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歷史在重演嗎?《瘟疫與人》的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若以《瘟疫與人》的觀點來看待目前的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也許可以說它是一種當今所有人都沒有抗體的新病毒,其來源有至少有三種可能:逃過所有現存疫苗的突變病毒、源自生態體系失衡的陌生微生物、也可能來自不明的生物性實驗。

這本書在1998年已有中文版,由陳建仁(現在的副總統)所審定,而內容依然適用於現今的大部分情況,以下是內容提到的幾個重要概念:

1.文明人口愈密集,疾病傳播性愈高:
如農業定居型態、都市社會生活,容易爆發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懷所導致的傳染病,例如霍亂起因於水源污染。

2.地區交流愈緊密,疾病毀滅性愈低:
對於與各種地區緊密來往的大陸來說,由於千百年來與來自各地的傳染病共生,使得人口群體已經產生一定的抗體和免疫力。不少古老傳染病發展為兒童性疾病,而不致於殺死多數成年人口,這使得社群可以繼續穩定運作。
3.地區越孤立隔絕,疾病毀滅性愈高:
如日本群島、英倫諸島、尚未接觸海外的美洲印地安社群,在歷史上都遭受傳染病反覆削減人口所苦。這是因為孤立的島國與社群較少接觸複雜的異國微生物,使得當地人們的抗體與免疫系統不足以因應來自海外的新型傳染病。

而在全球化的今日,潛在病毒傳播的風險雖然大幅提高,但公共衛生體系已在二戰後在世界各地紮根,且在過往歷史的經驗累積與學術研究下,也對病毒特性與疫苗知識有更多的了解,使得流行病往往在短短幾週內便能獲得控制。

然而,有些病毒的基因容易發生突變(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時會令現有的疫苗失效,而引起新一波的大流行。當今的國家若要能快速因應多變的病毒傳染,至少要有兩個條件:公共衛生管理當局有足夠敏捷的應變能力,以及私人企業願意立即合作並大規模作製造疫苗。

但即使這樣,依然存在幾個大規模流行病的風險。其中一項,是大自然被人為干擾後,生態體系裡原有的陌生微生物,突然進入到對此毫無抗體的人類社會裡。這對當今密集人口的全球村而言,很可能會成為全新且毀滅性的死亡災難。另一項,則是用於癱瘓敵國人民的生物學研究,若其研究的生物武器出於各種原因散播出去時,也可能會造成部分地區或全世界的災難。

而現今的CoVid-19病毒傳播情況,驗證了上述的觀點,若當局沒有足夠的對應能力,全國很容易就會被傳染力極強的病毒攻陷。無論這種病毒從何而來,對世界各地都是一大考驗,且已經對人類生活造成了重大衝擊;換句話說,我們這一代的人,正在見證新的傳染病是如何改寫人類的歷史。

因此本文以《瘟疫與人》在1998年的末段做為結尾,事實上這段也會適用於2020年之後的未來:

就目前及不久的將來而言,很顯然,人類依舊是處在這個星球已知生態變動最劇烈也最特異的階段。因此,在不久的將來,正如不久的過去般,微寄生與巨寄生間現存的平衡中,出現的不會是穩定性,而會是一系列劇烈變遷及突兀的震盪。

想了解等在我們前方的東西,就像要了解我們過去所經歷的東西般,絕對不能忽視傳染病所扮演的角色。我們能改變巧思、知識及整合組織,但是不能消除人類容易遭受寄生物侵入的特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咪的沙龍
4會員
15內容數
以高效益的方式生活,讓我們能以最大的心力專注在生命中對個人最有意義的部分。
艾咪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01
「丟掉東西的原因在於:一但你開始丟棄許多有型的雜物,新的推動力就會開始作用。」  —《丟掉50樣東西,找回100分人生》 這幾天我清掃房間,捐出或丟掉了許多東西,包括十幾件的舊衣服、十幾本的舊書籍、幾十頁的舊文件、一些零碎的雜物和擺飾品...等等;並將桌子也重新整理了一下,只留下常用的文具、資料夾與
2020/06/01
「丟掉東西的原因在於:一但你開始丟棄許多有型的雜物,新的推動力就會開始作用。」  —《丟掉50樣東西,找回100分人生》 這幾天我清掃房間,捐出或丟掉了許多東西,包括十幾件的舊衣服、十幾本的舊書籍、幾十頁的舊文件、一些零碎的雜物和擺飾品...等等;並將桌子也重新整理了一下,只留下常用的文具、資料夾與
2020/05/25
《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一書中提到有錢人是很用心對待「錢」的,這可以體現在他們使用品質好的長皮夾,因為這是能讓「鈔票」感到舒適的容器 一個品質佳的長皮夾,對「鈔票」而言就像一個高級而寬敞的五星級飯店,就像良禽擇木而居,財富也會選擇能讓他們安心待下來的場所。而最具體、直接的場所,就是我們常
Thumbnail
2020/05/25
《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一書中提到有錢人是很用心對待「錢」的,這可以體現在他們使用品質好的長皮夾,因為這是能讓「鈔票」感到舒適的容器 一個品質佳的長皮夾,對「鈔票」而言就像一個高級而寬敞的五星級飯店,就像良禽擇木而居,財富也會選擇能讓他們安心待下來的場所。而最具體、直接的場所,就是我們常
Thumbnail
2020/05/08
「如果你覺得改變習慣很難,問題不在你,而在你的系統。惡習一再復萌,並非因為你不想改變,而是因為你的系統不適合改變。」 《原子效應》的特色在於淺顯易懂,看完後再看其他類似的著作會更有啟發,如《為什麼我們那樣工作,這樣生活?》、《複利效應》、《高績效心智》等。 培養習慣的四個步驟 此書提到習慣養成的
2020/05/08
「如果你覺得改變習慣很難,問題不在你,而在你的系統。惡習一再復萌,並非因為你不想改變,而是因為你的系統不適合改變。」 《原子效應》的特色在於淺顯易懂,看完後再看其他類似的著作會更有啟發,如《為什麼我們那樣工作,這樣生活?》、《複利效應》、《高績效心智》等。 培養習慣的四個步驟 此書提到習慣養成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想了解等在我們前方的東西,就像要了解我們過去所經歷的東西般,絕對不能忽視傳染病所扮演的角色。傳染病在歷史上出現的年代早於人類,未來也將和人類天長地久地共存,而且,它也一定會和從前一樣,是人類歷史中的一項基本參數和決定因子。
Thumbnail
想了解等在我們前方的東西,就像要了解我們過去所經歷的東西般,絕對不能忽視傳染病所扮演的角色。傳染病在歷史上出現的年代早於人類,未來也將和人類天長地久地共存,而且,它也一定會和從前一樣,是人類歷史中的一項基本參數和決定因子。
Thumbnail
上星期,閱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其姊妹刊物《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薈萃 ,NEJM Journal Watch 》,發現 :  全球在疫苗接種開始大量接種,新的疫情減緩了,但科學家同時也發現 有打疫苗,疫情在下降 沒打
Thumbnail
上星期,閱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其姊妹刊物《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薈萃 ,NEJM Journal Watch 》,發現 :  全球在疫苗接種開始大量接種,新的疫情減緩了,但科學家同時也發現 有打疫苗,疫情在下降 沒打
Thumbnail
COVID 19 病毒疫情的最終結果: 是人類和病毒共同的進化、也是病毒變種的新生。 這代價就是:人類要死很多 、達成群體免疫,然後病毒還依然在。 剛閱讀了病毒的大疫情歷史,整理一下: 歷史上能和現在的COVID 19 全球疫情,最相似的就是西班牙大流感病毒。 西班牙大流行病毒 ( H1N1) 
Thumbnail
COVID 19 病毒疫情的最終結果: 是人類和病毒共同的進化、也是病毒變種的新生。 這代價就是:人類要死很多 、達成群體免疫,然後病毒還依然在。 剛閱讀了病毒的大疫情歷史,整理一下: 歷史上能和現在的COVID 19 全球疫情,最相似的就是西班牙大流感病毒。 西班牙大流行病毒 ( H1N1) 
Thumbnail
為什麼疫情會在中國傳開?為什麼全世界都無法倖免?我試圖用「瘟疫與人」這本書的論點來重新分析武漢肺炎大流行的遠因
Thumbnail
為什麼疫情會在中國傳開?為什麼全世界都無法倖免?我試圖用「瘟疫與人」這本書的論點來重新分析武漢肺炎大流行的遠因
Thumbnail
長阿含經·起世因本經第九卷·住劫品第十記載, 世間(地球)三中劫:刀兵、飢饉、疾疫 此次遭疾疫新冠病毒-19染上而被剷除機率高的實驗組對象大致上有: 1.多重慢性疾病病患 2.年齡增上者 3.老菸鎗們 4.長期過勞免疫力低下的勞動者 5.家無恆產、每月左進右出者 6.倒楣者與其它 對照組:健康人與
Thumbnail
長阿含經·起世因本經第九卷·住劫品第十記載, 世間(地球)三中劫:刀兵、飢饉、疾疫 此次遭疾疫新冠病毒-19染上而被剷除機率高的實驗組對象大致上有: 1.多重慢性疾病病患 2.年齡增上者 3.老菸鎗們 4.長期過勞免疫力低下的勞動者 5.家無恆產、每月左進右出者 6.倒楣者與其它 對照組:健康人與
Thumbnail
若以《瘟疫與人》的觀點來看待目前的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也許可以說它是一種當今所有人都沒有抗體的新病毒,其來源有至少有三種可能:逃過所有現有疫苗的突變病毒、源自生態體系失衡的陌生微生物、也可能來自不明的生物性實驗。 這本書在1998年已有中文版,由陳建仁(現在的副總統)所審
Thumbnail
若以《瘟疫與人》的觀點來看待目前的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也許可以說它是一種當今所有人都沒有抗體的新病毒,其來源有至少有三種可能:逃過所有現有疫苗的突變病毒、源自生態體系失衡的陌生微生物、也可能來自不明的生物性實驗。 這本書在1998年已有中文版,由陳建仁(現在的副總統)所審
Thumbnail
這些情節雖然荒謬,卻總是在現實世界如實呈現。 作品能夠巧妙表現如此相似的災難現象,絕對不是因為作者們擁有預知能力,所以才能描寫出來;其實,只要我們懂得依照合理的邏輯去推測「它們為什麼會發生」,我們大致就能掌握災難敘事的可預期現象──
Thumbnail
這些情節雖然荒謬,卻總是在現實世界如實呈現。 作品能夠巧妙表現如此相似的災難現象,絕對不是因為作者們擁有預知能力,所以才能描寫出來;其實,只要我們懂得依照合理的邏輯去推測「它們為什麼會發生」,我們大致就能掌握災難敘事的可預期現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