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並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只是想要被騙
然而,本書作者
John Carreyrou (華爾街日報的資深記者),抽絲剝繭並以紮實的深度報導,瓦解了這場巨大的醫療和投資騙局,2018年9月 Theranos正式宣告倒閉。本書的內容無庸置疑地精彩萬分,以下僅引用一段文字大力推薦,對於內容我則不再贅述。
一個精彩、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關於美國企業權力最高層令人震驚的詐欺、監控、法律恫嚇……Theranos 可能是繼安隆之後最大的企業詐欺案件,同時是很多有權有勢的人如何被一個明目張膽的騙子愚弄的故事。 ── Yashar Ali, New York Magazine
1.原來,我也想被騙
騙局被踢爆之前,我也是一個在場外看戲的觀眾,對於這個醫療革命抱有些許的期望,也驚豔於這位風靡矽谷的「女性科技創業家」。第一次認識這號人物是聽這場2014年的
TED (官方影片已經被TED移除)。
從她的言談中不難發現,雖然對於醫療數據和研究立論著墨很少,但她非常善於使用感性的情緒渲染來勾勒出偉大的願景。現在回想起自己關注這家公司的心路歷程,從期待、佩服、樂觀其成、到神話破滅,讓我想到電影【
頂尖對決 】的經典名句:
Now you’re looking for the secret. But you won’t find it because of course, you’re not really looking. You don’t really want to work it out. You want to be fooled. 你正在探索這個秘密。但你當然看不出其中奧妙,因為你沒有認真在看。你並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只是想要被騙。
在某次聚餐跟朋友聊到這家公司時,有位生醫背景的朋友說道,僅用指尖一滴血液要測百病有很大的問題,他也不認為這家公司擁有傲視群雄的外星科技。他的說法跟書中很相近:「不同於手臂抽出的靜脈血液,指尖微血管血液會受到人體組織和細胞的體液所污染,造成量測失準」
我當時真的不以為意,原來,我也想被騙。心被觸動了,但理智睡著了。
2.性別歧視或性別優勢
矽谷創投界是否對女性存在著歧視?我認為是的。從
這份 針對美國創投企業的研究數據指出,男性 CEO 比起女性 CEO,具有明顯的募資優勢:
更容易得到天使投資或創業投資 (14.4% vs. 3.6%)
更容易從身邊親友籌措資金 (9.2% vs. 1.8%)
更容易從商場舊識籌措資金 (13.5% vs. 5.4%)
依作者的觀察,Elizabeth 聲名鵲起並不全然是自己造就,公眾期盼男性主宰的科技圈出現女性創業家也是助力之一,甚至作者就職的華爾街日報就是第一個公開推捧 Theranos 的主流媒體。
與其報導眾所皆知的創投性別歧視事實,轉而塑造反差大的成功女性創業家形象,反而更能抓住大眾的目光。我認為在這場騙局中,性別優勢絕對是媒體追捧的推手之一。
Like her idol Steve Jobs, she emitted a reality distortion field that forced people to momentarily suspend disbelief. 她與偶像賈伯斯都擁有扭曲現實力場,使人不由自主地暫時收起懷疑。
但我不認為性別在這場投資賭注中佔有決定性重量。若把角色替換成男性,投資者在面對這位被譽為下一個賈伯斯的「超凡」人物,所有主流媒體也極盡讚美之能事,本能地會產生一種「賭一把」的衝動而趨之若鶩地注資。
3.害怕錯過報酬的投資心態
接著談到投資的心態,書中 Walgreens 藥局和 Safeway 超市跟 Theranos 的合作歷程,雖然長年看不到功能堪用的產品和可信的研究結果,為何仍堅持投入大把資金。作者提到:
這種短視世界觀是局外人很難了解的,Theranos很巧妙地利用這種不安全感,造成沃爾格林深陷於嚴重的錯失恐懼症 (fear of missing out) — — 害怕錯過的恐懼。
用另外兩個產業的例子回顧可以再看得更清楚:市場對虛擬貨幣和人工智慧的追逐:
比特幣在2017年底虛擬幣漲勢,從最高點19000元跌到今日僅3600元。
nVIDIA 在2018年人工智慧前景大好,從最高點280元跌到今日僅140元。
我的解讀是,這些產業或許依然美好。只是投資人在市場當下樂觀的氛圍,若只是害怕將來錯過美好報酬的心態,加碼甚至開槓桿投入,結果通常是慘澹收場。【左圖】可見爭相投入 Theranos 的資金急遽上升,尤其是在發表 TED 演說的2014年。
現在事後諸葛雖然可以知道這是錯失恐懼症造成的結果,但換位思考,當下我的投資心態會做出什麼決策?我會慶幸自己堅持著分散投資和資產配置的觀念,不要追逐熱門,不要猜測進退場時機。
【左圖】追逐 Theranos 的資金;【右圖】同個病患、不同結果,Theranos 失準的檢驗。(圖示來源:華爾街日報 )
4.追求意義或追求功名
Elizabeth 在 TED 演講看似真心地說:「我相信,衛生健保面臨的挑戰,其答案在於個體」所以她投身一滴血檢驗的研發,降低病人取得病理檢驗的時間和成本,進一步降低病人的痛苦,這是多麼偉大的人生意義。
但諷刺的是,這條醫療革新之路卻跟理念背道而馳。不成熟且造假的檢驗技術,使得錯誤的血液檢驗導致兩種噩夢:
偽陽性反應,可能造成病患接受不必要的醫療 。
偽陰性反應,病情嚴重的病人可能會因此延誤救治 而致死。
從上面【右圖】其中一名受測女士的檢驗結果來看,所有生理數據都是正常的,但在Theranos的檢驗結果卻是全數超標。其受測者和家人得承受心理的煎熬,甚至得額外接受不必要的醫療和支出。
歷史不乏這種為求功名而捨本逐末的故事。在書中、媒體、公開演講的資料中都可以嗅到,嶄露頭角之後的 Elizabeth 深陷於對賈伯斯的模仿越發不可自拔。不顧於錯誤的檢驗帶給受測者的痛苦,前前後後大約進行接近100萬筆的檢驗,在成名得利的路上,伴隨的是無數人真實的苦痛。
For success, like happiness, cannot be pursued; it must ensue, and it only does so as the unintended side effect of one’s personal dedication to a cause greater than oneself or as the by-product of one’s surrender to a person other than oneself. 成功就像幸福一樣無法刻意追求:它是種隨之而來的東西 — — 當一個人獻身於偉大事業時,產生不期而至的副作用 — — 或傾心臣服於愛人時的副產品。
軼聞趣事
書中提到 Elizabeth 很可能是刻意表現緩慢且低沉的嗓音,似乎真有這麼一回事。
這段 她在21歲時於KQED接受的整段訪談,較高亢、輕快且自然的語調,跟30歲在
TED 演講有明顯的不同。還有
這段 於ACCC的公開訪談,偶而浮現不同與平時的高音。
提到矽谷的創新騙局,我還想到這家
Juicero 榨果汁機公司 ,一部高科技果汁機要價2萬台幣,用來榨汁等同於雙手擠壓的效果。但比起帶給數十萬人切身苦痛的 Theranos ,這只是博君一笑的飯後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