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刪掉了社群媒體的App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方格子的寫作居然不知不覺就超過了半年來到十個月,
這樣一數覺得還蠻開心的。
開心自己有把當初自己想做的事情付諸行動,

最初想寫字,就只是因為想法很多,想試著分享看看屬於自己的觀點,
以及用文字,把一些生活裡很純粹的心情記錄下來。
當然也有在寫到一半感到茫然的時候。
譬如在寫完強風吹拂後,感覺掏出了太多自己的精神,
頓時有些失焦,覺得自己沒有那樣強大的能量再產出什麼。
但還是想寫,會持續的寫,不管自己覺得好還是壞。
一直想寫的這份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講半天現在才要講文章標題哈哈
最近試著把手機IG刪除,
順便一改自己一睜開眼就在滑社群媒體的狀態。

我不會覺得社群媒體不好,
我偶爾還是會刷網頁版看看朋友的動態近況,
或是自己喜歡的一些品牌帳號。

但是就只是,滑太多這些片段的資訊,
我發現對我有以下幾點影響是我不喜歡的:

1. 被「可見性偏見」影響:

以前會追蹤一些喜歡的2YouTuber,
但常常滑到他們分享使用的物品,
不知不覺也會被刺激想要消費的慾望,
所以後來幾乎都退掉了。

2. 注意力被零碎片段的資訊分散:

開始寫文章後,覺得還是比較懷念,
長時間坐在書桌前,專心生產完一件事的感覺。

而且社群媒體其實是濃縮了一群人的情緒在一個小螢幕內,
一刷就要接收那麼多人的心情、想法,
其實無形中也是在消耗自己的心神。

3. 覺得不真實
漸漸發現,社群媒體上呈現的只是人的某一個面向,
而且有趨於「自我展現」大於「自我揭露」的現象。
再來就是社群媒體的設計思維,
很容易陷入有沒有獲得更多關注的想法,
但這不是我想要的。

當初我用社群媒體,只是為了與朋友交流或分享生活,
現在漸漸失焦了,就覺得沒必要花那麼多時間刷它了。
把握真實世界裡的體驗與分享還是比較實在。:)
當然我相信有人應該也可以不受影響?
畢竟科技只是工具,
還是端看使用者自身的動機與行為。

但我過去真的有點被吸進去,
有事沒事就在刷,
有點過於把這個螢幕上的小方框,
當成每個人的真實人生了。
而且看完難免產生比較心態心情也沒有比較好XD
所以乾脆幫自己戒掉囉~♡
以上三點是我決定開始不使用的原因。
試行到現在我覺得還蠻好的,心裡空間變得清爽。
偶而癢時,就開網頁版看一下。

長大了更要學會把時間放在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上:)
最近感受到這才是真正能拓展自己的眼界和世界的方法。
分享給我啟發的靈感來源:
1. 社交媒體偏見鼓勵我們只消費不儲蓄 - BBC NEWS
2. I Quit Social Media for 3 Months (& I'm not going back) - YouTube 影片(9mins)
3. How craving attention makes you less creative - Joseph Gordon-Levitt TED Talk (13mins)

以上資源是我在研究自己社群成癮的現象而找到的一些參考,
分享給也對此議題有興趣的你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9會員
94內容數
⟢ 豢養藍色貓咪的靛藍小孩,古靈精怪且善良。希望這裡能讓你暫時放下社會期待或他人眼光,安心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在情感、關係、自我探索的療癒旅程中,找到現實與自我理想之間的平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藍色貓咪療心屋 的其他內容
敏感的人也可以是強壯的。但強壯的表現不一定要向外不斷地攻城掠地,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的挑戰。強壯也許是可以來自於向內不斷地自我探索,因而挖掘出能夠深刻地同理別人的痛苦與深淵的心理質量。
關係就像房子,隨著時間演進,也會積灰塵。 所以不是只有外在的環境需要打掃, 自己的心裡空間也是需要清理的。 雖然割捨很痛苦,但唯有如此, 才能替我們換來物理上及精神上的距離, 讓我們能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長出真實的自己。
這份十個月的寫作旅程,讓我瞭解了, 只要願意行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哪怕是沿途中留下的遺憾, 都是日後讓自己變得更好的養分。
看美劇《Queer Eye: We're in Japan!》感受到的也是同一件事情,就是懂得「自我照顧」(self-care)真的很重要。 雖然看似微不足道的平凡小事,可是許多讓自己心裡可以恢復平靜與信心的方法,卻都是從這些不起眼的地方累積而來。
最初爸媽會答應養寵物的其中一個想法就是,可以讓我們家一起學習經歷一趟生命的旅程。這趟充滿愛的生命之旅,我們和麻糬一起度過了十二年又九個月有著無數歡笑的日子。我最親愛的狗弟麻糬,曾經有你的陪伴,我們感到無比幸福。
當你不對別人的情緒做反應,你只為自己的心情負責時,情況自然而然會化解開來。
敏感的人也可以是強壯的。但強壯的表現不一定要向外不斷地攻城掠地,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的挑戰。強壯也許是可以來自於向內不斷地自我探索,因而挖掘出能夠深刻地同理別人的痛苦與深淵的心理質量。
關係就像房子,隨著時間演進,也會積灰塵。 所以不是只有外在的環境需要打掃, 自己的心裡空間也是需要清理的。 雖然割捨很痛苦,但唯有如此, 才能替我們換來物理上及精神上的距離, 讓我們能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長出真實的自己。
這份十個月的寫作旅程,讓我瞭解了, 只要願意行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哪怕是沿途中留下的遺憾, 都是日後讓自己變得更好的養分。
看美劇《Queer Eye: We're in Japan!》感受到的也是同一件事情,就是懂得「自我照顧」(self-care)真的很重要。 雖然看似微不足道的平凡小事,可是許多讓自己心裡可以恢復平靜與信心的方法,卻都是從這些不起眼的地方累積而來。
最初爸媽會答應養寵物的其中一個想法就是,可以讓我們家一起學習經歷一趟生命的旅程。這趟充滿愛的生命之旅,我們和麻糬一起度過了十二年又九個月有著無數歡笑的日子。我最親愛的狗弟麻糬,曾經有你的陪伴,我們感到無比幸福。
當你不對別人的情緒做反應,你只為自己的心情負責時,情況自然而然會化解開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社群網路雖然帶來了便利,但也衍生了許多焦慮與比較心態的問題。本文探討了三種有效的方法以擺脫網路成癮,保持身心健康,並面對社交媒體帶來的挑戰,包括減少手機使用、提高自我覺察以及改變思維模式。這些策略不僅能降低負面情緒,還能幫助人們重新專注於現實生活和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多年前,當人生面臨某一個關卡時,我刪除了使用多年的個人社群帳號,想要徹底消失,最好被這個世界遺忘。
Thumbnail
So, here comes the first week getting rid of instagram, finally. 什麼是成癮呢? 相比於身邊的人,好像也不算特別嚴重的。 只是看見每當坐下來、閒下來的時候,自己就會拿起手機的樣子讓我為自己感到難過。 上週五,終於刪掉了IG FB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首先說明了社群媒體正在改變的趨勢,特別是短影音平臺對於社群媒體生態的影響;接著,我從社群媒體演算法的調整延伸至內容平臺的經營重心調整,最後提出寫作者應該如何看待社群媒體的建議。
Thumbnail
過去曾有一段時間拒絕使用社群軟體,理由為:上面全都只是一些好的、開心的、明亮的事情而已。
Thumbnail
再回頭跟人聊起那個網路剛盛起的年代,是個非常純粹的年代,人們是因為「有趣」而著迷於網路,而不是因為「想要交朋友」啊!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遠離分心、提高專注力?這篇文章探討寫筆記和日記如何幫助記錄、管理想法、學習和工作,當面臨過量資訊、多巴胺成癮、FOMO錯失恐懼症時,如何用筆記過濾資訊量,提高專注力和學習效率,以及寫日記如何幫助掌控情緒、瞭解自己。
Thumbnail
各位晚安 不瞞各位說,我其實是個重度手機沉癮的人大概是在2021或是2022開始染上這個惡習 近期...恩,其實也不算近期,我大概已經執行了6個月以上了 我開始封鎖了某些好友的現實動態,為甚麼? 因為我實在是太在意那些人的動態了 那些人裡面有好友/同事/陌生人/甚至是我追蹤的部落客像是那些
這幾日因為身體不適,注意力只能短線集中,因而沉迷於常用的SNS。終日刷著不會跳出通知紅點的社群網站APP,反覆進行滑掉重啟的動作,拼命的搜尋各適有興趣的關鍵字,就只是為了要得知更多與自身無關,也無法使人成長的八卦消息與內容。 其實那些東西大多都與我無關,而我僅是看著看著就好像會產生一點連結與共情,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社群網路雖然帶來了便利,但也衍生了許多焦慮與比較心態的問題。本文探討了三種有效的方法以擺脫網路成癮,保持身心健康,並面對社交媒體帶來的挑戰,包括減少手機使用、提高自我覺察以及改變思維模式。這些策略不僅能降低負面情緒,還能幫助人們重新專注於現實生活和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多年前,當人生面臨某一個關卡時,我刪除了使用多年的個人社群帳號,想要徹底消失,最好被這個世界遺忘。
Thumbnail
So, here comes the first week getting rid of instagram, finally. 什麼是成癮呢? 相比於身邊的人,好像也不算特別嚴重的。 只是看見每當坐下來、閒下來的時候,自己就會拿起手機的樣子讓我為自己感到難過。 上週五,終於刪掉了IG FB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首先說明了社群媒體正在改變的趨勢,特別是短影音平臺對於社群媒體生態的影響;接著,我從社群媒體演算法的調整延伸至內容平臺的經營重心調整,最後提出寫作者應該如何看待社群媒體的建議。
Thumbnail
過去曾有一段時間拒絕使用社群軟體,理由為:上面全都只是一些好的、開心的、明亮的事情而已。
Thumbnail
再回頭跟人聊起那個網路剛盛起的年代,是個非常純粹的年代,人們是因為「有趣」而著迷於網路,而不是因為「想要交朋友」啊!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遠離分心、提高專注力?這篇文章探討寫筆記和日記如何幫助記錄、管理想法、學習和工作,當面臨過量資訊、多巴胺成癮、FOMO錯失恐懼症時,如何用筆記過濾資訊量,提高專注力和學習效率,以及寫日記如何幫助掌控情緒、瞭解自己。
Thumbnail
各位晚安 不瞞各位說,我其實是個重度手機沉癮的人大概是在2021或是2022開始染上這個惡習 近期...恩,其實也不算近期,我大概已經執行了6個月以上了 我開始封鎖了某些好友的現實動態,為甚麼? 因為我實在是太在意那些人的動態了 那些人裡面有好友/同事/陌生人/甚至是我追蹤的部落客像是那些
這幾日因為身體不適,注意力只能短線集中,因而沉迷於常用的SNS。終日刷著不會跳出通知紅點的社群網站APP,反覆進行滑掉重啟的動作,拼命的搜尋各適有興趣的關鍵字,就只是為了要得知更多與自身無關,也無法使人成長的八卦消息與內容。 其實那些東西大多都與我無關,而我僅是看著看著就好像會產生一點連結與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