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分析

含有「電影分析」共 1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針對 Inside Out 1 這部電影進行結構分析,並以 三段式結構(Three Act Structure)進行拆解。 本文將帶你了解三段式結構如何創造轉折點、帶動故事前進、並同時引出深具哲理的觀影心得
Thumbnail
5/5腦筋急轉彎
《夢想集中營》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奧斯維辛集中營指揮長魯道夫・霍斯(Rudolf Höss)與家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隔壁旁建立屬於他們的夢想家園。畫面聚焦於美好的田園式家庭生活,透過視覺以及聽覺的調動,使觀眾自己拼湊出「畫面之外、聲音之中」猶太人大屠殺的全貌,一次看見兩種歷史敘述以及邪惡/平庸的共在。
Thumbnail
諾蘭自《敦克爾克》開始,就有個很嚴重的壞習慣(《天能》沒有看所以不清楚是不是有延續這個狀況) 就是 沒有在管觀眾的觀影體驗,只顧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像是在《奧本海默》這部電影裡面 就可以看到兩個主要的大問題 第一是「不停在不同的視點以及時間線跳來跳去」 第二是「只拍自己想拍的情節以及衝突」
Thumbnail
avatar-avatar
Elise Yu
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看不懂的觀眾即是論者本人。開頭雖然說是「技術缺失」但是通篇充滿了感情。諾蘭敘事跳躍,而令人難以輕易看懂這是一直以來的特色。所以好像在這部片也沒有什麼好特別批評的(反而這部片故事比天能好懂多了)這部片貼臉拍攝,跟審美疲勞什麼關係?不太理解。因為在這部片每個人都是矛盾的(製造核彈但討厭死亡、加入計畫但不認同計畫、喜歡主角但是不跟主角在一起)演員除了台詞之外,更多的是從細微表情和動作去表達與台詞矛盾的真實想法。而爆炸的畫面正是種種的矛盾(希望和平卻製造更大的武器)的爆裂,正因為所有人的想法和行為都是矛盾的所以在爆炸畫面後,也可以對應當下每個人表情(震驚、喜悅、興奮)和之後譴責或支持主角的反差。(先無聲爆炸後巨響就是類似打雷的物理現象不解釋)
法國老電影《秋水伊人》有浪漫的畫面、傷感的劇情、歷久彌新的音樂,與那些你可能沒注意到的背景故事。
Thumbnail
本文分析《鈴芽之旅》主角岩戶鈴芽與宗像草太、大臣的立場、心理與動機: 「沒有草太先生的世界」,鈴芽怕的是什麼? 原本是關門師的草太,為什麼會變成椅子? 大臣真的是「任性是神的本質」嗎? (文續上篇有雷且具個人觀點,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真的很喜歡這部動畫,我重溫了災難三部曲前作,還是覺得鈴芽最深入人心。另外一個發現是,其實三部曲都是人生的不同階段,對生活對感情...可能自己年齡大了遭遇變多,好像比較不能體會你名的那種青澀悸動。創傷修復、關係建立的成人課題在鈴芽中輕點而優雅,也會有一種感情是遙遠的彼此牽掛、而非就近相互依賴。最後希望環阿姨跟芹澤能修成正果啊!!!
1930年代,導演Jean Vigo和攝影師 Boris Kaufman拿著攝像機,以他們的角度記錄下陽光沙灘棕梠樹下的光怪陸離。
Thumbnail
台灣導演陳耀圻的短片《上山》中捕捉到超越古今、遍布中外的共通精神與迷惘 一件牛仔外套,承擔多少無法言明的重量 【學名:紀錄片《上山》中的文化意象——以牛仔外套為例】
Thumbnail
《麥特與麥斯》Matthias et Maxime 2019|加拿大|札維耶•多蘭Xavier Dolan 👥推薦對象: ❶正值混亂,覺得自己被社會框架束縛 ❷想在看電影中一邊探索小眾好聽音樂 ❸覺得自己已經是法文完全體 的朋朋
Thumbnail
小說版與北影版陳述的都是阿漢一個人的戀愛課題,經過調整後的院線版,呈現的是兩個人的戀愛課題及「愛」的辯證。
Thumbnail
開學後的對立,兩版電影均調度了事件順序,延續前面情感的堆疊,使之後的衝突、告別與再遇的意義均有不同,也讓阿漢與Birdy的感情有全然不同的詮釋。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