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趁春節連假,特地去新竹旅行。
新竹是個連當地人都常說不好玩的城市,自己過往雖然不是完全沒去過,但也不免俗地都以內灣老街、北埔老街、或南寮漁港等離市中心較遠,也較有名的區域景點為主,市區一帶未有花時間好好走過。可能因為除了都城隍廟,直覺能想到的就剩科學園區而已吧?
但這次造訪,讓我有頗多意外。
意外,來自新竹先天的深度。作為北台灣最早開發的政商中心,新竹的舊城區有著質量不輸給台南的古建築,如新竹州廳、新竹市役所、迎曦門、新竹州圖書館、鄭氏家廟……等,都有著值得細究的歷史深度與建築美學,雖然未必都有開放,但仍可旁觀,而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與新竹州廳前後比鄰的一信合作社。
一信合作社,是新竹市的市定古蹟,起源可追溯到明治42年(1909)的新竹州市議會員,新原龍太郎。當時他為了讓在臺日人的事業有更多發展空間,因此創辦了「新竹貯金會」,供會員透過每日儲蓄的方式共同積累資金,並在有資金需求時借貸運用,而在大正年間更有不少台籍鄉紳加入,令組織運作日漸發達,因此在昭和9年(1934)時為了經營所需,便建成並遷入如今作為一信合作社的建築。
一信合作社最大的特色,在轉角入口處上方的外牆,當時的設計師在牆面上雕了時下流行的大圓拱窗框,但在大圓拱下又包了3個小圓拱窗,因此整體風格雖走穩重路線,卻也透露出些許活潑,讓合作社兼具了專業與親民的氛圍。
另外它的牆面也值得遠觀,壁上的貼磚是與台南林百貨同款的「溝面磚」。這款壁磚在早年之所以泛用,是因表面凹凸有致的溝槽可避免反光,有助國防保護色的運用。但保有陶土原色的磚牆,在戰事氛圍消散後,比精緻磁磚樸實且更有生命力的美便不再被壓抑,且在天氣好時,還可看到溝面被陽光映照出的光影立面,那是份揉合著歷史感的細緻,就算旁側裝了面煞風景的台式美學招牌,仍不損它作為新竹市最美存在的地位。
雖然在多數人的觀感中,新竹是個平板枯燥的科技城,但這座城市曾經的輝煌仍銘刻在舊城區的地景中,可惜該是塵封太久,久到大家都似乎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