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黃雅慧
新冠肺炎疫情從亞洲地區擴散到世界各地,連帶造成近期國際油價崩跌,使得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市場恐慌情緒蔓延,國際預測機構紛紛下修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台灣不意外地也受到波及。經濟智庫“台灣經濟研究院”於3月25日發佈景氣動向調查,指出台灣2月份製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同步下滑。
台經院指出,2月台灣整體營業氣候測驗點全面下滑,其中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8.73點,較1月減少5.31點,為自2019年1月以來的新低;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6.09點,較1月減少3.79點,為自2016年9月以來新低;營建氣候測驗點為90.02點,較1月下滑5.70點,為連續第二個月的下跌,為2017年6月以來新低。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隨著疫情從亞洲擴散到全球,台經院對於經濟成長的下降幅度預測也從0.1%修改為下降0.5%。孫明德說,疫情首先對區域服務業、空運有重大影響,這些產業估計要到疫情結束後2至3個月才會好轉。
至於台灣的貿易表現,孫明德指出,台灣1、2月的進出口表現因有春節因素,還算穩定;就各產業來看,製造業2月看壞的比重高,但普遍評估下半年疫情控制後會趨好;服務業的部分,相較於中國大陸1月及2月消費品零售額-20.5%,台灣則是-1.4,由此可見台灣的消費動能依舊在,但業者對未來半年不樂觀。
孫明德表示,製造業在疫情之後或許能快速反彈,但服務業恢復信心需要時間。製造業現在有5G,未來可帶動信息業發展,而服務業則需要靠政府內需帶動。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則說,這次新冠疫情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時主要的衝擊是消費層面,這次則是供應鏈的問題,甚至還有歐美需求端的狀況。他認為,生產面的供應鏈會慢慢恢復,現在主要看需求,例如航空業就非常慘,這也迫使許多國家發現金刺激民眾消費,希望藉此帶動需求。
張建一說,美國本季經濟成長指標同樣不樂觀,而這又將會如何影響到台灣經濟?他表示,這端看歐美的需求面減少多少,因為目前掌握的信息還不夠,無法得知未來疫情高峰期在哪裡,也無法判斷歐美的需求面到底降多少。
張建一指出,目前台灣尚未見到通縮的情況出現,但台灣央行已經分別下調經濟成長率及核心CPI。他表示,各國應該掌握原則,主動做好份內可以做的,而非被動受外部影響。其中,台灣的公股銀行會扮演重要任務,必須先讓企業能存活,再等待時機復甦。否則一但公司關閉、減薪、失業,連帶會讓消費出問題,實體經濟會陷入惡性循環。
不過,張建一認為台灣相對其他國家是樂觀的,即便在進出口與消費層面確實受到影響。現在就寄望民進黨政府的紓困方案救急,以維持基本消費能力,此外,民進黨政府也持續推行公共建設,藉此維持台灣基本經濟動能。
張建一特別提醒,因目前美元流動性出現問題,所以金融業必須小心。在疫情過後,勢必會重新檢討全球化課題,因為這次疫情發展迄今,突顯出各國生產連結太深所帶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