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跟國小三年級的小朋友談「拒絕」這件事,還順便談談追求跟心意是什麼。
小孩發出的疑惑:
於是我第一步釐清:「所以你很看重別人替你準備的心意嗎?」
小孩:「當然啊!所以我不能拒絕他吧?他是好心,還是因為喜歡我,那都是心意。」
「你重視別人的用心,這樣很好。」還是必須肯定這部分,但是得繼續往下說:「不過別人很用心,不代表你必須接受,你有『拒絕』的權力。」
小朋友還是用吃的當例子最好理解了!
「我今天很喜歡你,非常為你著想,我太喜歡你了,所以決定每天送你吃苦瓜!一天三餐都是滿滿的苦瓜!你不能吃其他東西,因為我喜歡你,然後我只想看你吃苦瓜。」
小朋友全世界最驚恐:「不要!!!!!!」
「可是苦瓜是我的心意耶?這是我替你準備的欸,你怎麼可以拒絕我的苦瓜?」
「但是我不喜歡吃苦瓜啊!!」
這時候我舉了極端的例子:「你竟然拒絕我的苦瓜,我不能接受有人拒絕我,所以我決定捅你一刀。」然後做了一個捅他的動作。
其實在這之前,我為了成績的事在跟他聊「自我價值評定」的問題,所以我先分析極端案例:「我把你對我的感情,當作判斷我值幾分的方法,我沒有其他工作、學校、朋友、家人的評分,還有最重要的:我沒有我對我自己的評分,所以你一拒絕我,砰!我零分,那我就瘋掉了!瘋掉的人什麼可怕的事都做得出來。」
在他跳針「可是這是他的心意」和「他很可憐所以我要接受他」之前,我趕緊先問一個關鍵的問題:「你喜歡吃苦瓜嗎?」
小朋友:不要!!!
「所以我,一個說喜歡你的人,在你說你不喜歡苦瓜的時候,應該做什麼?」
小朋友:「不要給我苦瓜。」
小朋友畫風一轉:「老師可以給我喝可樂嗎?」
「不可以^^」
回到心意的問題:「所以我在知道你不喜歡苦瓜的情況下,還繼續塞給你一天三餐的苦瓜,因為我超級喜歡看你吃苦瓜,我想要讓你吃苦瓜,我覺得你適合吃苦瓜。甚至你不吃苦瓜,我會打電話叫你吃,請你的朋友、爸爸媽媽督促你吃,甚至跑到你面前,把苦瓜剁好夾在筷子上戳到你嘴巴裡面讓你吃──請問,這是我喜歡你?還是只是我喜歡,並且一定要達成『你要吃苦瓜』這件事?」
小朋友這時候已經可以懂了,但他還是想要繼續問:「那如果你為了買苦瓜傾家蕩產呢?你買苦瓜買到沒錢了!我這樣是不是對不起你?」(天啊這個例子超可怕)
「我有問過你要不要吃苦瓜嗎?如果你叫我去買苦瓜,買到我破產,然後才說:『我不喜歡吃』,那你也有責任。但今天我沒有問你,甚至被拒絕後還堅持買給你,那是我自己的問題。」
「剛剛講的是你有可能會遇到,但希望偏少數、或者是不要遇到的人。」舉完極端例子,回到一般案例:「如果你今天送人東西,被拒絕了,會怎麼樣呢?」
「會很難過。」
「然後呢?」
「會很生氣。」
「再然後呢?」
「然後會、然後會……」
其實這時候已經超出小三孩子想像的範圍了。
我就跟他說了:「如果我被拒絕,我會很難過、很生氣、很失望,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我還有其他評分方法在,我有我對我自己的評分,我知道我不是壞人、垃圾,只是你剛好不喜歡苦瓜而已。」
「每一個人都需要練習拒絕人,每一個人也都要練習被拒絕。」
「這也要練習喔?」
「要啊,我們來練習一次。」我假裝拿東西給他,「這裡是我送給你的苦瓜,這是我的心意,請你收下。」
小朋友笑得很甜:「謝謝你,但是我不要。」
「你拒絕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