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中國難題】我是誰 我在哪 我在幹什麼

2020/05/0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撰寫:黃瀾思
自2020台灣總統暨立委選舉大敗過後,國民黨開啟了一連串的改革與檢討聲浪,其中“九二共識”在台灣是否已成票房毒藥,成為從選前吵到選後的焦點話題,不僅國民黨內部爭論不休,連新任黨主席江啟臣都顯得十足曖昧。但在討論“九二共識”應不應該拋棄之前,國民黨必須先直視三大命題:“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幹什麼?”
我是誰?
國民黨究竟是誰?從中國國民黨黨章的前言:“…奉行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之宗旨,力行民主憲政之理念,追求國家富強統一之目標,始終如一”,以及黨章第一條:“…本黨基於三民主義的理念,建設台灣地區為民有、民治、民享的社會,實現中華民國為自由、民主、均富和統一的國家”等敘述,大抵可以將國民黨定義為:“以三民主義為基礎,統一自由民主的中國”的政黨。
然而,從辛亥革命到撤退到台灣的歷史情結,對國民黨黨員而言固然是重要的信念與依托,但對本土意識高漲的年輕族群顯然缺乏共鳴;某些國民黨員所喊出的“重回反共精神”、“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在兩岸實力日益懸殊的情況下,更是顯得不切實際,難以說服台灣民眾。
訴諸革命歷史或“反攻大陸”對民眾而言都太過遙遠,但至少有一件事是“現在進行式”,且與台灣人息息相關,那就是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中的特殊角色。
兩岸統一雖不符合台灣主流民意,但除了少數極端份子之外,“如何與對岸往來”及“維繫兩岸和平穩定”,依然是多數台灣民眾所關切的問題。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本就背負著無法擺脫的使命與歷史淵源,雖然國共間的關係在諸多因素下被簡化為“賣台、舔共”,但依然無法否定國民黨過去與對岸交涉上的重要地位。

對一個政黨而言,“我是誰”就是品牌形象的建立與區隔,是民眾為何要投票給你的原因。撇除掉理念與價值觀的論述,以及所有歷史情感的包袱不談,至少在不少人的認知中,國民黨還保有“維繫兩岸關係”的功能。而對岸之所以願意持續與國民黨對話,最重要的根基便在於對“九二共識”的認知,其他政黨難以輕易取代,也是國民黨“碩果僅存”的政黨價值。
而雙方的互信基礎是“九二共識”中的“一個中國”還是“各自表述”?其答案也不言而明。
我在哪?
除了“九二共識”是否要進行修正之外,國民黨每逢敗選也會拋出一個老問題:“要不要將中國國民黨改成台灣國民黨”?似乎只要掛上“中國”的名號,國民黨便永遠是台灣人口中的“外來政權”,是只想著“回歸祖國”的外來者。

就如同反對者所言,不是改名叫做“劉德華”就會變帥,改不改名當然對國民黨的改革毫無幫助。但此議題確實可以提醒國民黨一件事:“不論國民黨的起源與使命何在,國民黨現在就是台灣的政黨。”
兩岸關係及統一與否只是民眾關切的其中一環,且只有在選舉期間才會成為聚焦的議題,身為台灣政黨該如何解決台灣內部的民生問題,才是真正與民眾切身相關的重點。馬英九為何被戲稱為“台獨教父”?太陽花運動又為何會爆發?不外乎民眾並未感受到馬政府時期所宣稱的“兩岸和平紅利”,經濟、民生條件沒有改善,民眾又何必為傾向對岸的政策買單?
從蔡英文當選不久後又被奉為“統一教母”、以及之後韓國瑜“庶民崛起”的熱潮都能顯見,民眾希冀的向來都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一個看得到未來的生活。當執政者在內政方面失調時,潛藏在民生經濟下的民怨自然會在意識形態的問題上反彈爆發。
以國民黨或視為光榮的二次輪替—馬英九的8年執政,不論是居住正義、青年困境、老人長照、經濟分配等問題上,多未得到台灣人的普遍肯定。身為一個曾經完全執政的百年政黨,如果連台灣內部的民生經濟問題都解決不了,民眾又如何信任其能進提升台灣主體性,進而在兩岸問題上為台灣人謀得最大的空間與保障?其為人詬病的“買辦文化”,不正是分配不均的情況下,民眾對於“為何只有國民黨享受到兩岸紅利”的憤怒指控嗎?
認清自己是個“身在台灣的政黨”,不代表國民黨就必須對現在“拒統抗中”的主流民意妥協,更現實的說,國民黨再怎麼跟著民情隨波逐流,選票也不會因此增加一分。“先贏得台灣民意,才有本錢談兩岸政策”是正確的認知,但贏得民意的方式百百種,國民黨想與檯面上目前打著“拒統反中”招牌的眾多政黨分食這塊餅,無疑是緣木求魚,也殺不進紅海,反身突顯自己一身企圖想分一杯羹的短期願望而已。
當國民黨跟著喊出“台灣優先”這種令人彆扭的話語時,是否分得清楚是“台灣人的一切大小事優先”,還是“台灣人主流的兩岸看法優先”?當民眾批評國民黨是“中國黨”時,背後蘊藏的那份“根本不管台灣人”的涵義又是什麼?哪個部分才是國民黨自身就能掌握的,答案也十足明顯。
我在幹什麼?
敗選過後,國民黨提出了許多檢討方向,但最讓人有感的部分,卻是國民黨“民進黨化”時錯亂分裂的窘境。舉凡郝龍斌參選黨主席時不惜嗆聲“斷三通”,也要對岸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再到新任黨主席江啟臣對“九二共識”扭捏掙扎、想放又不敢放的態度,便能看出國民黨不知道自己是誰,也沒搞清楚自己在哪,更不知道該怎麼做。
相較之下,民進黨對此問題則明確許多,它是仍保有台獨黨綱的本土政黨,主權範圍是“中華民國台灣”,正在聯合美國“抗中保台”。更正確地說,儘管民進黨自己也清楚這並不是台灣的出路,但至少在“表現上”並不迷惘,且讓支持者毫無疑問地買單。
國民黨的迷茫說來複雜,卻也單純。台灣人多數不想統一,至少現在還不想。但“九二共識”被解釋成“一國兩制”,國民黨當然不敢再提,或者必須換個說法重新包裝。但什麼說法才能被選民跟對岸同時接受,對國民黨而言又是一個無解的大哉問,也因此陷入左支右絀、不知如何是好的窘態。
北京對於兩岸統一當然有其路線與信念,“九二共識”也確實從事務性質走向政治含義,畢竟“九二共識”不是凍齡美女,當北京對於處理兩岸問題越發強硬堅定時,這些都是難以避免的過程。但堅守“一中原則”不代表俯首稱臣,更不意味著“急統”或“一國兩制”,而是確保台灣仍尊重“一中憲法”,不會走向“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對話門坎,至於兩岸問題要用什麼方式解決,則是之後才須商討的細項。
但國民黨顯然無法向民眾清楚解釋,堅守“一中原則”的國民黨究竟代表什麼、保有什麼品牌優勢?也正是國民黨忘了自己身在何處,在執政過程中喪失了民眾的信任,才使“九二共識”的意義能如此輕易的被曲解操弄,直至潰不成軍,國民黨才驚慌失措的思索著,如何讓兩岸論述更順從台灣民意。

殊不知民意向來不是無中生有,是政治人物借勢引領而來的,但國民黨沒有帶起風向的能力,只能跟在民意後面追逐。因此當民進黨都不敢公然挑戰憲法規範,而是遮遮掩掩的以“中華民國台灣”遊走在“一中紅線”邊緣時,國民黨卻在東施效顰的過程中屢屢跨過那條紅線,不惜以“改變九二共識、捨棄一中”的方式喚回失去的民心。

九二共識歷經近30年的物換星移,當然也能隨著局勢變動做出修正,但不論要往哪個方向修正,國民黨都應清楚了解,其之所以能以“九二共識”與北京來往多年的主因是“一個中國”,而不是“各自表述”,只是國民黨向來強調“各表”,而不願將“一中”向民眾說清罷了。

當然,如何在此時重新說服選民“一中原則”的必要性,以及“一中原則”與“傾中賣台”間的差距,必然會是一大難題。從多次民調中也能發現,多數民眾對於“九二共識”的內涵,以及“一個中國”的概念與精神,其實缺乏正確認知。但無論現實有多逆風,國民黨都不應跨越這條規範性基礎的底線,而是在釐清“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幹什麼”這三大提問後,讓台灣選民認同國民黨的生存價值與意義之所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多維TW
    多維TW
    以時政評論、國際新聞資訊搭建溝通橋樑 突破地域主張以『多維觀點』提供『寰球視野』 全方位解讀和剖析中國政治、兩岸關係、以及國際現勢牽動下的全球局勢發展與影響。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