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寫日記,記得寫今天穿什麼
你寫日記嗎?你都在日記裡寫什麼呢?
這件衣服,出自黃旺成先生1913年的日記。黃旺成生於1888年,是日本時代出名的社會運動者,除此之外,他寫了49年的日記(太有毅力ㄌㄅ!),宗教、娛樂、習俗、詩文,什麼都寫,可以說是為後世的台灣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當然,他還詳細的紀錄了他每天穿的服裝。
他的日記詳細到什麼程度呢?在吳奇浩老師〈喜新戀舊:從日記材料看日治前期臺灣仕紳之服裝文化〉論文中,甚至可藉由他的日記整理出一張統計圖表,記錄他穿著洋服、和服、台灣服的場合與比例。
1913 年 8 月 1 日。這天黃旺成穿著白洋服(應為襯衫),戴著斗笠,腳上穿著木屐,前往新竹城中購買白皮鞋。之所以戴斗笠、穿木屐,是因為當天的天空陰暗有雲,感覺可能會下雨。因此,黃旺成頭戴傳統臺灣帽,身穿西洋服裝,腳下踩的是日式木屐,洋風、和風與臺灣風雜糅於一身。
在那個剛接觸外來文化的時代,並未講究整體風格的搭配,也成為了這個時代裡極為有特色的風景。
小編不寫日記,小編都在IG上發廢文。或許某天我們的IG發文,也會成為後世的研究紀錄呢!這麼想就有點羞恥,先去把廢文給刪一刪好了……
◆怕下雨的仕紳穿著
[#斗笠]
斗笠由筍殼製成,古時候稱這種帽子為笠帽,台灣人則通稱為斗笠,又叫「瓜笠」、「笠仔」、「竹笠」。
做斗笠需要一點技巧,要先將整支竹子橫切,將綠色的篾青和白色的篾黃分開,再將篾青剖成細條,然後以一個木製的模型為底,依模型的樣子編織出斗笠的外型,接著將筍殼覆蓋在編好的斗笠上,再用針線加以固定。
[#白洋服+#長尖領(Pointed Collar)]
日記裡的「白洋服」應為現代的襯衫。而在日本時代的許多襯衫照片,領子為「長尖領」,左右兩片領的夾角很小,領片很尖,很適合搭配領針固定。
但這裡黃旺成應非正式場合穿著,因此我們沒有加上領針這個配件。
[#吊帶]
在皮帶還沒有發展完盛的年代,固定褲子和襯衫的方式之一便是利用吊帶,吊帶在十七世紀末被馬克吐溫(對,就是那個作家馬克吐溫)發明,不過當時的吊帶比較像是一種內衣,直到二十世紀初,才有人把它穿在外面,作為一種配件使用。
[#木屐]
在1912年之前,黃旺成先生在雨天出門的打扮,多為「足袋」、「綁腿」再加上「草鞋」,直到日本人引進了木屐,才進入台灣人的眼簾。在多雨潮溼的台灣,通風快乾的木屐,很受台灣人們的喜愛,對於當時的台灣人而言,木屐大概就如同現在的夾腳拖與藍白拖一樣好用。
◆三個時代的紀錄者
1888年出生的黃旺成先生,出生時正逢光緒皇帝大婚,青壯年時期在日本統治的台灣度過。在最叛逆有稜角的時代,他參與過臺灣文化協會、也是最近很有名的「臺灣民眾黨」的創立委員之一。
他曾經穿著和服與木屐,開心地與仕紳們一起吟詩玩耍;也曾在日本政府發行的〈經世日報〉猛烈攻擊台灣議會時,換上長袍馬褂,在日記裡憤怒地寫下:「用平常的衣服,現了台灣人本來的面目」;後來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在二二八事件時,他遭通緝逃往中國,在那裡避難了一年,才在學生新竹防衛司令部司令協助下無罪開釋。
他的童年回憶裡,有清朝政府的影子;他的青春歲月,在繁華的日治街町上抗議與玩鬧;他被通緝逃過難;他也曾任中華民國臺灣省參議員。
這樣複雜的一生,最後成了書架上幾本《黃旺成日記》,被後世的研究者與讀者翻閱,有時被寫成了國家圖書館的論文,或是剩下幾句:「這個人的日記寫的真詳細。」
"History has its eyes on you."這句話是音樂劇〈Hamilton〉中,華盛頓對主角說的話。那麼在這個年代裡,你準備好了嗎?
參考資料:吳奇浩〈喜新戀舊:從日記材料看日治前期臺灣仕紳之服裝文化〉、吳奇浩〈洋服、和服、臺灣服──日治時期台灣多元的服裝文化〉、〈格蘭西服〉部落格、新竹市文化局「黃旺成」、〈Take5〉網站
委託繪師:南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