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津海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日搬進一個港邊木屋(大概就離海水20多公尺),以前似乎是供給水手起居的宿舍,房裡採光良好空間寬敞。港邊仍有船隻與起重機在運作,房子緊鄰鐵軌,送貨的火車不時經過。像村上春樹小說裡重考生隱居專注唸書的地方。

面對海港視野遼闊,海風徐徐,想起大二暑假,很多個凌晨騎車滿載器材過過港隧道至旗津,和學長姐與阿德,等待陽光等待渡輪。意識未明的在渡輪上悠悠晃晃,看著、拍著那些過場片段。「5.4.3.2....」到喊「卡」期間大家靜默且專注,雖然那些片段有些根本不會剪進片裡,但總覺得自己在參與什麼偉大的事。

有一回我們在民宅後門窄巷中,尋找定點等待陽光。正午頂光垂直,從獨棟與獨棟的民宅間縫隙,像切開暗影,一道道光束從頂落下,在後門清洗魚肉的老婦人,趴坐在棄置鐵馬椅墊上的花貓,在轉角對弈的老者,四通八達全都清晰可見,有些窗邊加裝鐵欄,有些蓋了遮雨棚,那些本該直倏倏的光的甬道,變得像裂痕,歪曲傾斜。沿著那些裂痕,我們不停轉彎,那些場景都那麼地像,地上遺留的魚內臟、花貓、對奕的老者,你甚至不確定那隻貓是不是原本那隻。往盡頭光度刺眼的地方走,就會出現在另一個完全陌生的門牌號碼前。(那是種緩慢沸騰式的焦慮,總覺好像就在附近卻又找尋不到,然後在同一個眼熟的地方不停打轉。)在一窄巷裡,未成年的男主角,站在陰影處伸手觸摸從頂落下滿滿塵埃的光束。那不知道是不是暗喻一種指引,一個方向的指引。我沒有問過學姐(編劇與導演)。那時候我還沒聽過德布希的《Clair de Lune》,如果有的話,也許在現場會落淚也說不定。

當初劇組的人員似乎都過的不錯。在自己路上的都持續推進著。
不知道那兩個未成年的演員變成什麼樣的大人了。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海潮之聲》也是在我記憶中非常久遠的一部吉卜力電影,尤其在小時候看其實看不太懂,現在回頭看來,還真是喜歡《海潮之聲》描寫青春懵懂幼稚與純粹的喜歡。 在電影的開頭,男主角杜崎在車站隱約看見了一位認識的女生,電車一駛而過,那個女生也不見蹤影,接著進入男主角高中的回憶。杜崎與松野在一同抗議學校畢業旅行延
Thumbnail
平常日的車廂沒什麼人,會搭的多半是當居民。 單軌列車晃呀晃搖一缸魚群的夢。 光影在鄉間游移,一旁有柑橘樹結果澄澄,輕掠過車窗。
Thumbnail
我住在池上、海端的交界,黎明時分,雲霧瀰漫在山頭,很美。我也喜歡到玉長公路、長濱看日出,美,但是那是「海邊」日出的美,與山邊日出,又是不同的感受 。 大坡池的「霧漫池上」,很美,但是因為地形的關係,是一種被籠罩包覆的美,迷濛又隱秘。而豐南村晨曦的美,是安然、閒適,與世無爭的美。
即使不需要進入褪羽季,海岸依然吹拂強勁的冷風,生長於沿海一帶的草本植物隨著風勢摩娑作響,打在礁岩浪潮所激起的水花到處飛散。距離海岸不遠處、位於狹小海灣的漁港聚集了大量漁工。他們忙著替剛回港的漁船卸載魚貨,送上外地商隊帶來的大型貨車。海面上仍有數艘漁船忙著作業。正逢季節變換之際,此刻海洋到處都有豐富的
觀賞這部電影很像河流通過身體,給人很冰涼舒服的感覺,主要是場景的設定就是一個偏僻的小鎮,透過電影的色調、風景、背景音樂所形成的感受。不過在這種感受之下,隨著電影的進行慢慢會有一個微微的壓抑感,像是Ellie永遠在皺眉頭、處在狹小的火車亭、惡趣味的微霸凌、一些聽都沒聽過的書籍、父親的高成低就等。而結束
Thumbnail
  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起初以為是科幻故事(宛如影集《闇》中的隧道),中間以為是愛情故事(女主角返回男主角的部落經營海風酒店),結果是環境抗爭故事。當看到「太陽能板做成的塑膠向日葵戶外藝術」時,筆者噗嗤一笑,果然猜到是花蓮秀林鄉和平村的「台泥DAKA園區」。猶記兩年前,與內人騎著單車由台東往羅
比早晨還要猛烈的海風自遙遠的海平面吹襲而來,暈紅的雲層間浮現斗大金黃的夕陽,自外海歸來的漁船正一一歸港,沉寂寂寥的漁村迎來難得的熱鬧時刻。下村區湧入大量人潮,平時空無一物的街邊忽然冒出一間又一間烤魚攤,向著剛下工的工人和漁民兜售廉價啤酒、烤餅還有烤魚。 提德從朗寧大道的岔路前往下村區,熟門熟路地找
Thumbnail
〔新竹南寮漁港〕已經蛻變為觀光港市,〔南寮漁港旅遊服務中心〕非常之顯眼,港區還設有〔波光市集〕、〔南寮魚鱗天梯〕、〔親子沙灘)、二樓高溜滑梯,還有可供放風箏的廣濶海岸草地。
Thumbnail
在那個悠長的夏日午後,西子灣不經意地展開它的美,如同一幅精緻的水彩畫卷,在時間的流轉中靜靜地散發著海的氣息。沙灘上,那金黃色的細沙,宛如上帝不經意灑落的金粉,輕柔而溫暖,像極了母親的手掌,溫柔地撫摸著每一個踏上它的旅人。 海浪,那永恆的詩人,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節奏吻著沙灘,每一次輕拍都是大海
我是來自異鄉的過客 來到東海岸的都城  是海水的潮聲 喚我來  是海鳥的飛翔 帶我來 恬靜安閒的背後 沒有喧嚷         沒有雜鬧         只有宜人的夜 夜裡 睡眠沉熟 我悄然而行 怕驚醒 這都城的夢 學庸76.01.31 記至陳志明家中有感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海潮之聲》也是在我記憶中非常久遠的一部吉卜力電影,尤其在小時候看其實看不太懂,現在回頭看來,還真是喜歡《海潮之聲》描寫青春懵懂幼稚與純粹的喜歡。 在電影的開頭,男主角杜崎在車站隱約看見了一位認識的女生,電車一駛而過,那個女生也不見蹤影,接著進入男主角高中的回憶。杜崎與松野在一同抗議學校畢業旅行延
Thumbnail
平常日的車廂沒什麼人,會搭的多半是當居民。 單軌列車晃呀晃搖一缸魚群的夢。 光影在鄉間游移,一旁有柑橘樹結果澄澄,輕掠過車窗。
Thumbnail
我住在池上、海端的交界,黎明時分,雲霧瀰漫在山頭,很美。我也喜歡到玉長公路、長濱看日出,美,但是那是「海邊」日出的美,與山邊日出,又是不同的感受 。 大坡池的「霧漫池上」,很美,但是因為地形的關係,是一種被籠罩包覆的美,迷濛又隱秘。而豐南村晨曦的美,是安然、閒適,與世無爭的美。
即使不需要進入褪羽季,海岸依然吹拂強勁的冷風,生長於沿海一帶的草本植物隨著風勢摩娑作響,打在礁岩浪潮所激起的水花到處飛散。距離海岸不遠處、位於狹小海灣的漁港聚集了大量漁工。他們忙著替剛回港的漁船卸載魚貨,送上外地商隊帶來的大型貨車。海面上仍有數艘漁船忙著作業。正逢季節變換之際,此刻海洋到處都有豐富的
觀賞這部電影很像河流通過身體,給人很冰涼舒服的感覺,主要是場景的設定就是一個偏僻的小鎮,透過電影的色調、風景、背景音樂所形成的感受。不過在這種感受之下,隨著電影的進行慢慢會有一個微微的壓抑感,像是Ellie永遠在皺眉頭、處在狹小的火車亭、惡趣味的微霸凌、一些聽都沒聽過的書籍、父親的高成低就等。而結束
Thumbnail
  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起初以為是科幻故事(宛如影集《闇》中的隧道),中間以為是愛情故事(女主角返回男主角的部落經營海風酒店),結果是環境抗爭故事。當看到「太陽能板做成的塑膠向日葵戶外藝術」時,筆者噗嗤一笑,果然猜到是花蓮秀林鄉和平村的「台泥DAKA園區」。猶記兩年前,與內人騎著單車由台東往羅
比早晨還要猛烈的海風自遙遠的海平面吹襲而來,暈紅的雲層間浮現斗大金黃的夕陽,自外海歸來的漁船正一一歸港,沉寂寂寥的漁村迎來難得的熱鬧時刻。下村區湧入大量人潮,平時空無一物的街邊忽然冒出一間又一間烤魚攤,向著剛下工的工人和漁民兜售廉價啤酒、烤餅還有烤魚。 提德從朗寧大道的岔路前往下村區,熟門熟路地找
Thumbnail
〔新竹南寮漁港〕已經蛻變為觀光港市,〔南寮漁港旅遊服務中心〕非常之顯眼,港區還設有〔波光市集〕、〔南寮魚鱗天梯〕、〔親子沙灘)、二樓高溜滑梯,還有可供放風箏的廣濶海岸草地。
Thumbnail
在那個悠長的夏日午後,西子灣不經意地展開它的美,如同一幅精緻的水彩畫卷,在時間的流轉中靜靜地散發著海的氣息。沙灘上,那金黃色的細沙,宛如上帝不經意灑落的金粉,輕柔而溫暖,像極了母親的手掌,溫柔地撫摸著每一個踏上它的旅人。 海浪,那永恆的詩人,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節奏吻著沙灘,每一次輕拍都是大海
我是來自異鄉的過客 來到東海岸的都城  是海水的潮聲 喚我來  是海鳥的飛翔 帶我來 恬靜安閒的背後 沒有喧嚷         沒有雜鬧         只有宜人的夜 夜裡 睡眠沉熟 我悄然而行 怕驚醒 這都城的夢 學庸76.01.31 記至陳志明家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