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靈,與反墮胎:表語言,與裏現實

2019/11/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謝宜安
墮胎會產生嬰靈嗎? 我們對於「嬰靈」的認知存在許多誤會。其中最大的誤會,是認為嬰靈「一直以來都存在」。因為一直以來都存在,所以不需要懷疑嬰靈的真實性,所以有人可以像圖中一樣,不假思索地說出「墮胎會產生嬰靈」。 但真的是這樣嗎?…www.facebook.coma
一位朋友提及臉書上一篇關於「嬰靈與反墮胎」的文章,要我說說意見。那篇文章大意是說有人以墮胎會有嬰靈的理由,支持反墮胎的立法。而我的想法如下:

傳統社會裡 人的不安透過宗教導入社會秩序之中

首先,如果要談宗教,就要瞭解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階層、不一樣的社會結構,都會有不一樣的宗教觀,對生命、對靈的想像也會不一樣。
傳統社會,他們對於「靈」這件事,都希望能找到一個安定、可以合理安排的位置來安放,建立秩序。一個女性、一個婦人若感到不安,他去廟裡抽籤問卜,透過解籤的方式,他們的不安會被導入到傳統價值觀裡,他們會找到歸宿,安身立命,符合秩序。
現代身心靈領域對於靈魂的觀點,和傳統宗教有很大的不一樣。(圖片擷取自博客來)

中產階級的都會生活 流行著獨立自主的靈性思想

但在都市較為流行的New Age,他傳達的就可能是另一套靈的觀念。嬰兒那小小生命,可以被視為是靈魂選了一個媽媽,想要來地球玩,是一個來體驗生命的旅程。如果嬰兒死了,他就是繼續回到天堂遊樂,而媽媽是藉此體驗生產和墮胎帶來的心理衝擊。
同樣都是宗教,不同階級、不同社會、不同時代的宗教觀,就是那麼不一樣。在傳統大眾階級,他就是講你要愛你爸、愛你媽、愛你祖先、愛你嬸嬸、愛你叔公、甚至還要愛鄰如己,你要是敢強出頭就會被集體貶抑。但在都市裡,就會講要愛自己,愛自己的身體,愛自己的心靈,愛自己心裡的真我。因為中產階級本來就是要愛自己、要展現自己能力,才能在社會出人頭地。
中研院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每隔幾年就會做一次台灣社會變遷的調查。那個時代,台灣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業社會,社會結構面臨快速轉變。於是社會上許多的議題與價值觀也變得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分歧。(圖片擷取自中研院民族所)

宗教語言只是合理化自身立場的工具
生活處境的差異才是問題的本質

所以,重點也許根本不是宗教觀、不是道德觀,而是彼此待的環境根本不一樣。而那些宗教、道德觀,很多時候就是一套說辭,一套用來合理化自身立場的說辭。如果是兩套不同的說辭對撞,就會變成神學大戰。但無論怎麼戰,對我來說,其實真正的癥結點就還是彼此社會的位階不一樣。
為什麼同樣在台灣,人們對於生命、對於女性權益、對於衛教資訊的接收會那麼不對等?這除了階級問題,也許還包括了資源分配不均、城鄉差距等問題。
再放大以歷史脈絡來看,台灣這二三十年來本來就面臨社會的大變遷,兩代三代所受的教育根本差異很大。而城鄉人口流動也造成資訊大斷層。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社會爭議,想想其實根本也不奇怪。
所謂的婉飾之言(euphemism),就是用表面的漂亮話來掩飾真正的現實情境。這種語言策略常常發生在政治、宗教等領域上。
對我來說,這些不對等造成的人在觀念、脾性上的不同,這才是真正內裏的「裏現實」。而那些為了正當化自己觀點,到處援引的論點、神學理論、道德論述等等,都是用來替自己辯護、裝飾用的「表語言」。
文章最後我要說的是,和人爭論時,不要掉入他人表面的文字遊戲裡,這打不到彼此的痛處,無法真正觸及對方內裏,更遑論溝通了。千萬別逞口舌之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4會員
74內容數
洪七 討厭醜東西。但我的美醜觀可能跟凡民俗子不太一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