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穿鑿附會,以娛樂效果為主。
上一回的阿力山多羅思汗,就是亞歷山大大帝。比任何一個大帝都還大的大大帝(誤)。
下面這部分的史料,要感謝「繼業者無雙」的提供。
——————————————————————
有些喜歡歷史的朋友可能有印象,以前有個專門寫「繼業者戰爭」的大大。現在因爲沒時間而關閉了粉專。
就是他。
他最近告訴我,發現在中國的赤峰,北京,泉州,揚州等地,都有以亞歷山大卒年為紀年開始的13-14世紀的突厥文史料出土。
比如附圖1,2的這份史料,翻譯過來就是:「阿力山多羅思汗死後1628年,突厥蛇年三月九號。大都的約翰薩姆斯的妻子伊麗莎白女士,在她三十三歲那年在主的意志下去世了,她的身體被葬於此墓……」。然後這份史料的檔案因為已經是十四世紀,所以上面也有漢語的部分:歲次丁乙延佑四年三月初九日。三十三歲身故五月十六日明吉。大都沂都妻也里世八之墓
也里世八應該就是當時中文對伊麗莎白的翻譯,而約翰則應該是這個名叫沂都的蒙古/突厥人的教名。
很有趣吧,在突厥語的部分完全沒有提到元朝,就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樣。而在漢語的部分完全沒提到亞歷山大,也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樣。
再比如附圖3的這份史料,高亮處翻譯過來就是:「阿力山多羅思汗,菲利普斯汗之子,來自馬其頓尼亞的城市。」因為亞歷山大這個名字希臘語的準確發音用拉丁字母寫出來是Alexandros,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這份文件中突厥語的發音要比英文裏的Alexander和中東各民族的Iskander/Eskandar的稱呼更接近一些。
也就在這些文件中,他們稱呼中國為「桃花石」。真的是很奇怪,他們對於千里之遙且死了一千五百多年的亞歷山大連出生地都瞭解的一清二楚,對近在咫尺的中國卻連國名都搞不太明白。
真不知這些北方民族對亞歷山大的這種感情到底是怎麼來的,如果説是因爲這些人受到了景教會或者伊斯蘭教等亞伯拉罕信仰的影響,也無法解釋他們爲什麽不使用耶穌紀年或者伊斯蘭曆而是要用亞歷山大的死期當歷史紀年的開始,這也太超過了。而且這可是亞歷山大已經死掉1500多年之後,已經接近大航海時代的事情,還不是在蒙古本部而是在中國出土,而且出土的量非常大,遠非簡單的孤證。更別説草原上應該還有更多才對。
這樣看來,如果塞外民族對亞歷山大的崇拜在14世紀還有,那再延續個三百年到17世紀似乎也沒那麽奇怪。俄羅斯人在尼布楚談判時記錄康熙讓談判人員稱自己是亞歷山大的繼承人一事可能還真的不是單純的誤記。
不過,在中文史料中我們幾乎無法發現相關的内容,只有新唐書中對於安祿山的記載似乎可以對照:
「安祿山,營州柳城胡也,本姓康。母阿史德,為覡,居突厥中,禱子於“軋犖山”,虜所謂“鬥戰神”者」
但是,鬥戰神和大汗畢竟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這兩者閒也隔了從唐到元五百年以上的時間,這漫長時間中的種種變化就難以想象了。
---------------
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理解呈現,我直接讓劇中人物用中國來稱呼,在那邊天朝隋氏的就省起來,反正主述者也是外國人。
「桃花石」一般學界認為是「陶唐」的音譯,也就是中國堯帝的王朝,李唐算是繼承者。所以雖然文件出土晚於故事,但我還是使用來增加趣味性。
至於突厥蒙古與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有什麼關係?我們並沒有結論。
在群英傳裡,我採取的是「道統繼承」的角度。
事實上,宋元明清就是這樣的套路:我不是原住民,也不是本國人,但我依然可以繼承這個國家的道統。
前朝的統治權。
我個人常說的,最基本就是土地契約的繼續承認。
對,不是接繼承受。
第一時間宣布馬照跑舞照跳,當然是假的,新政府後面一定給你新法規。
但百業皆可動,唯房不能打。
至於新政府的士兵拿著刀槍武器去搶房,那就叫潛規則。
玩太大新政府會倒台這樣。
回過來說。
我會認為,是突厥跟蒙古「選擇了自己的祖先道統」,追溯到亞歷山大大帝身上。
在中國史書上,匈奴、鮮卑也用過一樣的手法,聲稱自己的祖先是夏禹,是軒轅黃帝。
是合法的炎黃子孫。
在中亞的統治權上,選擇亞歷山大大帝,自然是更加好棒棒的。
特別是他們壓倒了波斯帝國嘛。
那也歡迎回頭看我用《周書》還原的突厥樣貌。他們建立廣大的突厥汗國時,很重要的手法就是「洗血統」。
如果你熟日本史,就知道天皇也被這樣洗過。
我知道這個資料後,就有想過要用在群英傳裡。
天賜良機,這一回出現了一個突厥人,足以連結更上一回的劇情。
李世民北上繞路,這只是當時靈機一動,根本沒規劃。這回一開寫就發現,嗯,就是內文說的:禹門口不是騎兵上得去的,上去了晉陝峽谷也根本不可能渡河。
怎麼辦呢?開始搜尋渡口,找到了孟津。
準備要寫孟津了,但李世民劉文靜又怎麼知道這裡可以走呢?
繼續搜,孟津的隔壁,就叫做呂梁。
然後找到「遣陳演壽、史大奈領步騎六千,趨梁山渡河」。
去梁山。
原來答案就在史料中,根本不需要我瞎掰。
那這邊你也可以看到,史書兵力啦將領啦的配置,跟演義不同。不過這一戰我就是要塑造李世民的英雄形象。
當我發現,史大奈是這個人後來得到的漢名,本人是記錄在突厥傳中的特勒大奈。一切就連起來了。
李世民的英雄形象,不需要以他突然好聰明好會打來建立。我讓他跟隨歐亞大陸上最強英雄的腳步,一步步走向「天可汗」就行了。
而我很早就想過,要讓李世民跟突厥的關係更緊密一點,想要讓他學習使用突厥人專門的戰術。
其實李淵就是一個擅長模仿突厥的將軍喔,所以他早年打突厥很厲害。突厥人常常以為李淵的部隊,只是他們的一個不知名游牧部落。所以被很容易李淵偷襲成功。
可惜我知道這件事有點晚,沒能放在故事裡。
不然想想都挺酷的。
總之,這邊一次性解決了許多我想要用的梗。
梗放著,就會忘。
畢竟我沒有把整個演義大綱拉完,設計起承轉合高潮起伏,就是單純看到哪寫到哪。
希望大家會喜歡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