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牠 第二章》(It Chapter Two) / 2019 / 加拿大、美國
改編自Stephen King於1986年推出的同名小說,《牠 第二章》接續著2017年《牠》的尾端,描述擁有變形功能,能掌握恐懼氣味的小丑潘尼懷斯,因故和魯蛇俱樂部的青少年們展開廝殺。故事發生在1989年擊敗「牠」的27年後,唯一留在緬因州的麥克查覺到潘尼懷斯的再次作亂,於是將曾立下血誓的魯蛇俱樂部成員召回緬因州德利鎮,試圖完全的解決潘尼懷斯,讓牠永遠不再現身。
(以下有雷)
電影開場,潘尼懷斯的歸來不再是掩藏在下水道的小丑,伴隨的是向成年人伸出的「援手」。相較於第一集的孩童,潘尼懷斯在一開始就展現更上一層的力量,強烈的帶入令人確切感受,「牠」,真的回來了。時隔27年,魯蛇俱樂部的成員們多半已遠離德利鎮,隨著距離的遙遠,過往回憶也加倍流失,但當接起麥克電話時,嘔吐、車禍、惡夢並肩襲來。這些突如其來的慘事加上貝芙莉和艾迪那與暴力父親、溺愛母親格外相同的另一半,還沒站穩腳步的我們立馬感受到影片給予的壓迫,原來27年前的勝利後什麼都沒有改變,恐懼還在、潘尼懷斯還在,這時他們也領悟,「有些事情以為遺忘,卻深埋在心中,永遠影響著你」。
「牠」,就如心中恐懼的具象化,某方面來講與《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本質雷同,對付的噩夢形象也同樣怪誕、獵奇。但《牠》系列在心境上擁有更多琢磨,每位角色面對恐懼時的細節各不相同,即便是反覆出現的元素,卻能因角色們的心靈變換看見不一樣的內容結果,這也是精彩之處。他們無時無刻都在心中拉扯拔河,深怕著再往前一步就會重拾惡夢,他們沒有主角光環,他們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會害怕、會抗拒,也會成長。於是相較同類電影,多數人能在此作抱有感同身受的體驗,自己彷彿伴隨著角色一同恐慌、一同嘗試,並且一同相信著自己與夥伴能克服眼前的恐懼。
2016年,潘尼懷斯再度現身,帶來的依舊是那曾經的恐懼夢魘。
電影籠罩在黑暗之中,詭異的氛圍隨著恐懼趁虛而入,然而其中仍不失友誼與愛情的真摯傳達。從《牠》的家庭暴力、校園霸凌,第二章將支線鎖定在友誼和愛情。每位角色之間的連結從回憶、互動細節清晰可見,甚至在形式上的轉場也下足苦心,巧妙的將情感層層遞進。當中給予每位角色相近的篇幅與描述,令我們同時對每一個人感到充足的立體感,因此每當魯蛇們集結,不論是何種情緒皆是那麼的深刻。而最終對於潘尼懷斯的「自信」,完美的展現出戲劇中的「高潮」。沒有人說高潮戲必定得是巨大滂薄的場面,本片就以角色的成長契機作為最終高潮,導演藉由角色們的內在變化,反映出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和轉變。他們曾經害怕的、迷失的、自卑的都在此刻化作釋懷與勇氣,反倒展現出了洶湧的感動和震撼,而若無如此出色的角色塑造,是不可能達成現今樣貌的。
曾經擊敗潘尼懷斯的魯蛇俱樂部,時隔27年,再次重返戰場。
若說第一集是在敘述恐懼的形成與面對,第二集則是在問著已經成長的我們,「恐懼,是消失了?還是隱藏了?」故事不斷穿插年幼與現今的對照,面對的則是那不變的陰影。然而可以發現影片前期,「克服」不存在於任何角色,即便表面上他們都已成為獨樹一幟的大人,內心終究存放著來自童年的恐懼,而《牠 第二章》想傳遞的核心概念正是如此,當你內心深處有著來自過往的未爆彈,你該選擇的不再是掩埋,而是面對。
《牠 第二章》相較於續集電影更像是下半場,片中同時具備結局和起源的完整敘事,再加上豐富的情感描繪和冷不防來一箭的恐怖手法,即便稱不上恐怖電影的全新經典,不過「牠」帶來的意象、深度不可忽視,也許每個人都能因為「牠」而有所成長。
「牠」偽裝著你的恐懼,當你不再害怕,「牠」也就此毀滅。
推薦指數 ☆8.5/10
台灣上映日期:2019.09.05
台灣代理片商:華納兄弟影業
成立的心得分享帳號,第一手文章、資訊都會搶先在這裡釋出,喜歡的歡迎垵下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