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贏韓國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南韓央行(韓國銀行 한국은행) 在3月7日公佈2022年第4季國民所得,GNI(人均所得毛額)比台灣低904美元
可能原因韓元匯率大幅貶值、消費性電子產業需求下滑

先搞懂GDP、GNP、GNI

以前我們衡量國家經濟時,常會聽到GDP(國內生產總值)這個經濟學專有名詞,GDP表示在一段期間裡,台灣境內生產的產品(製造業)和提供服務(服務業)合起來的價值,通常是判斷一個國家的經濟力和健康狀況的數據指標。還有一個常聽到的是GNP(國民生產毛額),表示在一段期間裡,台灣人(不管有沒有出國)的財物和勞動市場的價值總和,可以反映出台灣人的經濟能力,數值越高就代表景氣越好。GDP強調是在台灣國內,GNP是強調台灣人。然而1993年聯合國將GDP改名為GNI,台灣也在103年(2014年)11月公告國民所得時,正名為國民所得毛額(GNI)

台灣景氣比南韓好

GNI這一個詞語又聽起來有點陌生,畢竟是在我高中畢業之後才在台灣開始使用的新詞,考學測以前都沒有在教科書上看過。GNI(Per capita Gross National Income)簡單來說就是每一位國人一年的所得金額,台灣2022年是3萬3565美元(約102.6萬新台幣),月均所得是新台幣85500元。南韓2022年是3萬2661美元(約99.84萬新台幣),整整比台灣人均所得少新台幣27600元,也是二十年來首度輸給台灣這一新聞昨天(3月7日)被許多南韓媒體報導。

GNI被台灣超越 (資料來源:朝鮮新聞)

GNI被台灣超越 (資料來源:朝鮮新聞)

韓國的「美元為王」時代

킹달러 (king dollar)

韓國現任總統喊出:「目標2027年國民所得四萬美元」的口號,然而2022年韓國的人均所得卻硬生生減少了8%,很多人認為口袋變淺的原因是「美元漲、韓幣跌」,也就是歸因於韓幣的大跌(匯率原因)。早在去年九月時,新聞媒體就報導美金走強的驚人報導,一般公認正常的美金與韓幣匯率大約是1:1000,然而2022年9月時,這一匯率比卻來到1:1400 ! 很多人對數字無感,我們簡單來想像一下吧:假如你是賣零食的商人,美國人特別喜歡你做的點心,你因此多年把自己做的點心賣到美國去,通常你都賣得不錯,一個月大約可以賺到2000美金(約台幣6萬1),算是一個不錯的小老闆!某天突然公告匯率變了,但是你花一樣多的時間做點心(勞力)、花一樣多的材料(成本)、做出一樣數量的點心(產品),這些都跟昨天一樣,但是你能賺到的錢變成1428美金(約台幣4萬4),一瞬間你損失了1萬7000元,你會不會心痛?一定會,因為都是血汗錢。單看個人已經是如此,最要面對這一恐怖匯率的是出口企業,交易量越大,損失越慘重!

1美元兌韓幣首度在亞洲金融風暴後,超越1:1400 (資料來源:서울파이낸스新聞)

1美元兌韓幣首度在亞洲金融風暴後,超越1:1400 (資料來源:서울파이낸스新聞)

面臨高物價、高匯率、高利率、貿易赤字

疫情後,韓國國內面對的是節節高升的物價,大型超市紛紛祭出:佛心價(착한 가격)促銷活動; 銀行更是經常性使用顧客的個人資料,來電以送免費咖啡為噱頭,引誘購買金融商品或借貸; 房地產市場動蕩不安,從2019年以來房價開始高漲,在2021年到達超高頂點,2022年進入空頭時期,2023年進入市場冰凍期,高升的利率讓韓國民眾無法安心買房; 消費性電子產品(3C) 如:手機、筆電、電子錶、電視等,從去年年中開始受到烏俄戰爭、疫情衝擊減緩影響,需求大幅下跌,這些都是韓國的主力出口商品,自然在外銷上遇到多難關,這些都是被指為韓國去年經濟指標下滑的主要原因。

南韓知名大型超市home plus祭出「佛心雞」,整隻雞只要一千韓元(約新台幣23元),吸引大批顧客上門

南韓知名大型超市home plus祭出「佛心雞」,整隻雞只要一千韓元(約新台幣23元),吸引大批顧客上門

經濟成績超越日韓,人民無感

疫情三年,台灣主要的經濟紅利多數集中在半導體科技業,時常有消息稱半導體工廠開出驚人高薪搶人才,年薪上看350~600萬新台幣。不過高薪的代價是高工時、高壓力,工程師幾乎一天需要工作10~15小時,半夜接到通知就需要立刻起身工作,寫好程式後又需要持續維護修改,時時都得上緊發條。而這類高薪也僅限於少數人群,從事服務業的民眾多數只感受到「物價高漲、薪水不漲」。

台灣通膨多反映在食品物價(圖片來源:台視新聞)

台灣通膨多反映在食品物價(圖片來源:台視新聞)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或是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在右下角幫我點一顆❤️,謝謝你的支持讓我能持續寫作,也歡迎留言給我,談談你對台灣經濟力提升有沒有感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步隨安-avatar-img
2023/03/08
人民真的無感,只感覺物價漲幅大贏薪資漲幅....😖
花花-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09
的確,珍珠奶茶一杯從疫情前25元,變成疫情後的60元了,薪水也有微幅上升,不過漲幅跟不上食品漲價。雖是這樣整體成績超越日韓還是有目共睹~是很值得開心的事👍
avatar-img
韓知識
311會員
210內容數
不論你是熱愛學韓文,還是喜歡韓國旅遊、韓國文化,都歡迎到這裡喝杯咖啡閒聊喔!
韓知識的其他內容
2025/02/11
本文深入淺出地講解韓語否定語法中「못」的用法,並將其與「-지않다」、「-ㄹ수없다」作比較,並輔以例句及生活化的情境說明,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2025/02/11
本文深入淺出地講解韓語否定語法中「못」的用法,並將其與「-지않다」、「-ㄹ수없다」作比較,並輔以例句及生活化的情境說明,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2024/12/27
這篇文章深入淺出地比較韓語否定助詞「-지 않다」和「안」,說明兩者的用法、差異和使用情境,並以例句和生活化的情境說明,幫助韓語學習者更精準地表達否定意思。
Thumbnail
2024/12/27
這篇文章深入淺出地比較韓語否定助詞「-지 않다」和「안」,說明兩者的用法、差異和使用情境,並以例句和生活化的情境說明,幫助韓語學習者更精準地表達否定意思。
Thumbnail
2024/12/14
本文介紹韓文中關於「選擇」的文法,包括助詞「나」和「이나」的使用方法,以及動詞後接「거나」的規則。透過實例與練習,幫助讀者理解如何在韓文中表達選項。無論是初學者或是有基礎的學習者,都可以透過這些例子來提升自己的韓文能力。
Thumbnail
2024/12/14
本文介紹韓文中關於「選擇」的文法,包括助詞「나」和「이나」的使用方法,以及動詞後接「거나」的規則。透過實例與練習,幫助讀者理解如何在韓文中表達選項。無論是初學者或是有基礎的學習者,都可以透過這些例子來提升自己的韓文能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根據全球財富報告,台灣在2023年排名全球第5、亞洲第2,人均淨金融資產約新台幣489.6萬元。報告指出,台灣的財富水平和經濟實力令人矚目,但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並未感受到這種財富,主要原因是平均每戶資產集中在房地產,薪資水平相對不高。報告提醒我們,儘管取得成就,仍需面對各種挑戰和風險。
Thumbnail
根據全球財富報告,台灣在2023年排名全球第5、亞洲第2,人均淨金融資產約新台幣489.6萬元。報告指出,台灣的財富水平和經濟實力令人矚目,但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並未感受到這種財富,主要原因是平均每戶資產集中在房地產,薪資水平相對不高。報告提醒我們,儘管取得成就,仍需面對各種挑戰和風險。
Thumbnail
世間所有看到的人事物、眼前的景象、過程或暫時的結果,都一定有脈絡可尋…
Thumbnail
世間所有看到的人事物、眼前的景象、過程或暫時的結果,都一定有脈絡可尋…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央行下修經濟成長率,台灣經濟前景如何? 最近,央行發布了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從3月的2.21%下修到1.72%,減少了0.49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今年台灣的經濟表現將不如預期,也低於去年的2.35%。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國際經濟前景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以及國內產出缺口轉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央行下修經濟成長率,台灣經濟前景如何? 最近,央行發布了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從3月的2.21%下修到1.72%,減少了0.49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今年台灣的經濟表現將不如預期,也低於去年的2.35%。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國際經濟前景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以及國內產出缺口轉
Thumbnail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國內生產毛額,代表的是一個國家在一個期間內,經濟活動所閃出的產品或勞務市場價值總額。這個數字通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的健康狀況與發展水準。所以,當GDP數值越高,代表景氣越好、經濟活動越活躍。 景氣越好,經濟活動越活躍,跟人民所得有甚麼關係?
Thumbnail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國內生產毛額,代表的是一個國家在一個期間內,經濟活動所閃出的產品或勞務市場價值總額。這個數字通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的健康狀況與發展水準。所以,當GDP數值越高,代表景氣越好、經濟活動越活躍。 景氣越好,經濟活動越活躍,跟人民所得有甚麼關係?
Thumbnail
南韓央行(韓國銀行 한국은행) 在3月7日公佈2022年第4季國民所得,GNI(人均所得毛額)比台灣低904美元 可能原因韓元匯率大幅貶值、消費性電子產業需求下滑、中國企業競爭 先搞懂GDP、GNP、GNI 以前我們衡量國家經濟時,常會聽到GDP(國內生產總值)這個經濟學專有名詞,GDP表示在一段期
Thumbnail
南韓央行(韓國銀行 한국은행) 在3月7日公佈2022年第4季國民所得,GNI(人均所得毛額)比台灣低904美元 可能原因韓元匯率大幅貶值、消費性電子產業需求下滑、中國企業競爭 先搞懂GDP、GNP、GNI 以前我們衡量國家經濟時,常會聽到GDP(國內生產總值)這個經濟學專有名詞,GDP表示在一段期
Thumbnail
近來「日本的蛋價比台灣便宜」的話題延燒,無獨有偶,日前聯合報系「台灣2022代表字大選」公布票選結果,也是由「漲」字獲得最多票數支持,通貨膨脹已經成為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從媒體反應來看,蔡英文政府執政下的台灣人,似乎正過著水深火熱、凍餓交迫、急須被拯救的生活。
Thumbnail
近來「日本的蛋價比台灣便宜」的話題延燒,無獨有偶,日前聯合報系「台灣2022代表字大選」公布票選結果,也是由「漲」字獲得最多票數支持,通貨膨脹已經成為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從媒體反應來看,蔡英文政府執政下的台灣人,似乎正過著水深火熱、凍餓交迫、急須被拯救的生活。
Thumbnail
受前兩年歐美國家寬鬆貨幣政策、俄烏戰爭及疫情帶來的供應鏈問題等因素的影響,現在真的是全球都在面對高通膨的壓力。但在台北不開車(對油價無感)和不自己做飯(不怎麼上超市採買食品)的我,對物價波動一向比較沒有感覺。不曉得大家覺得台灣物價上漲的厲害嗎?
Thumbnail
受前兩年歐美國家寬鬆貨幣政策、俄烏戰爭及疫情帶來的供應鏈問題等因素的影響,現在真的是全球都在面對高通膨的壓力。但在台北不開車(對油價無感)和不自己做飯(不怎麼上超市採買食品)的我,對物價波動一向比較沒有感覺。不曉得大家覺得台灣物價上漲的厲害嗎?
Thumbnail
台灣人均GDP可望2022超車南韓  吳靜君、曾薏蘋/綜合報導 2021年12月16日 週四 上午4:10 台灣人均GDP可望2022超車南韓 (yahoo.com) 台灣經濟成長率已連續2年贏韓國,2025年,台灣人均GDP將有機會超過韓國,台灣國民所得明年就可以超車南韓。台灣經濟經過10年努力成
Thumbnail
台灣人均GDP可望2022超車南韓  吳靜君、曾薏蘋/綜合報導 2021年12月16日 週四 上午4:10 台灣人均GDP可望2022超車南韓 (yahoo.com) 台灣經濟成長率已連續2年贏韓國,2025年,台灣人均GDP將有機會超過韓國,台灣國民所得明年就可以超車南韓。台灣經濟經過10年努力成
Thumbnail
同樣先參考一則文章: GDP竟掉到0.64! 難怪毛治國彭淮南聯手砸錢 台灣的GDP,第二季成長率竟然只剩下0.64%,和原先預估的3.05%簡直天差地遠。今天0.64%的概估值公佈之後,很多人都恍然大悟:「噢,難怪前 幾天行政院長毛治國在央行總裁彭淮南的建議下表示將更採擴張型財政政策。」接下來五
Thumbnail
同樣先參考一則文章: GDP竟掉到0.64! 難怪毛治國彭淮南聯手砸錢 台灣的GDP,第二季成長率竟然只剩下0.64%,和原先預估的3.05%簡直天差地遠。今天0.64%的概估值公佈之後,很多人都恍然大悟:「噢,難怪前 幾天行政院長毛治國在央行總裁彭淮南的建議下表示將更採擴張型財政政策。」接下來五
Thumbnail
過去,GDP用來評估國力現在,GDP用來騙取選票。台灣社會總有拼經濟等於拼GDP的迷思,以為高GDP就是經濟繁榮的象徵,歷任民選政府無不打著拼經濟的旗號邁進,但GDP無法反映真正的國民福祉。倘若GDP是不斷吹捧的泡沫,恐怕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詛咒。
Thumbnail
過去,GDP用來評估國力現在,GDP用來騙取選票。台灣社會總有拼經濟等於拼GDP的迷思,以為高GDP就是經濟繁榮的象徵,歷任民選政府無不打著拼經濟的旗號邁進,但GDP無法反映真正的國民福祉。倘若GDP是不斷吹捧的泡沫,恐怕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詛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