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帶狀皰疹?接種帶狀皰疹疫苗副作用大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帶狀皰疹也稱生蛇,是一種影響皮膚和神經的感染性疾病,由水痘即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皮疹呈帶狀分佈,通常發生在身體的一側,帶有疼痛表現,並且,水皰會沿著周圍神經走向成群的分佈,頭面部、頸部、胸部、腹部和四肢都是可能發病的部位,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對人體危害不小。因此,很多人會通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那帶狀皰疹疫苗副作用大嗎?

帶狀皰疹病因

帶狀皰疹起病的原因往往是因為病患兒時曾患水痘,導致帶狀皰疹病毒潛伏在脊髓後跟神經節或者是顱神經感覺神經節內,病患成人後,一旦抵抗力下降,潛伏的病毒會再度蘇醒活躍,且沿著神經活動,轉移到神經支配區域的皮膚裏,進行大量複製,進而發展為帶狀皰疹,病毒會使神經發生炎症或壞死,引起神經痛的症狀。

年齡是帶狀皰疹的最大危險因素,尤其對於超過50歲的人群來說,特別容易患帶狀皰疹。另外,如果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的人群也相對更容易出現帶狀皰疹。此外,細胞免疫缺陷、機械性創傷、精神壓力大及過度勞累等情況,也有可能是帶狀皰疹的誘因和危險因素。

通過接種帶狀皰疹疫苗可有效預防

目前預防帶狀皰疹最有效的方法,即接種帶狀皰疹疫苗。帶狀皰疹疫苗的作用機制是通過提升人體免疫力,來達到預防帶狀皰疹潛伏病毒在人體內重新變得活躍的目標。有數據表明,帶狀皰疹疫苗可以將發病率減少約50%,並且,減輕2/3帶狀皰疹引發的疼痛和不適。

而且,帶狀皰疹疫苗副作用極小,僅部分接種者可能會出現注射處輕微紅腫、疼痛或者頭痛的帶狀皰疹疫苗副作用跡象,但均可自行痊癒。目前中環健康綜合健康管理諮詢機構已正式上線運營,可提供包括帶狀皰疹疫苗等各類疫苗接種預約服務,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通過中環健康網進行電話或線上預約。

總體來說,帶狀皰疹不僅非常有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還具有極強的傳染性,作為有效的預防方式,接種帶狀皰疹疫苗很有必要。現下通過中環健康預約接種帶狀皰疹疫苗,可享受高質量的醫療體驗,若需要進行全面體檢或專項檢查,也可以通過中環健康網預約。

中環健康可預約體檢計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環健康助手的沙龍
5會員
215內容數
2020/08/14
1、宮頸塗片 在女性身體檢查專案中,宮頸塗片是用於篩查宮頸良性病變、宮頸癌的最佳手段。通常宮頸塗片分為兩種:一種是叫巴氏塗片,是把宮頸細胞和少量分泌物塗到玻璃片上固定; 另一種叫TCT(液基薄層細胞學塗片),是將宮頸細胞放入一小瓶液體中,通過機器把分泌物和血液洗掉,然後只固定宮頸細胞,更容易發現異常
2020/08/14
1、宮頸塗片 在女性身體檢查專案中,宮頸塗片是用於篩查宮頸良性病變、宮頸癌的最佳手段。通常宮頸塗片分為兩種:一種是叫巴氏塗片,是把宮頸細胞和少量分泌物塗到玻璃片上固定; 另一種叫TCT(液基薄層細胞學塗片),是將宮頸細胞放入一小瓶液體中,通過機器把分泌物和血液洗掉,然後只固定宮頸細胞,更容易發現異常
2020/08/14
1、結腸癌篩查 如果有結腸癌、結腸息肉或炎症性腸病家族史的中年男性,在50-75歲間患結腸疾病的風險是比較高的,所以,這類人群在平時最好通過中環健康網,有針對性地將腸鏡、大便常規、大便隱血等檢查專案,加入到預約的男士健康檢查計畫中。如果有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腺瘤病史或者有結直腸癌的病史或家族史,更是
2020/08/14
1、結腸癌篩查 如果有結腸癌、結腸息肉或炎症性腸病家族史的中年男性,在50-75歲間患結腸疾病的風險是比較高的,所以,這類人群在平時最好通過中環健康網,有針對性地將腸鏡、大便常規、大便隱血等檢查專案,加入到預約的男士健康檢查計畫中。如果有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腺瘤病史或者有結直腸癌的病史或家族史,更是
2020/08/14
現在女性朋友可以通過接種hpv疫苗來有效預防感染hpv的可能性,從而降低高發病子宮頸癌的概率。其中,hpv9合1疫苗的預防範圍可以全面覆蓋到各種類型的hpv疾病,是不少女性朋友都在接觸想要預約。目前hpv9合1由於只能在香港接種,有些朋友會擔憂hpv9合1預約接種會很麻煩,下麵我們一起來看看超便捷的
Thumbnail
2020/08/14
現在女性朋友可以通過接種hpv疫苗來有效預防感染hpv的可能性,從而降低高發病子宮頸癌的概率。其中,hpv9合1疫苗的預防範圍可以全面覆蓋到各種類型的hpv疾病,是不少女性朋友都在接觸想要預約。目前hpv9合1由於只能在香港接種,有些朋友會擔憂hpv9合1預約接種會很麻煩,下麵我們一起來看看超便捷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帶狀疱疹,又稱生蛇,是一種由水痘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簡稱VZV)引起的疾病,通常表現為疼痛的皮疹和水疱。這種病毒是一種疱疹病毒家族的成員,並且一旦感染,它將永久存在於人體。帶狀疱疹之所以如此特殊,是因為它在感染初次發生的地方重新活化,而這一地方通常在身體的特定神經區域
Thumbnail
帶狀疱疹,又稱生蛇,是一種由水痘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簡稱VZV)引起的疾病,通常表現為疼痛的皮疹和水疱。這種病毒是一種疱疹病毒家族的成員,並且一旦感染,它將永久存在於人體。帶狀疱疹之所以如此特殊,是因為它在感染初次發生的地方重新活化,而這一地方通常在身體的特定神經區域
Thumbnail
水痘病毒是經由空氣飛沫傳染,感染力非常強的病毒,幸好發病的症狀不嚴重,絕大多數人很快就康復了,但是病毒就潛藏在我們的背根神經節裡,在數十年後,忙碌疲憊或睡不好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就會再度活化,沿著神經的分布而蔓延,最終在皮膚表層長出伴隨劇烈疼痛的水泡,因為常常會呈現線性帶狀,所以稱為帶狀皰疹。 給嬰幼
Thumbnail
水痘病毒是經由空氣飛沫傳染,感染力非常強的病毒,幸好發病的症狀不嚴重,絕大多數人很快就康復了,但是病毒就潛藏在我們的背根神經節裡,在數十年後,忙碌疲憊或睡不好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就會再度活化,沿著神經的分布而蔓延,最終在皮膚表層長出伴隨劇烈疼痛的水泡,因為常常會呈現線性帶狀,所以稱為帶狀皰疹。 給嬰幼
Thumbnail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有時是極度疼痛,疼痛分數可以到達8、9分。該如何預防?請皮膚科醫師解說。
Thumbnail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有時是極度疼痛,疼痛分數可以到達8、9分。該如何預防?請皮膚科醫師解說。
Thumbnail
50歲開始,免疫力會逐漸走下坡,而大家常聽到的「帶狀疱疹」(俗稱「皮蛇」)及疹後神經痛,都是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的疾病。許多專家學者建議,年過50就應該要打帶狀疱疹疫苗,而施打疫苗是很好的預防方式。
Thumbnail
50歲開始,免疫力會逐漸走下坡,而大家常聽到的「帶狀疱疹」(俗稱「皮蛇」)及疹後神經痛,都是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的疾病。許多專家學者建議,年過50就應該要打帶狀疱疹疫苗,而施打疫苗是很好的預防方式。
Thumbnail
「在所有人的一生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機會會出現帶狀疱疹,其中有一部分人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李秉穎醫師指出,「雖然帶狀疱疹的死亡率很低,但是帶狀疱疹可能破壞神經,造成持續多年的灼熱、刺痛,讓人長期失眠,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利用帶狀疱疹疫苗預防帶狀疱疹發作,是相當重要的事!」
Thumbnail
「在所有人的一生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機會會出現帶狀疱疹,其中有一部分人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李秉穎醫師指出,「雖然帶狀疱疹的死亡率很低,但是帶狀疱疹可能破壞神經,造成持續多年的灼熱、刺痛,讓人長期失眠,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利用帶狀疱疹疫苗預防帶狀疱疹發作,是相當重要的事!」
Thumbnail
除了打帶狀皰疹疫苗,以下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建議可以做的預防方式: 1.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 2. 降低生活與工作的壓力。 3. 正常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均衡攝取各類營養素。
Thumbnail
除了打帶狀皰疹疫苗,以下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建議可以做的預防方式: 1.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 2. 降低生活與工作的壓力。 3. 正常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均衡攝取各類營養素。
Thumbnail
也許帶狀皰疹並不是那麼多人熟悉,不過它在民間有“纏腰龍”、“生蛇”等稱號。該病毒能潛伏下來,當抵抗力低下時有可能被喚醒。 它通常會使患者的病變皮膚出現成群水皰,並伴隨疼痛,另外還會引起神經疼痛,尤其是老年人一旦發病,情況更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該病好發於年齡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人群,目前
Thumbnail
也許帶狀皰疹並不是那麼多人熟悉,不過它在民間有“纏腰龍”、“生蛇”等稱號。該病毒能潛伏下來,當抵抗力低下時有可能被喚醒。 它通常會使患者的病變皮膚出現成群水皰,並伴隨疼痛,另外還會引起神經疼痛,尤其是老年人一旦發病,情況更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該病好發於年齡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人群,目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