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起緣由】
隨著香港的維安(黑警殘暴鎮壓的虐待)級度逐漸高升,且台灣的總統大選在即;中國與台灣間主權之爭的拉扯,與各種統戰─滲透或武力犯台之「可能」;在種種詭譎多變的危急情勢之下,台灣人對於這些問題的「意識」為何?而所謂的「自我認同」的「想像」又「位」在「何方」?
有人說香港就是台灣──在未來,妥協於中國的「現在進行式」;那在洞見了種種亡國徵兆在即的「此刻」,身為閱聽人、藝文工作者或一介公民;我們唯一能做到的最低限度就是盡可能地促成對話的「可能」,以此為基點,去「認識」彼此的「世界」──所以我選用了藝文沙龍的文化形式,盼此能讓溝通與交流成為可能。
除以藝文沙龍做為市場的「觸媒」外,盼能以此,進行公民教育,提升能動性、公民素養,以達到賦權與培力之社會串聯的可能。
【綱要】
一、設辦課程的意義與價值(對參與者的收獲回饋)
二、教學目標
三、教學理念
四、課程進行方式與功能價值
五、讀物介紹
若說薩德筆下的「索多瑪城」─是絕對的「惡」之象徵;那經由講者深入淺出的解說,與詩性意象化的詮釋與賞析的引領之下;我們將驚愕的發現到──
薩德,就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體內」。
而在凝視,深思─「惡」為「何物」的「過程中」;我們將學會「如何」辨識出惡的「存在」,並在這樣的過程中,學會愛,學會如何翻轉「地獄」。
閱讀薩德,發現那藏埋在奇淫惡趣的獸行背後的烏托邦幽光!
我想要學習、深刻地閱讀經典的好書
也想要玩樂、喇滴賽、交新的朋友;
更想要以實際的行動實踐理想…
你的心聲,我們都聽到啦~
一、設辦課程的意義與價值(對參與者的收獲回饋)
1. 認識經典文本歷久彌新的不朽魅力,以及提升對文本的更高層次的感知與思辯能力。
2. 將以講者準備好的教材來引導,但不因此劃地自限;課程將透過「議題化」的方式來引導參與者進行思辯、討論;而非傳統課堂中─囿限於「上對下」的「單向化」的教與學關係;期待能激發參與者自主式的獨立思考、學習的熱誠,並踴躍地發表感想、意見。藉由蘇格拉底的「知識助產士」立場,希望能實現多元且平行雙向的交流關係;期待能與你一同擦出對文本理解的更多可能性的火花!
3. 將透過從文本的「外部」進行延伸;期望能援引出多維向度的思考材料;以對文本進行「議題化」的探尋,拓展其寬度與深度。
4. 培養參與者自主式的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
5. 不只坐而言;更講求起而行之;將帶入更多涉入現實的線索與資源,藉此鼓促參與者在行動上的實踐空間與機會。
6. 培養人文關懷的旨趣,提升公民素養;讓參與者成為具有高能動性的「再公民化」之旅。
這不只是一場藝文沙龍的講座,或讀書會那麼”簡單”;
這還是一場鼓促參與者以行動,親身介入議題的「真實烏托邦」的生活實踐!
經由講者精心撰寫、選製的講材進程中,去解析來自時代避無可逃的「扣問」;
並逐一,以平行式的雙向互動、交流的暢想與集思,進而回應、答解!
是的,這正是一場以文藝沙龍的方式進行「賦權」;
甚至以此「培力」的介入社會實驗!
以公民教育精神設辦,透過日常的累積,點滴實踐「真實烏托邦」;
其戮力的踐行終點,指向了翻轉「地獄」的決心!
若說,形構成「地獄」的,是旅居其中的生靈之「心性」所致;
那當來自時代之考驗的責問─將至之時;誰都別驚懼,
因為這是由我們每一人的私心與墮性,所一同肇致的「結果」
是的,形構成地獄的共業與惡債之果報;
正是由我們自己親身的允准,所肇致而成的結果;
但我們依然有能力與機會補救。
「儘管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需有人仰望星空。」
──奥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
──齊克果(Kierkegaard)有神論式的存在主義者。
那麼,要「如何」,才能翻轉地獄?
或許,就從辨識,並解析地獄的組構成份;並與其劃清界線開始。
學習鑑別「什麼」不是地獄,並給予它一個立足的空間、機會;
才「可能」─逐步,翻轉地獄。
真實烏托邦的日常實踐
或許,我們不是能言善道的意見領袖;
無法舌燦蓮華地讓人群一呼百應;
但我們可以從自己的「生活」,先開始做起─
在「微觀政治學」的角度中,除了投票以外;
「消費」,所涉及的─亦是錯綜複雜的「政治」問題;
而我們能以「消費」,作為實踐政治理念的「行動」,
去支持、鼓勵那些友善環境的廠商;並以此來引導市場的趨勢風向。
我們的「消費」,每一分毫─都是用金錢所投遞下的「選票」;
而我們的確「能」以此來改造市場,與我們所身處的世界。
而文學或藝術亦等然同之。
在
社會病理學的踐行視域下,我的講談與書寫;
毫無疑問地,是一場漫長而永無止盡的遠征;
但在這樣的「唐吉軻德之夢」中,
我期盼著,能與你一同,以「故事」,
來深入對世界之「真實」的理解;
用哲思之暢想與辯證,來探尋另類出路的可能性;
在以「對話」為目的的平行式互動中,
致力於消解「他者」與「我族」間的歧異與對立;
在溝通之中,期盼著消融,那形構出地獄的預存立場與偏見;
嘗試用「感動」,來尋贖回探尋希望的熱情與身而為人的良知
在解殖的實踐之路上,有我陪你同行。
我是愚夫─
我相信,人不能茍且於生活的「現實」;
(儘管那是座堅實無比,而又難以翻越的「高牆」)
但我相信,在人世的遠方之中─
有夢、有愛,亦有詩。
在這場遠行與長征之中,
希望所有的相遇,
都會是如詩般的風景與生命恩賜的禮物
希望看到這邊的人,能不要忘了;這不只是一個藝文沙龍或讀書會;這是仿傚了台灣在日據時代中
《文化協會》的抵抗策略;透過文化作為觸媒,廣佈台灣意識與啟蒙思維的文化行動。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週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中國著名詩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在衝突跟維安層級不斷高升之下,
無數的平民被消失、被自殺、被黑警濫用職權拘捕、扣留盤查;
而這些有濫權之嫌的粗暴維安方式,
並不限定於「示威」的異議份子……
在香港的「局勢」─越演越烈之下;其情境值得台灣借鏡、引戒;
除了對「極權化」的專制之「惡」的省察之外,
在探尋一個「更好」的未來之路上,
需要的是更多的認識、理解與對話。
在香港以人民的血與淚,所鋪設而成的民主之路上,
將帶給台灣人什麼樣的警示,啟發或教訓呢?
港人又為何,要如此不惜代價的「以身犯險」?
在國際情勢與統戰的威脅陰影之下,
這是個值得我們深思並關注、借鏡的重要議題;
所以,在「我們與惡之間的距離」企劃活動中,
將邀請與此議題相關的倡議或行動者來現身說法,
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些不同於主流媒體的觀點
「這是人們會說起的一年,這是人們說起就沉默的一年。
老人看著年輕人死去。
傻瓜看著聰明人死去。
大地不再生產,它吞噬。
天空不下雨,只下鐵。」
──布萊希特(Brecht),〈這是人們會說起的一年〉
「我恐懼,一個沒有價值、沒有易感性、沒有思考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一切都有可能。
包括最壞的事情。」
──雷沙德·卡普欽斯基(Ryszard Kapuściński),波蘭記者、作家。
「唯有我們覺醒之際,天才會破曉。
破曉的,不止是黎明;而太陽只不過是一顆晨星。」
──梭羅(Thoreau)
「命運僅僅織出粗略的經緯,最細的羊毛,留待你填上。」
──德萊頓(John Dryden)
二、教學目標
認識藝文作品(「文本」)與「現實」間,在虛構之中,所映現出真實間的互輔相生的「關係」;並讓參與者提升,對公領域議題的關注度與省思力;並在其中保有自主式的獨立思考與判斷,從而以文化形式的「參與」,延擴到現實的社會參與中;進而逐步影響、改變世界。
三、教學理念
非照本宣科式地宣講;亦非依循著傳統的權威─由上而下地劃分為對立的二元兩極─教與學;因為,在這場介入社會的「實驗」中,你我都同是走在這條求道之路上的同行者。期盼能透過蘇格拉底式的「助產士」立場─以各種延伸的方式去學習、並鼓促參與者思索,一同交流、探討;而從講者的位向轉化成陪同伴行的同路人夥伴關係。
四、課程進行方式與功能價值
藉由讓參與者研讀課材與Q&A的清單;透過預習與參照線索,以暢想集思,鼓勵參與者踴躍發表心得,提出問題來議論、交流;期以此養成獨立思考與自主性的參與議論及辯證能力;並透過多點式的平行互動交流─實現將議題探問的視角「多維化」 的發散式激盪集想。
五、讀物
A. 觀賞由帕索里尼所執導的電影《薩羅或索多瑪一百二十天》,或相關於此片的解說視頻。
B. 閱讀由薩德侯爵所撰寫的原作小說《索多瑪120天》。
C. 依循著每堂課程的進度─如講者愚夫的講談或Q&A的問題清單,進行預習與在課堂間提問,或發表心得與他人一同思辯互動。
D. 閱讀由愚夫所撰寫的,針對原作(小說與電影)進行專題化探討的三篇文章與補充資料。
20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