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貝拉與恐怖谷理論(Uncanny Valley)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不覺得仿人人偶的感覺總是怪怪的嗎?


最近看了Annabelle安娜貝拉(不得不就場內許多媽媽級的Annabelle影迷),說真的人偶這個東西真的你要整多詭異便有多詭異。不記得的話可以回想一下Child's Play的Chucky, The Conjuring厲陰宅的Annabelle, Dead Silence的比利等等。光是想想都覺得背後冷冷的。想比起鬼怪,仿人人偶更帶有一份莫名的怪異感,到底這種怪異感是從何來的呢?

1970年,日本機械人專家森政弘(Masahiro Mori)在《能源》雜誌中發表了一篇題為《恐怖谷》的文章。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假設,就是機器人會越發展越像人,假如它們與人類的相似程度達到一定的程度的話,它們外形上的不完善便會在人類的心理中引起怪異與不安。
其實「恐怖谷」一詞是由精神科醫師恩斯特·詹池(Ernst Jentsch)於1906年的論文《恐怖谷心理學》(On The Psychology of Uncanny)中提出,而他的觀點被佛洛伊德Sigmund Frued 在1919年的論文《恐怖谷》(The Uncanny)中闡述,因而成為著名理論。

普遍人類都會對一些有著人類特性的死物產生好感,就好像Iron Man的機械臂助手 Dum-E & Dum-U應該大家都會覺得很可愛吧。又例如像笑面的USB插頭,或是像人各種臉形或姿態的石頭等等。這樣的擬人概念,使人類會對變得像人性的死物感到親切。

但是當人類建造出和人類越來越接近的機械人時,例如有仿製人類的外表,做出僵硬但擬人的動作時,哪怕只是和人類有一點點差別,都會讓人感到恐怖,有些兒童甚至會害怕到產生陰影。如果依照上述的理論,照理來說越接近人類我們應該會越發產生好感,那麼為何這些機械人比前面那些工業機械人卻會令人類感到更反感?
森政弘對於這樣的現象感到興趣,他得出了這樣的可能性。他認為,人類先天是一種動物,動物會從同類的屍體中,感知到危險,可能這意味著附近有獵食者,而且屍體也會產生疾病,所以人類會對屍體感到厭惡和反感。而屍體在人類眼中,就是因為失去了生命,而慢慢在形體上,變成不像人類的人類。

人類會對於從人類變成不是人類的過程,也就是非人化,感到厭惡。恐怖谷的假設指出,由於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相似,所以人類亦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的情感;直到一個特定程度,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為負面。哪怕機器人與人類只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眼,整個機器人顯得非常僵硬恐怖,使人有面對殭屍的感覺。可是,當機器人和人類的相似度繼續上升,相當於普通人之間的相似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情感反應會再度回到正面,產生人類與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Transference)。

「恐怖谷」中的「谷」就是指在研究裡「好感度對相似度」的關係圖中,在相似度臨近100%前,好感度突然下降至反感水平,並隨著相似度上升而回升至好感前的那段範圍。可是,不少人質疑這條曲線是否會像關係圖的後段般上升,因為至今還未能制造出完全媲美人類的機械人。

這種恐俱到底是從何而來?
上述提及過移情作用,意思指當我們看見與自己相似度極高(用樣像是一個人)的角色時,大腦中負責理解人們情感的區域會變得敏感,而對這個角色產生移情的作用。因為移情作用屬於心理化的一部分,當有的移情作用正常運轉,有些移情作用受到抑制的時候,就會產生詭異,甚至出現恐怖的情緒。
另外,當我們在與別人交往接觸的時候,通常都是建立在擁有自我的狀態下,但當發現你所接觸的對象的自我並不是人類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不適應的感覺。也就是說,我們在人類十分相似的物種時,我們的第一直覺就是覺得他是人,但引起注意和進行判斷之後,會發現並不是和自己屬於同類,心理就會產生矛盾,強烈的心理衝突會導致緊張和害怕。

更多影片:CB2 Child Robot
恐怖谷理論(/可以叫是假設)至今並未有100%的實證,也還有著很多的爭議性與一直以來各種的實驗。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科技的發達與需要,人工智能機械人,人造人,複製人等的技術只會越來越多。就像電視劇《西方樂園》,電影《銀翼殺手》與《攻殼機動隊》的世界可能不遠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ladys Blog
1會員
3內容數
思緒很多字很少的Blogger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近閱讀一本青少年小說,「冒牌機器人」,故事中設定,一位少女因為生病即將死亡,被身為科學家的父母改造成具有人類意識,身體是機器的人。引發「你會想要變成機器人」的問題。 . 因為想要多瞭解一下機器人,看了一些影片。發現目前的機器人,可以分類為。一、人類造型,或非人類造型(動物造型,或機械手臂);二
Thumbnail
最近閱讀一本青少年小說,「冒牌機器人」,故事中設定,一位少女因為生病即將死亡,被身為科學家的父母改造成具有人類意識,身體是機器的人。引發「你會想要變成機器人」的問題。 . 因為想要多瞭解一下機器人,看了一些影片。發現目前的機器人,可以分類為。一、人類造型,或非人類造型(動物造型,或機械手臂);二
Thumbnail
AI+HI概念指的是人工智慧和人類智慧的結合。韓劇《你也是人類嗎》的主角就是AI+HI的超人類物種「南信 III」。若有像「南信III 」這樣的機器人陪伴,我也很愛。
Thumbnail
AI+HI概念指的是人工智慧和人類智慧的結合。韓劇《你也是人類嗎》的主角就是AI+HI的超人類物種「南信 III」。若有像「南信III 」這樣的機器人陪伴,我也很愛。
Thumbnail
讀者們好,我是巴斯光綸,這次要分享的是《窒友梅根》,我非常喜歡這部作品!
Thumbnail
讀者們好,我是巴斯光綸,這次要分享的是《窒友梅根》,我非常喜歡這部作品!
Thumbnail
憑藉魔性的舞蹈成為迷因,M3GAN是否能滿足觀眾的高度期待?即使仍在鬼娃娃搭配人工智慧的框架底下,但各項表現均優於恰吉,擁有好消化又引人入勝的突出概念。雖然結尾有「啊!溫子仁監製」的既視感,但劇情當中依然有許多點值得探討。
Thumbnail
憑藉魔性的舞蹈成為迷因,M3GAN是否能滿足觀眾的高度期待?即使仍在鬼娃娃搭配人工智慧的框架底下,但各項表現均優於恰吉,擁有好消化又引人入勝的突出概念。雖然結尾有「啊!溫子仁監製」的既視感,但劇情當中依然有許多點值得探討。
Thumbnail
一次也好,你是否曾經幻想過,如果有一天睜開眼睛,發現世界不再是自己所認識的世界了,人們重新回歸自然、不再破壞環境、不再爭權奪利、不再對他人舉著足以毀滅世界好幾次的武器。倘若這樣的烏托邦成為現實,對整體人類而言是不是更加幸福的事情呢?  
Thumbnail
一次也好,你是否曾經幻想過,如果有一天睜開眼睛,發現世界不再是自己所認識的世界了,人們重新回歸自然、不再破壞環境、不再爭權奪利、不再對他人舉著足以毀滅世界好幾次的武器。倘若這樣的烏托邦成為現實,對整體人類而言是不是更加幸福的事情呢?  
Thumbnail
讓人感到恐怖的電影不見得是恐怖片,事實上,由於恐怖片本身給人一種類型的期待,所以當大家很熟悉這種類型的規則時,我們就會進入安全區,而非恐怖片有時則會歪打誤撞讓觀眾感到恐怖,今天就要來說一說幾部電影曾帶給我的恐懼,很多都是當時不知道為何恐懼,而現在才有辦法解答的。
Thumbnail
讓人感到恐怖的電影不見得是恐怖片,事實上,由於恐怖片本身給人一種類型的期待,所以當大家很熟悉這種類型的規則時,我們就會進入安全區,而非恐怖片有時則會歪打誤撞讓觀眾感到恐怖,今天就要來說一說幾部電影曾帶給我的恐懼,很多都是當時不知道為何恐懼,而現在才有辦法解答的。
Thumbnail
**注意,本文未揭露謎底,但可能有劇透和故事核心,請斟酌閱讀!** 表面上,一邊是有如童話的氛圍,一邊是蒸氣龐克的世界;設定上,一邊是陪伴孩子用的動物人偶,一邊是為大人服務的女形人偶。內容上,前者代入他人、換位思考,後者探討自我的意義......
Thumbnail
**注意,本文未揭露謎底,但可能有劇透和故事核心,請斟酌閱讀!** 表面上,一邊是有如童話的氛圍,一邊是蒸氣龐克的世界;設定上,一邊是陪伴孩子用的動物人偶,一邊是為大人服務的女形人偶。內容上,前者代入他人、換位思考,後者探討自我的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