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存術?侯市長的風光邀功及低調卸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侯友宜在紓困收件期,霸氣十足的宣布「拿身分證來就收」、「責任我來扛」,結果新北市送進衛服部的五十幾箱文件全部沒有建檔,衛福部社工司長接受採訪坦言搞不懂為何新北市要這樣做。

「社會急難救助已經實行十幾年了,各縣市區公所應該都很熟悉業務了,但不懂新北市政府為何要一次丟來9千多份資料,其它縣市都沒有要求這麼做,就唯獨新北市這樣做。」

司長是一路從基層公務員做上來的事務官,無論民進黨還是國民黨執政她都一樣要繼續處理業務,公務員受行政中立法規範,「搞不懂」大概是他們對政治人物能提出最嚴厲的批評了,但如果長期觀察侯友宜為人,不難推測他接下來會說什麼。

奉命行事。

raw-image

果不其然,爭議爆發後,侯友宜馬上一臉無辜的說他是遵照中央指示,即使全台灣地方首長只有他一個人犯錯,他也能說得好像都是別人的錯。邀功時豪氣干雲,出包時推諉卸責,這就是侯友宜數十年不變的處事方法,早從他還是刑警時就已如此。

例如最有名的陳進興脅持南非武官案,侯友宜透過談判救出兩名人質是事實,但他先訴諸武力威嚇不顧人質死活也是事實,當時警方狙擊槍的紅點甚至都瞄到了身為人質的小女孩身上;他第一天有進入談判現場是事實,但第二天負責談判讓陳進興投降的是謝長廷與葉耀鵬也是事實,在這兩人口中,侯友宜都只是從其他警官手上接過了救出來的嬰兒給媒體拍照。

但現今回顧時,只會提到侯友宜英勇解救人質,卻不提人質沒有在槍戰中喪命只能說運氣好,只報侯友宜談判,卻不提真正勸服陳進興投降的謝長廷與葉耀鵬,根據葉耀鵬接受TVBS訪問時的說法,陳進興投降時侯友宜根本不在現場,但當媒體提出質疑,侯只回應「去看當時直播影片」,而沒人比他更清楚,當時媒體都在封鎖線外根本拍不到。

raw-image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徐自強案上,2010年徐自強還沒被發現是冤案時,侯友宜在專訪上得意洋洋地說這個案子能偵破都是因為他刑警的直覺發現嫌犯說謊,2015年頒發紀錄片獎金給《徐自強的練習題》時,他還親口說出「這個案子是我辦的」。

幾年之後,法院判決徐自強無罪定讞,認定他涉案的所有證據都來自於警方的刑求逼供,結果媒體去問當時正在參與新北市長選戰的侯友宜,他卻說自己「根本連徐自強都不認識」。

更早之前,侯友宜負責逮捕台獨海外黑名單,對著坐在密閉車內的盧修一強灌可能失明甚至致死劑量的催淚瓦斯,圍攻自由時代雜誌社令鄭南榕自焚,這些當時的「功勞」都讓他登上媒體版面,官運扶搖直上。

raw-image

在台灣民主轉型後,盧修一成了白鷺鷥、人格者,鄭南榕成了言論自由的先驅,那因為逮捕他們而成名的侯友宜呢?被問到盧修一事件,他說「每個時代應該要往前看」,被問到鄭南榕自焚,他更說那是一場「不完全成功的救援」,就像他一貫的處事原則:風光邀功,低調卸責。

無論是逮捕、談判、辦案乃至紓困,即使位子不一樣,做的事情不一樣,但侯友宜不敢承擔責任的個性始終沒有改變,過去他靠違反人權的辦案手段步步高升,民主轉型後就把責任推給威權政府,現在他紓困則靠放話贏得掌聲,製造了麻煩後又想怪罪衛服部?衛福部在母親節假期招回百人加班處理後,現在新北市又要收回文件浪費時間,到時候處理完是不是又要重新邀功?

一名優秀的政治人物,應當是有功時歸諸眾人齊心,有過時勇於承擔並改正,但侯友宜十幾年來正好相反,他跟馬英九、韓國瑜、朱立倫、柯文哲等人一樣,靠著幕僚打造優良的媒體形象上台,實際上多數人除了他們被塑造的形象之外根本說不出任何實績,也許在某個崗位上,他會是一個「奉命行事」、「奉公守法」的好公務員,但讓他憑藉著虛假的形象、帶著腐舊的人權觀念登上大位,絕對不是台灣人的福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侯友宜,新北市市長,是一位前中華民國警官和政治人物。本篇將帶讀者了解侯友宜的棄警從政的過程,共同探索這位2024台灣總統大選候選人。
Thumbnail
侯友宜,新北市市長,是一位前中華民國警官和政治人物。本篇將帶讀者了解侯友宜的棄警從政的過程,共同探索這位2024台灣總統大選候選人。
Thumbnail
經過幾次被「落跑市長」拋棄的台灣人民,是否能夠真正意識到自己不是政治人物爭奪大位的工具,而是國家真正的主人翁?
Thumbnail
經過幾次被「落跑市長」拋棄的台灣人民,是否能夠真正意識到自己不是政治人物爭奪大位的工具,而是國家真正的主人翁?
Thumbnail
我還記得那年還在上課時,就傳出陳進興在南非武官官邸被包圍的新聞,當天誰還有心上課,從補習班下課回家後繼續盯著新聞看到深夜 當時侯市長是被塑造成一個不怕死的英雄形象,殊不知是否是這麼多年在政治圈打滾,現在侯友宜給我的感覺就是個皮笑肉不笑,不知道供さ小,只會歲月靜好你說你說的投機政客 侯市長,如果您真的
Thumbnail
我還記得那年還在上課時,就傳出陳進興在南非武官官邸被包圍的新聞,當天誰還有心上課,從補習班下課回家後繼續盯著新聞看到深夜 當時侯市長是被塑造成一個不怕死的英雄形象,殊不知是否是這麼多年在政治圈打滾,現在侯友宜給我的感覺就是個皮笑肉不笑,不知道供さ小,只會歲月靜好你說你說的投機政客 侯市長,如果您真的
Thumbnail
新北市的部分, 藍營為現市長侯友宜競選連任, 綠營則是前台中市長林佳龍挑戰 新北市為五五波縣市(K+1), 儘管新北的基本盤並沒對藍營特別有利, 但侯友宜為藍營內2024有一定能量問鼎大位的政治人物,加上侯的施政滿意度頗高, 綠營的選情艱困到一度連人選都找不出來。最後徵召的林佳龍起手式也不算漂亮,
Thumbnail
新北市的部分, 藍營為現市長侯友宜競選連任, 綠營則是前台中市長林佳龍挑戰 新北市為五五波縣市(K+1), 儘管新北的基本盤並沒對藍營特別有利, 但侯友宜為藍營內2024有一定能量問鼎大位的政治人物,加上侯的施政滿意度頗高, 綠營的選情艱困到一度連人選都找不出來。最後徵召的林佳龍起手式也不算漂亮,
Thumbnail
侯友宜政治生涯就是一路有功獨佔,有過推諉。
Thumbnail
侯友宜政治生涯就是一路有功獨佔,有過推諉。
Thumbnail
在侯友宜的經驗裡,不處理就是最好的處理。這是他民調居高不下的秘訣,也是只有他才能走的漢子路線。
Thumbnail
在侯友宜的經驗裡,不處理就是最好的處理。這是他民調居高不下的秘訣,也是只有他才能走的漢子路線。
Thumbnail
分析新北市長選舉基本盤、選舉歷史、候選人簡介並預估選舉結果。
Thumbnail
分析新北市長選舉基本盤、選舉歷史、候選人簡介並預估選舉結果。
Thumbnail
『他過去是國家機器下的一顆齒輪,現今是新北市市長的侯友宜,你﹝主持人﹞是如何評價他一個人』 一同陪我到腦內中虛擬的講座,聽三個有關侯友宜的事件中,我覺得有趣的/鮮為人知的/特殊的分享給大家,反思面對一個人/事特別是會影響到你我生活的政治人物,我們往往僅知道他片面的形象,人是立體的應多方面去了解深入
Thumbnail
『他過去是國家機器下的一顆齒輪,現今是新北市市長的侯友宜,你﹝主持人﹞是如何評價他一個人』 一同陪我到腦內中虛擬的講座,聽三個有關侯友宜的事件中,我覺得有趣的/鮮為人知的/特殊的分享給大家,反思面對一個人/事特別是會影響到你我生活的政治人物,我們往往僅知道他片面的形象,人是立體的應多方面去了解深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