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音社自從2018年五月,開始在痞客邦從事音樂與大提琴教學專文寫作之後,經營自媒體到現在(2020年五月)剛好滿兩周年。
這兩年,由於有各方專業人士與朋友的鼓勵與指導,再加上我本身就喜歡嘗試各種平台,因此在體貼讀者閱讀上的觀感為前提之下,毅然決然從廣告充斥版面的痞客邦轉移到方格子,並享受了方格子這個平台提供的各種專題、付費訂閱與贊助、連結讚賞公民等優質服務,這些服務與功能的確也幫助到像我這樣經營自媒體的人們,逐漸地找到一個地方扎根、深耕經營,慢慢收穫果實。
為了加速在讚賞公民族群之間的曝光度,不諱言地,幾個月前我嘗試在Matters也開設了寫作平台。
不同平台的經營與輸出內容考量
截至目前(2020年五月上旬),嵐音社總共使用了以下幾種平台,今天要來說說為什麼我要在這麼多平台輸出不同類型的內容。
- 方格子:方格子寫作平台給予創作者最直接的幫助,就是開啟付費訂閱以及付費贊助模式,讓創作者可以直接收到讀者的回饋,而不用受到廣告商以侵占版面與計算點擊率等方式施以同情的分潤。現在方格子更與讚賞公民結合,讓每位創作者和讀者都能夠以加入讚賞公民的方式來為彼此的文章案讚,以賺取讚賞幣、間接轉化成現金收入。
- Matters: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一經發布後的文章將永存下來。Matters更早與讚賞公民連結合作,而此一平台的時事評論、藝文專題非常豐富,再加上「去中心化」的理念,我們不會看到一個平台基於自己的立場或演算法而強塞給讀者一面倒的論點。而Matters文章支援輸入音訊檔,這也為我的Podcast找到了多一條出路。
- FB:雖然FB最為大眾化,但是由於商業化與演算法的關係,已經無法成為單純創作者的天堂;再加上過多的贊助廣告、社交雜訊,早已使許多經營自媒體的創作者離開了這個平台。FB對於獨立創作者而言,只剩下發布最新作品動態、分享連結的功用。
- Youtube:不可諱言地,Youtube是將粉絲吸引到我各大平台的最重要管道,但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持續提供幫助他人的內容」。許多人在Youtube看到我們製作的教學影片,會想了解我們在其他地方的動態,也因此,我就不可能在粉絲可能會看到的其他平台上又放置Youtube教學影片(除非教學文章有必要時)。不同的追蹤平台要有不同的意義——這也是我要在不同平台輸出不同內容的主要原因之一。
- IG:有些粉絲會注意到,為什麼我在IG上的動態幾乎都是英文?因為我認為IG是最容易跨越國界的平台。光是圖片、演奏影片,就可以吸引到日本、俄羅斯、甚至是巴西的用戶。我仍希望在他們點閱動態之餘,能有機會看到我的想法和理念。
- Telegram:由於先前的Podcast受到Spotify演算法影響,被認定為有發行音樂之嫌而被撤下,因此將Podcast節目轉戰到Telegram,但仍然在方格子、Matters、FB上發布節目資訊。就算是在三個平台發布,其文字內容我也不會完全一樣,而是針對不同平台屬性來調整語調。
- Soundcloud:原先作為個人作品發布、Podcast節目的hosting(節目儲存、RSS連結分享),由於Spotify事件影響,已經刪除Podcast 節目檔案。再加上Soundcloud有免費空間限制,因此將所有已經上傳的Podcast節目檔案全部撤掉。但作為個人作品分享與試聽是不錯的平台。
- SoundOn:雖然Podcast節目移至Telegram頻道上,但有鑑於Telegram的視訊影片串流速度不穩定,在思考其他可能性時,我發現了SoundOn。SoundOn是專門以華語Podcaster為市場的平台,有完整的中文服務介面、客服人員,目前暫無針對容量進行限制與收費,再加上和Soundcloud一樣可以儲存節目、分享RSS連結,因此我仍可以將節目再次送到Spotify、AppleMusic等音樂串流平台上。目前來說,SoundOn是我製作Podcast節目進可攻、退可守的基地。
我想做什麼?我不做什麼?
做為一個自媒體工作者,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傳遞價值。每個自媒體工作者的核心理念不同,因此手法、發散出來的效益、市場定位,以及吸引到的粉絲類型也不同。
我在最開始就將自己定義為「知識型」、「專業型」自媒體經營者,無論是大提琴教學、音樂欣賞文章與廣播節目,甚至是投資商品分析,都需要維持嚴謹的研究、查證、理性評論的態度。
因此每當有人要求我循著某些音樂類型或相關領域的Youtuber、FB或IG網紅的手法來經營,我就感到紛擾。我必須在此說明所謂「知識型與專業型」的自媒體工作者,和那些擁有數以百萬計的網紅,在本質上的差異。
- 目的不同:專業型的自媒體工作者,目的在於利用部落格或自架網站的長久性,來累積SEO排名與瀏覽數,建立本身堅固不可動搖的專業地位;網紅的目的則在於吸引瀏覽點閱率,以提高粉絲數量,甚至有些成為當下熱門話題中的關鍵意見領袖(KOL)。
- 獲取收益方式不同:專業型的自媒體工作者,藉由長期累積下來的專業地位,來取得授課、出版、異業結盟等收入;網紅則會在任何一個能夠添加廣告的平台上塞入廣告,來賺取廣告商的分潤,或是藉由高人氣,取得置入性行銷與業配合作收入。
- 定位難易度:專業型的自媒體工作者,通常只將分享的領域限定在自己的專業上,比較容易貼上相襯的標籤;網紅則可能試圖在自己的原本路線上加入任何可能揉合進來的話題,但每種熱門話題又可能包含多重領域與標籤,最後容易使得網紅的定位標籤混亂。
- 傳播內容的手法:專業型的自媒體工作者,常以分享、教導專業知識為主要內容,因此強調教學方式、條理。雖不盡然嚴肅,但再輕鬆的專業型分享者,仍然要在專業知識的傳授上展現其功力;網紅的目的在於和粉絲互動、增加點閱率,因此手法上強調渲染力,誇張、搞笑、嘲諷無所不用其極,只要能在短時間內讓人「有感」就好。
- 吸引的群眾不同:既然定位與目的、手法不同,當然吸引到的閱聽群眾就不同。專業型的自媒體,通常吸引到認真想學習該領域技能、或是已經開始學習而遇到瓶頸的受眾,若能從該媒體得到解惑與提升,則其關係較能長久;而網紅的媒體平台則容易吸引到隨著話題起舞、尋求放鬆與刺激娛樂效果的受眾。
- 壓力的來源不同:專業型的自媒體工作者,最大的壓力就是除了維持該領域的專業能力之外,還要吸收更新、更進階的訊息。在內容的傳達上最忌諱的就是「出錯」,往往只要讓受眾發現專業上的瑕疵,則他們辛苦經營的一切很可能付之一炬;網紅最大的壓力則是「新鮮感」,只要一個內容或節目太過依照一定的表現手法,觀眾就容易失去刺激感。另外,網紅最大的壓力就是當「越來越多人都知道要這樣才能吸睛」的時候,如果沒辦法提供能夠勝出的內容,則粉絲點閱的機率仍然會下降。
- 經營的單純性:專業型自媒體工作者,由於其所衍生的收入大多也來自於其專業領域以及開授課程,因此自己能夠掌握絕大多數的經營品質與方式;網紅為了增加廣告收入、增加業配機會,又在許多平台的演算法壓力之下,必須增加產量,因此有一定粉絲規模的網紅大多會和經紀人簽約合作,背後也有一個影片拍攝、剪接團隊。如此一來,為了經紀人營運上的考量,製作路線都以「吸睛」為考量,將很難再專注於一開始的路線。而此時網紅的主要收入以及大多數時間都被綁在此,一旦有天粉絲流失、平台或頻道經營不下去,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其他收入來彌補。
簡言之,我們要的是細水長流的經營,雖然各平台粉絲累積不快,但有逐漸精緻化、密集化的趨勢。粉絲們更加期待、依賴我們提供的知識內容,也與我們進行更多密切的談話與交流。能夠無微不至地照顧到每位受眾,為他們提供專業協助,我想,這都要歸功於一開始我就鎖定粉絲的族群屬性,我要確定每個平台上的粉絲,都是樂於學習、在音樂或投資上有極大興趣的朋友。
短時間的譁眾取寵,名氣來得快,但要維持更難。不斷地以爭議性、綜藝性、戲劇性手法取得閱聽人的注意力,或是不斷跟風熱門議題、意圖成為關鍵意見領袖(KOL),在本質上不是我該遵循的路線,但我也給予尊重。然而在這裡,我也要將十幾年來常自己捫心自問的一句話,分享給大家:
歡迎點擊追蹤來關注嵐音社最新文章,
也歡迎您點擊個人頁面中的FB與IG連結,來追蹤我們不同於文字的最新影音動態!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贊助我們,或是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