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位於希臘世界邊陲的古馬其頓王國,是屬於希臘文明的一部份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在龐貝古城發現的亞歷山大大帝馬賽克的一部份

在龐貝古城發現的亞歷山大大帝馬賽克的一部份

馬其頓是希臘一部份嗎?

如果有人問你,在西方歷史上最家傳戶曉的人物是誰,你會怎樣回答?雖然沒有客觀數據支持我的想法,但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回答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這答案並不奇怪,畢竟英明神武的亞歷山大大帝,除了他在世時達成的豐功偉績外,也同時改變歷史發展軌跡,開啟了希臘化時期(Hellenistic Period)。當大家認識亞歷山大大帝時,會知道他是古馬其頓王國(Kingdom of Macedonia)的國王。馬其頓(Macedonia)跟希臘有甚麼關連?而且,馬其頓是不是希臘一部份?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讓我先介紹一下馬其頓王國。馬其頓位於古典希臘世界的邊陲地區,對於居住在愛琴海地區古典文明的希臘人來說,位於半島北方的馬其頓人是未開化的蠻族。他們沒有希臘世界豐盛的政治、藝術、哲學和知識文化發展,而且有遊牧民族的特質,像部落多於一個有系統的國家。

古風時期及古典時期的希臘世界

古風時期及古典時期的希臘世界

馬其頓後來能夠成為希臘世界的代表,其實並非因為亞歷山大大帝的豐功偉績,他的父親腓力二世同樣是個偉大的國王。在他的統治時期,當時實力比較強的雅典(Athens)、斯巴達(Sparta)和底比斯(Theban)等等的希臘城邦,在經歷過長年爭鬥後陸續衰落。敏銳的腓力二世也看到這點,他帶領軍隊南下征服了大部份的希臘城邦,孤立了斯巴達,成功統一了希臘世界,為其子亞歷山大大東征波斯奠下了重要的基礎。

亞歷山大大帝之前的馬其頓

不過,馬其頓王國的歷史不是始於腓力二世,也不是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結束。事實上,亞歷山大大帝在歷史上被稱為亞歷山大三世,在他之前,已經存在兩個同樣名字的祖先呢。馬其頓王國的歷史是歷史學家富有興趣的一塊神秘之地。可惜的是,古馬其頓王國文獻已經散迭,我們只能依靠古希臘人對於馬其頓王國的描述,窺探這個國家在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統治時期之前的歷史。不過,因為古希臘人認為馬其頓是蠻荒之地,所以對其並不重視,而且也不完全客觀。例如,在荷馬史詩中遠征特洛伊的希臘聯軍中,並沒有提及有馬其頓人的存在。

然而,由於位於巴爾幹半島和希臘半島的要衝位置,所以馬其頓早已是巴爾幹人與希臘人交流的必經之地。這片土地雖然沒有出現過偉大的藝術家、哲學家或是政治家,但因為土壤肥沃,因此有為數不少的堅壯農民和騎手,而且還有大片森林,其出產的木材便是雅典著名的海軍建造戰艦的原材料。既然馬其頓地區有著大量資源,自然便會吸引外來人口在此定居。第一批在這裡定居的人便是馬其頓人,他們原是放羊的遊牧民族。他們把首都稱為艾加伊(Aegae),就是「羊群的地方」的意思。古馬其頓人民族性粗獷,他們喜愛打獵和舉行宴會。在宴會上他們喜歡喝非稀釋的酒,這跟古希臘人的傳統大相徑庭,難怪他們會被古希臘人看不起。

在荷馬時代(Homeric Age)的歷史文獻中未有提及過馬其頓。馬其頓第一次被提起是在西元前八世紀末葉,古希臘詩人海希奧德(Hesiod)的著作《女人目錄》(Catalogue of Women)中曾提到一個名叫「馬其頓」(Macedon)的人,他被認為是馬其頓人的祖先。後來在西元前五世紀,歷史之父希羅多德(Herodotus)在他的著作《歷史》(Histories)中提到,有些希臘人(Hellenes)在班都斯山脈(Pindus Mountains)一帶定居,然後稱那個地方為「馬其頓」(Macedonia)。

雖然以上關於馬其頓人的起源沒太多確實的考古證據支持,但希羅多德提到,在西元五世紀爆發的波希戰爭中,波斯人的軍隊有著馬其頓人的身影。當時馬其頓臣服於波斯之下,國王為是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 King of Macedonia)。亞歷山大一世的祖先是馬其頓王國開國君主佩爾狄卡斯一世(Perdiccas I),傳說他是希臘神祇宙斯和海格力斯的後代。也即是說,希羅多德認為馬其頓人是希臘人的一支。

馬其頓王國領土

馬其頓王國領土

統治馬其頓王國的是阿吉德王朝(Argead Dynasty)。事實上,阿吉德並非單一家族,更像是一個馬其頓部落的名稱。他們在西元前四世紀才開始以古希臘語作為官方語言,但在平民和軍隊中,古馬其頓語的使用仍然非常普遍。

那麼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馬其頓究竟是不是希臘一部份?我認為馬其頓不算是古希臘文明的一部份,但因其受到其影響,最後成為了希臘文化的傳播者。而當時的古希臘人,確實不認同馬其頓人是希臘世界的一部份,因為在歷史、語言、傳統、文化和軍事上,彼此的分野實在太大了。

繼承荷馬時代的君主制

馬其頓繼承了荷馬時代的希臘國家君主制度。這種君主制度的特點是,國家由無數個部落組成,每個部落都有屬於自己的「王」。這些「王」之中最強大的「王」,憑著一定的軍事實力,便會成為國家的首領。因為這樣,馬其頓王國的國王在決定政策時,會先與其他「王」達成共識。這與古典時期眾希臘城邦的寡頭政治制度十分不同。例如,雅典已發展出民主制,而就算比較專制的斯巴達,都採取雙王制度避免權力過於集中。事實上,馬其頓所在的地理位置使它經常收到來自伊利里亞(Illyria)和色雷斯(Thrace)的威脅,因此採取君主制可以迅速有效地作出應變。

荷馬時代的統治者會聲稱自己的祖先是神祇的後代,以證明自己統治的合法性,馬其頓也不例外。當然,要有效統治國家,需要的還是國王的領導才能,因為他們需要主持宗教儀式、化解各部落之間的紛爭和領導軍隊抵禦外敵等等。馬其頓的國王,似乎在這些範疇上都處理得很成功。根據《女人目錄》中的記載,馬其頓人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在於他們擅長騎術,能靈活地在馬上作戰。

馬其頓的崛起

西元前五世紀時,馬其頓第一位國王佩爾狄卡斯一世帶著人民在馬其頓定居,建立首都艾加伊。後來,馬其頓王國先後征服皮奧尼亞人(Paeonians)和色雷斯人(Thracians),成為了北愛琴地區的主要強權。

在馬其頓王國前期的歷史裡,有三位君主很值得我們認識,他們成功鞏固了馬其頓王國的根基。第一位是前面提過的亞歷山大一世(498—454 BCE)。在他統治時期,波斯入侵希臘,但他很聰明地讓馬其頓兩邊都不開罪,為國家在波希戰爭中謀取最大利益。表面上,馬其頓臣服於波斯帝國,但實際上卻向希臘人通風報信。有些文獻更提及亞歷山大一世曾隻身前往希臘陣營,向希臘人解釋了波斯軍隊的進攻計劃。後來,波斯在戰爭中失敗,亞歷山大一世便順勢向東擴張,奪取了大量金銀和木材等戰利品。

亞歷山大一世親自前往雅典向雅典將軍阿里斯提德通風報信波斯的軍事計劃(479 BCE)

亞歷山大一世親自前往雅典向雅典將軍阿里斯提德通風報信波斯的軍事計劃(479 BCE)

另外兩位分別是佩爾狄卡斯二世(Perdiccas I,454—413 BCE)和阿奇拉一世(Archelaus I,413—399 BCE)。他們在被稱為希臘世界大戰的伯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ian War)中,同時與彼此敵對的雅典、斯巴達和哈爾基斯人(Chalcidians)建立同盟關係,並在希臘諸城邦彼此混戰時,擴充馬其頓王國的軍事和運輸設施,建立極具影響力的愛琴地區軍事實力。顯然,當時的馬其頓王國,已有準備南侵希臘之心,他們只等待時機成熟。

腓力二世統一希臘世界

不過,就在阿奇拉一世死後,馬其頓陷入了混亂狀態。在西元前四世紀前期的四十年間,馬其頓王位更迭了五次,其中有三位國王死於刺客之手。直至佩爾狄卡斯三世(Perdiccas III)與伊利里亞人(Illyrians)的戰爭中身亡後,其弟腓力二世(359—336 BCE)繼承王位,馬其頓王國的政局才漸漸穩定下來。強悍的腓力二世先打敗了伊利里亞人,為其兄報了血海深仇,然後便把勢力一舉擴張到色薩利(Thessaly)和色雷斯等地區。此時經歷過伯羅奔尼撒戰爭而元氣大傷的希臘諸城邦,對腓力二世的擴張態勢起了警剔之心。不久後,希臘強權雅典與馬其頓王國關係日益惡劣,並在西元前340年正式向其宣戰。

腓力二世雕像(350—400 CE)

腓力二世雕像(350—400 CE)

戰事很快便明朗化。腓力二世在一場決定性的戰役—喀羅尼亞戰役(Battle of Chaeronea)中打敗了雅典。面對運用著名的「馬其頓方陣」(Macedonian Phalanx)的馬其頓騎兵,雅典與底比斯聯軍的主力兵種希臘重裝甲步兵(Hoplites)被徹底擊潰。這結果其實並不意外,腓力二世早在與希臘交惡前,便已著手訓練軍隊和改良方陣結構。由於軍事準備充足,他為其子亞歷山大三世在位時的遠征奠下了牢固的基礎。腓力二世確立了馬其頓在希臘的霸權後,便將他的目光放在東方的波斯帝國身上,並作出一連串的準備。可惜天不從人願,他本人不久便在女兒的婚宴上被刺殺身亡,遺下征服波斯的夢想,由青出於藍的兒子亞歷山大三世(Alexander III,336—323 BCE)完成。

正所謂虎父無犬子,亞歷山大三世是個軍事天才。他帶領希臘(馬其頓)軍隊東征,先征服了波斯帝國,並持續向東推進遠至印度邊界。雖然亞歷山大三世有意繼續向東挺進,但他的軍隊卻因長年征戰而感到厭倦。亞歷山大三世沒有辦法,只好班師回國,但卻在巴比倫(Babylon)因病逝世,死時才32歲,其豐功偉業使他得到了「大帝」的稱號。亞歷山大帝國版圖廣至兩億平方英里,但帝國在他死後卻迅速瓦解。他的部將們互相爭奪帝國的繼承權,導致了繼業者戰爭爆發。後來,亞歷山大大帝國被瓜分為數個繼業者國家,彼此的戰爭還持續了二十年之久。

在龐貝古城發現的馬賽克,正描繪亞歷山大大帝的希臘軍隊與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的軍隊作戰

在龐貝古城發現的馬賽克,正描繪亞歷山大大帝的希臘軍隊與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的軍隊作戰

亞歷山大大帝之後的馬其頓

雖然亞歷山大帝國已經崩解,但馬其頓王國仍是希臘人的心臟地區。亞歷山大大帝出征前任命的攝政王安提帕特(Antipater)及其子卡山德(Cassander)統治期間,馬其頓王國尚算穩定。及後到了西元前297年,馬其頓王國進入混亂時期,安提柯二世(Antigonus II,277—239 BCE)結束了混亂,打敗了入侵的高盧人,建立了統治馬其頓王國的安提柯王朝(Antigonid Dynasty)。

馬其頓王國存在直至西元前168年。最後兩位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Philip V,221—179 BCE)和其子珀爾修斯(Perseus,179—168 BCE)面對著西方愈來愈強大的羅馬共和國,滅亡的命運似乎已無法改變。馬其頓與羅馬之間爆發了四次戰爭,稱為馬其頓戰爭(Macedonian Wars)。第一次發生在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的第二次布匿戰爭(The Second Punic War)期間,腓力五世雖然從羅馬手中獲得了一點利益,但卻埋下了滅亡的種子。他被這次勝利沖昏了頭腦,好戰的他不久後便發動了第二次馬其頓戰爭。這次他就沒那麼幸運了,馬其頓軍隊於西元197年在庫諾斯克法萊(Cynoscephalae)中被打敗,戰後馬其頓失去了本國以外的所有領土。

腓力五世死後,珀爾修斯繼位。他欲重建馬其頓的影響力,但在西元前168年發生的第三次馬其頓戰爭中在彼得那(Pydna)被徹底擊敗。他戰後被俘虜到羅馬,留下的馬其頓王國則分裂為四個各自為政的共和國。四年後,一名希臘人安德里斯庫斯(Andriscus)聲稱是珀爾修斯的兒子,要為馬其頓王國復國,於是與羅馬展開了第四次馬其頓戰爭,但這也是最後一次。西元前146年,安德里斯庫斯的軍隊戰敗,馬其頓王國在歷史舞台消失,最終變成了羅馬的一個行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咦,是不是有個 bug,馬其頓方陣 phalanx 應屬於步兵,與同樣強大的馬其頓騎兵無關
avatar-img
seayu的沙龍
142會員
53內容數
歐洲史不是國別史,我們不能單獨研究某個歐洲國家的歷史。因為在歐洲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一直都是國家林立的狀態,國家之間的互動是恆常的事,而一個國家的行為,很可能就會直接影響另一些國家的政策、文化和歷史發展。
seay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05
馬木留克王朝是在混亂中建立的。內部政治鬥爭不斷,外部則有十字軍和蒙古人等強敵虎視眈眈。不過,王朝第四任蘇丹拜巴爾一世,是馬木留克蘇丹王朝名符其實的奠基人,名字在突厥語中解作「偉大的黑豹」。在他之後,這個新生奴隸王朝才真正站穩住腳。
Thumbnail
2021/07/05
馬木留克王朝是在混亂中建立的。內部政治鬥爭不斷,外部則有十字軍和蒙古人等強敵虎視眈眈。不過,王朝第四任蘇丹拜巴爾一世,是馬木留克蘇丹王朝名符其實的奠基人,名字在突厥語中解作「偉大的黑豹」。在他之後,這個新生奴隸王朝才真正站穩住腳。
Thumbnail
2021/07/05
在西元1240年代,馬木留克推翻其主人控制的機會終於來臨。當時,統治敘利亞和埃及的阿尤布蘇丹王朝,已經搖搖欲墜。阿尤布蘇丹王朝是由庫德人薩拉丁在1171年創立的穆斯林王國。
Thumbnail
2021/07/05
在西元1240年代,馬木留克推翻其主人控制的機會終於來臨。當時,統治敘利亞和埃及的阿尤布蘇丹王朝,已經搖搖欲墜。阿尤布蘇丹王朝是由庫德人薩拉丁在1171年創立的穆斯林王國。
Thumbnail
2021/07/05
有玩過經典電玩遊戲《世紀帝國(二)》的讀者會知道,在遊戲中,薩拉森人有一種特殊兵種,名為「阿拉伯奴隸兵」。這種兵種在遊戲中被設定對騎兵有相剋能力,會戰時十分強大。事實上在中世紀,他們確實存在,而他們的真正名字是「馬木留克」。
Thumbnail
2021/07/05
有玩過經典電玩遊戲《世紀帝國(二)》的讀者會知道,在遊戲中,薩拉森人有一種特殊兵種,名為「阿拉伯奴隸兵」。這種兵種在遊戲中被設定對騎兵有相剋能力,會戰時十分強大。事實上在中世紀,他們確實存在,而他們的真正名字是「馬木留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亞歷山大死後帝國陷入繼承者戰爭,貝加蒙守將叛變為王建立「貝加蒙王國」,歷經兩百多年的盛世,如今看到的上城遺址大部分是這時期所建造。西元前133年,城市易手進入羅馬時期,皇帝圖拉真和哈德良將這裡打造成羅馬共和國最強盛的城市之一,不僅是亞洲首都,更有世界著名的身心靈醫療中心。
Thumbnail
亞歷山大死後帝國陷入繼承者戰爭,貝加蒙守將叛變為王建立「貝加蒙王國」,歷經兩百多年的盛世,如今看到的上城遺址大部分是這時期所建造。西元前133年,城市易手進入羅馬時期,皇帝圖拉真和哈德良將這裡打造成羅馬共和國最強盛的城市之一,不僅是亞洲首都,更有世界著名的身心靈醫療中心。
Thumbnail
易經的符號簡單,但卻啟發並協助了華夏諸賢對各式問題的思考,並形成華夏諸學易河流布的現象。如果我們可以將這套陰陽系統運用在各個文明的分析上,自然要對文化的陰陽屬性做出初步的判斷。
Thumbnail
易經的符號簡單,但卻啟發並協助了華夏諸賢對各式問題的思考,並形成華夏諸學易河流布的現象。如果我們可以將這套陰陽系統運用在各個文明的分析上,自然要對文化的陰陽屬性做出初步的判斷。
Thumbnail
演義穿鑿附會,以娛樂效果為主。 上一回的阿力山多羅思汗,就是亞歷山大大帝。比任何一個大帝都還大的大大帝(誤)。 相關史料的部分,要感謝「繼業者無雙」的提供。 「繼業者無雙」是一個專門研究「後亞歷山大時代」的朋友。他發現突厥到13、14世紀,還在使用亞歷山大的紀年……
Thumbnail
演義穿鑿附會,以娛樂效果為主。 上一回的阿力山多羅思汗,就是亞歷山大大帝。比任何一個大帝都還大的大大帝(誤)。 相關史料的部分,要感謝「繼業者無雙」的提供。 「繼業者無雙」是一個專門研究「後亞歷山大時代」的朋友。他發現突厥到13、14世紀,還在使用亞歷山大的紀年……
Thumbnail
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的露天市集尾端,豎立著一個騎著馬,偌大的雕像 穿著類似中國軍袍與鎧甲,手裡拿著劍,英勇地指向前方 另一手扯住韁繩,馬匹的四隻腳宛若奔馳著 這個雕像人物是誰? 他是瓦爾丹-馬米科尼揚 傳說中,馬超的後裔
Thumbnail
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的露天市集尾端,豎立著一個騎著馬,偌大的雕像 穿著類似中國軍袍與鎧甲,手裡拿著劍,英勇地指向前方 另一手扯住韁繩,馬匹的四隻腳宛若奔馳著 這個雕像人物是誰? 他是瓦爾丹-馬米科尼揚 傳說中,馬超的後裔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亞瑟王的廢文,但是如果你對亞瑟王有興趣應該會讀得很開心。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亞瑟王的廢文,但是如果你對亞瑟王有興趣應該會讀得很開心。
Thumbnail
「天方夜譚」(又稱「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有一個非常刺激的開端。這個開端對後代的讀者形成了欲罷不能的吸引力。而從世界史的角度,這個開端又透露了什麼樣的大時代背景呢?
Thumbnail
「天方夜譚」(又稱「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有一個非常刺激的開端。這個開端對後代的讀者形成了欲罷不能的吸引力。而從世界史的角度,這個開端又透露了什麼樣的大時代背景呢?
Thumbnail
世界上有一些帝王,雖然並不是創業的第一代,但他們承繼先人的基業,將國家推升到另一個高峰。蔡老師就要來簡述12位這些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屬於二代的生涯,或許可以給各位讀者一些啟發。本集先介紹前六位。亞歷山大秦始皇漢武帝漢宣帝魏孝文帝
Thumbnail
世界上有一些帝王,雖然並不是創業的第一代,但他們承繼先人的基業,將國家推升到另一個高峰。蔡老師就要來簡述12位這些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屬於二代的生涯,或許可以給各位讀者一些啟發。本集先介紹前六位。亞歷山大秦始皇漢武帝漢宣帝魏孝文帝
Thumbnail
塞薩洛尼基(Thessaloniki)是希臘第二大城市,也是馬其頓大區的首府。它由馬其頓國王卡山德(King Cassander)於公元前315年建立,並以其妻,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同父異母妹帖撒羅妮加(Thessalonike)的名字命名。
Thumbnail
塞薩洛尼基(Thessaloniki)是希臘第二大城市,也是馬其頓大區的首府。它由馬其頓國王卡山德(King Cassander)於公元前315年建立,並以其妻,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同父異母妹帖撒羅妮加(Thessalonike)的名字命名。
Thumbnail
馬其頓位於古典希臘世界的邊陲地區,對於居住在希臘半島古典文明的希臘人來說,位於半島北方的馬其頓人是未開化的蠻族。他們沒有希臘世界豐盛的政治、藝術、哲學和知識文化發展,而且有遊牧民族的特質,像部落多於一個有系統的國家。
Thumbnail
馬其頓位於古典希臘世界的邊陲地區,對於居住在希臘半島古典文明的希臘人來說,位於半島北方的馬其頓人是未開化的蠻族。他們沒有希臘世界豐盛的政治、藝術、哲學和知識文化發展,而且有遊牧民族的特質,像部落多於一個有系統的國家。
Thumbnail
在西元三世紀至七世紀這段期間,位於中亞伊朗地區曾存在一個強大的帝國。它西鄰羅馬帝國,東鄰貴霜帝國,並無時無刻不在擴張,從這兩大帝國手中奪去了不少領土。他們是波斯人,信奉一個名叫「瑣羅亞斯德教」的宗教-世上最古老一神教。這個帝國便是被稱為波斯第三帝國的薩珊王朝。
Thumbnail
在西元三世紀至七世紀這段期間,位於中亞伊朗地區曾存在一個強大的帝國。它西鄰羅馬帝國,東鄰貴霜帝國,並無時無刻不在擴張,從這兩大帝國手中奪去了不少領土。他們是波斯人,信奉一個名叫「瑣羅亞斯德教」的宗教-世上最古老一神教。這個帝國便是被稱為波斯第三帝國的薩珊王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