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實相研究 --- 總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人生實相的研究文章已發表於此出版專題(約50篇),此篇為總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頭參看之前的文章。( 越早的文章越是此研究的基礎,讀者可以拉回最早的文章閱讀。)

人生實相的研究,得出一些結論:

  • 人只有情緒問題,因為人是被控管的。(情緒系統)
  • 二元標準是腦意識的運作模式,所有的意識體都是二元。意識就是玩,所以人也只能好玩。
  • 宇宙有真理,我們人是實相的一環,有些事情本來就設計不會讓人的意識去了解,但冥冥之中有指引,人不用雞婆,只要去玩就好了。(心流系統)
  • 人的脾氣、個性、DNA、命運,屬於業力系統,目的是學習。(業力系統)
  • 靈魂需要陪伴、分享、愛。這是安定靈魂的法則。(靈魂系統)
  • 人的身體屬於物質系統,被設計的非常精密,不需要你操控,身體功能自己會運作。 ( 物理係統 )


人活著在幹嘛? 在創造,在好玩。



  • 有的人天生勝利組,在二元價值標準下成功順利,恭喜他。
  • 有的人天生失敗組,做什麼都不順不成功,在人間是個失敗者,但看看我們對人性實相的研究結論,沒有絕對的失敗這回事,只是狀態不一樣,成功失敗是定義問題,拿掉定義,也沒有成功失敗了,失敗者不用因為相對的價值標準來否定自己,去啟動負面情緒來糾纏自己。
  • 大部分的人都落在以上兩種狀態的中間。

人生的目的意義沒有絕對的答案 ( 如果有,人也不會知道,等於沒有。)


本書總結,意識是創造,是好玩,人也只能是好玩,人的天性就是好玩。


一個文字名辭,有文字名辭的定義,我們也來定義一下,隨時可以拿掉。

開悟: 一個人了悟人性的實相,並用自己親自體証,這些實相就像科學定律一樣,人只能發現,只能遵守,一個開悟的人沒什麼了不起,他跟一般人一樣也只能被動遵守這些實相,不同的是,一般人是迷惘的遵守,而開悟的人是清楚的遵守。


相信未來,人性的實相會變成跟科學一樣的顯學,不再是玄學,因為科學的進步會慢慢佐證解開一些設計,人腦會更容易接受這些實相,這跟科學的進步是一樣的。

腦的二元價值標準是拿來好玩用的,不好玩了就拿掉就好了,不要傻傻被綁架而變成價值標準的奴隸,對不對。祝福各位耐心看完此書的朋友,一起玩吧!

放下標準,立地成佛,是不是可以這樣改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作者大大你好,看到開悟兩個字,我突然想到蘇東坡(笑),看到他的文章時,都覺得不管他被貶官貶了多少次,文章總透露出豁達兩個字,真的是很令人敬佩的人生態度。
存乎一心-avatar-img
發文者
2019/09/21
看透實相,人生就是玩,二元價值標準是拿來玩的,不好玩就丟掉。 放下標準,立地成佛。 (這句話是我的改寫)
avatar-img
存乎一心的沙龍
208會員
154內容數
這裡所論述的東西,企圖建構一個假設模型來解釋人生實相,我們見不到實相,但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實相,先建構一個假設模型,如果這個模型可以套入人間印證,解釋大部份人的問題,是不是可以說是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拆解人生的實相。
存乎一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06
求道的人在求什麼? 求一個明白,明白人生在幹什麼? 其實不明白也沒關係,因為你也離不開道,你一直在道上,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我把“道”定義成那些人的背後機制,人的原廠設計,那些你改不了也逃不掉的設計。 道= 原廠設計。 人有那些原廠設計?
Thumbnail
2022/02/06
求道的人在求什麼? 求一個明白,明白人生在幹什麼? 其實不明白也沒關係,因為你也離不開道,你一直在道上,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我把“道”定義成那些人的背後機制,人的原廠設計,那些你改不了也逃不掉的設計。 道= 原廠設計。 人有那些原廠設計?
Thumbnail
2021/12/07
快樂只是人的一種情緒感覺嗎? 可能沒這麼單純,可能是一種設計。怎麼樣的一個設計呢?讓我們來探索一下。 現實狀況是: 人喜歡正面的情緒,討厭負面的情緒。 你可以反著來嗎?------ 討厭正面好的情緒,喜歡負面壞的情緒?  不行嘛! 你改不了也逃不掉的東西,是不是設計好的?---- 這就是人的原廠設
Thumbnail
2021/12/07
快樂只是人的一種情緒感覺嗎? 可能沒這麼單純,可能是一種設計。怎麼樣的一個設計呢?讓我們來探索一下。 現實狀況是: 人喜歡正面的情緒,討厭負面的情緒。 你可以反著來嗎?------ 討厭正面好的情緒,喜歡負面壞的情緒?  不行嘛! 你改不了也逃不掉的東西,是不是設計好的?---- 這就是人的原廠設
Thumbnail
2021/11/29
人順著心流活,活出什麼樣貌,就是什麼。 不反彈,不批判,因為沒有絕對的標準來決定絕對的好壞對錯。 喜怒哀樂就單純的喜怒哀樂,不用多事去添加批判。 就這樣帶著一顆不批判的心去天馬行空..................... 創造力是生命意識的目的,我們既是演員也是觀眾,讓我們一起欣賞意識的天馬行空
Thumbnail
2021/11/29
人順著心流活,活出什麼樣貌,就是什麼。 不反彈,不批判,因為沒有絕對的標準來決定絕對的好壞對錯。 喜怒哀樂就單純的喜怒哀樂,不用多事去添加批判。 就這樣帶著一顆不批判的心去天馬行空..................... 創造力是生命意識的目的,我們既是演員也是觀眾,讓我們一起欣賞意識的天馬行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人格的基礎是心智衡量「這個或那個」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人類擅長爭論議題的正反立場,但二元性是一個陷阱:藍色或綠色、是或非、好與壞。因為缺乏絕對性,我們陷入比較的思維,而遺忘神秘的本質,也就是「真理」。
Thumbnail
人格的基礎是心智衡量「這個或那個」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人類擅長爭論議題的正反立場,但二元性是一個陷阱:藍色或綠色、是或非、好與壞。因為缺乏絕對性,我們陷入比較的思維,而遺忘神秘的本質,也就是「真理」。
Thumbnail
人順著心流活,活出什麼樣貌,就是什麼。 不反彈,不批判,因為沒有絕對的標準來決定絕對的好壞對錯。 喜怒哀樂就單純的喜怒哀樂,不用多事去添加批判。 就這樣帶著一顆不批判的心去天馬行空..................... 創造力是生命意識的目的,我們既是演員也是觀眾,讓我們一起欣賞意識的天馬行空
Thumbnail
人順著心流活,活出什麼樣貌,就是什麼。 不反彈,不批判,因為沒有絕對的標準來決定絕對的好壞對錯。 喜怒哀樂就單純的喜怒哀樂,不用多事去添加批判。 就這樣帶著一顆不批判的心去天馬行空..................... 創造力是生命意識的目的,我們既是演員也是觀眾,讓我們一起欣賞意識的天馬行空
Thumbnail
意識在運作的時候,分析是一個重要的過程,要怎麼分析?要對比,要有一個標準,才會有好壞對錯出來,就是說,分析要先有一個標準,依照這個標準出現二元化的結果,這和電腦的處理器是一樣的運作模式。人的意識就是在幹這個事,五官一直去抓資料,腦也一直在抓記憶中的資料分析,我們的腦把自己當做中心,把社會的價值當標準
Thumbnail
意識在運作的時候,分析是一個重要的過程,要怎麼分析?要對比,要有一個標準,才會有好壞對錯出來,就是說,分析要先有一個標準,依照這個標準出現二元化的結果,這和電腦的處理器是一樣的運作模式。人的意識就是在幹這個事,五官一直去抓資料,腦也一直在抓記憶中的資料分析,我們的腦把自己當做中心,把社會的價值當標準
Thumbnail
前面我們已經研究過,人的腦會去訂標準,這是一個正常的運作,那人訂的標準是絕對的嗎? 很抱歉,可能都不絕對,因為是人自己訂的,所以都可以改,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那樣,訂的不好都可以改,只是你願不願意改而已,你願意改就改了,不願意改就是執著,就是固執,沒有不能改的。 人自己訂的標準,就是佛家說的空性,因
Thumbnail
前面我們已經研究過,人的腦會去訂標準,這是一個正常的運作,那人訂的標準是絕對的嗎? 很抱歉,可能都不絕對,因為是人自己訂的,所以都可以改,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那樣,訂的不好都可以改,只是你願不願意改而已,你願意改就改了,不願意改就是執著,就是固執,沒有不能改的。 人自己訂的標準,就是佛家說的空性,因
Thumbnail
「神經科學證明,不需改變任何環境因素,僅僅以不同方式思考,就能藉由改變大腦,進而改變行為、態度和信仰。 透過內心預演,在腦海中創造或重建經歷,大腦迴路就可自行重組,觸發新的神經元連結網絡,反映出目標,讓大腦先一步存在於未來,而不受限於現實環境。」 本書就是在教授如何進入潛意識,用新的策略重設它。
Thumbnail
「神經科學證明,不需改變任何環境因素,僅僅以不同方式思考,就能藉由改變大腦,進而改變行為、態度和信仰。 透過內心預演,在腦海中創造或重建經歷,大腦迴路就可自行重組,觸發新的神經元連結網絡,反映出目標,讓大腦先一步存在於未來,而不受限於現實環境。」 本書就是在教授如何進入潛意識,用新的策略重設它。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的第一句話:人腦的意識是會當機的。 我覺得需要解釋一下。 意識是由五個元素組合而成的:接受訊息、記憶、分析、學習創造、產生念頭行為。因為有分析的功能,所以一定是二元性的,先有一個定位,產生價值標準,這樣才能分析。所以人腦的世界就是一個不斷建立標準,依照標準去評斷好壞對錯,這在本書的前面已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的第一句話:人腦的意識是會當機的。 我覺得需要解釋一下。 意識是由五個元素組合而成的:接受訊息、記憶、分析、學習創造、產生念頭行為。因為有分析的功能,所以一定是二元性的,先有一個定位,產生價值標準,這樣才能分析。所以人腦的世界就是一個不斷建立標準,依照標準去評斷好壞對錯,這在本書的前面已
Thumbnail
人性實相的研究文章已發表於此出版專題(約50篇),此篇為總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頭參看之前的文章。( 越早的文章越是此研究的基礎,讀者可以拉回最早的文章閱讀。) 人性實相的研究,得出一些結論: 人只有情緒問題,因為人是被控管的。(情緒系統) 二元標準是腦意識的運作模式,所有的意識體都是二
Thumbnail
人性實相的研究文章已發表於此出版專題(約50篇),此篇為總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頭參看之前的文章。( 越早的文章越是此研究的基礎,讀者可以拉回最早的文章閱讀。) 人性實相的研究,得出一些結論: 人只有情緒問題,因為人是被控管的。(情緒系統) 二元標準是腦意識的運作模式,所有的意識體都是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