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防、外交政策
坦白說,筆者不解為何長昌沒有提,除了電視辯論跟媒體報導,長昌的國防外交政策的正規政策付之闕如,還是說長昌陣營認為現階段已經作的不錯,沒有必要變動?這或許可以從馬蕭的政見看出一個徵兆,那就是其實雙方的國防跟外交政策根本就是一致的!除了對中國的政策比較難搞以外,可以從馬蕭的政策不脫陳水扁八年與李登輝十二年的架構就可看出,這是因為國際現實嚴酷無比,想要徹底變革是說的比唱的好聽。
以馬蕭的國防政策來看,其實根本就是了無新意,而且只是證明這幾年國民黨反軍購以及搞垮的鐽震案一樣,不過是自己吃不到或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蓋因國防軍購向來黑幕重重,中外皆然無一例外,而且需要長期經營方能成就些許功勞。以國防部的實際作法,就是對美軍的優秀校級軍官培養良好關係,待十年後這些人變成將軍後,自然對台灣態度友好,更不提數十年前反共意識濃厚的時代,美國軍方跟台灣軍方有良好的關係,這些人後來成為美軍高層將領,自然會發表對台友好言論,以及支持對台軍售的立場。但說真的,軍購連年不過,對於那些長年支持台灣的美軍高層來說,是否會感到無比錯愕?覺得國民黨反對的一點道理都沒有?在馬蕭國防政策中,正可以看出這個脈絡:
-
一、國家安全困境
- 二、國防願景
- 三、國防目標
- 四、精銳新國軍
- 五、推動全募兵制
- 六、重塑精神戰力
- 七、編配國防預算
- 八、完備軍備機制
- 九、以實力作後盾,推動兩岸和解
- 十、絕不發展核武及其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洋洋灑灑十大項,但是問題重重,第八項完備軍購機制,只說了大概,根本迴避了之前反軍購八年的大前提,還是說凱子軍購只是自己喊爽的?(筆者個人親身所見,只能說黨禍誤國甚深)
其中第一、第二項完全針對民進黨,簡稱意識型態的對立,換言之後面第六到第十項,根本就是針對性的政策,但這是兵家大忌,國民黨有多位專業立委,以及退役將軍為之籌畫,居然會犯下這種錯誤,簡直不可置信,也難怪被批評為「黨即國家、國家即黨」,套句蘋果日報之前的評論「沒有一個國家的國防這樣在搞的」。其他幾項也是有問題,第三項是管的太多了,而且跟沒說一樣,如果台灣不是守勢戰略,那不然是什麼?至於咬不住吞不下打不碎,筆者只能說,延宕了多年的軍購,現在時空背景也不同以往,真的認為蹉跎的這幾年可以在執政後扭轉回來,那還真是太看得起自己了。
第四項提到軍官團問題,以約米尼的說法來說,當一個國家對待犧牲生命流血流汗的軍人,其遠比不上大腹賈,這國家的滅亡一點都不冤枉。要軍官團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筆者提一個例子,當九二一地震的時候,哪一個政府單位被評價最高?答案是中華民國國軍,原因無他,當民眾親眼看到一群穿迷彩服的國軍弟兄不分晝夜的進行災區搶救,沒有人會對他們吐口水表達輕蔑,以美國為例子,之前還有航空公司主動幫坐經濟艙的美軍士官升級到頭等艙,這表示當國軍真正的發揮其該有的價值,民眾絕不會吝於掌聲。那麼要怎麼提升國軍的地位?簡單說就是打仗,只有真正的實戰才可能讓民眾對這些為國家犧牲奉獻的弟兄有真切的感激,只有實戰經驗才能確實的驗證訓練的精良與否。但這可能嗎?那還不如直接了當把薪資水準等等全數提高,然後要在軍中發展的都要簽賣身契,保證萬一國家需要對外侵略維持和平時,願意犧牲奉獻在所不惜,光用提倡武德有什麼用?但這情緒話說完後,還是要面對現實,除非台灣民眾肯接受國軍出國並接受傷亡的可能,不然這永遠是空談,武德的提倡也只是政戰教育的樣版而已。
募兵制的推行很重要,但驟然推動的成效很值得懷疑,尤其是宣稱一般百姓只需要受三個月的軍事教育即可,這筆者非常懷疑,三個月只夠讓一個新兵學到基本的戰術動作,還有學會開開槍而已,除非訓練非常的密集而紮實(例如每天打靶五百發,連續打一個月,但這可能嗎),不然不過是在戰場上多一堆砲灰而已。但這也宣示了國民黨對國防政策的概念,意即陸上決戰的可能性極低,就算發生了也可以用既有的快速部隊應付,應付不了那早該投降。但這點馬蕭是否敢公開明說?綠卡風暴很重要,天天罵民進黨執政無方經濟衰退也很重要,但這種維繫國家安全的政策,卻在這幾星期內完全看不到,若是因為民眾對此沒興趣,那麼就只是證明這些政策不過是討好選民,一切選上在說(這是套民進黨的嘲諷)。
外交政策更可以看出基本觀念根本沒有不同,因為馬蕭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是在批評民進黨只會意識型態治國,不知任用外交專業人才(程建人跟胡志強都不是就對了),批評死守教條,追求「法理台獨」,而使台灣形象從「民主模範」與「經濟奇蹟」倒退成「麻煩製造者」(這其實前後極端的矛盾,民主模範怎麼會是麻煩製造者,照理說應該是抵制民主的才會是),先不提所謂的活路模式有用與否,先看看幾個基本的說法:
- 維護主權:我們要努力提升與無邦交國關係,設法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並於國際場合捍衛中華民國國旗、國號與國歌等代表主權的標幟。
- 經濟實力:在全球化時代,外交與經濟密不可分,經濟活動可以幫助拓展外交,外交可以維護經濟利益,我們必須善用經濟實力,拓展外交。
- 彈性務實:參加國際組織,只要符合台灣的利益,名稱可以保持彈性。換言之,以「中華民國」名義或「台灣」名義或其他利於加入的名稱,我們都不排除。
- 平等尊嚴:不管我們用什麼名稱參與國際活動,都要遵循平等互惠原則,堅持台灣尊嚴。
簡單說,在國際場合捍衛國旗,但卻可以在自家體育館禁止揮舞國旗。台灣的經濟實力以前都沒有用在拓展外交上。而且不知道向來國際組織比較會接受「Chinese Taipei」這件事實(近年來有變成china taipei的傾向)。更重要的是,台灣尊嚴可以建築在不同的名稱上。
筆者很難想像這種前後不一致,又言行不一致錯亂到極點的政策會公布在網站上,這豈不是坐實了民進黨指控與中國唱和嗎?還是說馬蕭陣營認為台灣人很笨,改一改名詞就會相信了?更不提所謂九二共識的基礎,筆者不清楚在中國已經認為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共識的前提下,這個基礎有何意義存在。至於之後幾項的推展外交關係云云,唉…還是別提了。
馬蕭的國防外交政策,看起來似乎與中國唱和,正好坐實民進黨的指控,而且也跟這八年的反對理由幾乎抵觸,但若解析一下馬蕭的外交政策,其實不難發現這正是台灣的艱困處境,國防受制於人又不能明說,外交始終走不出去也不能講太白,民進黨就算使盡渾身解數,也對抗不了經濟崛起的中國銀彈,這些問題馬蕭一樣要承擔。而且扣除這些「意識型態」因素(筆者很懷疑台灣的國際政策有所謂的意識型態,扣除中國因素其實都一個樣),說穿了就是台灣的國防始終要外購,外交就是走不出去,所以政府除了對內宣稱國防可以國造,然後偶爾出訪國外證明台灣外交突破,其實毫無他法。也難怪馬蕭的國防與外交政策,簡直是乏善可陳毫無新意,因為根本就沒有什麼好說的,台灣能玩的就是那個鳥!
大體上,筆者也不能過於苛責馬蕭陣營,身為忠實的反對黨(反對到自己規劃的軍購都可以反對),又身在新興民主國家中,必然會有不成熟的衝撞概念,這同樣的也反映在民進黨上,只不過民進黨的作法更狠,拿著台灣必須也正在作的事情逼著國民黨去承認,但這面子之爭又很難放下去,再加上後來親民黨成立,以更為激進的口號激化民眾對立,間接綁架了國民黨跟民進黨在這種高層戰略合作的可能。不過從馬蕭的政策來看,方向上是正確的(前提是把裡面罵人的跟自己的意識型態拿掉),而且台灣也幾乎沒有太多的選擇。筆者認為,這就是長昌沒有提出一樣具體的國防外交政策理由,蓋因馬蕭都幫他講光了,光是馬蕭自打嘴巴的政見,就足以說明民進黨一點都沒錯。
八、其他
筆者不打算把社福、原住民、婦女政策一一評析,原因有兩個,其一是筆者對婦女、原住民等政策並沒有深入瞭解過,貿然評論有失公允。第二是筆者對社福、觀光以及環境這一些的看法,基本上的概念都雷同,所以一概陳述如下。
馬蕭的社福政策,扣掉罵民進黨造成M型社會(筆者還是搞不懂為什麼大前研一隨便講講,台灣全體就奉之為神),還有指控政策買票(哪一個社福政策沒有買票的意思?)等等,馬蕭的社福政策著眼點在於營造優良的兒童成長環境,正所謂孩子是我們的未來,還有提供老年人照顧與福利,加強關懷弱勢團體如殘障人士等等,以及設立救濟貧困的基金,至於什麼發揚價值等等就甭提了,歸納起來就是「禮運大同篇」的實際施行,簡稱不可能的任務。這道理其實很簡單,要達到這種境界,你一定得要加稅,不僅所得稅要加,其他的一切雜費也全部要加,不然錢從哪邊來?那種「只要經濟成長就會有錢」的說法就不要再說了,這種信用卡經濟學會搞死好幾代人,要達到這種社福條件,可以參考北歐諸國,基本上人家不僅僅是價值觀支持,像是瑞典還是剛剛好遇到技術發展,可以開採大量的木材與鐵礦,不然怎麼能在大戰期間發戰爭財?又怎麼能辦到拿這種「外國人鈔票」付「本國人津貼」的事情?事實上,北歐的社會福利國家,從概念的逐步成形到漸漸落實於每一個人的心中,成為一套共有的價值觀,也經過了百年以上的時間,更不提近年來一樣飽受產業外移的苦惱。筆者是很想問,這種每一種弱勢都補貼,那為什麼不乾脆全面免稅算了。這些問題同樣的可以用在長昌的社福政策上,這也正是許多專家從去年就罵到現在的理由,因為兩黨除了討好選民之外,什麼都不會。
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更要馬兒不睡覺不拉屎,這根本就不可能,以加州的公民複決當作經典範例,選民曾經同時通過兩個法案,既要降低稅率又同時要增加社會福利,政府官員除了感嘆自己不是魔術師外,還能怎樣?話雖如此,長昌的政策有一點倒是值得一提,就是協助外籍配偶家庭,取得外籍配偶在語言與文化的優勢,藉以進軍東南亞,這點倒是很有意思(雖然不見得有創見),不過實際上仍有困難,多半會遠嫁台灣的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國內就是因為弱勢才會想嫁到國外(雖然的確有知識份子),而要對本國的企業環境、政府組織有所認知,則沒有一定教育水準則很難知道,換句話說這個政策用處並不大,只能說外籍配偶作為翻譯有其價值,但要說能幫助其配偶進軍東南亞…這值得研究,筆者沒有探討過並不知道,嫁來台灣的外籍配偶,其教育水準到底為何,又其能被夫家認同、接受乃至聽取建議的比例又有多少。
綜整雙方在其他方面的各種政策,諸如勞工、環境問題上,其實多半都大同小異,差別只在於要把補助直接交給當事者,還是補貼到產業上,但這都會產生社會資源重分配的老問題,就是你怎麼知道這一個產業或是這一群勞工,可以領的比較多?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台灣的資源就是那麼多,全力挹注到某一方面,必然會失去對其他方面關注,但若要全面關注則就會變成全面的不關注,又每一個產業都有其本身利益,每一個團體都有其個體的考量,那麼何者為弱勢?何者又為強勢?筆者想到 張五常教授提出的雇用契約概念,也很感嘆一些普遍的常識若沒有經過驗證,其實就只是都會傳聞,例如最低工資其實幫助不了勞工,但這個概念卻深植勞工朋友的心中,難以更改。
要在探討深入的問題前,其實最好要多一點基本ABC的觀念,民主政治上是算人頭的,所以理論上成年公民全部都一人一票,票票等值,但實際上真正有政治能量的是年紀較大的,它們往往意志堅定,意識型態強烈而且一定會投票,而且這些人通常掌握了社會一半以上的財富,要比政治獻金也會比年輕人多,更重要的是,年紀越大的人通常也不具幻想力,常常會認為社會就是這樣,世界就是這樣,年輕人是沒有經驗的笨蛋,不能聽信,但這就往往錯失重大改革的機會。又若以經濟角度來看,我們根本就不應該票票等值,因為年輕人可以幫助國家產出的時間比較長,而且國家發生的影響對他們也比較久,那些退休的老人既沒有產出,又不會把錢用在幫助年輕人上,所以應該要退休的人沒有投票權,年紀越輕票越多才對。你會接受這種概念嗎?不要笑,電影星艦戰將裡面,沒有當過兵的沒有投票權,就是用了某一種價值作衡量,簡單說就是在對蟲族的偉大戰役中,沒出過力的人沒資格有公民權。把這個概念用在兩千年前的羅馬帝國,則當時的人也一定不會感到奇怪,但為何現代人卻不這麼想?
時代改變了嗎?並不完全對,這其實引含了社會分工的概念,衝鋒陷陣的士兵當然年紀要輕一點,不然一個七十歲的老人怎麼會有戰場的生存力?一個政府國策顧問當然要挑有點年紀的,因為人生經驗多了,對於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比較有概念,也比較可以從容應對。但是當你要衡量兩方的價值,就會有很嚴重的落差,戰場的士兵覺得那些送他們上戰場的老頭都該死,坐在後方的高階官員想的卻是萬一戰敗,國家滅亡將會讓好幾代人不得翻身,你能說誰對?不管你用哪一種標準指責某人,這也同時代表你劃下了一條道德線去衡量對錯,但現實中發生的事情,很少是有絕對的對與錯,正如同交戰雙方都自認是正義的一方一樣。
讀者要問,講這麼多要幹嘛?
這是因為社會中也是一樣的概念,當你確定農民非常辛苦,應該要每個月領十萬塊的補助,你就等於設立了一個農民有十萬塊身家的標準,這也等於告訴全國年輕女性,老公最好挑農夫,因為兩個人躺著什麼都不幹就有十萬可以過日子。筆者並不是說不在乎農民是不是真的痛苦萬分,也不是認為其他人就一定不痛苦,每一個人在社會中都有一個定位在,有能力也有機運的人可能就成為創業家,開名車住洋房,說不定還娶了好幾房老婆,所以你就要說他這人為富不仁,將自己的財富建立在工廠裡那些員工的心酸血淚?當你作這種認知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對「生產價值」做出一個判斷,你認為勞動身體的人比較有價值,創造這間工廠來提供就業機會的老闆是個混球。事情若是這麼簡單,早就世界大同何必要改革?每一件事情都會產生一個後果,當你決定社會福利發放一個津貼,事實上就是在轉嫁這個成本到所有納稅人身上,這件事情背後引含的意義就是,你認為全部納稅人必須也有道義上的責任要付錢給這些接受補貼的人,或許那些因公受傷的消防隊員,在前線陣亡的將士家屬,接受全民的補助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我們都知道,他們的損失是建築在替其他人減少損失上,但何以農民還有老人可以領年金,不斷的發放貸款幫助民眾購買「高出本身價值」的產品?
這是馬蕭跟長昌始終都不去面對,也不敢去說的問題,因為傳統上的文化習慣,太過要求政府照顧民眾了,這使得兩造陣營拼命用同一本支票狂開,然後罵對方的支票會是空白的一樣,毫無任何意義。那麼讀者會問,環境問題跟婦女政策這一些呢?筆者要說的是,沒有一個問題會是獨立的,當我們大家經濟富裕,自然會覺得小橋流水空氣清新是需要的,這時候要全民付出成本加強環保,就存在著一個邏輯上的可行性,意即「有這個價值去作」。
具體一點的比喻就是,一間工廠加裝一個濾網濾過空氣,工廠老闆會自行吸收成本,要求再加裝一個淨水系統,老闆會要求補助,因為他賺的根本就不夠去負擔這個成本,如果再要求要他做到零污染,不然就要課以鉅額罰款,那多半的人都會選擇關廠不幹了。讀者可以理解嗎?每一個問題一定都存在幾個因素,其一是文化因素,每一個人的背景或是社會的價值觀,都會驅使人們比較偏向某一方面做事。其二是經濟因素,人總是要吃飯的,要求一個工人為了乾淨的空氣繳交九成薪資的污染稅,他一定選擇轉行。其三是暴力因素,大體社會總有一個力量制約,制約人們不要幹壞事,不要違法,這一定會有一個強制的暴力力量來執行,所以如果我們高喊警察永遠不要到我家門前煩我,這等於是同時宣稱我們歡迎作奸犯科的人來光顧,只是我們願意接受這種集體制約的力量有多大。其四是政治性因素,政治因素不出利益分配原則,意識型態絕對有一個比重在,但如何在心理與物質上作一個利益性的分配,這每一個人都會考量,就好比一個立委拿一千塊賄選,另一個拿五千塊,直到一個比較沒錢或是你道德良知驅使你不收,但杜絕賄選都比不上乾脆取消身份證上面,有投票就會蓋章來的有效果(的確實施了),立委不是笨蛋,花錢沒效果就不會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