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大提琴-Vol.1-P.13(下)Allegro

鈴木大提琴-Vol.1-P.13(下)Allegro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請點此收看教學影片。

今天要解說的是第13頁的下面這首:

這首是鈴木鎮一所做的練習曲,先分析曲式:

第一、二、四行音符與弓法完全相同,只有第三行不同,因此是常見的A-B-A曲式。因此這首請務必背得滾瓜爛熟

接著來看譜上重點,一~三行的最後一小節各有一個逗號(紅色圈圈標示處),這表示每行的最後一個音是下弓結束,但由於一行一樣要從下弓開始,因此提醒我們要把弓拿起來擺回到弓根再來拉

另外第三行的第一小節下方紅色框框所標示的dolce是「柔和地」。由於一、二、四行的運弓都非常果斷有力,在結構上相異的第三行要求輕柔地拉奏,因此第三行的每個音都不要斷奏

而在第三行的最後一小節,除了下方寫的rit.(漸慢)以外,還有藍色框框所標示的像是眼睛的符號,這個符號的意思就是「延長」。也就是說最後一小節拍子要越數越慢,最後一個二分音符要拉得比兩拍還長。

延長有時候是感性上的表達,很難說每個樂曲的延長要延續多長,但以初學來說,可以先要求自己延長一拍,兩拍的音符變成三拍,而要在第三拍時吸氣把弓拿回弓根

第四行的第一小節上方紅色框框所標示的「a tempo」是「回到原來速度」的意思。在之前的練習曲目當中我們只接觸到曲目結束時的漸慢,但這首則是要在漸慢後,試著把曲子拉回原來速度演奏,因此熟記原來的速度感是很重要的。

總結:

這首曲子開始有了複雜的音樂性表達,主要有兩點:

  1. 1.A段(一、二、四)的果斷音色與B段(第三行)的柔美音色要有明顯對比
  2. 2.曲子漸慢後試著不要馬上演奏下去,而是要練習多數一拍,之後再用原來速度演奏。

以上第二點尤其重要,往後的眾多練習曲,甚至是標準古典曲目,這樣的速度張力非常多見,請好好練習看看速度扭曲又拉回的演奏吧!


歡迎前往嵐音社FB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我們的最新動態!
更歡迎您訂閱嵐音社Youtube頻道,收看大提琴教學影片!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很讚,歡迎您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


avatar-img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696會員
456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首May Song其實就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 ​ 第一行樂譜當中有兩個藍色圈圈,這兩個附點四分音符音值為一拍半,要使用約2/3的弓,後半拍的八分音符使用1/3的弓, 而第三拍、第四拍各使用半弓。
Tonalization指的是音色的練習,上圖中藍色框框中的意思是: 接下來的每堂課都要在課堂中練習,撥奏譜中的空弦並且聽聽震動中的弦。 所以第一行譜中的撥奏(pizz.)撥奏完要休息,聽聽看空弦震動的音色。
鈴木第一冊從這首開始要進入到較困難的階段。 這首有個重要的節奏需要學習,那就是-- 弱起拍。 如果一首曲子的開頭是弱拍或後半拍,通常我們稱之為弱起拍;而弱起拍所在的小節不滿一個小節,因此稱之為不完全小節。
​這首曲子要開始來講簡單的曲式。 上圖中有A、B、A三個藍色框框,分別表示這首曲子的三個樂句。 如此可一目瞭然,原來第一句和第三句是一模一樣的句子, 因此其實這首只有兩行不同。 這種A-B-A的作曲模式常常出現,建議在背譜前先看看樂曲是否屬於這種模式。
這首曲子有了新的拍號,就是二四拍。 一個小節兩拍,以四分音符當作一拍。 中庸速度,因此四分音符以72~90左右為宜。 八分音符運弓要短而集中,四分音符可稍長。
這首Lightly Row,其實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小蜜蜂」。 雖然耳熟能詳,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多了兩個重要的新東西: ​ 1.上圖藍色圈圈所標示的,不是C符號的四四拍,而是中間多了一條直線的「二二拍」。 每個小節看起來和四四拍一樣,但是拍子的算法完全不同。 這個「二二拍」是每個小節兩拍,二分音符當
這首May Song其實就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 ​ 第一行樂譜當中有兩個藍色圈圈,這兩個附點四分音符音值為一拍半,要使用約2/3的弓,後半拍的八分音符使用1/3的弓, 而第三拍、第四拍各使用半弓。
Tonalization指的是音色的練習,上圖中藍色框框中的意思是: 接下來的每堂課都要在課堂中練習,撥奏譜中的空弦並且聽聽震動中的弦。 所以第一行譜中的撥奏(pizz.)撥奏完要休息,聽聽看空弦震動的音色。
鈴木第一冊從這首開始要進入到較困難的階段。 這首有個重要的節奏需要學習,那就是-- 弱起拍。 如果一首曲子的開頭是弱拍或後半拍,通常我們稱之為弱起拍;而弱起拍所在的小節不滿一個小節,因此稱之為不完全小節。
​這首曲子要開始來講簡單的曲式。 上圖中有A、B、A三個藍色框框,分別表示這首曲子的三個樂句。 如此可一目瞭然,原來第一句和第三句是一模一樣的句子, 因此其實這首只有兩行不同。 這種A-B-A的作曲模式常常出現,建議在背譜前先看看樂曲是否屬於這種模式。
這首曲子有了新的拍號,就是二四拍。 一個小節兩拍,以四分音符當作一拍。 中庸速度,因此四分音符以72~90左右為宜。 八分音符運弓要短而集中,四分音符可稍長。
這首Lightly Row,其實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小蜜蜂」。 雖然耳熟能詳,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多了兩個重要的新東西: ​ 1.上圖藍色圈圈所標示的,不是C符號的四四拍,而是中間多了一條直線的「二二拍」。 每個小節看起來和四四拍一樣,但是拍子的算法完全不同。 這個「二二拍」是每個小節兩拍,二分音符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