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歷史在重演嗎?《瘟疫與人》的讀後感

2020/03/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若以《瘟疫與人》的觀點來看待目前的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也許可以說它是一種當今所有人都沒有抗體的新病毒,其來源有至少有三種可能:逃過所有現存疫苗的突變病毒、源自生態體系失衡的陌生微生物、也可能來自不明的生物性實驗。

這本書在1998年已有中文版,由陳建仁(現在的副總統)所審定,而內容依然適用於現今的大部分情況,以下是內容提到的幾個重要概念:

1.文明人口愈密集,疾病傳播性愈高:
如農業定居型態、都市社會生活,容易爆發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懷所導致的傳染病,例如霍亂起因於水源污染。

2.地區交流愈緊密,疾病毀滅性愈低:
對於與各種地區緊密來往的大陸來說,由於千百年來與來自各地的傳染病共生,使得人口群體已經產生一定的抗體和免疫力。不少古老傳染病發展為兒童性疾病,而不致於殺死多數成年人口,這使得社群可以繼續穩定運作。

3.地區越孤立隔絕,疾病毀滅性愈高:
如日本群島、英倫諸島、尚未接觸海外的美洲印地安社群,在歷史上都遭受傳染病反覆削減人口所苦。這是因為孤立的島國與社群較少接觸複雜的異國微生物,使得當地人們的抗體與免疫系統不足以因應來自海外的新型傳染病。

而在全球化的今日,潛在病毒傳播的風險雖然大幅提高,但公共衛生體系已在二戰後在世界各地紮根,且在過往歷史的經驗累積與學術研究下,也對病毒特性與疫苗知識有更多的了解,使得流行病往往在短短幾週內便能獲得控制。

然而,有些病毒的基因容易發生突變(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時會令現有的疫苗失效,而引起新一波的大流行。當今的國家若要能快速因應多變的病毒傳染,至少要有兩個條件:公共衛生管理當局有足夠敏捷的應變能力,以及私人企業願意立即合作並大規模作製造疫苗。

但即使這樣,依然存在幾個大規模流行病的風險。其中一項,是大自然被人為干擾後,生態體系裡原有的陌生微生物,突然進入到對此毫無抗體的人類社會裡。這對當今密集人口的全球村而言,很可能會成為全新且毀滅性的死亡災難。另一項,則是用於癱瘓敵國人民的生物學研究,若其研究的生物武器出於各種原因散播出去時,也可能會造成部分地區或全世界的災難。

而現今的CoVid-19病毒傳播情況,驗證了上述的觀點,若當局沒有足夠的對應能力,全國很容易就會被傳染力極強的病毒攻陷。無論這種病毒從何而來,對世界各地都是一大考驗,且已經對人類生活造成了重大衝擊;換句話說,我們這一代的人,正在見證新的傳染病是如何改寫人類的歷史。
因此本文以《瘟疫與人》在1998年的末段做為結尾,事實上這段也會適用於2020年之後的未來:

就目前及不久的將來而言,很顯然,人類依舊是處在這個星球已知生態變動最劇烈也最特異的階段。因此,在不久的將來,正如不久的過去般,微寄生與巨寄生間現存的平衡中,出現的不會是穩定性,而會是一系列劇烈變遷及突兀的震盪。

想了解等在我們前方的東西,就像要了解我們過去所經歷的東西般,絕對不能忽視傳染病所扮演的角色。我們能改變巧思、知識及整合組織,但是不能消除人類容易遭受寄生物侵入的特性。




艾咪
艾咪
一個喜歡思考、寫作的人,持續探索自己所能達到的最大可能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