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神學院院長詹姆斯.麥考德(Dr. James McCord)也是黃彰輝的老友。兩人初次見面是1954年8月在普林斯頓召開的世界長老教會聯盟會議上。當時麥考德是德州奧斯丁神學院院長,不久之後轉任普林斯頓神學院教務長,後來擔任院長(1959-1983)。
兩人長年的友誼,建立了普林斯頓跟台南神學院、台灣教會的密切關係。很多南神與台灣教會人士來普林斯頓學習受訓,對台灣的神學教育有重要貢獻。1969年9月,位在日內瓦的世界歸正教會聯盟(the World Alliance of Reformed Churches)總委員會,通過麥考德的提議,聘請黃彰輝為該聯盟總幹事。但黃彰輝婉謝,因他專注於神學基金會的工作,而且不願跟家人分居,搬到日內瓦。
1970年10月,麥考德邀請黃彰輝到普林斯頓神學院,依當時美國政治情況與國際情勢,進行3場演講,院長與師生同堂聆聽。
美國在越南的戰爭(1955-1975),進行屠殺與破壞,是全世界輿論最關注的焦點。全美社會反戰氛圍濃烈。1969年1月20日,示威群眾抗議新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的就任。之後,美國各地的主要大學校園,到處爆發學生運動,反對越戰。各大城市的群眾更參與示威遊行。譬如10月15日,10萬群眾聚集在華盛頓與波士頓,聆聽政治人物的反戰演說。11月15日又有50萬名群眾在華盛頓進行反戰示威遊行。
但是美國保守派人士則贊成越戰。極右派的馬堅泰牧師於1970年4月4日組織「勝利的遊行」,5萬人參與。保守派以「反共」與「愛國」為口號:「寧可死,不願紅!」「支持我國,不管它是對或錯!」「美國!愛它,否則就滾開!」
反戰群眾的口號,則對美國總統喊話:「你今天殺了幾個小孩?」馬丁.路德.金恩牧師(Rev.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曾經領導百萬示威群眾對詹森總統喊話:「停止轟炸!停止戰爭!停止殺害美國人!停止殘殺越南人!」
美國強大的武力,使用化學武器,並以轟炸機密集轟炸越南,炸彈如雨般落地,炸死無數無辜的百姓。筆者記得當時在美國看電視新聞,士兵用推土機把越南人殘缺的屍體,推上大卡車,令人悲憤!作嘔!正直的美國公民嚴厲譴責美國違反人道的戰爭犯罪(crime against humanity)。可是,保守的美國公民,無視自己國家的政府犯了滔天大罪,只單方面責怪越共背後國際共產極權國家的罪行。
有一次,金恩牧師在華府一間長老教會教堂裡講道,倡導和平與社會改革以消除貧窮。當時在教堂外面,竟然出現馬堅泰牧師與其群眾,手持標語寫道:「看耶穌的面上,殺個阿共!」
因此,1970年10月,黃彰輝在普林斯頓演講時,特別提到神學院學生的政治活動,包括參與大學生發起的推進「新國會運動」(Movement for a New Congress)。他說我們比古代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更能體會「人基本上是政治動物」。他引用二次大戰期間曾經參加「抗德游擊隊」英勇作戰的法國作家菲利普.莫里斯(Philippe Maurys)的著作《政治與福音》(Politics and Evangelism):「20世紀的人們,生活在一個跟他們整個生存息息相關的政治境況裡面」,沒有一個人能自外於政治。黃彰輝更提到,政治決策影響世界千萬人的苦難與福祉;在核武時代的今日,一個錯誤或錯估形勢的政治決定,可能導致地球的毀滅。面臨這種困境,基督教會怎麼可能不關心政治?
黃彰輝強調:對於相信「愛人如己」、「神愛世人」的基督教徒來說,「政治中立是不可能的事」。世界上到處看到政治迫害、經濟剝削、貧窮、饑餓、社會歧視、人們受困於戰爭的殘暴與恐怖。為了生存,到處都有人像以賽亞一樣哀嚎:「看哪,我指望公義,……尋找正義與人道,卻處處看到不公義及非人道。」
因此,挺身參與政治及社會公共事務,為弱勢者發聲,伸張公平正義,是「基督教對世界的政治責任」。這是黃彰輝政治神學的中心思想。
正如菲利普.莫里斯所說,採取「不關心、不涉及政治的態度(apolitical attitude)」其實是一種「政治決定」,也就是「附和隨從」(conformity)的政治決定。因為拒絕涉及政治,即支持「保持現狀」,也就是不公不義的現狀。所以,黃彰輝說,「所謂政治中立不只是虛幻的,而且是高度危險的,因為它可能是根基於維護隱藏的既得利益:不顧代價地,維護少數特權者的利益之現狀。」
面對許許多多「迫切毒辣問題的今日世界」,志在救世和伸張公義的基督教會,「哪能保持中立沉默?」「福音豈可裝聾作啞?」
事實上,美國從殖民時期就留下喀爾文派清教徒(Calvinist Puritans)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政治文化傳統。清教徒認為「社會參與」是基督徒的天職。有別於天主教修道院的「出世聖徒」,他們成為「入世聖徒」(worldly saints)。抱著新教「信徒皆祭司」(the priesthood of all believers)的精神,他們關懷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尊嚴與價值,以實際行動救濟窮人、失業者、弱勢者,積極追求社會公益。「黃彰輝藏書」收錄有邁克爾.瓦瑟(Michael Walzer)的專書,是研究一群帶有激進政治思想,根據上帝旨意,採取革命行動,挑戰舊有既定勢力,重建社會的入世聖徒公民。黃彰輝閱讀該書,並且在書上畫了線,應當高度認同其理念,因他所屬的長老教會,就是傳承喀爾文派清教徒的「入世聖徒」傳統。
在普林斯頓的前兩場演講中,黃彰輝屢次強調,基督教涉入政治是不可避免的。問題不在於可不可涉入政治,而是在於「正確的」涉入政治,與「錯誤的」涉入政治。所謂「正確的」涉入政治,指的是秉持卡爾.巴特(Karl Barth)所謂基督教「精神準則」(“spiritual norm”),為世界上受苦難的人伸張公平正義,推動全世界公眾社會的全民福利。
黃彰輝指出基督教之宣教工作,「不只是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福利,而且從今以後更特別關係到所有國家共同的福利,讓所有的國家都獲得耶穌基督所實現的亞伯拉罕的祝福。」「拯救世界是一體的、不能分割的。某個地方有事,即將影響其他地方的百萬民眾。從今以後世界首次面臨一個終極的現實:必須和平共存,否則大家同歸於盡。……上帝關注疼愛全世界。」
黃彰輝牧師的政治神學,跟極右派的馬堅泰牧師形成強烈對比,兩人南轅北轍。一位是關注人類福祉、祈望世界和平;另一位是高唱「反共」「愛國」,贊同美國以壓倒性強大的火力,密集轟炸東亞小國越南與柬埔寨的戰爭。兩位牧師的思想與品格,筆者認為高下立判。
越戰造成的死亡人數統計:100萬到380萬越南軍民,24萬到30萬柬埔寨人,2萬到6萬2千名寮國人,以及5萬8千名美國軍人。試問,上帝會站在鼓勵戰爭的馬堅泰牧師那一邊嗎?筆者不得不再次提醒,馬堅泰牧師多次造訪台灣,以反共為招牌,被國民黨政府奉為上賓,更曾接受贈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