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影評: 尋找天晴的寂寞道路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滂沱的大雨、讓人陷入情感糾葛與道德倫常的迷霧中,僅剩的自我價值在功利主義中茍延殘喘,空氣中的溫度被疏遠感所凍結,氤氳靉靆罩周圍,那股揮之不去的濕氣,逐漸形成「壓抑」的主體,成為「孤寂」的共犯,「冷漠」的幫凶,不斷的啃蝕著那一顆顆近似麻木不仁的心靈感知。
新加坡,亞洲的金融中心之一,將GDP的提升視為最高指導原則,但仔細探究這個站在赤道上的「傲驕之國」,隱藏在富裕繁榮的摺痕裡的,是那咄咄逼人的功利主義,將人類的情感逼到了世界的邊緣。麻木不仁,恐怕才是與被歧視、被打壓、被背叛、被忽視之下的共存之道。但,為何要這樣的隱忍? 這場驟雨何時才會停止呢? 該是季節性的? 還是因果輪迴的宿命呢?
《熱帶雨》是陳哲藝繼《爸媽不在家》六年後,再度執導的劇情長片,同樣以新加坡的繁華景象為背景,也是聚焦於家庭關係與社會現象的緊密牽連,並與楊雁雁、許家樂再度合作,將《爸媽不在家》的格局由「家」擴展到學校、到星馬地區的社會現狀,點出了新加坡在光鮮亮麗背後的陰影。《熱帶雨》更是看見了楊雁雁及許家樂在角色詮釋上的突破,陳哲藝更成熟的將冷酷的議題處理的刀刀見骨,卻又不失情感的溫度。
阿玲 (楊雁雁 飾),是從馬來西亞嫁到新加坡的中文老師,結婚多年卻仍未懷孕,夫妻情感逐漸疏離,但仍須一肩扛起照顧癱瘓公公 (楊世彬 飾) 的責任,而中文教育不斷的被新加坡學校邊緣化,也讓她萬般無奈,同時要承受離鄉背井的苦楚。她的學生偉倫 (許家樂 飾) 的出現,先是讓阿玲覺得一向被漠視的中文教育有了一線曙光,重燃了她的教學熱忱,也溫暖了她的原本孤寂的情感世界,更燃燒出了一段師生的禁忌之愛。
這場雨,表面上是新加坡的氣候現象,實際上也影射了角色的內心世界,那種令人啜泣的心靈折磨。似乎也像是用「透析」的方式,清除那些長年滋長於體內的雜質,這些雜質是由無助與辛酸組成的,再用陽光淨化心中的陰霾。所以整部電影彌漫著雨的意象,從烏雲密佈、綿綿細雨、滂沱大雨、雨過天晴等等,皆富有微妙的情感且層次分明。陳哲藝縝密設計的光影處理、場面調度、攝影構圖,也多了一份溫柔婉約的詩意。如同他之前的電影作品,不論是劇中人物的情感描繪,角色之間交流互動,都能舉重若輕的深刻表達。
幫,是電影中一個重要概念。壓抑產生寂寞,寂寞就是一種無助,從癱瘓的公公、到婚姻事業兩失意的阿玲、爸媽不在家的偉倫,都是需要旁人伸出援手來幫助的。陳哲藝巧妙的劇情設計,賦予「幫」這個字的多重涵義,從公公在偉倫手臂上寫出「幫」,阿玲與偉倫之間的相濡以沒,阿玲幫助公公打理生活中的吃喝拉撒,到阿玲幫母親把棉被擰乾,放在竹竿上晾乾。幫,無疑就是情感的交流,在冰冷的世界裡的一絲暖意。
車子,反映了阿玲的內心世界,就像是阿玲的私人空間、小小的避風港,透過在後視鏡與雨滴拍打的車窗,都可看見阿玲各種難以面對的生活課題,不論是與不孕的孤軍奮鬥,施打排卵針所造成的不適,所有的七情六慾只能在這小小的空間得以釋放,可以暫時舒緩緊繃的生活。
而很多阿玲與偉倫的對話,也設定在車子行進的途中,用車禍與強行變換車道來代表出軌與矛盾。當然,這對於女主角楊雁雁的演技與攝影的功力是相當大的考驗,在小小的空間裡要傳達出細膩的情感、細緻的畫面、情緒的衝突,運鏡的節奏與角色呼吸的律動,竟是如此精準的配合,實乃本片的一大亮點,更說明了楊雁雁能在本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項目中脫穎而出的理由,憑藉紮實的演技表現出情感內斂、有韌性的特質,她的確在電影中「成為阿玲」了。
三人世界,也是本片著墨的重點,但不是阿玲與公公、先生,而是阿玲與公公、偉倫,從阿玲家中的飯桌上,到偉倫武術比賽後的慶功,三人一起吃榴槤的水果攤,使用長鏡頭定格於他們的身影,彷彿是導演想要在冰冷潮濕的色調裡,增添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包含了公公對於阿玲的感激、阿玲對於偉倫的亦師亦友般的呵護、偉倫對於阿玲的戀母情結,或是還有其他的五味雜陳因子,這些恐怕就留給觀眾自行解讀了!
動與靜的昂然對峙,也是本片的著眼點,導演用功夫來對比一成不變的生活,也是渴望突然的憧憬,不論是公公整天守在電視前觀賞胡金銓的經典武俠片《俠女》與《大醉俠》,或是修習武術的偉倫,絕對是精心設計出的畫面。再者,移動的車水馬龍與聳立一旁的高樓大廈,也是動靜對照的構圖。
最精彩的動靜對比,莫過於阿玲與偉倫在雨中深深的擁抱了! 畫面停格於此,一切彷彿都靜止了,唯獨細雨紛飛,天空逐漸暈染出金黃的色澤,整個場景猶如細微的波瀾,洗滌心靈,一掃過往的烏煙瘴氣,也代生命階段即將換季,轉眼間雨過天晴。
微笑,是美好的句點。當阿玲斷然的結束了與偉倫的這段感情,中止了有名無實的婚姻關係,離開了冰冷的新加坡,獨自坐車回到馬來西亞老家太平,見到母親,感受到樸實無華的溫暖,天空的太陽彷彿就像是對著阿玲微笑,也呼應了公公之前在阿玲最失意時,要她看著牆上寫著「笑」的字畫,就在這晴空之下,阿玲終於面露雨過天晴、雲淡風輕的喜悅。
(筆者的悄悄話: 記得大學剛畢業時在完全中學教音樂,當時所有學校的政策皆是升學導向,藝能科常常被借課拿來考英數理化不說,連學生也對藝能科的老師不是很尊重,所有與音樂相關的活動,包括團練、比賽、演出,很多都是在夾縫中求生存,老師們都是私下犧牲休息時間,無償的幫學生練習。新加坡中學的中文課,恐怕也像臺灣當時的藝能科一樣被邊緣化,無法跟聯考要考的科目相提並論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喬治亞,一個古老、遙遠、神秘的地理名詞,是希臘神話英雄伊阿宋 (Easun) 尋得金羊毛之地,自古以來地靈人傑,擁有精彩豐富的文化資產,但也正是因為地處高索山地區,百年來列強環伺,在風雨飄搖的世代,鍛鍊出堅毅果決的民族特性,十足「戰鬥民族」的表徵,更是反應在結合了古典芭蕾與民族舞蹈的精神,也就是喬
    廖克發的作品長年關注邊緣族群的生活,也將觸角伸入了新住民的離散史,慣用文火慢熬的流動影像,舉重若輕的掌握了畫面的節奏與表現了敘事的成熟度,不論是沿著歷史的軸線回望,或是細膩觀察之後的反芻,他的起點是自身的故事,終點是自己的國族記憶。他藉由電影找到了一種歸屬感,是那種哀而不傷、隨遇而安的豁然開朗。
    最初的凝視,是窺測探索,充滿好奇與想像,再次的相望,是眼神交會的炙熱的吸引力,令人目眩神迷。畫家瑪莉安前後畫出兩幅艾洛伊茲的肖像畫,卻因距離所產生的美感,以及彼此愛戀所油然而生的情感,在神韻上有了差異變化,是細膩觀察之後的反芻,恐怕也是一種頓悟與驚嘆吧!    誠如片名《燃燒女子的畫像》,全片緊扣「
     以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為故事背景的電影,實不計其數,多半都是以沉重的劇情來講述納粹的殘暴與戰火綿延的恐懼,但幾乎沒有看過這樣的方式來描繪希特勒的形象,是孩子們的role model、幻想中的知心朋友,甚至也是父親的投射。這個阿道夫 (Adolf) 實在太親切可愛了,跟現實那位殺人如麻的獨裁者,有明顯的
      看似虛無縹緲、高深莫測,且雲深不知處,但卻力透紙背,後勁十足。 正如阿部寬所飾演的園藝大師中村有朋所說:「外面的世界是很大的,但你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而今,不論是眼見為憑的視野,或是歷經歲月洗禮後的記憶,都成了陳團英的原著小說、林書宇的電影改編,用「借景」打造出的《夕霧花園》。
    看似天馬行空,無厘頭的藉題發揮,帶有台味鄉土劇寫實性,一幕幕讓人笑到ㄎㄧㄤ掉的白爛劇情,眾人無不瘋癲癡狂,尺度大開的耍狠搞笑,製片的「製造騙局」,導演可以讓所有劇情都「倒過來演」,歪七扭八也沒關係,甚至還不小心碰到了《一屍到底》的fu,只求一圓電影夢,真不愧是「坎坷影展」的最大贏家啊!   喜劇片的
     喬治亞,一個古老、遙遠、神秘的地理名詞,是希臘神話英雄伊阿宋 (Easun) 尋得金羊毛之地,自古以來地靈人傑,擁有精彩豐富的文化資產,但也正是因為地處高索山地區,百年來列強環伺,在風雨飄搖的世代,鍛鍊出堅毅果決的民族特性,十足「戰鬥民族」的表徵,更是反應在結合了古典芭蕾與民族舞蹈的精神,也就是喬
    廖克發的作品長年關注邊緣族群的生活,也將觸角伸入了新住民的離散史,慣用文火慢熬的流動影像,舉重若輕的掌握了畫面的節奏與表現了敘事的成熟度,不論是沿著歷史的軸線回望,或是細膩觀察之後的反芻,他的起點是自身的故事,終點是自己的國族記憶。他藉由電影找到了一種歸屬感,是那種哀而不傷、隨遇而安的豁然開朗。
    最初的凝視,是窺測探索,充滿好奇與想像,再次的相望,是眼神交會的炙熱的吸引力,令人目眩神迷。畫家瑪莉安前後畫出兩幅艾洛伊茲的肖像畫,卻因距離所產生的美感,以及彼此愛戀所油然而生的情感,在神韻上有了差異變化,是細膩觀察之後的反芻,恐怕也是一種頓悟與驚嘆吧!    誠如片名《燃燒女子的畫像》,全片緊扣「
     以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為故事背景的電影,實不計其數,多半都是以沉重的劇情來講述納粹的殘暴與戰火綿延的恐懼,但幾乎沒有看過這樣的方式來描繪希特勒的形象,是孩子們的role model、幻想中的知心朋友,甚至也是父親的投射。這個阿道夫 (Adolf) 實在太親切可愛了,跟現實那位殺人如麻的獨裁者,有明顯的
      看似虛無縹緲、高深莫測,且雲深不知處,但卻力透紙背,後勁十足。 正如阿部寬所飾演的園藝大師中村有朋所說:「外面的世界是很大的,但你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而今,不論是眼見為憑的視野,或是歷經歲月洗禮後的記憶,都成了陳團英的原著小說、林書宇的電影改編,用「借景」打造出的《夕霧花園》。
    看似天馬行空,無厘頭的藉題發揮,帶有台味鄉土劇寫實性,一幕幕讓人笑到ㄎㄧㄤ掉的白爛劇情,眾人無不瘋癲癡狂,尺度大開的耍狠搞笑,製片的「製造騙局」,導演可以讓所有劇情都「倒過來演」,歪七扭八也沒關係,甚至還不小心碰到了《一屍到底》的fu,只求一圓電影夢,真不愧是「坎坷影展」的最大贏家啊!   喜劇片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一趟年少輕狂的南美洲旅行,華特沙勒斯用了《中央車站》那樣純樸的人物敘事,兩個年輕人的冒險,不是英雄式的犯難,而是一場友誼考驗,靠著夢想與未來支撐這趟旅程。
    Thumbnail
    你想過有玩具或遊戲的本質,竟是體驗「寂寞」的絕境而生嗎?〈寂寞的遊戲〉中的敘事者,嚮往各種孤單寂寞的「遊戲」,遊戲之中模擬孤絕的狀態,卻又希望最後能回到最初的起點,像是捉迷藏,這個遊戲能夠成立,在於有一個人願意將你找回,要不只是一個人孤絕地蜷曲在角落,沒有尋找,躲藏就失去了意義。
    Thumbnail
      《墮落天使》由王家衛擔任編劇及導演,劇情描述 5 個天使墜落凡間,在都市夜空下,錯綜複雜的情感牽絆帶給天使們的是快樂,還是更大的孤獨? 
    Thumbnail
    《天氣之子》除了再現愛情的動能與意義,更藉此直接告訴觀眾,抑或我認為的所謂迷失悵然的年輕族群,請勇敢追尋自我的意義,將對日本社會力道極大的「集體主義」推往也正在燃起的「個人主義」:沒有對社會與世界本就該負擔的責任抑或拯救義務,世界是世界該有的樣子,而你則該選擇自己的路。
    Thumbnail
    是何時開始,你瞭解到了生活的全貌?又是哪一刻起,你再也承擔不住現實的重量?故事開始於一對男女闖入廢墟,模特兒拒絕赤身露體的攝影行為,但攝影師誠懇地傾訴夢想,並且說服了她,後來乾柴燒成了烈火,廢墟也成為了賓館。
    Thumbnail
    《寂寞調香師》是純一不染,懷有迷人氣息的法式香氛故事。乍看之下,電影容易聯想起好評如潮的《幸福綠皮書》,然而私心卻是認為,本片淡雅輕緩的敘事手法,撥動起的心弦更加縝密。
    Thumbnail
    多數人不一定是毒蟲,自認沒有創作小說、音樂、詩詞的天賦與餘裕,但每天在捷運上我都無限感慨,我們每天活在自己和別人的 ig 限動之中,我們「暴露」成癮,暴露、被暴露自我。我們活在虛構中,彷彿我們都是小說家。對我來說,整個時代都是酒鬼,我沉溺一種藉由通訊軟體吸食的酒精。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一趟年少輕狂的南美洲旅行,華特沙勒斯用了《中央車站》那樣純樸的人物敘事,兩個年輕人的冒險,不是英雄式的犯難,而是一場友誼考驗,靠著夢想與未來支撐這趟旅程。
    Thumbnail
    你想過有玩具或遊戲的本質,竟是體驗「寂寞」的絕境而生嗎?〈寂寞的遊戲〉中的敘事者,嚮往各種孤單寂寞的「遊戲」,遊戲之中模擬孤絕的狀態,卻又希望最後能回到最初的起點,像是捉迷藏,這個遊戲能夠成立,在於有一個人願意將你找回,要不只是一個人孤絕地蜷曲在角落,沒有尋找,躲藏就失去了意義。
    Thumbnail
      《墮落天使》由王家衛擔任編劇及導演,劇情描述 5 個天使墜落凡間,在都市夜空下,錯綜複雜的情感牽絆帶給天使們的是快樂,還是更大的孤獨? 
    Thumbnail
    《天氣之子》除了再現愛情的動能與意義,更藉此直接告訴觀眾,抑或我認為的所謂迷失悵然的年輕族群,請勇敢追尋自我的意義,將對日本社會力道極大的「集體主義」推往也正在燃起的「個人主義」:沒有對社會與世界本就該負擔的責任抑或拯救義務,世界是世界該有的樣子,而你則該選擇自己的路。
    Thumbnail
    是何時開始,你瞭解到了生活的全貌?又是哪一刻起,你再也承擔不住現實的重量?故事開始於一對男女闖入廢墟,模特兒拒絕赤身露體的攝影行為,但攝影師誠懇地傾訴夢想,並且說服了她,後來乾柴燒成了烈火,廢墟也成為了賓館。
    Thumbnail
    《寂寞調香師》是純一不染,懷有迷人氣息的法式香氛故事。乍看之下,電影容易聯想起好評如潮的《幸福綠皮書》,然而私心卻是認為,本片淡雅輕緩的敘事手法,撥動起的心弦更加縝密。
    Thumbnail
    多數人不一定是毒蟲,自認沒有創作小說、音樂、詩詞的天賦與餘裕,但每天在捷運上我都無限感慨,我們每天活在自己和別人的 ig 限動之中,我們「暴露」成癮,暴露、被暴露自我。我們活在虛構中,彷彿我們都是小說家。對我來說,整個時代都是酒鬼,我沉溺一種藉由通訊軟體吸食的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