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立是不可能的事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普林斯頓神學院院長詹姆斯.麥考德(Dr. James McCord)也是黃彰輝的老友。兩人初次見面是1954年8月在普林斯頓召開的世界長老教會聯盟會議上。當時麥考德是德州奧斯丁神學院院長,不久之後轉任普林斯頓神學院教務長,後來擔任院長(1959-1983)。

兩人長年的友誼,建立了普林斯頓跟台南神學院、台灣教會的密切關係。很多南神與台灣教會人士來普林斯頓學習受訓,對台灣的神學教育有重要貢獻。1969年9月,位在日內瓦的世界歸正教會聯盟(the World Alliance of Reformed Churches)總委員會,通過麥考德的提議,聘請黃彰輝為該聯盟總幹事。但黃彰輝婉謝,因他專注於神學基金會的工作,而且不願跟家人分居,搬到日內瓦。
1970年10月,麥考德邀請黃彰輝到普林斯頓神學院,依當時美國政治情況與國際情勢,進行3場演講,院長與師生同堂聆聽。
美國在越南的戰爭(1955-1975),進行屠殺與破壞,是全世界輿論最關注的焦點。全美社會反戰氛圍濃烈。1969年1月20日,示威群眾抗議新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的就任。之後,美國各地的主要大學校園,到處爆發學生運動,反對越戰。各大城市的群眾更參與示威遊行。譬如10月15日,10萬群眾聚集在華盛頓與波士頓,聆聽政治人物的反戰演說。11月15日又有50萬名群眾在華盛頓進行反戰示威遊行。
但是美國保守派人士則贊成越戰。極右派的馬堅泰牧師於1970年4月4日組織「勝利的遊行」,5萬人參與。保守派以「反共」與「愛國」為口號:「寧可死,不願紅!」「支持我國,不管它是對或錯!」「美國!愛它,否則就滾開!」
反戰群眾的口號,則對美國總統喊話:「你今天殺了幾個小孩?」馬丁.路德.金恩牧師(Rev.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曾經領導百萬示威群眾對詹森總統喊話:「停止轟炸!停止戰爭!停止殺害美國人!停止殘殺越南人!」
美國強大的武力,使用化學武器,並以轟炸機密集轟炸越南,炸彈如雨般落地,炸死無數無辜的百姓。筆者記得當時在美國看電視新聞,士兵用推土機把越南人殘缺的屍體,推上大卡車,令人悲憤!作嘔!正直的美國公民嚴厲譴責美國違反人道的戰爭犯罪(crime against humanity)。可是,保守的美國公民,無視自己國家的政府犯了滔天大罪,只單方面責怪越共背後國際共產極權國家的罪行。
有一次,金恩牧師在華府一間長老教會教堂裡講道,倡導和平與社會改革以消除貧窮。當時在教堂外面,竟然出現馬堅泰牧師與其群眾,手持標語寫道:「看耶穌的面上,殺個阿共!」
因此,1970年10月,黃彰輝在普林斯頓演講時,特別提到神學院學生的政治活動,包括參與大學生發起的推進「新國會運動」(Movement for a New Congress)。他說我們比古代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更能體會「人基本上是政治動物」。他引用二次大戰期間曾經參加「抗德游擊隊」英勇作戰的法國作家菲利普.莫里斯(Philippe Maurys)的著作《政治與福音》(Politics and Evangelism):「20世紀的人們,生活在一個跟他們整個生存息息相關的政治境況裡面」,沒有一個人能自外於政治。黃彰輝更提到,政治決策影響世界千萬人的苦難與福祉;在核武時代的今日,一個錯誤或錯估形勢的政治決定,可能導致地球的毀滅。面臨這種困境,基督教會怎麼可能不關心政治?
黃彰輝強調:對於相信「愛人如己」、「神愛世人」的基督教徒來說,「政治中立是不可能的事」。世界上到處看到政治迫害、經濟剝削、貧窮、饑餓、社會歧視、人們受困於戰爭的殘暴與恐怖。為了生存,到處都有人像以賽亞一樣哀嚎:「看哪,我指望公義,……尋找正義與人道,卻處處看到不公義及非人道。」
因此,挺身參與政治及社會公共事務,為弱勢者發聲,伸張公平正義,是「基督教對世界的政治責任」。這是黃彰輝政治神學的中心思想。
正如菲利普.莫里斯所說,採取「不關心、不涉及政治的態度(apolitical attitude)」其實是一種「政治決定」,也就是「附和隨從」(conformity)的政治決定。因為拒絕涉及政治,即支持「保持現狀」,也就是不公不義的現狀。所以,黃彰輝說,「所謂政治中立不只是虛幻的,而且是高度危險的,因為它可能是根基於維護隱藏的既得利益:不顧代價地,維護少數特權者的利益之現狀。」
面對許許多多「迫切毒辣問題的今日世界」,志在救世和伸張公義的基督教會,「哪能保持中立沉默?」「福音豈可裝聾作啞?」
事實上,美國從殖民時期就留下喀爾文派清教徒(Calvinist Puritans)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政治文化傳統。清教徒認為「社會參與」是基督徒的天職。有別於天主教修道院的「出世聖徒」,他們成為「入世聖徒」(worldly saints)。抱著新教「信徒皆祭司」(the priesthood of all believers)的精神,他們關懷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尊嚴與價值,以實際行動救濟窮人、失業者、弱勢者,積極追求社會公益。「黃彰輝藏書」收錄有邁克爾.瓦瑟(Michael Walzer)的專書,是研究一群帶有激進政治思想,根據上帝旨意,採取革命行動,挑戰舊有既定勢力,重建社會的入世聖徒公民。黃彰輝閱讀該書,並且在書上畫了線,應當高度認同其理念,因他所屬的長老教會,就是傳承喀爾文派清教徒的「入世聖徒」傳統。
在普林斯頓的前兩場演講中,黃彰輝屢次強調,基督教涉入政治是不可避免的。問題不在於可不可涉入政治,而是在於「正確的」涉入政治,與「錯誤的」涉入政治。所謂「正確的」涉入政治,指的是秉持卡爾.巴特(Karl Barth)所謂基督教「精神準則」(“spiritual norm”),為世界上受苦難的人伸張公平正義,推動全世界公眾社會的全民福利。
黃彰輝指出基督教之宣教工作,「不只是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福利,而且從今以後更特別關係到所有國家共同的福利,讓所有的國家都獲得耶穌基督所實現的亞伯拉罕的祝福。」「拯救世界是一體的、不能分割的。某個地方有事,即將影響其他地方的百萬民眾。從今以後世界首次面臨一個終極的現實:必須和平共存,否則大家同歸於盡。……上帝關注疼愛全世界。」
黃彰輝牧師的政治神學,跟極右派的馬堅泰牧師形成強烈對比,兩人南轅北轍。一位是關注人類福祉、祈望世界和平;另一位是高唱「反共」「愛國」,贊同美國以壓倒性強大的火力,密集轟炸東亞小國越南與柬埔寨的戰爭。兩位牧師的思想與品格,筆者認為高下立判。
越戰造成的死亡人數統計:100萬到380萬越南軍民,24萬到30萬柬埔寨人,2萬到6萬2千名寮國人,以及5萬8千名美國軍人。試問,上帝會站在鼓勵戰爭的馬堅泰牧師那一邊嗎?筆者不得不再次提醒,馬堅泰牧師多次造訪台灣,以反共為招牌,被國民黨政府奉為上賓,更曾接受贈勳。
書名:從宗教到政治:黃彰輝牧師普世神學的實踐
作者:蔡榮芳
出版時間:2020年2月
出版社:玉山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文化部為培育國內文學創作新秀、提升臺灣文學創作能量,自106年推出獎助創作計畫,創作類型多元,充分展現創作者挑戰不同題材的活力。 期能以「創作成果發表會」展現多元的成果樣貌,除了讓讀者更加認識這些優異的青年創作者之外,也想藉機推廣「青年創作獎助計畫」,吸引更多有志寫作者展開創作計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時一位日本警察、長期編輯警務期刊《臺灣警察時報》的篠原哲次郎認為,流言蜚語的發生,主要有三個條件:社會的不安定、社會秩序產生裂縫,以及情報缺乏所引發的「訊息飢餓」。
繪本《走出森林-鱷魚和阿青的尋家之旅》將紀大偉老師的《正面與背影:台灣同志文學簡史》這本論文集做了系統性的整理。許多同志文學中的人物及故事內容,一個一個成為繪本裡生動活潑的角色及場景
《走出森林─鱷魚和阿青的尋家之旅》是國立臺灣文學館將學術出版品—台灣文學史長編系列改編為故事繪本的企劃之一。源自長編第二十七冊紀大偉教授執筆的《正面與背影:台灣同志文學簡史》,也是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團隊第三次參與此策劃的成果。
以前廚師的養成都是從小工或學徒做起,跟著師傅見習,我們做臺菜的師傅不像做外省菜的師傅那樣重規矩,必須正式磕頭行拜師禮,我總是以「互相研究、互相『逗陣』」來形容臺菜的師徒關係。
嚮導說印加古道不是競賽,別跟其他人比速度,只是每站都要團員等候自己,說沒壓力是假的,但老娘就是體力不好的肉雞啊!
白色恐怖從1949年延續到1987年,長達三十八年,到底有多少人受害?由於政治檔案的開放是大規模研究和全面清查的前提,我們還在等待確切的數據。
當時一位日本警察、長期編輯警務期刊《臺灣警察時報》的篠原哲次郎認為,流言蜚語的發生,主要有三個條件:社會的不安定、社會秩序產生裂縫,以及情報缺乏所引發的「訊息飢餓」。
繪本《走出森林-鱷魚和阿青的尋家之旅》將紀大偉老師的《正面與背影:台灣同志文學簡史》這本論文集做了系統性的整理。許多同志文學中的人物及故事內容,一個一個成為繪本裡生動活潑的角色及場景
《走出森林─鱷魚和阿青的尋家之旅》是國立臺灣文學館將學術出版品—台灣文學史長編系列改編為故事繪本的企劃之一。源自長編第二十七冊紀大偉教授執筆的《正面與背影:台灣同志文學簡史》,也是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團隊第三次參與此策劃的成果。
以前廚師的養成都是從小工或學徒做起,跟著師傅見習,我們做臺菜的師傅不像做外省菜的師傅那樣重規矩,必須正式磕頭行拜師禮,我總是以「互相研究、互相『逗陣』」來形容臺菜的師徒關係。
嚮導說印加古道不是競賽,別跟其他人比速度,只是每站都要團員等候自己,說沒壓力是假的,但老娘就是體力不好的肉雞啊!
白色恐怖從1949年延續到1987年,長達三十八年,到底有多少人受害?由於政治檔案的開放是大規模研究和全面清查的前提,我們還在等待確切的數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政治正確其中一項問題就是用過程取代了本質。許多人把外勞換成移工,把妓女換成性工作者,把「有病就去看醫生」換成「要有病識感」,但他們本質上的歧視並沒有改變,反而因為他們使用的語言是政治正確的,使這種歧視變成了一種更難對抗的形式。
Thumbnail
這幾天一直泡在Clubhouse的chat room裡面,耳邊盤旋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彩辯論。及後的我又在幾場與陌生人的對話中,湧起強烈想要寫下這些的衝動,希望讓那些沒有對錯的理解,能延伸於軟件以外的空間。因為在那些聆聽中,我似乎看到了減少政治兩極化的可能。
Thumbnail
是說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最終會由川普或拜登勝出,也成了台灣社會極度關注的焦點。這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川普對中國的強硬政策,讓台灣普遍希望川普能連任。只是目前沒有人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拜登勝出的機率仍然非常高,因此未來如果是由拜登勝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會有什麼改變,或許是台灣社會應該提前思考...
Thumbnail
昨天,陳菊前輩在陳柏惟沙鹿競選總部的成立晚會上,牽起他的手,而那個來自高雄的憤怒少年,那個勇於挑戰台中顏家、對面威脅絲毫不懼的陳柏惟,卻在一旁泣不成聲。這是這趟選舉中,我最能理解陳柏惟的時刻。
Thumbnail
如果不是囿於一場戰爭、一次人生機會、一個國家或一個時代,人或許更願意做出不一樣的選擇,不必寒磣地以看似崇高輝煌,其實內涵簡單的標籤來定義自己身為知識分子的意義,證明我確實某個文化群體的一分子。
Thumbnail
保持與權力的近距離接觸,在權力中被拉扯,一方面得努力從兇惡的現實官場政治鬥爭裡,盡可能存活下來,一方面也要保持清醒,不忘自己當初的信念,做對的事、說對的話……這的確很難,非常難,它會耗盡你所有的心思氣力和情感,讓你不得不思考和解決非常多複雜的問題,包括具體現實的與抽象的。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政治正確其中一項問題就是用過程取代了本質。許多人把外勞換成移工,把妓女換成性工作者,把「有病就去看醫生」換成「要有病識感」,但他們本質上的歧視並沒有改變,反而因為他們使用的語言是政治正確的,使這種歧視變成了一種更難對抗的形式。
Thumbnail
這幾天一直泡在Clubhouse的chat room裡面,耳邊盤旋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彩辯論。及後的我又在幾場與陌生人的對話中,湧起強烈想要寫下這些的衝動,希望讓那些沒有對錯的理解,能延伸於軟件以外的空間。因為在那些聆聽中,我似乎看到了減少政治兩極化的可能。
Thumbnail
是說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最終會由川普或拜登勝出,也成了台灣社會極度關注的焦點。這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川普對中國的強硬政策,讓台灣普遍希望川普能連任。只是目前沒有人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拜登勝出的機率仍然非常高,因此未來如果是由拜登勝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會有什麼改變,或許是台灣社會應該提前思考...
Thumbnail
昨天,陳菊前輩在陳柏惟沙鹿競選總部的成立晚會上,牽起他的手,而那個來自高雄的憤怒少年,那個勇於挑戰台中顏家、對面威脅絲毫不懼的陳柏惟,卻在一旁泣不成聲。這是這趟選舉中,我最能理解陳柏惟的時刻。
Thumbnail
如果不是囿於一場戰爭、一次人生機會、一個國家或一個時代,人或許更願意做出不一樣的選擇,不必寒磣地以看似崇高輝煌,其實內涵簡單的標籤來定義自己身為知識分子的意義,證明我確實某個文化群體的一分子。
Thumbnail
保持與權力的近距離接觸,在權力中被拉扯,一方面得努力從兇惡的現實官場政治鬥爭裡,盡可能存活下來,一方面也要保持清醒,不忘自己當初的信念,做對的事、說對的話……這的確很難,非常難,它會耗盡你所有的心思氣力和情感,讓你不得不思考和解決非常多複雜的問題,包括具體現實的與抽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