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對台政策—「中共第19屆四中全會」的分析

2019/11/2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次四中全會,也出現了一小段文字提及台灣問題:「要堅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共同反對『台獨』、促進統一。」
嚴格來說,這段內容了無新意,簡要歸納重點就是:和平統一、兩岸融合、反獨促統。然而,如果我們把這段文字放在當前的時空處境下來分析,仍可窺見其意義。
首先,延續今年初習近平談話的基調,軟硬兼施,大玩兩面手法。今年1月2日,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進行了兩岸談話,除了繼續訴求「和平統一」之外,也提到「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對統戰對象進行內部分化,一直是中共擅長使用的戰略。「和平統一」是講給願意接受中共預設前提的人聽的,若不接受其前提,則會被中共歸類為「台獨」。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當中,發表了兩岸談話。(圖片來源:https://reurl.cc/Va7YyZ)
其實,從近年來中共對台的戰略來看,「台獨」的定義早已愈來愈狹隘,即使是捍衛中華民國主權的人,都可以被認定為「台獨份子」。這例子實在不勝枚舉,舉凡周子瑜,以及各種國際重要賽事懸掛的中華民國國旗,在中共眼裡都是台獨。對中共而言,所謂的「九二共識」已經不存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空間,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各自表述」。台灣民眾應該認清中共統戰的兩面手法。
其次,持續加強對台灣社會的統戰,透過提供台灣民眾經濟誘因,達到分化台灣社會的目的。四中全會公報出來沒多久,中國國務院的國台辦(台灣事務辦公室)和發改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結合多個相關部門,共同提出「惠台26條政策」。這項政策對於台灣民眾應該不陌生,因為在去年3月,中國官方就曾提出過「惠台31條政策」。只是這次的方針更為明確。
這次的「惠台26條政策」主要分為針對企業和民間兩大部分。
針對企業部分,包含:允許台資參與5G技術的研發和建設、允許台資投資航空服務、允許台灣金融機構建立小額貸款公司、讓台資享受和陸資同等的貿易救濟和保障。很明顯地,中國此政策,一方面可以對台灣企業祭出高度誘因,藉以施行統戰,另一方面也可以強化中國幾個主要產業在美中貿易戰下的優勢。
針對民間的部分,包含:台灣民眾可以在中國的領事館求助、擁有居住證的台灣居民可以享有同等的買房資格、台灣運動員可到中國參與全國競賽、台灣運動員可到中國參與各種運動的職業聯賽。這部分的誘因是高度政治性的,因為台灣民眾一旦和中國民眾享有同等的社會權利,形同就是承認自己的身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了。這步統戰的旗子,就是要透過生活上的便利性,達成將台灣人/中華民國公民,在實質上轉變為中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目的。
我們要如何看待中共的對台政策呢?很簡單,有兩點:
首先,不要只從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按照中共執政的一貫邏輯,其任何政策(經濟、社會、文化等)都必然是受到政治目標的指引的。和中共打交道,必須認知到,沒有任何議題,是可以「去政治化」的。當前台灣有許多人,一廂情願地認為,和中共打交道,必須忽略政治,著眼經濟。這種心態,剛好就是中共用來和民主社會談判,所抓到的弱點。
其次,不要只從台灣的角度出發。倘若我們換到中共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就可以想到,統戰的一般手法,就是要去分化對方內部,然後再予以各個擊破,最後達到全面控制的目的。中共黨史的具體例證歷歷在目,我們也無須在此贅述。中共以往說的「反獨促統」裡面的「台獨」,已經從以前最狹義的定義「追求法理台獨」,逐漸緊縮到當前的「追求事實華獨」(中華民國派和傳統獨派都被歸類為此)。在當前的統戰手法當中,只有承認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才不算「台獨」。那麼,若有統一的那麼一天,中共會不會用「曾經身為中華民國國民」來界定「台獨」,藉以全面掌控台灣呢?除了中共自己以外,沒有人會知道。
(註1)請參考:https://reurl.cc/A1pMGK
(註2)《明報》:https://reurl.cc/yyoR22
本文刊登於網路平台:《報臺Taiwan Pos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6會員
    107內容數
    給所有人的臺灣史,我們致力於學術公眾化,將教授及學者們辛苦努力的研究成果,轉譯成為你我都能了解的知識.只要每個月一個便當的錢,就可以讓我們持續分享對公眾有益的學術知識,期待您跟我們一起攜手共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