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從免費捐口罩看世界,法國圍城中的生活觀察和感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歐洲成了COVID-19疫情的重災區,相同都是免費捐口罩這個動作,卻能看出台灣在國際的位置,台灣免費捐贈700萬個口罩給歐盟,卻好像船過水無痕,歐洲各大主流媒體完全沒報導,許多官員也只能以個人立場,在非官方的管道向台灣道謝…
法國美好的春天降臨,大家卻只能宅在家中防疫-圖片來源:Pixabay

法國美好的春天降臨,大家卻只能宅在家中防疫-圖片來源:Pixabay

一起簽署線上請願書,邀請台灣加入聯合國

台灣這次面對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防疫成果,世界各國都予以肯定,世衛組織WHO卻因為政治因素,而避談台灣如何控制疫情的抗疫經驗,在法國議員以個人名義和行動,連署簽名支持台灣加入WHO之後,最近疫情也燒到法國航空母艦戴高樂號上。

法國的政論節目,仍舊在吵害死這麼多人、(目前在全世界己造成14萬人死亡),害世界各國都慘兮兮的冠狀病毒病(COVID-19),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到底是誰在第一時間掩蓋了疫情的真相?

台灣早在世界大範圍流行之前,就已經向世衛組織WHO發出有關COVID-19的警報,但在中國政府的影響下,遭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忽略,幹事長(Tedros Adhanom)譚德塞博士並公開指責台灣為種族歧視國家。

一起來簽署線上請願書,邀請台灣加入聯合國,請支持台灣的大家一起簽名並用力分享!

疫情之下,法國圍城中的感觸

昨天一開筆電準備寫作時卻突然發現,原本超級飛快的網速,怎麼突然變得有點卡卡的,這時我心中泛起一絲恐懼,隨著緩慢打開的網頁突然發現,這若放在平常也沒什麼,因為生活中實在有太多事情可做。

可以出門找朋友見面聚會、帶孩子到森林湖邊踏青、到喜歡的餐廳吃一頓好料、到最愛的甜點店吃份法式甜品、去逛街、逛圖書館、博物館、參觀展覽、聽音樂會、看電影、泡咖啡廳…等等。

原來法國封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封城之下,無法自由外出的我們,最重要的對外連結之一,就是家裡的網路,若是網路不能發揮正常網速、若是網路因為一些原因而斷網該怎麼辦?

光想,我就覺得好可怕,好在網路卡卡的情形只維持了短短的3分鐘左右(我卻感覺到每一秒都被無限延長)當下真心感謝網路恢復正常、感謝老天爺、感謝宇宙。

雖然現在封城不能自由外出,但自家庭院的櫻花已經盛開,我家這株會結櫻桃的櫻花樹,是兒子出生時種的,所以和兒子年紀一樣大,我們全家就在庭院賞花玩耍,迎著暖陽、伴著鳥語花香、玩桌遊、閲讀繪本書籍、兩寶溜滑梯、盪鞦韆、騎車、玩球、在草地上追逐…,傍晚吃著烤肉BBQ,宅在家度過美好的禁足時光。

今年的法國復活節Pâques是4月12日,隔天復活節星期一是法國的國定假日,在封城時需上班的人就可以休假了,尤其現在氣溫都是20至24度,充滿陽光的好天氣,我先生之前出門採買時,就買了很多復活節巧克力。

復活節當天一早8點多趁兩寶還沒起床,趕忙把巧克力藏在自家庭院各處,9點讓兩寶起床吃早餐前,一起先到庭院尋寶,兩寶在自家庭院,到處找巧克力找的好開心。

看到此情此景,也讓我想起去年的復活節,兩寶和同學及一大群鄰居孩子,一起在足球場開心尋復活節彩蛋,才隔了一年,大家一定都不能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包括法國在內,竟然會因為冠狀病毒病(COVID-19)而封城。

在這個防疫的非常時期,世界也產生了許多變化,看到網路新聞報導,印度之前因人類活動,而被迫改為晚上產卵的欖蠵龜,終於能在白天大批上岸產卵,而且總是灰濛濛的印度天空,空氣因封城意外變好,竟可看見藍天。

義大利威尼斯的河水變清澈,可以看到魚兒和天鵝悠游其間,4月7日在法國馬賽Bouches-du-Rhône附近,竟然觀察到了海豚和兩頭罕見的鬚鯨。

人類對外許多本來理所應當,熟悉的活動、聚會、場景、環境…,都因此次疫情而被迫改變和暫停,也許地球能利用這段時間喘一口氣,我們更需要重視與保護自然資源,反思這些平日微小的生活細節,原來是多麼令人渴望與值得珍惜。

封城之下,宅在家最重要的對外連結之一,就是家裡的網路-圖片來源:Pexels

封城之下,宅在家最重要的對外連結之一,就是家裡的網路-圖片來源:Pexels

法國向外千金求口罩之尋寶記

就在4月7日這天,法國因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死亡的人數突破了一萬人,自從後知後覺的法國人終於覺醒,大家認清口罩的重要性,連法國總統都戴上口罩之後,口罩在法國變成千金難買的寶物。

法國總統Macron在3月底時宣佈,在Saint-Barthélemy-d'Anjou, Kolmi-Hopen的工廠,生產外科口罩和FFP2口罩,以供法國人防疫所需,雖然比不上病毒疫情的速度(似乎有點太慢才覺醒),但開始做總比什麼都不做好。

法國疫情最嚴重的大東部大區,之前單獨向中國購買口罩,結果直接被美國在機場以高價攔截,因為【美國人付了高3、4倍的現金】,只能任由中國將口罩交貨期延宕,最後萬幸的是仍有等到,從中國運來法國的200萬片口罩。

接著法航兩架飛往中國,準備在4月6日載回1600萬個口罩的飛機,結果【法國機師一落地就確診】直接被帶往中國醫療中心隔離,這1600萬個口罩暫時又載不回法國。

根據法國周刊Valeurs Actuelles的報導,法國郵局國家供應中心又被人發現爆出,在法國疫情滿天飛的流行期間,竟然【藏匿24,300,000個大量口罩】,那麼這些數額大量的口罩,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

其實這是早在十幾年前,也就是己故前~總統Jacques Chirac的那個年代,前衛生部長Xavier Bertrand到亞洲考察之時,有鑒於禽流感、SARS、H1N1流感…等,這些高傳染的病毒疫情,而建議大量採購的防疫醫療設備。

所以這些其實是法國政府,早年為防止大型傳染病,而購買存放的備用口罩配額存貨,法國政府設置配備10億個外科口罩,及6億個符合FFP2標準的口罩,當流行病發生的時候以備不時之需。(所以法國之前其實是口罩富國)

但因為前朝的防疫美意,留下過多沒有使用的口罩,而開始被議論和質疑,決定慢慢逐年消化庫存量,從2012年過後的兩任衛生部長,都不再採購足夠的口罩。

誰知道冠狀病毒病(COVID-19),在2019年底從那麼遠的中國向外爆發,竟然會在2020年的3月開始在歐洲瘋狂延燒,本來是口罩大富國的法國,竟演變成要向外千金求口罩的冏境。

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葛林(Mark Green)爆料,中國還趁法國急需口罩之際,打出免費送口罩換法國5G訂單的建議,雖然法國否認此事,所謂無風不起浪,大家就持續觀察接下來的後續發展。

疫情之下之捐小口罩看大排名-圖片來源:Pexels

疫情之下之捐小口罩看大排名-圖片來源:Pexels

法國總統Macron第四次重要談話

法國總統Macron馬克宏在4月13日晚上8點,發表了第四次的全國談話,全文重點就是,歐盟邊境仍舊關閉直至有新的通知(本來延30天,但是現在持續封閉中),而【法國封城會延長到5月11日星期一】(之前第二次是延到4月15日,雖然我們都知道一定會再延長)。

若是年紀較大的長輩和慢性疾病患者,即使封城解禁之後,依然建議繼續待在家中,盡量減少外出。為了幫助非洲對抗冠狀病毒病(COVID-19),法國及歐盟考慮將大量取消外債。

而5月11日封城解禁後會有各種新規定(會在15天內發佈出新的規定)全法所有托兒所、學校、學院和高中都將重新開放復課,而大學將延至夏天才開學,之後在公共場所搭大眾運輸,如地鐵可能將強制要求戴口罩。

但包括酒吧、餐廳、電影院、咖啡店、圖書館、博物館…等在內的公眾場所,仍關閉不開放,直至有新的行政命令通知,所有大型活動如音樂會、球賽…等,則全部取消至少到7月中旬,之後若有冠狀病毒病(COVID-19)症狀仍可以去檢驗。

法國內政部長之後有補充說明,法國總統所說的5月11日解禁,是法國政府目前的「暫定目標」,不代表到時就一定會解禁,一切還是得看疫情的實際發展情況而定。

疫情之下之捐小口罩看大排名

在世界各國因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侵害擴散,在全球航空、旅遊、娛樂、體育、石油市場、金融市場等…都造成巨大影響,也為許多國家帶來了失業和死亡。

截至法國時間2020年4月16日21點30分,西班牙目前確診182,816病例、19,130人死亡,義大利168,941病例、22,170人死亡,法國152,940病例、17,149人死亡,德國137,792病例、4,046人死亡,英國103,093病例、13,729人死亡。

這些數字仍在持續上升中,各國迫於無奈而封城之際,防護醫療用品成了最重要的救命護身符,歐洲成了疫情的重災區,許多國家都相繼捐出寶貴的口罩來幫助歐盟。

台灣支援許多疫情嚴重的國家,免費捐贈1000萬個口罩,其中700萬個口罩無條件捐贈給歐盟,這樣的舉動卻好像船過水無痕,台灣的媒體有報導,也就是說我們自己知道捐了口罩、歐盟也收到了,但事實上在歐洲各大主流媒體完全沒報導,許多官員也只能以個人立場,在非官方的管道向台灣道謝(為什麼?相信不用解釋,大家都明白)。

一絲不茍的德國收到台灣免費捐贈的百萬口罩,德國官方卻始終無法說出「台灣」,台灣就像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一樣,令人恐懼的只能卡在喉嚨(在正常的世界中,一般正常人被別人幫助,也都會說聲謝謝)乾脆就取消感謝儀式省麻煩。

自由民主的歐洲國家,到底是被誰逼的、受到什麼壓力,連「台灣」兩字都不敢說出口,這世界到底是「誰」最可怕!

相比中國之前捐100萬個口罩給法國,各大電視新聞媒體大幅報導,連越南捐了55萬個口罩給歐盟都有新聞媒體報導,而且之後中國運送口罩的新聞不間斷,(重點是只有100萬個口罩是免費,其它大量的口罩都是用錢去買的,而且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全部到貨)。

台灣將100萬個口罩,捐贈給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幾個亞洲國家,結果得到新加坡總理夫人一個字的評論「呃……」。剩下200萬個口罩是捐給美國,至於美國各大主流媒體有沒有報導,可能就要請實際居住在美國的朋友及讀者們,用力翻一翻找一找了。

雖然本著助人和做善事的初心,也不求別人(國)感謝,但是身為台灣人看到這些情況,就好像拿熱臉去貼別人冷屁股一樣,心裡和眼裡都感覺到難受和酸楚。

相同都是免費捐口罩這個動作,卻可以看到不同的回應,從台灣在疫情之際捐大量口罩給國際,而得不到什麼回應的情況,就可以看出台灣在國際的處境和位置,台灣是如何一直長期的被打壓,身在海外的我們感觸特別深,這就是現實世界的真實寫照!

也許換個角度去想,還好台灣即使在沒人幫助的情況下,防疫還做的超級棒,還好台灣還有多餘的力量,能去幫助其它的國家,我以身為台灣人為榮!台灣最棒!

一起為台灣發聲

台灣目前在國際的處境,真的很難找到有人肯為台灣發聲,上方影片是法國里昂政治學院學者,Stéphane Corcuff 教授,他是巴黎政治學院政治學博士,研究專長為臺灣認同政治,曾因研究及工作而待在台灣十多年。

也是少數了解台灣和中國情勢,也願意為台灣發聲的法國人,在此真心的感謝他,我之前看到這則影片(當時沒中文字幕),就馬上手刀轉發給法國親人和法國鄰居朋友,而且我看到影片後半部時,眼眶都紅了(好吧,我承認我的淚點有點低)。

現在有了中文字幕,所以也在此分享給大家,難得有人願意為台灣發聲,如果您願意,請一起用力轉發Stéphane Corcuff 教授在YouTube的這則影片,讓更多人可以看見台灣、更了解台灣!

PS:4月18日中午看電視時,法國新聞TF1直接提到了台灣,讚揚台灣的防疫做得非常棒,一直聽到法國美麗的女主播提到「台灣」,我的心中好感動,由衷的感謝身在台灣的每一位同胞,是大家努力防疫的成果,讓全世界都不得不看見台灣!

請大家能不吝給我支持和鼓勵,在閱讀過的文章左邊愛心處【點下愛心】(使用手機閱讀時,愛心則在文章下方)。若您有任何對於專欄文章上的意見和建議,都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或私訊到粉專告訴我,謝謝。

★【所有發表的文章,都可分享網址連結,但文章內容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 】

延伸閱讀:

也歡迎大家加入「法國宅媽der不負責觀察手扎」臉書專頁,更多精彩資訊、繽紛影片不漏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法國宅媽的沙龍
1.1K會員
347內容數
我想寫出能溫暖人心,或是可以帶來些許啟發的文字,包括身處在異國女性的迷人故事、法國文化符碼、社會生活時事觀察、法國教育側寫、斜槓世代的學習。將融合兩種文化做更深入的探索,和大家分享包羅萬象的生活經驗,觀察眼中閃現的光影片斷。🌹
法國宅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24
這個看似美好的世界裡,依然存在著令人心碎又可佈的黑暗角落…
Thumbnail
2024/05/24
這個看似美好的世界裡,依然存在著令人心碎又可佈的黑暗角落…
Thumbnail
2024/05/17
【教養失能】一定會導致許多負面狀況,更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產生不可預期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2024/05/17
【教養失能】一定會導致許多負面狀況,更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產生不可預期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2024/04/12
我們要以良善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但也不要小看了可能存在人心中的惡意…
Thumbnail
2024/04/12
我們要以良善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但也不要小看了可能存在人心中的惡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從大環境及自身視角來看疫情影響,各種不同立場角度下的思考路徑,在疫情仍不能結束的情況下,大家也不得不學著去適應這個新冠病毒可能會一直存在的世界…
Thumbnail
從大環境及自身視角來看疫情影響,各種不同立場角度下的思考路徑,在疫情仍不能結束的情況下,大家也不得不學著去適應這個新冠病毒可能會一直存在的世界…
Thumbnail
(我的曼陀羅創作) 二周前,看著住在台灣的大多數民眾,因為疫情自動自發宅在家,不需封城,到了周末整條街空無一人,真的感動又欣慰。想想自己過去二年身處法國,整個大環境真是天壤之別。 在法國疫情壟罩下的我整整宅在家二年了。去年,法國多數人民的不在意,導致疫情一直都處在高峰,反反覆覆搞到幾度封城。期間,前
Thumbnail
(我的曼陀羅創作) 二周前,看著住在台灣的大多數民眾,因為疫情自動自發宅在家,不需封城,到了周末整條街空無一人,真的感動又欣慰。想想自己過去二年身處法國,整個大環境真是天壤之別。 在法國疫情壟罩下的我整整宅在家二年了。去年,法國多數人民的不在意,導致疫情一直都處在高峰,反反覆覆搞到幾度封城。期間,前
Thumbnail
而且和所有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一樣,批評當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或是其他不守規則的民眾時,我們心裡都是想著:如果是台灣政府或台灣人絕對不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打哪來的自信?
Thumbnail
而且和所有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一樣,批評當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或是其他不守規則的民眾時,我們心裡都是想著:如果是台灣政府或台灣人絕對不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打哪來的自信?
Thumbnail
photo credit: Poonam Gore Dahale 2019 年底疫情在亞洲開始,2020 三月份疫情在歐洲大爆發,怪的是亞洲的防疫大致上做得都還不錯,反而歐洲看到亞洲的情況還後知後覺,直到世態嚴重時已經來不急各國紛紛淪陷 GG 了,而在這次的全球疫情席捲下,台灣成了最閃亮的一顆星
Thumbnail
photo credit: Poonam Gore Dahale 2019 年底疫情在亞洲開始,2020 三月份疫情在歐洲大爆發,怪的是亞洲的防疫大致上做得都還不錯,反而歐洲看到亞洲的情況還後知後覺,直到世態嚴重時已經來不急各國紛紛淪陷 GG 了,而在這次的全球疫情席捲下,台灣成了最閃亮的一顆星
Thumbnail
我曾經擔心臺灣人從此又要更加無法同理這個世界了。那些封過城的社會經歷了一次強迫修行,重新審視自己需要的物質、空間、生活甚至陪伴。臺灣人只繼續過著既有的生活,嚷嚷著口罩難買,嚷著為什麼不能出國。 終於,臺灣的exceptional year也到來了。
Thumbnail
我曾經擔心臺灣人從此又要更加無法同理這個世界了。那些封過城的社會經歷了一次強迫修行,重新審視自己需要的物質、空間、生活甚至陪伴。臺灣人只繼續過著既有的生活,嚷嚷著口罩難買,嚷著為什麼不能出國。 終於,臺灣的exceptional year也到來了。
Thumbnail
台灣從 180 這個不討喜的數字那天開始,全台進入警備狀態,而這幾天就常收到台灣朋友傳來的 Line 訊息,不外忽 "怎麼辦,炸鍋了","家裡沒食物了","學校停課了,小孩在家很難應付","工作怎麼辦" 等種種擔心,這些焦慮都很容易理解
Thumbnail
台灣從 180 這個不討喜的數字那天開始,全台進入警備狀態,而這幾天就常收到台灣朋友傳來的 Line 訊息,不外忽 "怎麼辦,炸鍋了","家裡沒食物了","學校停課了,小孩在家很難應付","工作怎麼辦" 等種種擔心,這些焦慮都很容易理解
Thumbnail
今早起床看到台灣在一天內有了180 確診病例 接著FB就被所有與台灣疫情有關的言論及Po文淹沒 很容易理解台灣現在的恐慌,擔心和害怕 畢竟台灣長期以來都以成功防疫成果自豪 也一直在一個與世界各地不平行的生活空間裡 突然遇到一個大波動 人民自然感到憂心 但是會害怕擔心是非常非常正常的
Thumbnail
今早起床看到台灣在一天內有了180 確診病例 接著FB就被所有與台灣疫情有關的言論及Po文淹沒 很容易理解台灣現在的恐慌,擔心和害怕 畢竟台灣長期以來都以成功防疫成果自豪 也一直在一個與世界各地不平行的生活空間裡 突然遇到一個大波動 人民自然感到憂心 但是會害怕擔心是非常非常正常的
Thumbnail
「病毒離大家真的太近了」因為您根本完全不知道,剛剛與您擦身而過的人,正在同個商場購物逛街的人,有多少確診者正在街上趴趴走…
Thumbnail
「病毒離大家真的太近了」因為您根本完全不知道,剛剛與您擦身而過的人,正在同個商場購物逛街的人,有多少確診者正在街上趴趴走…
Thumbnail
歐洲成了COVID-19疫情的重災區,相同都是免費捐口罩這個動作,卻能看出台灣在國際的位置,台灣免費捐贈700萬個口罩給歐盟,卻好像船過水無痕,歐洲各大主流媒體完全沒報導,許多官員也只能以個人立場,在非官方的管道向台灣道謝…
Thumbnail
歐洲成了COVID-19疫情的重災區,相同都是免費捐口罩這個動作,卻能看出台灣在國際的位置,台灣免費捐贈700萬個口罩給歐盟,卻好像船過水無痕,歐洲各大主流媒體完全沒報導,許多官員也只能以個人立場,在非官方的管道向台灣道謝…
Thumbnail
我們從來都是特別的存在,我們是台灣(TAIWAN)。我們始終感覺應該成為這世界的一員,但在平成時期似乎一切的努力,都往往如打水漂最後沒入了那水中。而從新冠肺炎 (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開始,台灣似乎又一次的抓緊了機會,冒出了頭,或許不是我們特別突出的表現(可能謙虛),反而是我們腳踏實地的
Thumbnail
我們從來都是特別的存在,我們是台灣(TAIWAN)。我們始終感覺應該成為這世界的一員,但在平成時期似乎一切的努力,都往往如打水漂最後沒入了那水中。而從新冠肺炎 (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開始,台灣似乎又一次的抓緊了機會,冒出了頭,或許不是我們特別突出的表現(可能謙虛),反而是我們腳踏實地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