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筆記

2019/10/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過去對於帶狀皰疹的想像,停留在不乾淨的東西纏繞在身上,除了皮膚潰爛令人咋舌,即便皮膚病灶完全消失後,患者仍然為揮之不去的神經痛而苦惱。疫苗的發明免去了大部分的皮肉之痛,但對於疫苗的不了解卻造成醫病雙方溝通上的障礙。

皮蛇從何而來?

帶狀皰疹的發生是由於小時候感染過水痘病毒,在急性發作後病毒進入的潛伏期。在免疫力良好的狀態下,病毒隱藏在神經根裡,等待宿主免疫力下降時伺機發作。
帶狀皰疹約有三分之二的病例是發生於50歲以上的人。最近的研究 顯示,一般大眾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的終生風險估計可高達30%。
據估計,在85歲之前將會有50%的人曾經發生帶狀疱疹。 這麼高的發生率容易造成老人家痛到茶不思飯不想,除了干擾睡眠品質外,更可能出現其他致命的併發症。帶狀疱疹可能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如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留下疤痕、細菌性繼發感染、運動神經麻痺、肺炎、腦炎、Ramsay Hunt症候群、視覺損害、聽力喪失以及死亡。

皮膚上的偽君子

筆者對於水痘的印象仍舊停留在幼稚園因為感染水痘的關係,所以停課隔離了兩週才到學校報到,那時皮膚上又紅又癢的小水泡也造成了後來皮膚上坑坑洞洞的疤痕。但是,帶狀皰疹的臨床表現和水痘卻是天差地遠。
千奇百怪的臨床主訴都可能和帶狀皰疹有關係,有患者到門診抱怨扭到怎麼看都不會好、或是抱怨看似過敏的疹子卻越來越痛,衣服掀開來才發現泛紅的小水泡沿著神經分佈,才確診是帶狀皰疹。病患或許在這時開始抱怨是不是前一位醫師漏看了什麼所以沒有診斷出帶狀皰疹,其實病毒的表現正因如此才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痛」是蠻主觀的感覺,有人會把神經痛形容成刺痛、麻痛、皮膚像火在燒、有東西在皮下鑽,甚至無法用言辭來形容他現在感到的疼痛感。而上述主觀的不適正是帶狀皰疹的初期表現,甚至比典型的皮膚表現還要早上個幾天。也正因為無法定義明確的痛點,所以常被當成是拉傷或扭傷來處理。不過當皮膚表現一旦出現,大部分的醫師都能夠在第一時間辨認出帶狀皰疹。

疫苗=終生免疫?

施打疫苗前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打完疫苗是不是以後就不會長皮蛇了?」諸如類的問題不僅僅出現在帶狀皰疹疫苗上,其他的預防接種也常常被問到。這的確是個好問題,而我們翻閱一下疫苗仿單上面的描述。
(摘錄自ZOSTAVAX疫苗仿單)
帶狀皰疹發生率的預防效果居然只有51%? 看到這裡大部分的人大概也傻眼,花了四千多塊打了疫苗居然只能減少將近一半的帶狀皰疹發生率,也就是說還有一半的人依樣會出現皰疹症狀!?
其實這裡要解釋一下,不同年齡層接種疫苗所帶來的保護力不盡相同,上述的預防效果是所有人的平均值。ZOSTAVAX可使60-69歲與70-79歲之年齡層中的帶狀疱疹發生率分別降低64% (95% CI:[56至71%])與41% (95% CI:[28至52%])。這代表越年輕施打保護力約高,而目前建議接種年紀為50歲以後的成年人
但在這裡我會把重點擺在後面PHN(皰疹後神經痛)發生率及HZ(皰疹)疼痛症狀疾病負擔上面。意思是,即便沒有辦法完全避免帶狀皰疹的發生,但總能減少後面受苦的時間吧! 的確,接種疫苗後出現皰疹後神經痛的時間天數及疼痛程度都能明顯的下降,我們參閱下圖藥品仿單就可以得知。
(摘錄自ZOSTAVAX疫苗仿單)
圖中深色長條圖代表接種疫苗的受試族群,與安慰劑組比較可明顯得知其嚴重度-持續時間分數皆較少。簡單做個結論,疫苗的施打除了可以減少帶狀皰疹的發生率,更能減少皰疹後神經痛的時間及嚴重度。個人認為這才是正確施打疫苗的觀念。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巨塔中的熊寶
巨塔中的熊寶
亞大附醫家庭醫學/預防醫學/實證醫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