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央行(韓國銀行 한국은행) 在3月7日公佈2022年第4季國民所得,GNI(人均所得毛額)比台灣低904美元
可能原因韓元匯率大幅貶值、消費性電子產業需求下滑
先搞懂GDP、GNP、GNI
以前我們衡量國家經濟時,常會聽到GDP(國內生產總值)這個經濟學專有名詞,GDP表示在一段期間裡,台灣境內生產的產品(製造業)和提供服務(服務業)合起來的價值,通常是判斷一個國家的經濟力和健康狀況的數據指標。還有一個常聽到的是GNP(國民生產毛額),表示在一段期間裡,台灣人(不管有沒有出國)的財物和勞動市場的價值總和,可以反映出台灣人的經濟能力,數值越高就代表景氣越好。GDP強調是在台灣國內,GNP是強調台灣人。然而1993年聯合國將GDP改名為GNI,台灣也在103年(2014年)11月公告國民所得時,正名為國民所得毛額(GNI)。
台灣景氣比南韓好
GNI這一個詞語又聽起來有點陌生,畢竟是在我高中畢業之後才在台灣開始使用的新詞,考學測以前都沒有在教科書上看過。GNI(Per capita Gross National Income)簡單來說就是每一位國人一年的所得金額,
台灣2022年是3萬3565美元(約102.6萬新台幣),月均所得是新台幣85500元。南韓2022年是3萬2661美元(約99.84萬新台幣),整整比台灣人均所得少新台幣27600元,
也是二十年來首度輸給台灣,
這一新聞昨天(3月7日)被許多南韓媒體報導。
韓國的「美元為王」時代
킹달러 (king dollar)
韓國現任總統喊出:「目標2027年國民所得四萬美元」的口號,然而2022年韓國的人均所得卻硬生生減少了8%,很多人認為口袋變淺的原因是「美元漲、韓幣跌」,也就是歸因於韓幣的大跌(匯率原因)。早在去年九月時,新聞媒體就報導美金走強的驚人報導,一般公認正常的美金與韓幣匯率大約是1:1000,然而2022年9月時,這一匯率比卻來到1:1400 ! 很多人對數字無感,我們簡單來想像一下吧:假如你是賣零食的商人,美國人特別喜歡你做的點心,你因此多年把自己做的點心賣到美國去,通常你都賣得不錯,一個月大約可以賺到2000美金(約台幣6萬1),算是一個不錯的小老闆!某天突然公告匯率變了,但是你花一樣多的時間做點心(勞力)、花一樣多的材料(成本)、做出一樣數量的點心(產品),這些都跟昨天一樣,但是你能賺到的錢變成1428美金(約台幣4萬4),一瞬間你損失了1萬7000元,你會不會心痛?一定會,因為都是血汗錢。單看個人已經是如此,最要面對這一恐怖匯率的是出口企業,交易量越大,損失越慘重!
1美元兌韓幣首度在亞洲金融風暴後,超越1:1400 (資料來源:서울파이낸스新聞)
面臨高物價、高匯率、高利率、貿易赤字
疫情後,韓國國內面對的是節節高升的物價,大型超市紛紛祭出:佛心價(착한 가격)促銷活動; 銀行更是經常性使用顧客的個人資料,來電以送免費咖啡為噱頭,引誘購買金融商品或借貸; 房地產市場動蕩不安,從2019年以來房價開始高漲,在2021年到達超高頂點,2022年進入空頭時期,2023年進入市場冰凍期,高升的利率讓韓國民眾無法安心買房; 消費性電子產品(3C) 如:手機、筆電、電子錶、電視等,從去年年中開始受到烏俄戰爭、疫情衝擊減緩影響,需求大幅下跌,這些都是韓國的主力出口商品,自然在外銷上遇到多難關,這些都是被指為韓國去年經濟指標下滑的主要原因。
南韓知名大型超市home plus祭出「佛心雞」,整隻雞只要一千韓元(約新台幣23元),吸引大批顧客上門
經濟成績超越日韓,人民無感
疫情三年,台灣主要的經濟紅利多數集中在半導體科技業,時常有消息稱半導體工廠開出驚人高薪搶人才,年薪上看350~600萬新台幣。不過高薪的代價是高工時、高壓力,工程師幾乎一天需要工作10~15小時,半夜接到通知就需要立刻起身工作,寫好程式後又需要持續維護修改,時時都得上緊發條。而這類高薪也僅限於少數人群,從事服務業的民眾多數只感受到「物價高漲、薪水不漲」。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或是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在右下角幫我點一顆❤️,謝謝你的支持讓我能持續寫作,也歡迎留言給我,談談你對台灣經濟力提升有沒有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