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別被GDP賈禍:GDP難以反映國民福祉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台灣經濟在二次大戰結束後,藉由日治時期的農業與輕工業為基礎,逐漸發展起來以中小企業引導投資的小型資本主義經濟體,輔以政府主管投資大部分的公營事業體、以及眾多國外投資所引導的資本主義經濟體。
以經濟發展階段來看,台灣GDP也歷經三波發展週期:在1951年至1988年間,台灣年均經濟增長率GDP達到9.57%,1988年至2008年間為6.1%,2008年之後為2.8%。2011年台灣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按照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22年台灣人均將達到3萬美元。GDP若達3萬美元對於跨越中高收入陷阱,對台灣經濟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不過,台灣社會對於GDP幻有一廂情願的迷思,政客最直接的說法就是:拼經濟!
GDP的多情簡史
所謂GDP,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區域內的經濟活動中所生產出之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是以,GDP其實是一種流量的概念,反映的是一國在居民生活水平和生產能力上的變化。黛安‧柯爾(Diane Coyle)在「GDP的多情簡史」一書中,開宗明義地說明為何每個國家都愛GDP?因為可以騙取選票,GDP開始就不是被設計來衡量國民福祉或幸福指數,僅是政府財政收支的記帳本。起初,GDP其實被拿來評估國家可以花多少錢打仗;後來,不論是戰爭支出、戰後收拾殘局,都會對GDP成長造成極大的貢獻,GDP被拿來算不打仗,可以省多少錢。
曾經有人想過GDP應該要能夠衡量國民福祉,但最後仍不敵政治鬥爭。嚴格來說,GDP其實不是故意忽視你我的幸福生活,而是一開始,幸不幸福這件事,就不在GDP的管轄範圍內。GDP增長率乃剔除了物價變動後的增長;名義GDP增長率,則是直接用GDP總量計算的、未剔除物價變動的增長率。而GDP總量,是未剔除物價因素的名義數值,所以說真實的情況,可能只有數據的一半。
徘徊於選票與鈔票之間的GDP
前閣揆張善政在媒體露出一則新聞:「轉型正義能為GDP增加多少?」,張揆認為課綱議題與轉型正義並無生產力,新政府應先反過來把有生產力的事情做好,例如把經濟和產業搞好,這才是「療優先」,證明有能力治好經濟後,再做意識形態的事情,外界會比較服氣。筆者並不先判斷張揆的主張來下判斷,只是先思考「經濟成長」與「轉型正義」是否有直接的因果關連,政治學上的邏輯會告訴大家,執政者通常會關注「經濟成長」來保住政權,在野黨時常高喊「分配正義」來扭轉下一次大選的態勢。靠國家幾個人來決定財政政策干預經濟,經濟成長無論如何總是有限,且資源流向特權份子;靠大家兩隻手一個頭腦的自由經濟制度,經濟發展可以是無限且多元,自由繁榮由全民共享。操控國家機器的執政者握有絕對經濟大權,政客集體啃食最強的權力春藥,卻是當代政治最無情的真實現況。
台灣無論藍綠執政都陷入一個GDP成長的迷思。GDP是一種資訊,作為社會中個人生產的加總,重點並非總量,與薪資、人民生活幸福之間並無絕對關係,我們可將GDP作為衡量一國財政收支的工具,而非被設計來衡量國民福祉。GDP本身是一種會計帳,但其帳目複雜資料又難以精確。或許,新政府的財經部會可將GDP作為一種施政上的參考指標,而且認真調查、編制促使GDP盡量反映現實層面,供研究者及全民參考應用,切勿將GDP作為施政的唯一目標,枝微末節地追求GDP成長的政府。不信你看馬政府過渡追求GDP,陷入高經濟成長率的迷思,最終還不是被選民所用選票汰換。
對於GDP誤判的第三類型錯誤
對於GDP錯誤的觀點,會產生忽略現實層面的觀點,犯下統計學上所說的「第三類型錯誤」(正確的方法,解決錯誤的問題)。國際經濟學家利用GDP的演算對奈及利亞下了一個評估:如果考慮行動電信和好萊塢電影之類繁榮產業的成長,2014年奈及利亞的GDP會一舉增加40%,奈國的經濟規模會直追南非。奈及利亞或許不像英國或美國那麼富有,但在卻是奈及利亞GDP指標意義下的窮國,但奈及利亞卻是非洲最大的經濟體。
另一個例子是70年代的英國,因為負債與GDP提供的警示,工黨政府而決定力行樽節,爭取國際貨幣基金的緊急貸款,但這個警示最後被證實誇大經濟危機,英國實際上根本不需要這筆貸款。事實上,當代國家仍然需要一個衡量工具,為評估國家財政,藉以確認施政方向。然而,黛安‧柯爾在此書中要告訴大家的是:GDP在廿世紀是很好的衡量工具,卻越來越不適合21世紀的經濟現況,因為21世紀的經濟火車頭是創新、服務與無形商品。
中國大陸更陷入GDP迷幻藥
  中國大陸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官方發佈的經濟數據長年來就一直被各界質疑,中國真實的GDP總量,多年來已成為諸多國際機構和經濟學家們爭論的焦點。按照官方數據,2017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總量達到82.7萬億元人民幣(13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19萬億美元);且早在2010年中國就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2014年甚至稱,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大陸應當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從1993年中國大陸正式將GDP作為核心經濟指標算起,根據GDP增長率數據計算,過去26年來(1993-2018),中國大陸GDP年均增長率高達9.6%,名義GDP年均增長更高達13.4%。不過,深刻瞭解中國大陸政府與經濟之間的發展關係,必須理解政府和國企靠大舉借債來投資發展經濟;近年來中國力推去槓桿,就是為了緩解這種債務經濟所積累的巨大風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中國大陸大力發展動出口來拉動經濟;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美中貿易戰,已經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造成了下滑的壓力。
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一直靠債務和出口驅動,無論是中國或是各國經濟學家們,對這一點並無異議。然而,主要的異議是,中國大陸通過高負債和出口發展起來的GDP,到底是「蛋糕」還是「泡沫」?中國官方持續強調GDP的重要性,就是希望能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糾纏,倘若GDP是不斷吹捧的泡沫,恐怕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詛咒。按照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22年中國人均GDP可突破1萬美元,而台灣人均將達到3萬美元,雙方誰先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或中高等收入陷阱帶來真正的國民福祉,才是我們衡量GDP的真實意義。
    avatar-img
    1會員
    2內容數
    向權力說真理(Speaking truth to power) 縱橫於理論學說與政策實際,兼顧因果推論與脈絡演進,透過政策分析的視角,建構政治學與經濟學對話銜接的專欄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經濟成長率:GDP】 感謝好友Jaff,我是多摸摳桑,兩位寶貝兒子的爸   繼上一講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後,在進入到景氣循環四大週期的演繹之前,還有一項數據我想我們必須充分理解,互相連結後,哦!您就會不難了解為什麼四大週期需要看這些數據?然後您就會真正的讀懂它並且應用它… 我們一般在看一國的經濟是
    Thumbnail
    主計處預估 GDP Q1 - 8.16%    Q2 - 7.16%    Q3 - 3.16%    Q4  - 2.44% 跌破上升趨勢線 進入盤整機會大 GDP高點已過(Q1)趨勢向下+跌破上升趨勢線->等待反彈力竭開始佈單 不預設立場型態走到哪都是對的 頸線出現以頭部型態視之 反省:以
    Thumbnail
    本篇介紹美國GDP的組成及其對GDP整體的影響。
    Thumbnail
    全球延燒的新冠肺炎,讓消費性產業、科技業、製造業等多數產業都面對了巨大的衝擊跟挑戰,而與「人潮」愈相關的產業,影響愈激烈。 【產業必須立刻對應「新需求」才能逆勢翻轉】 部分企業能夠快速對應現在跟新冠肺炎引起的相關的現象,尤其與「心理因素」有關係的,比如說與疫救災相關的部分,就會有新商機。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經濟成長率:GDP】 感謝好友Jaff,我是多摸摳桑,兩位寶貝兒子的爸   繼上一講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後,在進入到景氣循環四大週期的演繹之前,還有一項數據我想我們必須充分理解,互相連結後,哦!您就會不難了解為什麼四大週期需要看這些數據?然後您就會真正的讀懂它並且應用它… 我們一般在看一國的經濟是
    Thumbnail
    主計處預估 GDP Q1 - 8.16%    Q2 - 7.16%    Q3 - 3.16%    Q4  - 2.44% 跌破上升趨勢線 進入盤整機會大 GDP高點已過(Q1)趨勢向下+跌破上升趨勢線->等待反彈力竭開始佈單 不預設立場型態走到哪都是對的 頸線出現以頭部型態視之 反省:以
    Thumbnail
    本篇介紹美國GDP的組成及其對GDP整體的影響。
    Thumbnail
    全球延燒的新冠肺炎,讓消費性產業、科技業、製造業等多數產業都面對了巨大的衝擊跟挑戰,而與「人潮」愈相關的產業,影響愈激烈。 【產業必須立刻對應「新需求」才能逆勢翻轉】 部分企業能夠快速對應現在跟新冠肺炎引起的相關的現象,尤其與「心理因素」有關係的,比如說與疫救災相關的部分,就會有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