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微生物組」保養夯,但健康的微生物群應該是什麼樣子? @MSMF 知識PAR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肌膚保養新趨勢「皮膚微生物組(microbiome)保養」崛起──真!專屬每個人「最天然」的個人保養策略──但,如何才是,皮膚「微生物(生態)」的健康平衡狀態……
raw-image

在我們的皮膚上,共生著許多「微生物」(e.g.細菌、真菌、病毒或蹣蟲……等),存在於含體表、毛孔、汗腺or皮脂腺深處……等,對皮膚的「生理」健康狀態,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

  • 屬於「好的」方面:幫助調節免疫、增強皮膚屏障功能……等;
  • 導致「壞的」影響:產生異味/臭味、痤瘡(痘痘)問題、異位性皮膚炎……等。
  • 另參→《皮膚微生物「3好&2壞」
raw-image

也因此,如果我們能維持肌膚的微生物(生態)平衡,幫助好菌的數量大於壞菌,不但有利皮膚生理健康的維持,促進肌膚美容/保養功效,更是所有類型的保養產品中最天然也最適合自身專屬個人化的護膚成分有效活性選擇

然而,皮膚是一個複雜、且動態變化的生態系統

這些居住在我們皮膚上的微生物們,不只要與其他微生物互相競爭,爭奪生存資源,還要時時受到宿主(也就是我們)的各種因素影響,時刻發生變化,彼此消長:

  • 生活作息(e.g.熬夜)
  • 飲食習慣(e.g.乳製品vs.痤瘡)
  • 運動(e.g.汗水浸潤)
  • 疾病(e.g.免疫失調)
  • 藥物(e.g.抗生素)
  • 當下所處環境(e.g.冷氣房or戶外樣光直曬)
  • 衣物穿著(e.g.腋下/腳部-衣鞋包覆)
  • 每天使用的個人衛生用品/化妝品

所以,單從這裡就能簡單推論出,:

每個人的最佳健康皮膚微生物組,都不一樣!在A身上的「健康」微生物群組成,對B來說可能反是微生物生態「失衡」的狀況。

所謂「健康微生物群」,應該是呈現什麼樣的狀態?

事實上,近期一篇文獻回顧的評論文章《Revealing the secret life of skin with the microbiome you never walk alone》也指出,人類皮膚的微生物群組成,在不同個體之間差異很大,加上不同皮膚部位(微環境條件)也會有所影響,像是某菌應生活(分布)在哪個部位?與其他微生物群相比,該佔多少%?或不同菌株(Strain)的影響……等。

因此,現階段的研究證據來看,基本難以明確定義,怎樣才算健康皮膚的「微生物群(生態)」組成,因為變因既多又複雜!以下舉兩個更明確的例子:

  • 皮膚正常菌叢之一的痤瘡丙酸桿菌(Cutibacterium acnes),同樣會存在於「長痘痘的肌膚」與「白淨不長痘痘皮膚」上。但是研究發現,痘痘肌膚的痤瘡丙酸桿菌,往往屬於RT4&RT5菌株(strains);而白淨皮膚,則幾乎都有另一種RT6菌株,故若能過益生菌應用方式,促進RT6-痤瘡丙酸桿菌(好菌)生長,排擠RT4、RT5(壞菌),就能幫助改善痘痘肌膚問題,同時消除過度使用抗生素所帶來的抗藥性風險。(參考《Propionibacterium acnes Strain Populations in the Human Skin Microbiome Associated with Acne》)
  • 有研究發現,表皮葡萄球菌,能刺激皮膚的「先天免疫系統(innate immune system)」產生「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成分,來殺死其它微生物,進而能抑制痤瘡丙酸桿菌增生,避免痘痘出現。(參考《抗痘新策略:表皮葡萄球菌→有助抗痘痘? @MSMF 知識PART》)

另外,現代人每天使用的清潔沐浴、化妝保養、止汗除臭、到防曬……等各式皮膚用品,勢必對皮膚表面微生態環境產生衝擊,時刻影響著皮膚微生物群的彼此消長狀況。(參考《研究:11名受試者,9週實驗,測試四種美容產品「防曬乳液、保濕霜、爽足粉和止汗棒(除臭/體香膏)」→對皮膚微生物組&微生態(化合物變化)的影響》)

所以,針對「皮膚-微生物組(microbiome)」的研究,往往會反向從「有狀況/問題的皮膚微生物(群)組成」去下手,例如:

  • 在90%的異位性皮炎患者皮膚上,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往往是強勢族群,數量(%)明顯超出一般健康皮膚者許多,且超多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又容易刺激免疫系統,進一步加劇惡化皮膚炎症。
  • 或有頭皮屑/脂漏性皮炎問題的頭皮,往往伴隨「優勢」的馬拉色屬真菌(Malassezia spp)生長著。
  • 痤瘡(痘痘)問題的患者,其皮脂腺/毛孔中,痤瘡丙酸桿菌往往大量增長。

*相關延伸

換句話說,現階段針對皮膚微生物組(microbiome)保養

  • 每個人的「健康的微生物群應該是什麼樣?」──仍是個大問號?科學家們還不能完全回答這個問題。
  • 能「保證有用」的策略尚止於──盡量避免與某些皮膚問題相關的「壞菌」有機會坐大。畢竟,這些潛在/負面影響的「壞菌」──也是正常皮膚微生物群/組成的一部份,通通消滅,不見得會好事!

MSMF觀點

雖然所謂「健康微生物群」應該是呈現什麼樣的狀態,還無法明確解答,但總結來看,想藉由「皮膚微生物組(microbiome)」自然保養策略,來達成「肌膚保養」需求,最重要的是:

維持皮膚(微生態)處於一個「平衡&具生物多樣化」的生態系統。

多接觸大自然環境,或許有幫助!因為有研究表明,開發程度越小的地區(e.g.農村、原始部落等),其居民皮膚上的微生物多樣性,越高於已開發的現代/工業化地區居民。並且發現,前者發生皮膚問題(e.g.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性病症~到痤瘡)的機率,遠低於都市化(西方文明)社會的發病率。參考《Meta Analysis of Skin Microbiome: New Link between Skin Microbiota Diversity and Skin Health with Proposal to Use This as a Future Mechanism to Determine Whether Cosmetic Products Damage the Skin》)


*免費[試閱]索取→電子書《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My Skin My Forum, MSMF 【護膚保養品diy交流】 FB粉絲頁 Youtube頻道

*成功配方=20%理論+80%實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ySkinMyForum的沙龍
227會員
414內容數
這份專題,適合什麼樣的讀者訂閱? ●想了解肌膚保養(品)原理/保養知識的人 ●保養品DIY愛好者
MySkinMyForu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研究:將「菸鹼醯胺與泛醇」添加於防曬配方中,能否進一步強化對紫外線造成傷害的防護效果...
Thumbnail
2025/04/19
研究:將「菸鹼醯胺與泛醇」添加於防曬配方中,能否進一步強化對紫外線造成傷害的防護效果...
Thumbnail
2025/04/04
纖維母細胞被認為是皮膚膠原蛋白的主要貢獻者──然而,近期一研究卻可能顛覆這觀點,指出角質形成細胞才是促進膠原蛋白生成,維持肌膚健康的真正關鍵...
Thumbnail
2025/04/04
纖維母細胞被認為是皮膚膠原蛋白的主要貢獻者──然而,近期一研究卻可能顛覆這觀點,指出角質形成細胞才是促進膠原蛋白生成,維持肌膚健康的真正關鍵...
Thumbnail
2025/03/29
透過簡單按摩就能在皮膚上建立成千上萬的傳輸通道,幫助活性成分直達皮膚深處,最大化發揮功效──海綿微針增強經皮吸收之相關研究表示...
Thumbnail
2025/03/29
透過簡單按摩就能在皮膚上建立成千上萬的傳輸通道,幫助活性成分直達皮膚深處,最大化發揮功效──海綿微針增強經皮吸收之相關研究表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研究11種常見化妝品防腐劑成分組合──發現“這幾種”防腐劑組合,能抑制皮膚有害菌,同時不傷害好菌的生長...
Thumbnail
研究11種常見化妝品防腐劑成分組合──發現“這幾種”防腐劑組合,能抑制皮膚有害菌,同時不傷害好菌的生長...
Thumbnail
韓國研究:皮膚「微生物組-多樣性(microbiome diversity)vs.皮膚健康」得再細看是細菌、還是真菌?...  
Thumbnail
韓國研究:皮膚「微生物組-多樣性(microbiome diversity)vs.皮膚健康」得再細看是細菌、還是真菌?...  
Thumbnail
肌膚保養新趨勢「皮膚-微生物組(microbiome)-保養」崛起──真!專屬每個人「最天然」的個人保養策略──但,如何才是:皮膚「微生物(生態)」的健康平衡狀態?...
Thumbnail
肌膚保養新趨勢「皮膚-微生物組(microbiome)-保養」崛起──真!專屬每個人「最天然」的個人保養策略──但,如何才是:皮膚「微生物(生態)」的健康平衡狀態?...
Thumbnail
德國研究:常見的保養品成分→對「皮膚-微生物」有何影響?──他們測試了:馬拉色屬真菌(→頭皮屑/脂漏性皮炎)、棒狀桿菌(→紅癬)&葡萄球菌(→狐臭/腳臭/異味/皮膚炎...)●我們知道:維持「皮膚-微生物(生態)」平衡──對肌膚「健康」重要;也能有利「肌膚保養」的成效,避免「個人魅力(值)」扣分..
Thumbnail
德國研究:常見的保養品成分→對「皮膚-微生物」有何影響?──他們測試了:馬拉色屬真菌(→頭皮屑/脂漏性皮炎)、棒狀桿菌(→紅癬)&葡萄球菌(→狐臭/腳臭/異味/皮膚炎...)●我們知道:維持「皮膚-微生物(生態)」平衡──對肌膚「健康」重要;也能有利「肌膚保養」的成效,避免「個人魅力(值)」扣分..
Thumbnail
西式飲食&壓力→會影響「腸道-微生物」平衡→改變身體「代謝和免疫功能」的執行→干擾「全身-炎症反應」→導致皮膚的「痤瘡(痘痘/粉刺)-狀況」惡化/難治癒... 大約1930年代,就有科學家(Stokes and Pillsbury)提出「腦-腸道-皮膚」的關連性──理論指出:皮膚狀態,會受到...
Thumbnail
西式飲食&壓力→會影響「腸道-微生物」平衡→改變身體「代謝和免疫功能」的執行→干擾「全身-炎症反應」→導致皮膚的「痤瘡(痘痘/粉刺)-狀況」惡化/難治癒... 大約1930年代,就有科學家(Stokes and Pillsbury)提出「腦-腸道-皮膚」的關連性──理論指出:皮膚狀態,會受到...
Thumbnail
美國新研究:11名受試者,9週實驗,測試四種美容產品「防曬乳液、保濕霜、爽足粉和止汗棒(除臭/體香膏)」→對皮膚微生物組&微生態(化合物變化)的影響... 每個人身上,都有自身「獨特的」皮膚微生物群──這些微生物組成,往往與皮膚健康(美容)狀態,有密切相關。 例如「頭皮屑」就是由於...
Thumbnail
美國新研究:11名受試者,9週實驗,測試四種美容產品「防曬乳液、保濕霜、爽足粉和止汗棒(除臭/體香膏)」→對皮膚微生物組&微生態(化合物變化)的影響... 每個人身上,都有自身「獨特的」皮膚微生物群──這些微生物組成,往往與皮膚健康(美容)狀態,有密切相關。 例如「頭皮屑」就是由於...
Thumbnail
研究發現:痘痘可能是「痤瘡丙酸桿菌(Cutibacterium acnes)」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之間不平衡的結果...
Thumbnail
研究發現:痘痘可能是「痤瘡丙酸桿菌(Cutibacterium acnes)」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之間不平衡的結果...
Thumbnail
儘管已知痘痘(痤瘡)的發病機制,並有效果驗證的治療方法──但現實中不可避免地,痘痘仍經常反覆發作──何解?痤瘡問題的新切入點「皮膚pH」...
Thumbnail
儘管已知痘痘(痤瘡)的發病機制,並有效果驗證的治療方法──但現實中不可避免地,痘痘仍經常反覆發作──何解?痤瘡問題的新切入點「皮膚pH」...
Thumbnail
皮膚微生物→有[好的]一面,也會帶來[壞的]影響──如何「維持[好的]、避免[壞的]」發生──來免除皮膚(問題)困擾、幫助肌膚健康與美麗呢?
Thumbnail
皮膚微生物→有[好的]一面,也會帶來[壞的]影響──如何「維持[好的]、避免[壞的]」發生──來免除皮膚(問題)困擾、幫助肌膚健康與美麗呢?
Thumbnail
[20理論系列] 抗痘新概念「痤瘡-暴露組(Acne Exposome)」 歐洲皮膚科醫師委員會建議:治療痤瘡(痘痘)前,先檢視「6 大暴露組」以提升療效!
Thumbnail
[20理論系列] 抗痘新概念「痤瘡-暴露組(Acne Exposome)」 歐洲皮膚科醫師委員會建議:治療痤瘡(痘痘)前,先檢視「6 大暴露組」以提升療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