店,在開業34年後的今天,將正式熄燈關門,爾後這幢歷史悠遠的百年洋樓,將不會再是書店、沒意外的話也許又將變身旅店、如同這條街上其他提早畢業的書店老前輩們。
旅日法籍建築設計師Emmanuelle Moureaux操刀的【100 Colors 光譜漫遊展】,為即將於明年走入歷史的敦南誠品書店,奏起告別五部曲的第一部。這片看似能夠無盡延伸的彩色數字光譜、雖然無聲無息、卻似乎幫我們清楚言明了一切...
一個安靜而溫暖的角落、一杯手沖、兩塊小餅乾、一本好書、還有老搖滾經典歌曲在店裡聲量恰好地流瀉相伴,緩下我奔忙不止的腳步、引領我通過閱讀慢慢打開心中執著的結。在這一方大隱於市的場域得以安身留步,把書讀好、把心穩住,當我踏著下樓的階梯從浮光離去時,裝載在心的不再是疑惑、茫然或膽怯,而是滿滿的平靜與感激。
入夜後的北京三里屯,因酒吧、餐廳、購物休閒商場聚集而夜生活繽紛多采,始終喧囂、人聲鼎沸... 在實體書運營備受挑戰、且人際交流幾乎只在網路上熱絡的當今,在英文書閱讀仍偏小眾的北京,老書蟲無疑是老派愛書人的理想國;也是重視面對面交流的人們心目中、最溫暖自在且難得的一處心靈歸所。
在台北究竟能上哪裡找到一家書店,從窗邊往外眺就可以看見插著秧苗的水田、結實累累的茂盛龍眼樹、大片可讓孩子們盡情奔跑的如茵綠地、還有舊日的老瓦屋? 似乎找不到。台北沒有一家書店能像「或者」,光是窗外風光,滿目盡是令人驚喜與舒心的風景。
而現在,我那一代人童年的假日閱讀遊樂場,又少了重要的一處。金石堂城中店,在開業34年後的今天,將正式熄燈關門,爾後這幢歷史悠遠的百年洋樓,將不會再是書店、沒意外的話也許又將變身旅店、如同這條街上其他提早畢業的書店老前輩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很早之前就聽說竹北有一個新瓦屋園區,但是一直沒去看,聽說那裡有書店,有餐廳,有農田,甚至還有電影院?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不僅引起我強大的好奇心,終於在今年年初,跟一家人來到了新瓦屋走走,才發現這竹北大廈中的瑰寶地,原來這麼多元有趣。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融合傳統與創新再現老屋風華 推開一扇喀喀作響的老木門,窄小的門後別有洞天。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八角繪花窗以及側邊的床板雕花櫃,櫃台外圍由舊式六角紅地磚砌成,老屋原有的磚造牆面被刻意展現出來,不難想見設計者精心蒐羅各式老件,打造出「樂客」這間別具特色的餐館。  
Thumbnail
這座由吉田鉄郎設計、經隈研吾重新設計的建築,將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紅磚和木質結構散發著濃厚的歷史氣息,而現代的玻璃和金屬元素則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細細品味這些極具對比的設計,仿佛穿越在歷史與創新之間,讓我深刻感受到京都文化的獨特魅力。每一步都是一次視覺盛宴,讓人流連忘返。
Thumbnail
位於台中的『富興工廠1962』,原為台灣首間化妝品公司盛香堂的老工廠所在地,如今經過重生成為文創景點。在政府和民間合作下,透過設計團隊的努力,將老工廠改造為新興的創意藝術空間,並吸引了眾多國際設計獎的肯定。場內匯集咖啡廳、餐飲、黑膠唱片、攝影、酒吧、二手書等店家,成為臺中文創品牌的聚集地。
Thumbnail
在日治時期曾是高級料亭,穿越百年後的現代成為老宅咖啡廳,探訪書店喫茶一二三亭,一間將日式和臺式懷舊氛圍完美融合的喫茶店。店內提供書籍供閱讀,也有新書販賣,提供的餐點多樣,輕食、煎餅、咖啡等...黑咖哩雞肉飯和焙茶珍珠白玉煎餅,值得一試,欲體驗日式+懷舊的魅力,不妨前來一二三亭一探究竟。
Thumbnail
新竹縣「湖口好客文創園區」裡的主建築為兩座圓樓和兩幢拱形紅磚街屋,裡頭有著許多客家文化的佈置。園區裡不定期的舉辦市集活動,提供街頭藝人與藝文創作者一個展演的空間與舞台。戶外廣場擺設各式各樣裝置藝術可供遊客拍照,還有舊時踏水車、手壓式汲水泵浦等設備能讓親子共同體驗。
Thumbnail
大溪是一個位於桃園市的小鎮,曾經是清朝時期的重要港口,日治時期的木材集散地,這邊也成為木藝工廠的聚落讓木藝產業在此蓬勃發展。然而這些日式建築群,便是由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經過整修轉型為桃園第一座市立博物館「木藝生態博物館」也是台灣第一座無圍牆的博物館,更是全台灣第一座無圍牆博物館。
Thumbnail
這是在田中央的老房子,繼承老一輩的磚房再改造成一間耐人尋味,只有內行人才找得到的茶館。 應著朋友的邀約,參加了南投名間鄉居易茶館的活動,茶館主人難得對外開放,只接受預約的茶館,平日只有熟客前往,這次茶館主人開放給對茶藝有興趣的朋友共同來參與,我們聽了有關茶的藥飲,想不到經絡健康和茶飲也有相關,各色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很早之前就聽說竹北有一個新瓦屋園區,但是一直沒去看,聽說那裡有書店,有餐廳,有農田,甚至還有電影院?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不僅引起我強大的好奇心,終於在今年年初,跟一家人來到了新瓦屋走走,才發現這竹北大廈中的瑰寶地,原來這麼多元有趣。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融合傳統與創新再現老屋風華 推開一扇喀喀作響的老木門,窄小的門後別有洞天。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八角繪花窗以及側邊的床板雕花櫃,櫃台外圍由舊式六角紅地磚砌成,老屋原有的磚造牆面被刻意展現出來,不難想見設計者精心蒐羅各式老件,打造出「樂客」這間別具特色的餐館。  
Thumbnail
這座由吉田鉄郎設計、經隈研吾重新設計的建築,將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紅磚和木質結構散發著濃厚的歷史氣息,而現代的玻璃和金屬元素則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細細品味這些極具對比的設計,仿佛穿越在歷史與創新之間,讓我深刻感受到京都文化的獨特魅力。每一步都是一次視覺盛宴,讓人流連忘返。
Thumbnail
位於台中的『富興工廠1962』,原為台灣首間化妝品公司盛香堂的老工廠所在地,如今經過重生成為文創景點。在政府和民間合作下,透過設計團隊的努力,將老工廠改造為新興的創意藝術空間,並吸引了眾多國際設計獎的肯定。場內匯集咖啡廳、餐飲、黑膠唱片、攝影、酒吧、二手書等店家,成為臺中文創品牌的聚集地。
Thumbnail
在日治時期曾是高級料亭,穿越百年後的現代成為老宅咖啡廳,探訪書店喫茶一二三亭,一間將日式和臺式懷舊氛圍完美融合的喫茶店。店內提供書籍供閱讀,也有新書販賣,提供的餐點多樣,輕食、煎餅、咖啡等...黑咖哩雞肉飯和焙茶珍珠白玉煎餅,值得一試,欲體驗日式+懷舊的魅力,不妨前來一二三亭一探究竟。
Thumbnail
新竹縣「湖口好客文創園區」裡的主建築為兩座圓樓和兩幢拱形紅磚街屋,裡頭有著許多客家文化的佈置。園區裡不定期的舉辦市集活動,提供街頭藝人與藝文創作者一個展演的空間與舞台。戶外廣場擺設各式各樣裝置藝術可供遊客拍照,還有舊時踏水車、手壓式汲水泵浦等設備能讓親子共同體驗。
Thumbnail
大溪是一個位於桃園市的小鎮,曾經是清朝時期的重要港口,日治時期的木材集散地,這邊也成為木藝工廠的聚落讓木藝產業在此蓬勃發展。然而這些日式建築群,便是由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經過整修轉型為桃園第一座市立博物館「木藝生態博物館」也是台灣第一座無圍牆的博物館,更是全台灣第一座無圍牆博物館。
Thumbnail
這是在田中央的老房子,繼承老一輩的磚房再改造成一間耐人尋味,只有內行人才找得到的茶館。 應著朋友的邀約,參加了南投名間鄉居易茶館的活動,茶館主人難得對外開放,只接受預約的茶館,平日只有熟客前往,這次茶館主人開放給對茶藝有興趣的朋友共同來參與,我們聽了有關茶的藥飲,想不到經絡健康和茶飲也有相關,各色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